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第 1 页 共 5 页吉大考研之法学理论深入解析吉大考研之法学理论深入解析吉林大学法学理论学科创建于 1952 年,是国内第一批法学理论专业硕士点之一,是北京 地区之外的第一个法学理论专业博士点2000 年,以法学理论学科为基础成立的吉林大学 理论法学研究中心,获教育部批准成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是国内法学理 论领域唯一的重点研究基地2002 年,法学理论学科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并 被纳入“211 工程”重点学科建设计划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和法学院于 2003 年被人事部批 准成为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目前,本学科联合政治学理论、法律经济学等学科正在申 报并有望成为“985”工程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改革开放以来,本学科培养出一批在学术界声誉卓著的法学家,现任我校党委书记张 文显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校长徐显明教授、原国家法官学院院长、现任上海交通大学法学 院院长郑成良教授,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本学科也培养出一批在实务界成绩突出的社会 精英,如荣获“全国十大杰出律师”称号的王俊峰律师本学科培养出来的一批优秀年轻 学者执教于吉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等国内名牌高校, 担负着所在高校法学理论教学和科研的重任。
本学科已经形成一支梯队结构合理、富有合作精神、实力雄厚的学术团队本学科共 有教师 24 人,其中教授 8 人,副教授 4 人,讲师 4 人,助教 8 人其中,有博士学位的共 10 人;已获硕士学位、正在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 11 人;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 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 1 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2 人,中国“杰出中 青年法学家”提名奖获得者 2 人,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 2 人,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 师奖获得者 1 人本学科的学科带头人有张文显教授、邓正来教授、姚建宗教授、马新福 教授、霍存福教授、崔卓兰教授、赵新华教授、徐卫东教授等其中,张文显教授担任国 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法学学科议组成员、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国际法律哲学与社会哲学 协会执委、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法学学 科组委员(召集人)等重要学术职务邓正来教授是海内外著名学者据南京大学主办的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统计,近三年邓正来教授的专著、译著、论文被引用次数总计 942 篇次,引用率在法学界排名第一本学科现有教师绝大部分是 50 岁以下的中青年学术 骨干,一批 35 岁以下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已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崭露头角。
本学科已形成了法理学、西方法哲学、法律社会学、法律文化学、法律经济学、人权 理论与人权法、比较法学、部门法哲学、立法学、司法学等 10 个比较稳定的研究方向其 中,前五个研究方向始终站在学科前沿,在国内具有明显的学术特色和优势:(1)法理学 学术带头人为张文显教授、姚建宗教授本方向近 20 年多来一直居于国内学术发展的最前 沿,始终是我国法学理论发展的引领者和推动者,提出并论证了许多在国内外学术界具有 原创性的学术理论观点2)西方法哲学学术带头人为邓正来教授本方向是国内高校同 类研究方向中起步较早、影响最大的两个单位之一,在推动国内法学界对本领域的研究方 面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就3)法律社会学学术带头人为马新福教授本方向在国内起步 较早,并以理论法社会学研究和法律发展研究为基本特色4)法律文化学学术带头人为 霍存福教授本方向以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为重点,并引入文化学、语言学、符号学和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第 2 页 共 5 页社会学等的理论与方法,实现了从单纯的历史研究范式向综合的多维视角研究范式的转换 (5)法律经济学学术带头人为张文显教授、徐卫东教授本方向在国内发展较早,在法律 经济学基本理论、知识经济与法制创新、现代企业制度的法理研究走在国内前列。
二、科学研究情况作为国家重点学科和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本学科点通过承担和组织重大科研项目, 产出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推动了中国法学理论的创新和发展近五年内,本学科教师共取得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 24 项,获得科研经费 502 万元其 中,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特别委托项目 1 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 2 项, 即“知识经济与法制创新”、“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法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青 年项目 6 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2 项,司法部重点项目 1 项,其 他省部级项目 14 项近五年内,本学科教师共发表学术论文 264 篇,其中在 CSSCI 检索刊物上发表学术论 文 115 篇,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权威 性信息期刊转载、摘要 68 篇在商务印书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中国大百科全 书出版社、科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法律出版社等权威出版社出版教材、著作、译 著 55 部其中,代表性的教材有:国家“九五”、“十五”规划教材《法理学》、全国研 究生教学用书《马克思主义法理学》、全国党校系统教材《法理学》、司法部规划教材 《法理学》、高等学校非法学专业教材《法学概论》等。
代表性著作有:《法哲学范畴研 究》、《规则·秩序·无知》、《法律之内的正义》、《权力场》、《法治的生态环境》、 《哈耶克法律哲学的研究》代表性的译著有:《自由秩序原理》、《哈耶克文集》、 《法律史解释》、《法理学》、《比较法的力量与弱点》近三年,本学科教师的科研成 果获得省部级奖励 7 项近五年来,本学科教师在法学基本范畴、法哲学研究范式、现代法律精神、权利与义 务、西方法哲学、法律社会学等已经形成明显优势和特色的研究领域深入开展研究工作, 取得了新的成就同时站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前沿,积极开拓新的研究领域,诸如新型权利 研究,法律全球化研究、政治文明与法治研究、司法改革与法律职业共同体、知识经济与 法律发展研究、部门法哲学研究等以部门法哲学研究为例,我们在法学界较早提出部门 法哲学研究计划三年来,我们和部门法学者联合开展了部门法哲学(即部门法中的哲学和 方法)研究,包括财产法中的哲学问题、合同法中的哲学问题、知识产权法中的哲学问题、 侵权法中的哲学问题、刑法中的哲学问题、程序法中的哲学问题、国际法中的哲学问题等三、研究生培养情况本学科点从 2001 年起实施人才培养的“511 工程”,即在 5 年之内培养 100 名硕士研 究生和 100 名博士研究生,其中 10%的硕士生和 10%的博士生以其创新的学术意识、坚实 的理论基础、开放的研究视野、严谨的学术品格而在 10 年之内成为中国法学理论新生代的 代表人物。
围绕这一目标,我们积极进行研究生教学改革,推进研究生培养制度化,探索 研究生教学新形式,开发创新型课程,调动研究生的科研积极性,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张 文显教授等四人完成的“法学理论专业研究生教学改革”成果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加强制度建设法学理论专业研究生指导小组依照国家以及学校的有关规定,参照 其他学校的相关经验,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法学理论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有关事项》、《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有关事项》、《研究生学 位论文写作体例》、《关于法学理论前沿论坛的若干规定》、《吉大金杜法理学研究生奖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第 3 页 共 5 页学金章程》等这些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有力地促进了法学理论专业研究生教学和培 养各个环节的规范化、制度化2、探索教学新形式我们积极探索研究生教学的新形式,创造了“生活中的法理论坛” 、“法学理论博士前沿论坛”、“小南湖读书小组”等融教学和科研于一体的教学形式 从 2002 年 12 月份开始,我们策划并举办“生活中的法理论坛”论坛的宗旨是“由生活 揭示法理,以法理透视生活”目前已经成功组织了 32 次生活中的法理论坛。
从 2000 年 级博士生开始,我们每年组织博士研究生开展“法学理论博士前沿论坛”论坛完全国际 学术的标准和程序进行,每个论题由校内外著名学者或学术带头人主持,由一名博士生担 任主报告人,一名博士生担任主评论人,之后与会师生自由发言论坛的宗旨是培养具有 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时代气质、创新精神、论辩能力、写作技巧、并善于交流的法学理 论人才从 2003 级博士生开始,我们每年在一年级博士生中成立小南湖读书小组,由邓正 来教授指导博士生读书读书小组的基本活动为共同研读经典和重要的著作,并就相关主 题展开讨论这些教学活动的开展,大大地激发了研究生读书、讨论和研究的热情,营造 出浓厚的学术氛围而且,这些教学活动的成果已经或即将整理出版,已经出版的成果有 《法学理论前沿论坛》(一卷)、《法学理论前沿论坛》(二卷)3、开发创新型课程目前,我们已经成功推出部门法哲学、原典精读两门在国内具有 首创意义的创新型课程部门法哲学课程是由张文显教授倡议设立,主要以法律硕士和高 年级本科生为对象的新课程该课程的宗旨在于消解法哲学与部门法学的人为障碍,消除 法哲学与部门法学互相脱节的现象,推动法哲学与部门法学的密切结合。
原典精读课程是 由邓正来教授创设和主讲,以阅读和翻译英文原版著作为主要内容的新课程授课方式是 由主讲人带领同学们对照英文著作逐字逐句翻译和阅读,力求通过翻译达到准确把握经典 著作的目的这两门新课程深受广大研究生和本科生同学的喜爱,许多非法律专业的本科 生和研究生都来听课4、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我们在扩大研究生招生数量的同时,注重提高研究生的培养 质量近三年,本专业共招收 88 名硕士研究生和 112 名博士研究生,包括日本、越南、台 湾等国家和地区的研究生,有 44 名硕士研究生和 29 名博士研究生毕业其中,有 2 名博 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被评为吉林省优秀博士论文,并被推荐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候选 论文近三年,本专业研究生在《中国法学》、《中外法学》、《法学家》等刊物公开发 表学术论文近百篇2003 年,有 4 名博士生的论文入选全国首届博士生论坛,3 名博士生 在论坛上报告论文,受到组委会的高度评价四、教学科研条件法学理论学科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理论法学研究中心为依托,利 用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经费、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经费以及学校提供的建设经费和条件, 积极改善法学理论学科的教学科研条件,已经形成国内一流的教学科研环境。
1、拥有独立的科研用房理论法学研究中心拥有 670 平方米的科研和办公用房,包括 八个研究所、图书馆、网站工作室、《法制与社会发展》编辑部、研究生微机房、博士后 科研流动站等2、拥有独立的学术期刊从 2004 年起,原由法学院和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 《法制与社会发展》杂志改为理论法学刊物,由理论法学研究中心独立承办3、拥有独立的图书馆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利用教育部、学校的图书资料经费每年订购 110 余种中外学术期刊,购置 2 万册左右图书,已经建立了一个具有较大规模、并且定期 更新的理论法学专门图书馆同时,自行开发建设了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图书网,收录了中心 图书馆所有图书资料,实现了图书查询、借阅和管理的网络化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第 4 页 共 5 页4、开发建设学科专业网站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创办的学科网站“中国理论法学研究信 息网”经过几次的改版和技术改造,在版式设计、栏目安排、内容更新等方面有了长足的 进步,已经成为国内法学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网站5、购买世界著名法律数据库理论法学研究中心与美国 LexisNexis 服务商签订协议, 购买了世界上著名的法律数据库 LexisNexis。
中心的任何一部联网的计算机都能浏览、检 索和下载该数据库的全部内容6、开发建立 “文献检索中心” 通过该检索中心,可以方便地检索 1978 年以来中 国人文社会科学论文的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