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林则徐纪念馆的现代教育意义 纪念馆是以重大历史事件或重要历史人物为主题而建立的公共纪念场所,不仅具有历史传承的价值,更具有深刻的现代训练意义,是公众公共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林则徐纪念馆作为全国爱国主义训练基地,以丰富的文物、奇妙的布展形式体现林则徐的生平经受与思想品行,具有良好的训练意义,主要表现为历史训练意义、爱国训练意义、道德训练意义、文化训练意义等 关键词:林则徐纪念馆;训练意义;爱国主义 在中国近代史上,林则徐是一位绕不过去的历史人物,他主持虎门销烟的壮举、抗击英国侵略者的霸气和行动以及傲视权贵、身处逆境却还是一如既往地报效国家的信念,都深深铭刻在我们心中,他是一位宏大的民族英雄 位于福州市澳门路16号的林则徐纪念馆,在1905年建成的“林文忠公祠”基础上筹建,1982年对外开放,包括全国重点文物爱护单位“林则徐宅与祠”(即林则徐出生地暨幼年读书处、林则徐故居和林文忠公祠)“林则徐史绩展”和“禁毒展馆”等林文忠公祠临街施屏墙,门额书“中兴宗衮”“左海伟人”,墙头翘角飞檐,泥塑卷书彩绘,气概雄伟,内有仪门、御碑亭、树德堂、海纳厅、云左阁等明清福州古典园林建筑2008年林则徐纪念馆进行扩建,从原来的3500平方米扩大到8500平方米,并且恢复原有祠堂的功能。
古建筑展现和丰富的文物及独具匠心的展陈手段,使林则徐纪念馆具有深刻的现代训练意义 1 历史训练意义 历史纪念馆多为纪念重大历史事件或者在历史进程中有重要功绩的人而兴建,有着深厚的历史传承价值,故历史训练意义自然也就是林则徐纪念馆最为主要的现代训练意义历史记录了民族的发展、国家的进程,是我们了解过去、展望将来的借鉴,所以唐太宗有“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说法林则徐纪念馆以林则徐的生平经受为主线,贯穿了林则徐一生中所经受的重要历史事件,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虎门销烟”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的宏大壮举,它拉开了中国人民抵抗外国侵略的序幕林则徐纪念馆屏墙内壁有一块灰塑“虎门销烟”大型浮雕,这块浮雕是移植自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座图案虎门销烟”是标志性的历史事件,具有重要的历史训练意义此外,林则徐纪念馆树德堂内悬挂着两块皇帝御赐林则徐的匾额,这在清代是极为罕见的林则徐之前的军机大臣、内阁高校士王鼎在70岁寿辰得到了道光皇帝御赐的“靖共笃祜”匾;林则徐之后的中兴大臣,如曾国藩、李鸿章也曾得到过此殊荣,如御赐曾国藩的“勋高柱石”匾,御赐李鸿章的“钧衡笃祜”匾林则徐纪念馆的这两块匾额都是道光皇帝御赐的,一方御笔亲书“福寿”两个大字,中间书有一行小字“愿卿福寿日增,永为国家宣力”。
这是道光十九年(1839),林则徐“虎门销烟”成功后,适逢林则徐55岁生日,道光皇帝御赐,期望林则徐能够多福多寿,为国家效力另一方匾文为“玉音:功资柱石”这块匾红漆金字,长2.5米,宽1.2米,两头雕刻贴金镂空双龙图案这块御笔匾额没有上下款,仅有中款题字,形式简洁功”指功劳,“资”指资格,“柱石”是房屋的柱子和柱础,柱石一词出自《汉书.师丹传》“确然有柱石之固”,多用来形容有担当的国之重臣,“玉音”是尊称帝王的言语道光皇帝御赐两块匾额,足可见林则徐在皇帝心中的地位特别重要 2 爱国训练意义 纪念馆作为公共训练的重要机构,在爱国主义训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林则徐纪念馆作为全国爱国主义训练示范基地,担当着宣传林则徐爱国主义精神的神圣使命林则徐纪念馆馆内多处可见林则徐爱国精神的闪光之处馆内御碑亭前一副柱联,刻林则徐诗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此句出自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一诗,当时林则徐被革职谴戍新疆,然而在逆境中,林则徐却依旧以国事为重,置个人祸福荣辱于度外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表现出林则徐生死不渝的爱国精神,也是他留给我们永久的精神财宝另一方面,林则徐所经受的重要历史事件也有着深刻的爱国训练意义。
为抵制鸦片侵入,林则徐在奏折中急呼“若犹泄泄视之,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道光帝受到触动后,马上下旨令林则徐赴广东查办鸦片,林则徐不辱使命,成功主持“虎门销烟”林则徐纪念馆中也陈设了不少与“虎门销烟”、鸦片战斗相关的文物,如国家一级文物火药缸这些历史遗存虽然已有百年的历史,但所寄予的爱国主义情怀却是永恒的鸦片战斗中涌现出林则徐、邓廷桢、关天培、葛云飞等一批民族英雄,在信仰缺失的晚清时期,国家的强盛、民族的独立是他们崇高的信仰林则徐纪念馆以文物为依托,起到广泛宣传爱国主义训练的作用 3 道德训练意义 林则徐纪念馆具有深刻的道德训练意义,这也是其现代训练意义中的主要内容,与林则徐的崇高品质有着亲密的关系林则徐没有沾染上官场贪污腐化的不正之风,他时刻以身作则,带头反对庸俗和腐败,体现了一个正直不阿的士大夫的底线林则徐纪念馆有一件宝贵的馆藏文物——“四条屏”刻板,刻板由四块红色的樟木所刻,板宽30厘米左右,高近1米,民国时期依据林则徐的手迹雕刻该文物保存完整,刻工出众,版刻内容为:“庙堂之上,以养正气为先;海宇之内,以养元气为本能使贤人君子无郁心之言,则正气培矣;能使群黎百姓无腹诽之语,则元气固矣。
此万世帝王保天下之要道也以行云流水的行书刻制而成这段话表达了林则徐“正气”“元气”的观点,他认为培育正气是朝廷的首务,为的是贤人君子不能有抑郁忧闷的话;而培育元气则是治理的关键,为的是老百姓内心没有诋毁的话从这里可以看出林则徐继承自先秦大儒孟子的“浩然正气”,也可以看出其民为邦本的为官之道林则徐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文臣、儒臣,而是能干实事的大臣、能臣,为官三十年,历官十四省,无论是治水、办案、禁烟、抗英,他时刻心系百姓,故在当今仍有着深刻的训练意义 4 文化训练意义 林则徐纪念馆还有着系统性的文化训练意义,是传承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重要训练阵地林则徐纪念馆保藏了大量林则徐手迹,所谓“字如其人”,从林则徐手迹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心路历程与高尚情操林则徐早期的书法作品风格严谨,从临摹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入手,具有雍容高雅的气质,且他能兼容并包、博彩各家各派之长,取长补短,入古出新从馆藏手迹中的行书作品可以看出,林则徐潇洒豪迈、畅快自如的一面,而草書作品中“使转从心,变化在手”,虽不属于雄强一路,但功底深厚,笔力挺拔、结构严谨、气象大度,一如人品书法艺术属于传统文化的范畴,具有很好的文化训练作用,且从林则徐的书法之道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做人之道、为官之道,短短几十年的官宦生涯,除了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外,别无长物,闪耀着廉洁的光辉,这在当前廉政文化的建设中也有着很好的作用。
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林则徐没有固步自封,有着剧烈的进取意识与求新精神,作为中国近代第一个“开眼看世界”的人,在见识到了西方船坚炮利后,林则徐广泛搜集与西方相关的文献资料,开启了西学东渐的过程林则徐纪念馆采纳展览形式,呈现林则徐“师夷长技”的思想,利用他强大的翻译班子,组织编译《澳门新闻纸》,并翻译《世界地理大全》,取名《四洲志》他为闭塞已久的中国社会打开了一扇远眺世界的窗户,这在东西方文化不断沟通融合的今日也有着深刻的意义 5 结语 林则徐纪念馆作为纪念林则徐的具有历史展现与公共训练功能的机构,在现代有着特别多元的训练意义,是开展历史训练、爱国训练、道德训练与文化训练的重要载体当前,我国正处于中华民族宏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文化复兴是中华民族宏大复兴的重要内容我们需要重视纪念馆在文化复兴中的作用,以文物为依托,以陈设布展为手段,乐观采纳多种方式向观众呈现纪念馆文物所隐藏的各种价值,全面发挥好纪念馆在新时期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实现纪念馆多元化的训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