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材料的压缩和运用 议论文写作指导

cn****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7KB
约20页
文档ID:410329362
材料的压缩和运用 议论文写作指导_第1页
1/20

材料的压缩和运用 议论文写作指导(人教版高二选修)一、议论文论据运用的原则:宁用一百字写三个材料,也决不用一百字写一个材料 俗语说“宁咬鲜桃一口,不吃烂杏半筐”论据新鲜,能增 强文章的辩驳力和感染力二、议论文论据选择安排运用(一)典型:有代表性,有说服力在所有论据中具有代表性,不随意列举自己身边的只有 自己才知道的事例材料二)新颖:论据新鲜,有时代性和现实性少用陈腐的材料,如雷锋、张海迪、居里夫人、爱迪生 等等从小学就一直常用的论据材料三)准确:论据的真实准确及运用的准确1 、真实准确:论据真实可靠,不道听途说,不胡编乱 造2 、运用准确:论据必须要与论点有内在的联系,切忌 张冠李戴1) 论据与论点缺少内在联系例一:在 2001 年的高考作文中,要求写“诚信”结果 考生用了下面的事例:恩格斯在马克思死后,没有灰心、没有丧气,毅然完成 了《资本论》的创作张海迪,在全身瘫痪的情况下,没有灰心,毅然自学……例二:常言道:勤能补拙,事实正是如此居里夫人 在法国读书时,每天早晨,总是第一个来到教室;每天晚上, 几乎都在图书馆度过图书馆在 10 点钟就关门了,她便回 到自己的小屋子里,在煤油灯下读书常常到半夜两点钟。

正 是她的勤奋,才为她后来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 )张冠李戴 例一:一位考生写到:记得莎士比亚说过:“知识就是 力量此考生误将培根写成莎士比亚又有一位考生写到:哥白尼曾因宣传“日心说”而被烧 死在鲜花广场又是误将布鲁诺写成哥白尼例二:(发明、成功、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聪明、……)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汗水、勤奋、亥U 苦……)--爱迪生?爱因斯坦3)在举例论证过程中,叙事拖沓冗长原因有三:其一 将议论文中的事例等同记叙文中的事例;其二,概括叙述事 例的能力差;其三,围绕论点定向复述事例的能力差例: 2004 年以“相信自己和听取别人的意见”为话题的 高考优秀作文《给“从谏如流”上把锁》中的一段举例论述 就极精练:商纣王自高自大,一意孤行,最终落得个葬身火海;唐 太宗虚心纳下,开创“贞观盛世”;楚怀王闭目塞听,于屈 子的诤谏于不顾,无奈客死他乡;齐威王善于纳谏,门庭若 市,赢得诸侯朝拜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从谏如流”势 在逼行4 )各个事例内部要有与中心论点照应的词句,叙述完事 例后要紧扣论点理性分析所举事例,只有这样丝丝入扣地边 叙边议,文章才能逻辑严密、叙议交融2004 年以“遭遇挫 折和放大痛苦”为话题的高考优秀作文《一蓑烟雨任平生》 这样列举任务事迹:晚年遭受贬谪的苏轼面对人生的挫折,平和地吟出“一 蓑烟雨任平生”,正视挫折淡化苦痛的平和心境洗练了东坡 的豪放词风。

身受腐刑的司马迁,一生遭尽世人的白眼,死 而无颜面对已逝的宗族,他的挫折足可以放大内心痛苦郁郁 而终,但平静的心境与坚强的意志使他由一介匍匐于得的殿 臣站立成为民写史的华夏史官,《史记》永表后世正在攻 读博士学位却突然身受重疾折磨的史蒂芬霍金,面对这突如 其来的常人难以想象的挫折,用平和的心境和理智为自己折 了一条船,将自己摆渡到宇宙,与那“黑洞”“夸克”一同 探索自然科学的奥秘可见遭遇挫折时以一颗平和的新正视 以减轻痛苦,不但不会使人生隐晦,而且更能在践志后迎来 人生的柳暗花明,并为社会为历史作出自己的贡献四)论据使用应注意文采:例 1 :2005 年高考满分作文:将丰富的材料组合成修辞 格,使文章具有斐然文采,从而吸引着阅卷老师布莱尔曾说过:“一个人年轻时若是保守党,就太没有 心肝,但一个人年老时若是自由党,就太欠成熟或许, 张扬属于年轻人,内敛属于老人苏轼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李 清照低吟:“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或许,张扬属于 男子,内敛属于女子张扬,让阳光灿烂普照大地,让万物复苏;内敛,让月 光撒下的清辉伴着失眠的人入睡;张扬,让滚滚长江水无休 无止;内敛,让漫漫撒哈拉沙漠中的驼铃悦耳动听。

例 2 、将丰富的材料浓缩并营造出文学气氛,使文章具 有文学色彩,从而感染着阅卷老师2005 年高考满分作文:“一事能狂便少年”少年的锋芒是调色盘中最耀眼的 亮色少年的杜甫面对壮丽的山河朗声宣告:“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目光清澈而炽热,而在他前后,有李白的 “兴酣落笔摇五岳,涛成吴傲凌沧州”,有陈子昂的“前不 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幽幽,独怆然而涕下”,有 李商隐的“桐范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这些年 轻而有才华横溢的心脏,有力地搏动,从而翻卷出大唐的万 千气象,使大唐绽放成一朵傲视群芳的牡丹,使后人远远仰 望远远怀想三、论据的技巧运用--“一材多用”高中阶段写议论文,我们面对的观点和写作角度是无穷 尽的,而我们积累的材料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对每一个观 点和写作角度都准备好论据材料,即使时间允许,操作上也 是不可能办到,因此要注意对论据的灵活剪裁一个可作为 论据的具体材料,往往具有多面性,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去分 析,就可发掘出不同的意义,所以,一个论据往往能同时说 明许多道理但切忌不要张冠李戴,要能巧妙点题)如《滥竿充数》这个寓言,从南郭先生的角度分析,可 说明不懂装懂、弄虚作假的可耻;从齐宣王的角度分析,可 说明官僚主义!"大锅饭"的弊端。

一材多用及压缩材料:提示:1、任何一个论据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用一 材多用)2 、任何一个名人、伟人在许多关于成才、成功的题目 中都可以用上一材多用)四、掌握四种分析论据的方法1、假设分析法:标志性词语:“如果……那么……”例:论点:生活的磨难可以激发创作灵感分析:如果李白当了大官,享受荣华富贵,不用流浪江 湖,那么诗仙的豪迈与脱俗肯定与他无缘;如果李煜一直当 着皇帝,那么他就永远只会作一些才子佳人的词,而不会留 下如此多的千古绝唱;如果没有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难, 那么李清照也只是一个平凡的封建妇女生活的苦难与磨练, 是他们创作的源泉2、 因果分析法:标志性词语:“为什么……因为……” 或“正因为如此……所以……”例:论点:靠奋斗冲破“埋没”的压力 古今中外,许多取得了重大成就的人,很多都遭受过“埋没”的命运爱因斯坦就曾被埋没在一个专利局中,充 当小职员的平凡角色但他没有灰心,抓紧一切机会进行研 究,终于开创了物理学的新天地华罗庚曾“埋没”在小店 铺里,但他没有消沉,每天在做好营业工作后,抓紧一分一 秒的时间,昼夜不停,寒暑不辨,刻苦自学,潜心钻研数学, 终成著名的数学家为什么他们没有因“埋没”而“窒息”,并且能有建树? 因为他们不甘心忍受被“埋没”的命运;不管在怎样不利的 情况下,他们始终没有丧失向上的勇气和力量;他们坚信: 不失千里之志的千里马,终有奋蹄腾飞的日子。

因此,他们 在“埋没”的情况下,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努力拼搏奋斗, 终于冲破“埋没”,脱颖而出3、 意义分析法:由小见大,可从“效果、价值、影响 等进行高度评或价揭示危害例:还有德国总理勃兰特,19 世纪 80 年代访问波兰时, 虔诚地跪在被纳粹分子杀害的人的墓碑前这一跪,不仅显 示了德国人民对自己所犯下的罪行的忏悔,也跪出了勃兰特 高尚的人格魅力4 、辨证分析法:分析要有:“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 点和一分为二的观点”例:论点:关于“完美”美有时裹在寒风里,有时悬在绝壁上;有时渗在汗水里, 有时凝在鲜血里;有时藏在黑暗中,有时藏在残躯里,完美 是一种崇高的境界,谁也不可能轻易得到它生活始终以其可能的残酷,雕塑着一个个“完美”的人 生:它让张海迪坐在轮椅里不能站起,却给了她一双灵巧的 手治愈了无数的病人;它让朱彦夫失去四肢和一只眼睛,却 给他一颗不屈的灵魂挑战“极限人生”;它让《红楼梦》“红” 遍世界,却让它的作者卖画度日,举家食粥;它让《史记》 成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却让它的作者遭受酷刑; 它夺去贝多芬的听觉,却在他的钢琴上演奏出精彩的生命华 章;它让放射性元素透视居里夫人那俊美的脸庞,使她很快 衰老,却让她把诺贝尔奖的桂冠两次戴起;它让迫害和疾病 夺起马克思的两双儿女,让他浪迹天涯,却让他把“他世界 的无产者,联合起来”。

华山壁立千仞,如果按“山”的标准来评判,它不是一 座完美的山然而它的色斧神工的险峻之美展现无遗,并且 因此而产生的那个可歌可泣的“劈山救母”的故事,形成了 滋养着中华民族善良、刚强、爱心的历史长河圆明圆断壁 残垣,如果按“园”的标准来衡量,它不过是一片废墟然 而它饱受蹂躏的警世之美,震撼寰宇历史同大自然一样, 以它的千疮百孔来演绎着完美的历程--世界需要和平!五、论据压缩概括及分析材料一: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勤奋好学,他的 艺术水平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著名的语言专家有一 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 北京所有的旧书摊也未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 本书时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 18 天都跑 到图书馆去抄书一部 10 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 侯宝林正是凭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强毅力,才成为一 代相声艺术宗师的1. 压缩概括: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勤奋好学,做事 从来是“不达目的不罢休”,最后终于成为一代相声艺术宗 师2. 论据分析:(1)他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大师,正是因为他勤奋好学 并且拥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因此,要想事业有成,……(因 果分析)( 2 )他的行动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人如果想要 成就一番事业,那么他首先必须要勤奋好学,并且还要拥有 持之以恒的精神。

(假设分析)( 3)“绳锯木断,滴水穿石”,他的成功揭示(表明、 传达等)了这样一个道理:只要勤奋好学,并且拥有持之以 恒的精神,任何人都可以取得事业上的成功……(意义分 析)( 4)“绳锯木断,滴水穿石”,他的成功揭示了这样一 个道理:只要勤奋好学,并且拥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任何人 都可以取得事业上的成功相反,假使一个人做什么都是三 天打鱼两天晒网,缺乏“锲而不舍”的精神,那么他永远也 到达不了成功的彼岸……(辨证分析)材料二:以下是一个人一生的简历:5 岁时,他父亲就去世了;14 岁时,他从学校辍学,开始了流浪生活;16 岁时,他谎 报年龄参了军,而军旅生活也是处处不顺心;18 岁时,他娶 了个媳妇,可只过了几个月,媳妇就变卖了他所有的财产逃 回了娘家;他曾通过函授学习法律,可不久又放弃了;后来 他卖过保险,卖过轮胎,还经营过一条渡船,开过一家加油 站,但都失败了人到中年,他成了家餐馆的主厨和洗瓶师,可因政府修 公路而拆了那家餐馆,他又失业了;时光飞逝,眼看一辈子 就这样过去了,而他仍一无所有65 岁那年,邮递员给他送 来了他的第一份社会保险支票,他用这 105 美元保险金创办 了自己的一份崭新的事业。

88 岁高龄时,他的事业终于大获成功他,就是肯德基 创始人--哈伦德〃山德士!1. 压缩概括:哈伦德〃山德士,一生经历的苦难和挫折不计其数,凭 着他永不放弃的精神,他的事业终于大获成功,他就是后来 肯德基的创始人2. 论据分析:(1)他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成为肯德基的创始人,正 是因为他一生都在努力不懈地追求,因此,只要他拥有了那 么一次机会,他就获得了成功……(因果分析)(2)他的成功告诉了我们,如果一个人一辈子都在追求 中,那么他只要有一次机会,他就可能获得成功;如果他一 生都不努力追求,那么即使再多的机会,他都不可能获得成 功的假设分析)(3)他的成功表明(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只 要一辈子都在追求中,只要他捕捉到一次机会,他就可能获 得成功……(意义分析)。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