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国标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1.61KB
约7页
文档ID:419180850
国标民用建筑设计通则_第1页
1/7

国标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第一章总则第1.01条目的为保证建筑符合适用、安全、卫生等基本要求,特制定本通则作为各类民用建筑设计必须遵 守的共同规则0.2条适用范围本通则适用于全国各类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民用建筑3条与其他规范的关系民用建筑设计除执行本通则外,尚应执行国家或专业部门颁布的有关设计标准、规范和规定0.4条建筑耐久年限以主体结构确定的建筑耐久年限分下列四级:一级耐久年限100年以上 适用于重要的建筑和高层建筑二级耐久年限50 100年适用于一般性建筑三级耐久年限25 50年适用于次要的建筑四级耐久年限15年以下适用于临时性建筑0.5条民用建筑高度与层数的划分一、 住宅建筑按层数划分为:1 3层为低层;4 6层为多层;7 9层为中高层;10层以上为高层二、 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总高度超过24米者为高层(不包括高度超过24米的单层主体建 筑).三、 建筑物高度超过100米时,不论住宅或公共建筑均为超高层0.6条建筑热工设计(略)第1.07条设计基本原则建筑设计除应执行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方针、政策外,尚应执行下列基本原则一、 当地城市规划部门指定的城市规划实施条例;二、 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目的,综合讲求建筑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 合理利用土地和空间,提倡社会综合开发和综合性建筑;四、 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在满足当前需要的同时适当考虑将来提高和改造的可能;五、 节约建筑能耗,保证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六、 建筑设计的标准化应与多样化结合;七、 体现对残疾人、老年人的关怀,为他们的生活、工作和社会活动提供无障碍的室内外环 境;八、 建筑和环境应综合考虑放火、抗震、防空和防洪等安全措施;九、 在国家和地方公布的各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和风景名胜区 的各项建设,应按国家或地区制定的有关条例和保护规划进行.第1.0。

8条无标定人数的建筑(略)第二章城市规划对建筑的要求第一节建筑基地第2.11条 基地与道路红线一、 基地应与道路红线相连接,否则应设通路与道路红线相连接其连接部分的最小长度或 通路的最小宽度,应符合当地规划部门制定的条例二、 基地与道路红线连接时,一般以道路红线为建筑控制如因城市规划需要,主管部门可 在道路红线以外另定建筑控制线三、 除符合本章第23条规定外,建筑物均不得超出建筑控制线建造.第21.2条基地高程一、 基地地面高程应按城市规划制定的控制标高设计二、 基地地面宜高出城市道路的路面,否则应有排除地面水的措施第2.13条 基地安全基地如有滑坡、洪水淹没或海潮侵袭可能时,应有安全防护措施第2.1.4条 相邻基地边界线的建筑与空地一、 建筑物与相邻基地边界线之间应按建筑防火和消防等要求留出空地或道路当建筑前后 各自己留有空地或道路,并符合建筑防火规定时,则相邻基地边界线两边的建筑可毗邻连建 造二、 建筑物高度不应影响邻地建筑物的最低日照要求三、 除城市规划确定的永久性空地外,紧接基地边界线的建筑不得向邻地方向设洞口、门窗、 阳台、挑檐、废气排出口及排泄雨水.第21.5条 基地通路出口位置车流量较多的基地(包括出租汽车站、车场等),其通路连接城市道路的位置应符合下列规 定:一、 距大中城市主干道交叉口的距离,自道路红线交点量起不应小于70米;二、 距非道路交叉口的过街人行道(包括引道、引桥和地铁出入口)最边缘线不应小于5 米;三、 距公共交通站台边缘不应小于10米;四、 距公园、学校、儿童及残疾人等建筑的出入口不应小于20米;五、 当基地通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连接;六、 与立体交叉口的距离或其它特殊情况时,应按当地规划主管部门的规定办理.第2。

1.6条 人员密集建筑的基地电影院、剧场、文化娱乐中心、会堂、博览建筑、商业中心等人员密集建筑的基地,在执行 当地规划部门的条例和有关专项建筑设计规范时,应保持与下列原则一致:一、 基地应至少一面直接临接城市道路,该城市道路应有足够的宽度,以保证人员疏散时不 影响城市正常交通;二、 基地沿城市道路的长度应按建筑规模或疏散人数确,并至少不小于基地周长的1/6;三、 基地应至少有两个以上不同方向通向城市道路的(包括以通路连接的出口;四、 基地或建筑物的主要出入口,应避免直对城市主要干道的交叉口;五、 建筑物主要出入口前应有供人员集散用的空地其面积和长宽尺寸应根据使用性质和人数确定;六、 绿化面积和停车场面积应符合当地规划部门的规定.绿化布置应不影响集散空地的使用, 并不应设置围墙在门等障碍物.第2.1.7条停车空间新建或扩建工程应按建筑面积或使用人数、并经城市规划主管部门确认:在建筑物内、或同 一基地内、或统筹建设的停车场或停车库内设置停车空间第二节建筑突出物第2.2.1条 不允许突入道路红线的建筑突出物一、 建筑物的台阶、平台、窗井.二、 地下建筑及建筑基础三、 除基地内连接城市管线以外的其它地下管线。

第22条允许突入道路红线的建筑突出物一、 在人行道地面上空:1. 2M以上允许突出窗扇、窗罩、突出宽度不应大于040M;2. 2.5M以上允许突出活动遮阳,突出宽度不应大于人行道并不应大于3M宽减1M,;3. 35M以上允许突出阳台、形封窗、雨棚、挑檐,突出宽度不应大于1M;4. 5M以上允许突出雨棚、挑檐,突出宽度不应大于人行道宽减1M,并不应大于3M;二、 在无人行道的道路路面上空:1. 25M以上允许突出窗扇、窗罩,突出宽度不应大于0.4M;2. 5M以上允许突出雨棚、挑檐,突出宽度不应大于1M三、 建筑突出物与建筑本身应有牢固的结合四、 建筑物和建筑突出物均不得向道路上空排泄雨水注:人行道上空突出阳台尚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部门的规定3条 可突入道路红线的建筑属于公益上有需要的建筑和临时性建筑,经当地规划主管部门批准,可突入道路红线建造 第2.2.4条骑楼、过街楼、悬挑建筑骑楼、过街楼和沿道路红线的悬挑建筑,其净高、宽度等应根据当地规划部门的统一规定第三节建筑高度第2.3.1条建筑高度的限制下列地区建筑高度的限制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部门和有关专业部门的规定:一、 城市各用地分区内的建筑,当城市总体规划有要求时,应按各用地分区控制建筑高度;二、 市、区中心的临街建筑,应根据面临道路的宽度控制建筑高度;三、 航空港、电台、电信、微波通信、气象台、卫星地面站、军事要塞工程等周围的建筑,当其处在各种技术作业控制区范围时,应按有关净气要求控制 建筑高度。

第22条 不计入建筑控制高度的部分(略)第四节建筑覆盖率、建筑容积率第2.41条 建筑覆盖率、建筑容积率一、 建筑设计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部门按用地分区制定的建筑覆盖率和建筑容积率二、 在既定建筑覆盖率和建筑容积率的建筑基地内,如建设单位愿意以部分空地或建筑的一 部分(如天井、低层的屋顶平台、底层、通廊等)作为开放空间,无条件地、永久提供公众交通、休息、活动之用时,经当地 规划主管部门确认,该用地内的建筑覆盖率和建筑容积率可予提高开放空间的技术要求应 符合当地城市规划部门制定的实施条例.第三章建筑总平面第一节建筑布局第31.1条 总平面设计基地总平面应根据设计任务书和城市规划的要求,对建筑布局、竖向、道路、绿化和环境等进行综合设计1.2条 建筑布局和间距建筑布局和间距应综合考虑防火、日照、防噪、卫生等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要求一、 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应满足防火要求;二、 有日照要求的建筑,应符合当地规划部门制定的日照间距;三、 建筑布局应有利于在夏季获得良好的自然通风,并防止冬季寒冷地区和多沙暴地区风害的袭击高层建筑的布局,应避免形成高压风带和风口;四、 根据噪声源的位置、方向和强度,应在建筑功能分区、道路布置、建筑朝向、距离及地形、绿化和建筑物的屏障作用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以防止和减少环境噪声;五、 建筑与各种污染源的距离,应符合有关卫生保护的标准。

第3.1.3条日照标准一、 住宅每户至少有一个居室、宿舍应每层至少有半数以上的居室能获得冬至日满窗日照不 少于1h(小时)二、 托儿所、幼儿园和老年人、残疾人转用住宅的主要居室、医院、疗养院至少有半数以上的病房和疗养室,应能获得冬至日满窗日照不少于3h (小时)第二节通路第31条基地内通路一、 基地内应设通路与城市道路相连接通路应能通达建筑物的各个安全出口及建筑物周围 应留的空地二、 通路的间距不宜大于160M三、 长度超过35M的尽端式车行路应设回车场供消防车使用的回车场不应小于12M X12M,大型消防车的回车场不应小于15M X 15M四、 基地内车行量较大时,应另设人行道第3.22条通路宽度一、 考虑机动车与自行车共用的通路宽度不应小于4M,双车道不应小于7M二、 消防车的通路宽度不应小于3.50M三、 人行通路的宽度不应小于1第3.23条 通路与建筑物间距基地内车行路边缘至相邻有出入口的建筑物的外墙间的距离不应小于3M第三节竖向第33.1条 地面和道路坡度一、 基地地面坡度不应小于03%;地面坡度大于8%时应分成台地,台地连接处应设挡墙 或护坡.二、 基地车行道纵坡不应小于0.3%,亦不应大于8%;在个别路段可不大于11%,但其长度不应超过80M,路面应有防滑措施;横坡宜为1。

5〜2三、 基地人行道的纵坡不应大于8%,大于8%时宜设踏步或局部设坡度不大于15%的坡道,路面应有防滑措施;横坡宜为第3.32条地面排水一、 基地内应有排除地面及路面雨水至城市排水系统的设施排水方式应根据城市规划的要求确定.二、 采用车行道排泄地面雨水时,雨水口形式及数量应根据汇水面积、流量、道路纵坡等确 定3条室内外地面建筑物底层地面应高出室外地面至少0.15M第四节绿化、管线第34.1条绿化新建和扩建工程应包括绿化工程的投资和设计,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 基地绿化面积指标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的规定;二、 绿化的树种和布置方式应根据城市的气候、土壤和环境功能等条件确定三、 绿化与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和管线之间的距离,应符合有关规定4.2条 管线布置一、 各种管线的布置不应影响建筑物的安全,并防止管线受腐蚀、沉陷、振动、荷载等影 响而破坏.二、 官衔应根据其不同特性和要求综合布置对安全、卫生防干扰等有影响的管线不应共沟 或靠近敷设三、 地下管线的走向宜与建筑主体或道路相平行或垂直管线应从建筑物向道路方向由浅至 深敷设管线布置应短捷,尽量减少转弯.管线与管线、管线与道路应尽量减少交叉四、 与道路平行的管线不宜设于车行道下,否则可将埋深较大、翻修较小的管线布置在车行 道下。

五、 各种管线间水平、垂直净距及埋深应符合有关规定六、 七度以上地震区、多年冻土区、严寒地区和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室外管线,应按专门规范 或标准设计关于阳台是否算作建筑面积及怎样计算,有下列规定:封闭式的阳台,按其外围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建筑面积;挑阳台(底阳台)按其底板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建筑面积;凹阳台按其净面积(含挡板墙墙体面积)的一半计算建筑面积;半挑半凹阳台,挑出部分按其底板水平投。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