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08级传染病学

M****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31.50KB
约31页
文档ID:510469115
08级传染病学_第1页
1/31

2008级五年制传染病学复习资料 使用说明:1. 标记★☆★☆的为本届重点(包括上课重点,思考题,历年考题)2. 标记■□■□的为往届重点及教学大纲要求3. 未标记的为潜在重点4. 由于考试很可能从题库抽题,所以有些历年题出过,但是上课没讲到第一部分 总 论总论部分老师强调一定好好细看,成条的非常多,历年题也几乎全都出过重要!【传染病】:★☆★☆指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传染病学】:是一门研究各种传染病在人体中发生、发展、传播、诊断和预防规律的学科感染性疾病】:★☆★☆是指由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共生状态】:★☆★☆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有些微生物、寄生虫与人体宿主之间达到了互相适应、互不损害对方的状态,称为共生状态感染】★☆★☆:是病原体和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机会性感染】:★☆★☆当某些因素导致机体防御损伤,或机械损伤使寄生物离开固有寄生部位而达到其不习惯寄生的部位,共生状态不存在,而引起机体的损伤,则产生机会性感染重叠感染】★☆★☆人体在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被另外的病原体感染。

感染过程的表现】:★☆★☆(病原体与机体相互作用过程中,出现那几种表现?传染病感染过程中出现哪几种感染谱?画横线的全都考过名词解释)① 清除病原体② 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③ 显性感染:又称临床感染,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④ 病原携带状态:即病原体感染人体后没有引起机体明显的组织损伤和病理生理改变,机体的免疫功能亦未能将病原体清除,无明显临床症状,又能排出病原体,是重要的传染源⑤ 潜伏性感染: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于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时,病原体便可以长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则可引起显性感染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否引起疾病,取决于病原体的致病能力和机体的免疫功能这两个因素致病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侵袭力、毒力、数量、变异性感染过程中免疫应答的作用】★☆★☆⑴非特异性免疫:对异物的一种清除机制①天然屏障:外部屏障-皮肤、粘膜、分泌物,内部屏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②吞噬作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③体液因子:补体、溶菌酶 、各种细胞因子⑵特异性免疫:由于对抗原特异性识别而产生的免疫 ① 细胞免疫② 体液免疫【传染病的发生与发展】(病原体在机体内发展的阶段性)★☆★☆⑴入侵部位⑵机体内定位⑶排出途径⑷不同传染病上述三个阶段可以不同【组织损伤的发生机制】⑴直接损伤⑵毒素作用⑶免疫机制【导致发热的主要机制】★☆★☆外源性致热原进入人体后,激活单核-吞噬细胞、内皮细胞和B淋巴细胞等,是后者释放内源性致热原,其通过血液循环刺激体温调节中枢,释放前列腺素E2,后者吧恒温点调高,是产热超过散热使体温上升。

传染病流行过程发生的基本条件】:★☆★☆考察形式:1.传染源的概念包括哪些方面?2.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有哪几种?⑴ 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⑵ 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血液、体液传播⑶ 人群易感性【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有哪些?】:★☆★☆⑴ 自然因素:地理、气侯、生态环境、地区性、季节性;⑵ 社会因素:社会制度、经济、生活条件、文化水平传染病的基本特征】:① 病原体② 传染性;③ 流行病学特征;④感染后免疫:★☆★☆免疫功能正常的人体经显性或隐性感染某种病原体后,都能产生针对该病原体及其产物(如毒素)的特异性免疫传染病的临床特点】:★☆★☆⑴ 病程发展的阶段性: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 ⑵ 常见症状与体征:发热、发疹、毒血症状、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反应再燃】:★☆★☆指当传染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但体温尚未完全恢复正常的缓解阶段,由于潜伏于血液或组织中的病原体再度繁殖,使体温再次升高,初发病的症状与体征再度出现的情形复发】:★☆★☆指当患者进入恢复期后,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由于体内残存的病原体再度繁殖而使临床表现再度出现的情形。

再燃和复发见于伤寒、疟疾和细菌性痢疾何为**热?见于何病?】★☆★☆ 黑体的考过稽留热:体温升高达39℃以上且24h体温相差不超过1℃见于伤寒、斑疹伤寒极期,乙脑,钩体病,莱姆病弛张热:24h体温相差超过1℃,但最低点未达到正常水平 见于伤寒缓解期,流行性出血热,败血症间歇热:24小时内体温波动于高热与正常体温之下 见于疟疾败血症回归热:是指高热持续数日后自行消退,但数日后又再出现高热 见于回归热、布鲁菌病不规则热:是指发热病人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的热型 见于流行性感冒,败血症【皮疹的形态可分为四大类】★☆★☆斑丘疹,出血疹,疱疹,荨麻疹【传染病的诊断依据包括哪几个方面】:★☆★☆1.临床资料(五点):包括病史,体格检查,诱因,起病方式,热型及伴随症状2.流行病学资料(五点):包括发病年龄、职业、季节、地区、生活习惯等;3.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资料传染病的治疗原则】★☆★☆要坚持综合治疗的原则,即治疗与护理、隔离与消毒并重,一般治疗、对症治疗与病原治疗并重的原则传染病的预防】★☆★☆⑴管理传染源⑵切断传播途径⑶保护易感人群【中国传染病防治法将传染病分几类?其中,乙类传染病按甲类处理的有?甲类传染病疫情报告时间?】:★☆★☆法定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甲类有鼠疫、霍乱。

甲类城镇2h内,农村不超过6h;乙类城镇6h,农村12h;丙类24h对乙类传染病中SARS、肺炭疽、脊髓灰质炎和人禽流感,按甲类传染病管理 第二部分 新发传染病【新出现传染病】(EID,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是指确定的和先前未知的可引起局部或在全世界范围内公共卫生问题的传染病重新出现的传染病】(re-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是指那些我们已经熟知的、并且已经不再成为公共卫生问题的感染又重新回复到具有流行程度传播状态的疾病EID按历史进程认识过程分三类 】1已存在的被认定为非传染病而又被重新定义为传染病,如消化道溃疡、T细胞白血病2.已存在的近代才被认知的传染病,如丙 肝、戊肝、莱姆病、军团菌病等3以往不存在,新发生的传染病,如甲型H1N1流感、SARS、艾滋病等【新发传染病的特点】:1在疫情发生初期,认识不足,病死率高居不下;2病因不确定,特异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不到位;3政府得不到明确意见,无法及时做出决策;4宣传和教育不利,容易造成社会的不稳定;5传播迅速,造成世界大流行6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不能预测何时何地会发生何种7新发感染病,无法作好特异性的准备;8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由SARS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系统传染病,又称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主要通过短距离飞沫、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及密切接触传播;临床上以起病急、发热、头痛、肌肉酸痛、乏力、干咳少痰、腹泻、白细胞减少等为特征,严重者出现气促或呼吸窘迫ARDS流行病学】⑴传染源⑵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直接传播,其他⑶易感性和免疫力⑷流行特征【ARDS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指征】★☆★☆有以下指征之一即可早期应用:①有严重中毒症状,高热3日不退②48小时内肺部阴影进展超过50%③有急性肺损伤或出现ARDS【重症非典型肺炎的临床表现】:★☆★☆1) 潜伏期1-16天,常见为3-5天2) 典型患者起病急,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一般大于38度,偶有畏寒;可伴有头痛、关节酸痛、乏力、腹泻;常无上呼吸道卡他症状3) 发热3-7天后出现下呼吸道症状,可有咳嗽、少痰、偶有血丝痰;可有胸闷,肺部体征不明显4) 病情于10-14天达到高峰,发热、乏力等感染中毒症状加重,并出现频繁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轻微活动则气促这个时期已发生呼吸道的继发性感染5) 病程进入2-3周后,发热渐退,其他症状和体征减轻乃至消失【重症非典型肺炎诊断标准】:★☆★☆符合下列标准中1条即可① 呼吸困难:休息状态下,呼吸频率>30次/分,且有下列情况之一。

X线:多叶病变且病变范围> 1/3;48小时内病灶进展>50%,且占双肺总面积1/4以上② 在吸氧3-5升/分条件下,动脉血氧分压(PaO2)<70mmHg,或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93%③ 休克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④ 具有严重基础疾病或合并其他感染或年龄>50岁人禽流感】:★☆★☆是由甲型禽流感病毒H5N1型引起的禽类急性高度致死性烈性传染性疾病,近年可直接感染人类引起发病,称禽流感病毒感染或禽流感病临床上表现为发热、流涕等类感冒症状【人禽流感的传染源】★☆★☆主要为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鸡鸭鹅等家禽其他禽类、野禽或猪也有可能成为传染源患者是否为人禽流感的传染源尚待进一步确定人禽流感的传播途径】★☆★☆主要经呼吸道传播,通过密切接触传染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受病毒污染的水等感染狂犬病的伤口处理】按要求、及时严格处理伤口者的发病率低20%肥皂水或 0.1%新洁尔灭彻底冲洗伤口至少半小时,力求去除狗涎,挤出污血彻底冲洗后用2%碘酒或75%酒精涂擦伤口,伤口一般不予缝合或包扎如有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免疫血清,则应在伤口底部和周围行局部浸润注射( 20 IU/kg)。

衣着厚受染机会少 【注射狂犬疫苗的方法】★☆★☆:及时全程足量注射者,发病率低地鼠肾细胞疫苗,暴露后预防:接种5次,每次2ml,肌内注射,于0,3,7,14和30日完成 第三部分 病毒感染性疾病(肝炎,AIDS,HFRS)【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分类】★☆★☆考察形式:病原分型,易慢性化的是,RNA的有,DNA的是?甲、乙、丙、丁、戊五型肝炎病毒,DNA的是乙肝病毒,其他为RNA病毒甲型和戊型主要表现为急性感染,经粪-口途径传播乙型、丙型、丁型多呈慢性感染,少数病例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细胞癌,主要经血液、体液等胃肠外途径传播HAV】:只有1个血清型和1个抗原抗体系统HBV】:DNA病毒大球形颗粒:Dane颗粒包膜:HBsAg、糖蛋白与细胞脂质;核心:环状双股DNA、DNA聚合酶(DNAP)、核心抗原(HBcAg)和HBeAg,是病毒复制的主体三个抗原抗体系统】★☆★☆“大三阳”:HBsAg、HBeAg、抗-HBc(+)“小三阳”:HBsAg、抗-HBe、抗-HBc(+)“大小三阳”: HBsAg、HBeAg、抗-HBe、抗-HBc(+)“小二阳”: HBsAg、抗-HBc(+)【何为血清学转换?其。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