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侯-侯220KV线架线手册

许****殇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49KB
约19页
文档ID:185137197
侯-侯220KV线架线手册_第1页
1/19

第一章 工程概况一. 概述:   本工程系侯马变~侯马北变220kV双回路架空送电线路工程,该线路由侯马变电站南起第八、第九间隔出线后向西北转角,线路基本与大运公路平行至安定村西的侯马北变电站后向西转角,经终端塔接入侯马北变220 kV出线北起第二、第一间隔线路全长24.272公里,曲折系数1.05二.主要技术参数:1.导线技术参数 技术参数         线别   项目导线LGJ-240/30综合截面积(mm2)275.96计算直径(mm)21.60最大使用应力(N/mm2)104.13安全系数2.5计算拉断力(N)75620单位重量(kg/m)0.9222布置方式双分裂垂直排列2.防振锤:  导线采用FD-4型3.绝缘配合:悬垂和跳线绝缘子串采用:FXB1-220/100硅橡胶合成绝缘子耐张绝缘子串采用:214片FC100P/146钢化玻璃绝缘子变电站进出线档耐张绝缘子:龙门架侧采用:215片XWP2-70绝缘子;终端塔侧采用:215片FC70P/146钢化玻璃绝缘子4.线路金具:    导线悬垂线夹采用:XCS-4型导线耐张线夹采用:NB-240/30A和NB-240/30B型(整体型)。

  导线与耐张线夹及导线直线接续均采用爆压方式联接三.交叉跨越:被跨越物名称单位数量380/220V次2Ⅲ级通信(广播、电视)线路次1公路次5果园处3四.相序排列:参见《全线相序示意图》(图号:S1281S-D0202-05)第二章   施工方案一:施工方案   本工程线路均为平地,在施工过程中,为减少导线的磨损,提高施工工效,全线除两侧变电站弧立档采用人工展放外,其余架线段采用“一牵二”低张力机械放线的施工方案,并以自然耐张段为架线单位、进行分段放紧的方法进行施工二:施工步骤1.施工准备   ①.施工前应熟悉并掌握施工图纸、施工方案和工程关键性的要求,并对放线段内的地形、跨越等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   ②.放线前应做好停送电联系工作和取得重要交叉跨越协议以及编制好重要交叉跨越技术措施 ③.做好工器具的检查工作   ④.砍伐设计要求的线路保护通道,保证架线的畅通   线路通过林区,应砍伐通道通道净宽度不小于线路宽度加林区主要树种高度的2倍,通道附近超过主要树种高度的个别树木应砍伐    在下列情况下,如不妨碍架线施工和运行检修,可不砍伐通道:  ⅰ.树木自然生长高度不超过2米。

 ⅱ.导线与树木(考虑自然生长高度)之间的距离不小于4.5米  ⑤.架线前应根据沿线被跨越物的类别、大小、重要性来确定搭设跨越架的高度、长度、宽度及封顶工作,跨越架的中心应路中心线上,宽度应超出被跨越物两侧各1.5米,且架顶两侧应装设外伸羊角在跨越公路时,还应设置警示“前方施工”、“慢行”和“限高”标志;在跨越电力线时,应设置:“高压危险,禁止攀登”警示牌 ⑥.跨越架必须有较高的稳定性,当使用木质架杆搭设跨越架时,其立杆有效部分的小头直径不得小于7cm,支撑杆、横杆的有效部分的不得小于8cm,跨越架立杆应垂直于地面,且埋深不得小于0.5米,杆坑底部应夯实横杆与立杆直角搭设跨越架两端及每隔6~7根立杆应设支撑杆,支撑杆与地面的夹角不得大于60,支撑杆埋入地下的深度不得小于30cm,并在跨越架两端、中间各打顺线路方向稳定拉线立杆、大横杆、小横杆间距分别为1.5m、1.2m、1.0m    ⑦.跨越架与公路、通讯线的最小安全距离:        被跨越物名称跨越架体部位公路通讯线与架面水平距离(m)至路边0.60.6与封顶杆垂直距离(m)至路面5.51.0⑧.跨越架与电力线最小安全距离:      被跨越物电压等级跨越架体部位≤10KV架面与导线的水平距离(m)1.5无地线时封顶面与带电体的垂直距离(m)1.5有地线时封顶面与带电体的垂直距离(m)0.5   ⑨.牵张场的选定:  ⅰ.牵张场地应有足够大的面积,保证施工机械和线轴布置、移动的要求。

ⅱ.场地的地形及道路条件应较好,能使施工机械到场2.绝缘子串的组装及安装:  ①.线路所使用的金具及绝缘子串,在安装前必须进行详细的检查,其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且检查瓷瓶部分有无损伤,裂纹现象,铁帽和铁脚有无弯曲、裂纹、松动和沙眼等如有这些缺陷时严禁使用 ②.绝缘子的配置:组合形式组合数量及型号悬垂和跳线绝缘子串FXB1-220/100硅橡胶合成绝缘子耐张绝缘子串2(FC100P/146)14片进出线耐张串龙门架侧2(XWP2-70)15片终端塔侧2(FC70P/146)15片   ③.对于跨越重要公路处的悬垂串采用双联,具体塔号详见塔位明细表④.线路转角在200以上的耐张转角塔(2#、12#)外角铡加装1串跳线串,线路转角在200以下的耐张转角塔(1#、11#)外角铡不加装跳线串,耐张转角塔内角侧均不加装跳线串⑤各耐张转角塔不加装跳线串的跳线弧垂均按2.6米施工3.导线展放:⑴.人工展放导引绳: 展放导引绳采用分段展放方法导引绳布线长度应合理,布线裕度以5%~7%为宜,连接点应尽量靠近交叉跨越处或档距中央等易连接、制约因素可以避免的地方各段导引绳展放完毕,绳头首尾用3T级抗弯器连接。

2).拖拉机绞磨低张力展放导线:   ①.施工前应对拖拉机绞磨进行试机工作,并对所用的工器具及专用联接工具进行试验和外观检查,保证满足施工要求②.牵引场牵引设备布置: A:牵引场的现场布置,应保证牵引机械位于线路中心线上(对于转耐张塔前后档布置牵引场时,牵引设备应位于放线段线路的反向延长线上),横线路偏移不大于5米  B:放线前应将牵引设备摆好位置,用2个3T倒链挂在牵引设备头部与2个3T地锚之间,打紧倒链,保证牵引时机体稳定  C:牵引设备对相邻塔导线放线滑车的垂直角 (仰角)应不大于12, 放线时最大水平角不应大于7 ③.张力场线轴布置:   A:线轴对应每一相线按布线图中的次序编号排列,排列位置对应每一相线的线路方向B:采用“一牵二”方法展放时,两轴导线制造长度尽量接近   C:线轴距杆塔应保持适当距离,一般要求出口处导线对地夹角不宜大于15   ④.将导线线头和猪笼套连接,并在猪笼套端部用10#铁线缠绕二道扎紧,每道扎10―15圈铁线,铁线缠绕好后把辫剪短,并向放线方向的后方压倒在导线上   ⑤.两根子导线和猪笼套连接好后,用3T旋转器分别与走板连接,走板前端再经5T级旋转器与导引绳相连。

 ⑥.准备工作完成后,用牵引设备回收导引绳拖动导线进行全过程展放跟走板人员应由技工担任,随时向牵张场报告走板位置,牵引场、张力场、走板间要相互联系,控制好放线速度,一般牵引速度为20-30m/分范围内,牵引速度要稳,避免突然加速,使导线起伏波动,发生跳槽现象  ⑦.导引绳连接器必须能顺利通过放线滑车和牵引机绞磨,连接接头、压接管在行进中和通过滑车时,应设人监视保护   ⑧.整个放线过程中,前后信号必须明确、畅通、及时,使用报话机联系时,传话清晰、简洁、明白,并设专人掌管  ⑨.当线轴上留有100米左右的导线时,应联系牵引场减慢牵引速度,当线盘上只剩5--10圈,线盘人员应发出暂停放线信号,这时由线盘人员转动线盘,将余线放完,准备爆压连接4.紧线施工:⑴.紧线施工必须在基础砼强度达到设计的100%及紧线段内的杆塔已全部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⑵.施工时采用耐张、转角及终端塔紧线,在需注意以下几点: ①.必须在紧线两侧耐张塔装补强装置和临时拉线 ②.每个临时拉线地锚上最多连接两根临时拉线 ③.临时拉线对地夹角为:导线≤45; ④.临时拉线规格:GJ-70或ф⒔5钢丝绳  ⑤.临时拉线地锚规格:7T地锚,埋深2米  ⑥.临时拉线地锚位置:在导、地线的反向处长延长线上,距塔高1.2倍以外的地方。

3)紧线地锚位置: ①.在被紧导线的反向延长线上,距塔2倍塔高以外的地方 ②.牵引绳对地夹角为:≤203T3T7T7T10米≥2倍塔全高  ③.紧线场地锚布置图:注:地锚左右方向偏移误差以“紧线滑车允许最大倾角5作限制说明:A:使用地锚规格(宽长高)单位:毫米   3T:300900110     7T:3501400170B:地锚坑的规定(宽长坑深)单位:毫米  3T:40011001800    7T:45016002200C:3T地锚,马道坡度45,埋深1.6米 7T地锚,马道坡度45,埋深2米D:以上地锚埋深,仅适用于亚粘土,无地下水的情况,遇有水坑必须采取补强措施E:各种地锚埋深、马道方向必须开挖正确,并且逐层夯实(500mm厚夯实一次,以确保可靠的抗拨力)3)弛度观测: 采用两种方法进行导地线的弛度观测来满足施工要求① 等长测量法(平行四边形法) 观测方法:如图所示,按《架线手册》给出的观测档弛度f值,将弛度板分别设置于观测档两侧的杆塔上,架空线悬挂点以下的垂直距离f值处(即图示A、B处),调整架空线张力,使A—B视线与架空线最低点相切,则可测得该档距弛度f值。

此种测量方法误差控制须观测者经验丰富、细心建议在A或B下方绑一平台,在平台上设置经纬仪或用带“+”字望远镜观测)等长法观测弛度图示fff②档端角度观测法:观测方法:见图所示,将仪器安置在档端位置,调整好仪器高度,来选择a值,并根据给定f值和下列相应的各部尺寸及计算公式即可算出所需θ角,以进行观测θBA档端角度法观测弛度图示afh    θ=tg-1h-4f+4 aff(观测角计算公式)f=aa-L tgθh+()24(弛度观测角检测公式)                                                         式中:f-观测档的观测弛度值(米)   h-观测档架空线悬挂点高差(米)对仪器而言悬挂点较远方杆塔悬挂点低时,h取“+”号,支仪器点悬挂点高时,h取“-”号a---仪器十字架中心至近方架空线挂点的垂直距离(米)   θ---仪器观测角(正值为仰角、负值为俯角)观测角求得后,将仪器垂直角调整至观测角值刻度上(水平角为0、90)调整架空线张力,A—B视线与架空线相切,则此时架空线弛度为所要求的观测档的弛度值f。

架线完毕后,应测量下导线对被跨越物的垂直净空距离,并换算至最高气温40℃时的垂直净空距离,满足下列要求: 最小垂直   名称   距离(m)被跨越物线路对被跨越物的垂直距离(m)备   注居民区7.5。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