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坚荆卿豪气渐离情 口文/李剑红军抗日事长征,夜渡雩都溅溅鸣;梁上伯坚来击筑,荆卿豪气渐离情1962年7月29日,建军纪念日前夕,叶剑英元帅在寓所推窗远眺,心情澎湃他转身来到书案前,提笔写下了这首怀念昔日生死与共的战友刘伯坚同志的七绝《怀战烈》写毕,他掷笔于案,双目泛起了泪光,喃喃地说:“伯坚啊,你要是活着该有多好,你也能看到这火红的北京城,你也能同人民一起享受这胜利的喜悦啊!”赴法寻求救国之道刘伯坚,1895年1月9日生于四川巴州府(巴中市)江口镇(平昌县)一个商人家庭,原名刘永福他天资聪颖,7岁进私塾,10岁转入老家金山寨高等小学——开明乡绅刘士奇创办的一所新式学堂几年后,以优异成绩先后考入巴中县立中学、万县川东高等师范、成都高等师范学堂(今四川大学前身)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刘永福内心受到强烈冲击,产生了朴素的民主主义思想他把名字改为刘伯坚,以此鞭策自己做一个顶天立地、济世救国的好男儿1920年刘伯坚大学毕业此时,他的才华早已闻名川北保定府(今阆中县)道尹陈秉坤三番五次邀他去当秘书,还许诺给他一个县官做但刘伯坚拒绝了,他要去法国勤工俭学,寻救国之路。
是年6月,在海上漂泊一个多月的刘伯坚,历尽艰辛到达欧洲,进入比利时沙洛瓦劳动大学学习期间,他系统地研读了《资本论》、《共产党宣言》、《法兰西内战》和《国家与革命》等马列经典,潜心研究欧洲工人运动和俄国十月革命的精髓1921年初,刘伯坚来到法国,结识了赵世炎、李立三等人,并参加了他们组织的劳动学会不久,他同周恩来、赵世炎、蔡和森、李富春等领导了以争生存、求学权为主要内容的“二八”运动,以及6月“抗拒中法大借款”和9月“占领里昂中法大学”等重大政治斗争同年,刘伯坚加入了周恩来、赵世炎发起组织的中国少年共产党文采斐然的他开始在机关刊物《少年》(后改为《赤光》)上发表文章,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1922年6月,刘伯坚作为旅比支部的代表,出席了在巴黎郊外布伦森林召开的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8月,在蔡畅的介绍下,他正式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任旅比党的支部书记1923年2月,少共在巴黎召开临时代表大会,改名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刘伯坚被选为候补委员,不久任中共旅欧总支部第三届书记,积极从事党的组织和建设工作1924年,刘伯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年奔赴莫斯科,进入东方劳动者大学他待人和蔼、处理问题稳重,为中国留苏学生学习和工作的顺利进行,费尽心血,被同志们亲切地称作“驻苏大使”,或者干脆叫他“老大哥”。
其实,他比许多同志的年龄都要小西北军的刘部长1926年春,刘伯坚参与创办《前进报》,大力宣传共产主义思想5月,受党的委派,刘伯坚接待了一位特殊客人——到苏联“考察”求援的冯玉祥将军此时的冯玉祥,因脱离直系,改所部为国民革命军,电邀孙中山主持国家大计,遭到奉、皖军阀的强力反对而失势后在中共北方区委领导人李大钊的建议下,前往苏联学习强军救国之方其时,刘伯坚不单单是给这位爱国将领当向导,更主要的是要争取他向共产党靠拢在刘伯坚的热心帮助下,冯玉祥看到了苏联红军中政治工作的非凡作用他来了兴趣,想仿照此法1926年8月冯玉祥准备回国时,邀请刘伯坚到他的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任总政治部部长刘伯坚欣然从命,陪着冯玉祥穿过外蒙古荒原,进入绥远那儿有冯玉祥的十几万西北军为了用革命思想改造这支从军阀阵营中分裂出来的部队,刘伯坚同西北军的高级将领建立了良好的统战关系一时间,他不但是冯玉祥身边的红人,还成了西北军界要人家中的常客1927年1月,刘伯坚又电请中共中央派部分在苏联学习的共产党员到部队来开展政治工作,以振士气很快,邓小平一行20多人受中共派遣,于2月5日来到西北军之后,中共中央又陆续派来了刘志丹、安子文等200多名干部。
在刘伯坚的精心安排下,他们分别插入了西北军各部,从事政治工作为把冯玉祥那些面带饥色、出身贫苦的士兵,变成革命的战士,刘伯坚可谓煞费苦心他创建了各级政治工作机构,举办各种干部训练班,开办军政干校,培养革命骨干,秘密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从而奠定了党对西北军的领导和政治工作的基础那段日子里,刘伯坚每天工作都在18个小时以上高涨的革命激情和忘我的工作精神,赢得了许多高级军官的钦佩杨虎城、吉鸿昌、邓宝珊、赵博生、董振堂等都与他交上了朋友此后,他们有的成为我党的支持者,有的率部起义加入了共产党总之,在此后的20年里,西北军连续发起过宁都暴动、察绥抗日同盟军、西安事变,直至淮海战役开始,西北军最后一支余部在张克侠、何基沣率领下起义气得蒋介石直骂:“尽是西北军坏事!”恐怕他做梦也不会想到,这些都是刘伯坚在西北军洒下心血浇育的结果在西北军期间,刘伯坚身为政治部负责人,职务超过军长,但行军时,他却同士兵和下级军官一样徒步前进,边走还边同大家谈心他能道出那些在苦难中挣扎的兵士们的心声,许多人都说:“刘部长真是没有一点架子的大官啊!”又说:“听刘部长一席话,当得三月饷由于西北军官兵都知道他是共产党员,由此感到共产党的作风真是好。
连冯玉祥在《我的的新生活》一书中,也这样评价刘伯坚:“他却是有热心、有毅力、有才干,有卓著的工作表现,叫我不得不钦佩他除了在部队开展工作外,刘伯坚还很注重群众工作他秘密组建中共陕甘区委,主持马列主义训练班,在陕、甘、宁广大地区播下了革命火种舍小家的革命者1926年10月,刘伯坚在西安女子师范学校做演讲时,认识了有名的才女王淑振那时王淑振年方二九,苹果般的圆脸上嵌着一对水汪汪的大眼睛,总是那么天真地笑着但她善于思考,目光敏锐,提的问题,每每一针见血,给刘伯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次,刘伯坚演讲完毕,王淑振连珠炮般提了几个问题刘伯坚幽默地说:“哎呀,这位同学,你怎么这么厉害啊?”王淑振不好意思地笑道:“因为我本来就叫‘风雨无阻’嘛!”原来,1925年五卅惨案的消息传到西安后,各校纷纷成立雪耻会,声讨帝国主义的罪行王淑振被选为女子师范的学生代表,时常出外参加各种爱国活动在一次反军阀示威游行前,天降大雨,北风劲吹,有人胆怯害怕,说天气恶劣,要求取消游行王淑振立刻走上讲台,在黑板上大书“风雨无阻”4个字她的这一举动令全场斗志昂扬,游行按时举行刘伯坚知道了王淑振得名之因,赞扬她是巾帼英雄;淑振也很欣羡刘伯坚的才华,更钦佩他革命救国的豪情。
一来二去,两人遂互生爱慕之心由于认识了刘部长,一腔热血的王淑振,常常借这个“靠山”,跑到总司令部同冯玉祥将军辩论时势,多次搞得将军理屈词穷,只能大呼:“女中豪杰,女中豪杰,你还有什么问题,请让我们政治部部长刘伯坚来回答你!”1927年3月,两人终于走到一起西北军副总司令邓宝珊和夫人张玉燕为他们证婚,并操办了隆重的婚礼冯玉祥将军和在西安的国共两党著名人士纷纷前来祝贺婚后,王淑振在西北军政治部担任秘书工作,并在刘伯坚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夏天,冯玉祥受蒋介石哄诱,与共产党分手,刘伯坚也被“礼送”到武汉,后担任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长,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长1928年初,党中央派刘伯坚再度赴苏联,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与刘伯承成了同学妻子王淑振则带着刚出生不久的大儿子虎生去了上海,在纺织厂从事女工工作1930年,刘伯坚回到上海,翌年进入江西中央苏区,先后任军委秘书长、红军党校政治部主任王淑振则在毛泽东领导的中华苏维埃革命政府担任秘书为了革命需要,刘伯坚夫妇在前往苏区前,将大儿子虎生托付给儿子的大舅妈梁凤笙带回西安抚养没料到,这一别,虎生此后再也没有见过父母而这时,王淑振还怀着小儿熊生,身边带着二儿豹生。
后熊生出生不到一个月,王淑振就把他送到了闽西连城县芷溪村黄荫胡家抚养哪个父母不疼爱自己的亲生骨肉?!但刘伯坚夫妇的3个幼子自来到人世,便天各一方为了革命,他们就这样牺牲了小我的幸福为了日后能找到自己的小儿子,王淑振与黄家订下了“抱约”:刘门王氏生下小儿名叫熊生,今送给黄家抚养成长,长大在黄家承先启后但木有根,水有源,父母深恩不可忘记,仍要继续我等志愿,为革命效力,争取更大光荣特留数语,以作纪念母王淑振字公历一九三一年四月十六日写于闽西芷溪1931年11月,在瑞金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刘伯坚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并担任苏区工农红军学校政治部主任12月,他受党的派遣,前去宁都主持策反二十六军的工作事情的起因是:九一八事变后,尽管中共强烈呼吁团结起来一致抗日,但蒋介石却仍把中原大战中被他打败而收编的西北军主力第二十六路军调到江西,进行第三次“围剿”,并命中央军在后面督战这种“一石两鸟”的毒计激起西北军官兵的极大愤慨他们怒吼:“回北方,打日本去!”刘伯坚正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被派往宁都的刘伯坚到宁都后,凭借以前建立的党组织关系和非凡的政治经验,于14日成功策反第二十六路军参谋长赵博生、73旅旅长董振堂率部1.7万人起义,该部隧后被编为红五军团,刘伯坚担任了该军团政治部主任。
刘伯坚等的领导下,通过开展深入细致的政治思想工作,该部队的政治素质和军事素质得到极大提高,逐渐发展成为中央红军的主力之一,在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战斗中屡建战功在艰苦动荡的战斗生活中,刘伯坚经常把二儿豹生放在箩筐里,由自己或红军战士挑着,在转战各地的路途上,给他讲故事,教他唱歌1932年5月,刘伯坚在给梁凤笙的信中这样形容爱子:“豹儿倏已三岁余,近来日食鸡子(注:鸡蛋)六枚,牛奶三次,双颊润红,虽不及虎儿丰腴,轮廓清癯,颇肖诸舅此儿大目明活,眸子星亮,健步学语,终日嬉戏歌唱,琅琅上口,入睡始息1935年初,南方根据地的形势越来越险恶,刘伯坚不得不把5岁的豹生托付给革命群众郭贱姑抚养这天晚上,他亲手把儿子放进一只箩筐,又将儿子的衣物装进另一只箩筐离别时,他送了一程又一程年幼的儿子哭闹着不愿离开父亲,刘伯坚就摸着他的头说:“等爸爸打败了敌人,一定会来接你的他又对郭婆婆说:“将来革命胜利了,我回来接孩子,我会好好报答你老人家的如果我牺牲了,我这儿子就做你的孙子狱中豪迈的诗人1934年10月,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刘伯坚因反对“左”倾路线,被排挤出红五军团,任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10月下旬,20万国民党军将留下的3万红军(半数系伤病员)压缩到赣南一隅。
1935年2月,中央分局、中央办事处和赣南省直机关、部队在仁风地区陷入敌人重围3月4日,刘伯坚随同赣南省委书记阮啸仙等率2000余人,从于都南部向赣粤边界的油山方向突围战斗中,一颗流弹击中了他的左腿,顿时血流如注,他一下子从马上摔了下来离刘伯坚不远的红小鬼谢有才,赶忙上前扶起他往前走刘伯坚不想连累部下,他一掌推开小谢,说道:“小鬼,谢谢你!我来掩护你们!赶快向外突围,多冲出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革命就多一份希望!”说完,他拾起一把冲锋枪,翻身一滚,卧在一棵老松树下,向冲过来的敌人猛烈射击当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刘伯坚奋力站起身来,沉静地面对着张牙舞爪扑过来的敌军……敌人将刘伯坚和他的战友囚禁在塘村的一幢民房里此时,刘伯坚已抱定了必死的决心他忍着疲惫和枪伤,挥笔写下了:“生为中国生,死为中国死”、“死以殉主义”的绝命词3月5日,敌人将被俘人员押往登贤县粤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部下午4点,刘伯坚被带到了敌团长李振的办公室此人曾是叶挺将军手下他一边好酒好肉地招待刘伯坚,一边以“一家子人”的说辞来劝降刘伯坚早知他的底细,哈哈大笑说:“国难当头,我岂能为个人利益,叛党投敌!我劝你别在我刘伯坚的面前打小算盘了!”3月9日晨,刘伯坚与其他被俘人员一道被陆续押解到粤军第一军部所在地大庾县,囚进大庾监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