文档详情

中介语石化现象及其对第二外语教学的启示

ji****8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0.22KB
约8页
文档ID:312675309
中介语石化现象及其对第二外语教学的启示_第1页
1/8

    中介语石化现象及其对第二外语教学的启示    丽 娜(陕西教育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陕西 西安 710061)Reference:中介语及其石化现象是二语习得中的普遍现象,也是热门课题之一本文通过介绍中介语及其石化现象的一些理论并分析了中国的外语学习者石化现象的一些特点,从而揭示了中介语石化对第二外语教学的启示Keys:中介语;石化;第二语言习得H0-0 :A:1673-2111(2012)01-0068-02  引言  美国语言学家Selinker于1969年在其论文《语言迁移》中提出了中介语这一概念它是指介于学习者的母语与目的语之外的独立的语言体系,在结构上处于由母语向目的语的过渡状态1972年他又在《中介语》一文中提出了“中介语石化现象”这一重要概念他认为石化现象是中介语形成中的一个重要过程中介语石化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习者习得第二语言,它已成为当今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热点之一本文通过介绍中介语及其石化现象的一些理论并分析了中国的外语学习者石化现象的一些特点,从而揭示了中介语石化对第二外语教学的启示  1. 中介语的形成原因及其特点  1.1中介语的形成原因  1.1.1语言迁移  语言迁移指的是学习者的母语对第二语言的影响。

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学习者在使用第二语言时,总是试图借助于母语的发音、词义、结构规则或习惯来表达思想如果母语的语言规则和目标语言是一致的,那么母语的规则迁移会对目标语言有积极的影响,这被称为正迁移如果母语的语言规则不符合目标语言的习惯,对目标语学习产生消极影响,这被称为负迁移  1.1.2 培训迁移  由于受到行为主义学习观的影响,在第二语言教学中,许多外语老师试图通过不断地、反复地操练过程,使学生熟记某些语言点和语言规则由于教师本身是说母语的人,因此他们的语言中某些不地道的、不正确的语言运用就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目标语的某些规则产生不正确的理解  1.1.3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  Rod Ellis认为“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为了有效学习所采取的特定的方法或措施这些方法或措施可以是行为上的(比如,为了熟记新单词,反复、大声地朗读),也可以是心理上的(比如,通过语言语境或情景语境来推断出一个新单词的意思)”(Rod Ellis, 2000, p.77)好的学习策略可以促进第二语言学习,不正确的学习策略将阻碍第二语言的学习  1.1.4 学习者的动机  学习动机被定义为学习者内心长久稳定的一种学习态度。

它对学习者的第二语言学习效果有着很深的影响足够的动因可使学习者最大限度的发挥其资质和潜能,同时,学习者在二语习得上所取得的成绩又会让其获得更大的动力  1.2 中介语的特点:  1.2.1 多变性  中介语是不断变化的它是随着学习者学习程度的加深、逐渐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靠拢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第二语言学习者不断地习得新的语言知识和表达方式,他们在获得了大量的新知识后,会不断调整自己的语言行为,使之适合目的标语的表达习惯  1.2.2可渗透性  中介语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而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第二语言习得者不断接受新的语言信息的输入,新的语言规则不断深入到学习者的中介语中学习者不断吸收和内化新的语言形式,同时修正旧的规则,建立新的规则,删除过时的、多余的语言规则由于中介语具有可渗透性,所以才能不断的完善,逐步向目的语靠近  1.2.3 系统性  中介语在任何一个阶段都呈现出较强的系统性与内部一致性它具备一套独特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的规则学习者正是基于这套自己建立起来的规则体系,运用目的语从事各种交际活动在语言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其语言能力始终处在不断重组、矫正和不断向目标语规则接近的过程中学习者利用已知的目标语规则、采用不同的学习策略对语言材料进行加工处理,从而重建其规则系统。

这种变化并非毫无规律可循,而是呈现一定的系统变化性  1.2.4 僵化性  中介语的僵化性是指某些非目标语的语法、语音等长期存在于中介语中,并且不易改变的现象由于存在着语言僵化现象,使得很多学习者不能完全获得目的语的语言能力  2.石化现象及其产生原因  石化现象是中介语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达到一定程度后,其语言能力尽管还未能达到目标语要求,但却维持在一种水平停滞不前,一些过渡语的不正确特征如语法、 语音特征无法消除  Selinker认为有五个方面的原因导致了僵化现象:1)语言迁移,2)学习策略,3)交际策略,4)训练策略,5)目的语过渡概括  Ellis 把石化的原因也分为五个方面:1)年龄因素,2)缺乏融入到目的语社会和文化的欲望,3)交际的压力,4)缺乏学习动机,5)反馈性质对学习者二语使用的影响Rod Ellis, 1994, p.353-354)  3..对中国二语学习者石化现象的分析  3.1发音  由于受到方言的影响,许多中国的二语学习者在英语发音方面都存在石化的现象例如,湖南或湖北的学生很难分清[l] 和 [n] 这两个音经常会把[l]发成[n],或者把[n]发成 [l]。

除此之外,很多中国学生总是将three发成tree,this发成 dis这是因为在我们的母语中没有[θ],[ ? ]这样的音同样地[来自www.lW5u.Com],sheep和meat常被发成ship和mit因为在我们的母语中没有长元音和短元音的区别正是由于发音方面存在的僵化现象,使得很多学习者很难习得像本族语者那样流利的口语  3.2 语法  目的语规则的过分概括是学习者在语法方面僵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学习者常常试图用已经学过的目的语规则来创造出既不带母语特征,目的语中又没有的中介语形式例如:He goed to school yesterday二语习得者知道动词过去时要加ed,但把这一规则泛化使用,以为所有过去时都是ed 形式,从而造成中介语错误  3.3 语义  在英语中,一个单词可以有多个含义,如:字面意义、内涵意义、搭配意义等然而,在学习的过程中,二语学习者经常忽略了除字面意义外的其它含义例如,politician和statesman这两个词许多学习者通常把“政治家”翻译成politician,这是不合适的因为在美语中politician这个词往往含有很强的贬义色彩它指的是为了谋取个人[来自wwW.lw5u.cOm]私利而搞政治、耍手腕的人。

汉语“政治家”这个词应该翻译成“statesman”,这个词表示善于管理国家的明智之士  3.4 语用意义  语用意义和语境有着紧密的联系同一个词或句子在不同的语境中会产生不同的意义对于大多数的中国学习者来说,虽然已经学习英语很多年,但是仍不能正确的运用目标语和本族语者进行交流这是因为他们缺少目标语文化方面的知识因此,在不同的语境中,经常由于缺少文化方面的知识而闹出许多笑话  4. 对第二外语教学的启示  4.1 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同步积累  语言知识的积累要求学习者全面了解和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即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知识对于语音学习,要尽量纠正错误的发音,打破发音方面的僵化现象对于词汇学习,不仅要掌握词的字面意义,还要掌握词的内涵意义、搭配意义及社会意义等在语法方面,要避免过度概括目标语规则,特别注意语言规则的特殊形式此外,学生还必须了解,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学习外语不仅仅是要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更重要是的了解操目标语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和观察世界,即了解他们的文化同时,还要比较中英文化上的差别,增强文化的敏感性,为学好英语奠定基础  4.2 重视目标语的输入  1985年,Krashen提出了可理解输入假说。

他指出,当输入的语言材料难度比学习者目前的语言水平稍高一点时(i+1) ,学习者可最大限度地习得所学知识 Krashen 同时也指出,实现(i+1)的重要前提是提供大量可理解的语言输入这一点在语言教学中,需要教师给予特别注意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水平,选择适合的教材,教材的内容应不断适应第二语言的新变化通过增加可理解的语言输入,让学习者大量接触、吸收并练习使用正确的语言形式,促使学生在大量接触正确语言材料的过程中完成知识和语言规则的重组和构建,使其中介语系统逐渐向目标语标准靠拢  4.3.正确对待中介语和学习者的错误  作为教师,要意识到中介语是第二语言学习中的必然现象学习者的语言错误系统地反映了自身中介语的水平既然中介语是外语学习者的必由之路,错误不可避免,而中介语又有语境可变性的特点,语言教师对学习者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的学习错误则应持宽容的态度了解这一点将有助于教师和学生克服外语教学与学习过程中的急躁情绪和焦虑心理  5.结语  综上所述,在第二语言学习中,中介语及其石化现象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中介语及其石化现象的研究为外语教学和学习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可贵的帮助它帮助教师了解并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目标,使得学生能够采取适合自身的学习策略和方法,从而提高二语教学和学习的效率。

  Reference:  [1]Ellis, R.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4.  [2]Ellis, R.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al Press, 2000  [3]Selinker, L. Interlanguage [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1972 (10):209-31  -全文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