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肛门直肠脊柱四肢神经系统检查1

博****1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6.62MB
约168页
文档ID:585597461
肛门直肠脊柱四肢神经系统检查1_第1页
1/168

诊断学肛门、直肠、脊柱四肢检查 诊断学湖南医药学院诊断教研室2肛门与直肠 诊断学肛门与直肠 诊断学一、体位l根据检查目的与病情,被检者可采取以下几种体位l(1)仰卧位￿:被检者仰卧,臀部垫高,双膝屈曲此体位适用于重症体弱病人和直肠膀胱窝的检查,也可进行直肠双合诊检查盆腔疾病￿l(2)前俯位:上身向前弯曲匍匐于床边,使髋部弯曲呈90°姿势,医师用双手将臀部肌肉分开,露出肛门检查适用于门诊或轻症患者 诊断学l l(3)肘膝位:￿￿￿￿￿￿￿￿￿￿￿被检者两肘关节屈曲,弯曲上身,胸部俯于床面,双膝关节屈曲跪于检查床上,臀部抬高,用于检查直肠前部、精囊和前列腺疾病 诊断学l l(4)左侧卧位:￿￿￿￿￿￿￿￿￿￿被检者左腿伸直,右腿向腹部屈曲,臀部靠近检查台边缘,医生位于被检者的背后检查,适用于重症病人、女性或老年人    诊断学   截石位:被检者仰卧,双腿放置于腿架上,将臀部移到床边,能最大限度的暴露肛门及会阴,多用于肛肠手术和妇科手术  诊断学二、视 诊l正常肛门周围皮肤颜色较深,皱褶呈放射状;被检者作排便动作时,皱褶变浅;收缩肛门括约肌时皱褶加深注意观察以下改变:l1.肛门闭锁或狭窄￿￿￿见于新生儿先天畸形。

或因为感染、外伤、手术等所致肛门狭窄,常伴肛周瘢痕l2.肛门瘢痕与红肿￿￿￿肛门周围瘢痕,见于外伤或术后,肛门周围感染,有局限性红肿和压痛,见于肛门周围炎症或脓肿 诊断学l3.肛裂￿￿￿肛管齿状线以下深达皮肤全层的纵行裂口,可伴有梭形或圆形多发性小溃疡排便时疼痛且出血,病人常因惧痛而抑制便意,以致大便干燥,加重症状l4.痔￿￿￿直肠下端粘膜下或肛管边缘皮下的静脉丛扩大和曲张所致的静脉团 诊断学l①外痔---为肛门外口(齿状线以下)有紫红色柔软包块,表面为皮肤者是直肠下静脉扩张所致;￿l②内痔---为肛门内口(齿状线以上)有紫红色包块,表面为粘膜者是直肠上静脉扩张所致,排便时可脱出肛外,严重时大便带血l③混合痔----兼有外痔和内痔表现者 诊断学l5.肛门直肠瘘:即肛瘘￿￿指直肠、肛管与周围皮肤相通所形成的瘘管在肛门内及肛周可见瘘管开口,常有脓性分泌物流出,经久不愈,多继发于肛管或直肠周围脓肿、克罗恩病等l6.￿直肠脱垂￿￿￿又称脱肛指肛管、直肠或乙状结肠下端肠壁部分或全层外翻脱出肛门外嘱被检者下蹲,用力屏气做排便动作,如在肛门外看到紫红色球状突出物即为直肠部分脱垂(直肠粘膜脱垂),如突出部分为椭圆形块状物,表面有环形皱璧,即为直肠完全脱垂(直肠壁全层脱垂)。

诊断学三、触诊l肛门、直肠指诊:￿￿￿￿￿￿意义:￿是及早发现肛管、直肠各种疾患及诊断盆腔疾病(如前列腺病变、子宫病变等)最简单、最重要的检查方法对早期直肠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体位(1)肘膝位:是检查直肠肛管最常用体位2)左侧卧位(3)截石位:为直肠肛管手术时常用体位 诊断学l方法:医生戴手套(或指套),外涂适量润滑液,嘱被检查者张口深呼吸,用探查的食指先在肛门口轻轻按摩,待肛门括约肌松弛后,再将探查手指慢慢插入肛门,触摸肛门及直肠,有指征时,再进行双合诊   记录:按截石位钟面时针位表示 诊断学 错误手法 正确手法 诊断学临床意义l有剧烈触痛见于肛裂l触及波动感提示肛门、直肠周围脓肿l触及表面柔软光滑、有弹性的小包块时,见于直肠息肉l触及表面凹凸不平、质地坚硬的肿物应疑及直肠癌l如指套上带有粘液、脓液或血液,提示炎症并可有组织破坏,留作涂片检查或送作细菌培养 诊断学脊     柱 诊断学脊 柱l脊柱是支持体重,保持正常的立位及坐位姿势的重要支柱脊柱的椎管可容纳并保护脊髓脊柱的病变主要表现为疼痛、姿势或形态异常以及活动度受限等,检查时应注意其弯曲度、有无畸形、活动度是否受限、有无压痛及叩击痛。

诊断学 脊脊 柱柱 的的 体体 表表 标标 志志 ￿ ￿C2::第一个棘突第一个棘突 ￿ ￿C7::隆突隆突 ￿ ￿T3::肩胛冈内侧连线肩胛冈内侧连线 ￿ ￿T8::肩胛下角连线肩胛下角连线 ￿ ￿L3::最长横突最长横突 ￿ ￿L4::双侧髂嵴最高点连线双侧髂嵴最高点连线 诊断学一、脊柱弯曲度l(一)￿生理弯曲度立位:侧面观察四个弯曲,似“S”￿生理弯曲￿￿￿￿￿￿￿背后观察:无侧弯￿￿￿￿方法:患者立位或坐位,检查者用手指沿脊椎的棘突尖以适当的压力从上往下划压,划压后皮肤出现一条红色充血线,以此线为标准,观察脊柱有无侧弯￿￿￿结果:正常人无侧弯￿ 诊断学脊柱弯曲度l(二)￿病理性变形:￿￿￿￿￿￿1.￿脊柱后凸:￿￿￿￿脊柱过度后弯称为脊柱后凸,也称为驼背￿￿￿￿脊柱后凸多发生于胸段脊柱脊柱后凸时前胸凹陷,头颈部前倾 诊断学返回 诊断学 诊断学返回 诊断学脊柱弯曲度l脊柱后凸常见原因 佝偻病:多在小儿或儿童期发病,坐位时胸段呈明显均匀性向后弯曲,仰卧位时弯曲可消失 诊断学脊柱弯曲度l脊柱后凸常见原因 结核病:青少年发病多,常见部位为胸椎下段, ,由于椎体被破坏、压缩,棘突明显向后突出,形成特征性的成角畸形。

常伴有全身其它脏器的结核病变如肺结核、肠结核、淋巴结核 诊断学脊柱弯曲度l脊柱后凸常见原因￿￿￿￿￿￿￿强直性脊柱炎: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常发生在胸段上半部,脊柱胸段成弧形(或弓形)后凸,常有脊柱强直性固定,仰卧位时亦不能伸直100%伴有骶髂关节炎 诊断学脊柱弯曲度l脊柱后凸常见原因:￿脊柱退行性变或骨质疏松:多见于老年人,￿累及颈椎、胸椎及腰椎￿￿￿￿颈椎:X线有骨剌形成,可有颈椎病的表现￿￿￿￿胸椎:椎体被压缩造成胸椎明显后凸;￿￿￿￿￿腰椎:椎间盘性,以至髓性、椎体性疼￿￿￿￿￿￿￿痛或神经根压迫症状￿ 诊断学脊柱弯曲度l脊柱后凸原因 其他:如外伤致脊椎骨折后造成脊柱后凸,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组,青少年胸段下部及腰椎呈均匀性后凸,见于发育期姿势不良或脊椎骨软骨炎 诊断学执业医师考试诊断学模拟试题脊柱过度后弯称为脊柱后凸,也称为驼背,多发生于￿￿A.颈段脊柱￿B.胸段脊柱￿￿C.腰段脊柱￿D.骶椎￿￿E.腰、骶段      29B 诊断学脊柱弯曲度l2.￿脊柱前凸:￿￿￿￿￿脊柱过度向前凸出性弯曲,称为脊柱前凸￿￿￿￿￿多发生在腰椎部位,病人腹部明显向前突出,臂部明显向后突出,多由于晚期妊娠,大量腹水,腹腔巨大肿瘤,髋关节结核及先天性髋关节后脱位。

￿ 诊断学执业医师考试诊断学模拟试题脊柱过度向前突出,称为脊柱前凸,多发生于￿￿A.颈段脊柱￿B.胸段脊柱￿￿C.腰段脊柱￿D.骶椎￿￿E.腰、骶段      31C 诊断学 诊断学脊柱弯曲度l3. 3. 脊柱侧凸: 脊柱离开后正中线向左或右偏曲称为脊柱侧凸 按部位分:胸段侧凸、 腰段侧凸、 胸腰段联合侧凸 按性质分:姿势性侧凸 器质性侧凸 诊断学脊柱侧凸 诊断学脊柱弯曲度l1.1.姿势性侧凸: 姿势性侧凸时脊柱的弯曲度多不固定,￿￿改变体位可使侧凸得以纠正平卧向前弯腰时￿￿脊柱侧凸可消失￿￿￿￿￿姿势性侧凸的原因:￿￿A.￿儿童发育期坐立姿势不端正￿￿￿￿￿￿￿￿￿￿￿￿￿￿￿￿￿￿￿￿￿￿￿B.￿一侧下肢短于另一侧￿￿￿￿￿￿￿￿￿￿￿￿￿￿￿￿￿￿￿￿￿￿￿C.￿椎间盘突出症￿￿￿￿￿￿￿￿￿￿￿￿￿￿￿￿￿￿￿￿￿￿￿D.￿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诊断学脊柱弯曲度l2. 2. 器质性侧凸: 特点:改变体位不能使侧弯得到纠正。

病因:佝偻病、慢性胸膜增厚,胸膜 粘连,肩部或胸廓的畸形 诊断学二、脊柱活动度l( (一) ) 正常活动度: 正常人脊柱有一定活动度,但各部位的活动范围明显不同,颈、腰椎活动范围最大,胸椎段活动范围较小 前屈 后伸 左右侧弯 旋转 颈 45 45°° 45 45°° 各4545°° 60 60°° 腰椎 45 45°° 35 35°° 各3030°° 45 45°° 诊断学脊柱活动度l检查方法:￿检查脊柱的活动度时应让病人做前屈、后伸、侧弯、旋转等动作,观察脊柱的活动情况及有无变形l如有外伤骨折或关节脱位时应避免脊柱活动,以免损伤脊髓. 诊断学脊柱活动度l(二)活动受限 脊柱颈椎、腰椎段活动受限常见于: 1 1、颈部、腰部肌肉肌纤维炎及颈肌韧带 劳损。

2 2、颈椎、腰椎骨质增生 3 3、颈椎、腰椎骨质破坏(结核或肿瘤浸润) 4 4、颈椎、腰椎外伤,骨折、或关节脱位 5 5、腰椎间盘突出 诊断学三、脊柱压痛与叩击痛￿l(一)压痛 方法:患者端坐位,身体稍向前倾,检查者以右手拇指从上而下逐个按压脊椎棘突及椎旁肌肉,正常每个棘突及椎旁肌肉均无压痛 诊断学脊柱压痛与叩击痛￿l骨性标志:第七颈椎棘突为骨性标志l结果分析: 脊柱压痛(+): (+): 提示脊椎结核、椎间盘、脊椎外伤或骨折 椎旁肌肉压痛(+): (+): 腰肌纤维炎、腰肌劳损 诊断学脊柱压痛与叩击痛￿l( (二) ) 叩击痛: 1 1). ). 直接叩击法:用手指或叩诊锤直接叩击各椎体的棘突( (多用于胸、腰椎) ); 2). 2). 间接叩击法:患者坐位,医师将左手掌面置于病人头顶部,右手半握拳以小鱼际肌部位叩击左手背,观察病人有无疼痛 叩击痛(+):(+):见于脊椎结核、脊椎骨折及椎间盘突出叩击痛的部位多示病变所在 诊断学 四肢与关节 诊断学四 肢 l( (一) ) 形态异常 1. 1. 匙状甲:又称反甲,特点为指甲中央凹陷,边缘翘起,指甲变薄、表面粗糙、干脆有条纹。

常为组织缺铁或某些氨基酸紊乱所致的营养障碍多见于缺铁性贫血、高原疾病、偶见于甲癣及风湿热 诊断学 诊断学返回 诊断学执业医师考试诊断学模拟试题匙状指,多见于￿￿A.支气管扩张￿B.缺铁性贫血￿￿C.肺癌￿D.风湿热￿￿E.甲廯      47B 诊断学四 肢l2. 2. 杵状指( (趾):): 手指或足趾末端增生、肥厚、呈杵状膨大称为杵状指 特点:为末端指( (趾) )节明显增宽增厚,指( (趾) )甲从根部到末端呈拱形隆起,使指( (趾) )端背面的皮肤与指( (趾) )甲所构成的基底角≥180≥180°° 发生机理:肢端慢性缺氧、代谢障碍、中毒性损害等可使肺及肝破坏还原型铁蛋白的能力减弱,加之缺氧使末梢毛细血管增生、扩张,致使指(趾)端血流丰富,造成末端软组织增生彭大  诊断学 诊断学返回 诊断学执业医师考试诊断学模拟试题支气管肺癌患者,常出现:￿￿A.杵状指￿B.匙状指￿￿C.肢端肥大症￿D.膝内、外翻￿￿E.足内、外翻      51A 诊断学 诊断学四 肢l与杵状指相关的疾病 1 1、呼吸系统: :支气管肺癌、支气管扩张、肺 脓肿、脓胸。

2 2、心血管系统: : 发绀性先天性心脏病、感 染性心肌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3 3、消化系统: : 吸收不良综合症,CrohnCrohn 病,溃疡性结肠炎、肝硬化4 4、锁骨下动脉瘤可引起同侧的单侧杵状指 诊断学四 肢l3.￿肢端肥大症:￿￿￿￿青春发育成熟之后(骨髓端已愈合),腺垂体功能亢进使生长激素分泌增多,造成骨末端及韧带等￿软组织增生肥大,使肢体末端异常粗大,称为肢端肥大症￿￿￿￿见于垂体瘤/垂体前叶细胞增生￿￿￿￿￿ 诊断学O O 形腿X X 形腿 4.膝内翻、膝外翻膝内翻、膝外翻•多见于佝偻病、大骨节病等￿四   肢 诊断学返回膝外翻 诊断学四 肢l5.￿足内、外翻:￿正常人当膝关节固定时,足掌可内外翻达35°￿￿￿￿￿￿￿若足掌部活动受限呈固定性内翻、内收畸形,称为足内翻足掌部呈固定性外翻、外展,称为足外翻足外翻或内翻畸形多见于先天性畸形及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诊断学四 肢l6.￿骨折与关节脱位: 骨折可使肢体缩短或变形,局部可有红肿、压痛有时可触到骨擦感或听到骨擦音关节脱位后可有肢体位置改变、关节活动受限,如伸屈、内翻、外展或旋转功能发生障碍。

诊断学四 肢l7.￿肌肉萎缩:￿￿￿￿￿￿某一肢体的部分或全部肌肉的体积缩小,松驰无力,为肌肉萎缩现象￿￿￿￿￿￿常见于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偏瘫,周围神经损伤.双下肢部分或全部肌肉萎缩多为多发生神经炎、多肌炎、横贯性脊髓炎、外伤性截瘫、进行性肌萎缩 诊断学四 肢l7.下肢静脉曲张:￿￿￿￿￿￿多见于小腿,主要是下肢的浅静脉(大、小隐静脉)血液回流受阻￿￿￿￿￿￿￿￿￿特点:静脉如蚯蚓状怒张、弯曲、久立者更明显严重者有小腿肿胀感,局部皮肤暗紫、色素沉着,甚者溃疡经久不愈￿￿￿￿￿￿￿￿￿常见:从事站立性工作或栓塞性静脉炎 诊断学返回 诊断学四 肢l8. 8. 水肿:: 全身性水肿时双侧下肢水肿较上肢明显,常为压陷性水肿￿￿￿￿￿￿双下肢非压陷水肿:甲低￿￿￿￿￿￿单侧肢体水肿:多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血栓性静脉炎￿￿￿￿￿￿淋巴液回流受阻:丝虫病(非凹陷性水肿或者橡皮肿)￿ 诊断学返回双下肢凹陷性水肿 诊断学返回丝虫病(橡皮肿) 诊断学返回单侧肢体水肿 诊断学关 节l关节:是骨骼的间接连接 l关节的组成 关节面 关节软骨 关节囊 关节腔—少量滑液,利于两骨骼间的活动及各种不同范围的运动功能。

诊断学关 节l关节有病变时:关节红、肿、热、痛,明显肿大变形、功能障碍,触之有波动感,提示关节腔积液l膝关节腔积液时浮髌试验阳性 诊断学返回膝关节积液 诊断学关节形态异常l1、腕关节形态异常￿￿￿①￿腱鞘滑膜炎:腕关节背面和掌面呈结节状隆起、压痛、见于类风湿关节炎、关节结核￿￿￿②￿腱鞘囊肿:腕关节背面或横侧,为圆形无痛性隆起,触之坚韧,推之可沿肌腱的垂直方向稍微移动￿￿￿③￿腕关节僵硬:见于类风湿关节炎￿￿④￿垂腕:见于桡神经损伤 诊断学腱鞘囊肿 诊断学关节形态异常l2. 2. 指关节 ①①近端指间关节梭形肿胀:见于类风关 ②②爪形手:手指关节呈鸟爪样变形,见于尺神经损伤,进行性肌萎缩 ③③远端指间关节可扪及坚硬增生结节( (希伯登结节),),见于骨关节炎④④远端关节损伤:见于银屑病等皮肤病 诊断学梭形指 诊断学爪形手 诊断学希伯登结节 诊断学执业医师考试诊断学模拟试题尺神经损伤手部改变为:￿￿A.梭形手￿B.杵状指￿￿C.垂腕￿D.匙状指￿￿E.抓形手      75E 诊断学l3.￿膝关节:￿￿￿￿红、肿、热、痛、功能障碍、积液征,见于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外伤和结核。

￿l4.￿拇趾、跖趾关节:￿￿￿￿红、肿、痛及痛风石,见于痛风性关节炎(Gout),中年男性多见 诊断学痛风石 诊断学神经系统检查 诊断学检查内容l一、脑神经的检查l二、运动功能检查￿l三、感觉功能检查￿l四、神经反射检查 诊断学一、脑神经的检查脑N共12对:感觉N:Ⅰ嗅Ⅱ视￿Ⅷ听运动N:Ⅲ动眼Ⅳ滑车Ⅵ展Ⅺ副Ⅻ舌下混合N:V三叉Ⅶ面Ⅸ舌咽X迷走意义:对颅脑损害的定位诊断很有意义 诊断学㈠￿嗅神经(Ⅰ)1、双侧嗅觉减退或消失:感冒或鼻粘膜炎症2、一侧嗅觉减退或消失→￿同侧嗅球、嗅索、嗅丝损害,见于创伤、前颅凹占位病变,颅底脑结核等3、幻嗅:颞叶肿瘤4、嗅觉过敏:癔病二)视神经(Ⅱ):￿包括视力、视野、眼底检查￿病损表现: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眼底障碍 诊断学㈢动眼N、滑车N、展N1、生理功能￿￿与上颈交感N一起支配眼球运动、￿￿￿￿￿￿￿￿￿￿￿￿￿上眼睑核、瞳孔及其反射￿2、检查方法(1)眼裂:患者两眼平视,观察双眼裂大小是否相等,有无上睑下垂2)眼球运动:观察眼球有无突出或内陷,检查眼球运动时,注意有无运动受限、复视、斜视、眼球震颤等(3)瞳孔及其反射:观察两侧瞳孔的大小、形状、对称性、光反射、调节反射。

￿￿￿￿￿￿￿￿ 诊断学3、临床意义(1)动眼N麻痹:上睑下垂,眼球向外下斜视,不能向上、下、内转动,复视,瞳孔散大,对光反射及调节反射均消失常由颅内动脉瘤、颅底脑膜炎或肿瘤引起2)滑车N麻痹:眼球向下外运动受限3)展N受损:眼球内斜,外展活动受限或不能,多见于颅内压增高4)3对脑N麻痹:全眼麻痹、上睑下垂、眼球固定、瞳孔扩大、光反射及调节反射消失,常见于海绵窦及眶上裂病变￿ 诊断学㈣三叉N(Ⅴ)1、生理功能:角膜反射、下颌反射、￿￿￿￿￿￿面部感觉、咀嚼和吞咽运动2、检查方法:(1)运动检查:￿￿￿￿￿张口下颌有无偏斜;￿￿￿￿￿咬紧牙关,触摸咀嚼肌及颞肌,两侧对比;￿￿￿￿￿一手置于受检查者的颏下向上用力,嘱受检查者作张口动作,感其肌力 诊断学(2)感觉检查:￿￿￿在前额、鼻部、下颌两侧进行￿3、临床意义:￿￿￿￿￿一侧三叉神经损害出现同侧面部感觉障碍,角膜反射消失,咀嚼肌无力,张口时下颌偏向病侧￿ 诊断学㈤面神经(Ⅶ)1、生理功能￿￿面部的表情肌和舌前2/3味觉￿2、检查方法￿￿(1)面部表情运动:￿￿￿先观察两侧额纹、眼裂、鼻唇沟、口角是否相等,有无偏侧萎缩,面肌抽搐等￿￿￿然后嘱患者皱额、蹙眉、闭眼、鼓腮、示齿、吹口哨等动作,以进一步确定瘫痪侧。

￿￿(2)味觉检查:￿￿￿用酸甜苦咸等液两侧分别试之 诊断学3、临床意义①周围性面瘫:￿￿￿表现为患侧额纹变浅或消失、眼裂变大、眼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示齿时口角偏向健侧——为一侧面神经损害所致②中枢性面瘫:￿￿￿￿额纹、眼裂无变化,而仅为鼻唇沟浅和口角低垂——为面神经核以上损害引起多见于大脑半球的炎症、血管病、肿瘤等病变 诊断学㈥位听N(Ⅷ)￿￿￿1、生理功能￿￿听力和平衡￿2、检查方法:￿￿￿(1)听力:常采用语音(耳语)、表音、音叉等方法,必要时可用电测听器检查音叉检查可判定耳聋性质:￿￿①任内(Rinne)试验:常用C128Hz的震动音叉放在耳乳突上,比较两耳骨导和气导的大小,正常时气导>骨导￿￿②韦伯(Weber)试验:将震动音叉放在前额或额顶正中,正常时两侧感受相同￿￿￿(2)前庭神经检查:可用旋转试验、外耳道冷热水灌注试验或直流电刺激试验等进行测定 诊断学2、临床意义(1)耳聋:为听神经损害￿￿双侧多为链霉素等药物中毒;￿￿单侧多见于桥小脑角病变￿￿￿传导性耳聋:任内试验骨导>气导;￿￿￿￿￿￿￿￿￿￿￿￿￿￿￿￿韦伯试验偏向患侧￿￿￿神经性耳聋:任内试验骨导<气导(但两者时￿￿￿￿￿￿￿￿￿￿￿￿￿￿￿间均缩短);韦伯试验偏向健侧(2)前庭功能障碍:有平衡失调、眩晕、眼球震颤。

￿ 诊断学㈦舌咽N(Ⅸ)和迷走N(X)1、生理功能￿￿共同支配咽喉部肌肉的活动￿￿舌咽N:舌后1/3味觉,唾液分泌及吞咽、呕吐反射￿￿迷走N:协助吞咽动作,分布于胸腹腔内脏器￿￿咽反射、软腭反射(舌咽N传入,迷走N传出)￿2、检查方法￿￿￿￿￿￿①有无声音嘶哑、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的表现￿￿￿②观察腭垂有无偏斜,两侧软腭上抬是否有力 诊断学3、临床意义￿￿￿一侧舌咽、迷走神经受损,出现构音障碍、鼻音;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患侧软腭运动受限、悬雍垂偏向健侧;咽反射消失——￿这种现象称延髓麻痹或球麻痹￿￿多见于小脑后下动脉闭塞￿ ￿㈧副N(Ⅺ)1、生理功能￿￿￿￿￿脊髓支:支配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的运动￿￿￿延髓支:支配声带运动 诊断学2、检查方法￿￿￿①观察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有无萎缩,有无斜颈及垂肩②检查者将一手置于受检者腮部并嘱受检者把头转向该侧进行抵抗,以测试胸锁乳突肌的肌力;然后将两手置于受检查者双肩向下压,嘱受检者作对抗性抬肩动作,以测试斜方肌的肌力3、临床意义￿￿￿￿￿￿一侧副神经损害时,该侧转颈、耸肩不能,头偏向病侧,垂肩、有肌萎缩￿ 诊断学㈨舌下N(Ⅻ):1、生理功能:支配舌肌运动￿2、检查方法:观察有无舌偏斜、舌肌萎缩或震颤等。

3、临床意义￿￿￿￿￿一侧舌下神经下运动神经元病变时,伸舌偏病侧,病侧舌肌萎缩、肌震颤,见于脊髓灰质炎、多发性神经根炎等;￿￿￿￿一侧舌下神经上运动神经元病变时,伸舌偏健侧,无舌肌萎缩与肌震颤见于脑外伤、脑肿瘤、脑血管病等￿￿￿￿两侧麻痹时,则伸舌不能或受限￿ 诊断学执业医师考试诊断学模拟试题患者,男,22岁,一天前出现复试,一侧眼睑下垂,眼球向上、向下、向内运动受限,瞳孔扩大,提示哪对神经受损:A.动眼神经B.￿滑车神经￿C.外展神经D.面神经E.舌咽神经￿￿      94A￿ 诊断学执业医师考试诊断学模拟试题面部表情肌由哪对颅神经支配:A.三叉神经￿B.￿面神经￿C.视神经D.前庭神经E.舌下神经￿￿      95B￿ 诊断学 二、运动功能的检查￿￿ ㈠随意运动与肌力￿￿￿￿￿随意运动是指受意识支配的动作￿￿￿￿￿肌力是指随意运动时肌肉收缩的力量￿￿￿￿￿随意运动功能的减退或丧失——￿瘫痪￿￿￿￿￿￿￿￿￿￿￿￿￿￿￿￿￿￿￿￿￿￿￿￿￿￿￿￿￿￿￿￿￿￿￿￿￿￿￿￿￿￿随意运动—大脑皮层运动区管理,￿￿运动￿￿￿￿￿￿￿￿￿￿￿￿￿￿￿￿￿￿￿￿￿￿￿￿￿￿￿￿￿￿￿由锥体系完成￿￿￿￿￿￿￿￿￿￿￿￿￿￿￿￿不随意运动—锥体外系和小脑管理 诊断学执业医师考试诊断学模拟试题运动功能检查不包括:A.肌力￿B.肌张力￿C.神经反射D.不随意运动E.共济运动￿￿      97C￿ 诊断学 肌力检查方法:￿￿￿￿￿让被检查者主动运动,观察其肢体的活动状况。

并给被检查者肢体以阻力,让其抵抗以测其肌力￿￿￿￿￿￿￿￿肌力分度:￿￿￿￿￿￿￿￿0级完全瘫痪;￿￿￿￿￿￿￿￿￿￿￿￿￿￿￿￿￿￿￿1级可见肌肉收缩而无肢体活动;￿￿￿￿2级肢体可水平移动,但不能抬起;￿￿￿￿3级肢体能抬起,但不能抗阻力;￿￿￿￿4级能抗阻力运动,但差于正常人;￿￿￿￿5级正常肌力 诊断学执业医师考试诊断学模拟试题检查肌力时患者必须:A.意识清楚,检查合作￿B.被动运动￿C.有肌肉瘫痪D.有肌肉萎缩E.神志不清,最好在昏迷状态下￿￿      99A￿ 诊断学完全性瘫痪分类①程度分:瘫痪(全瘫)和不完全性瘫痪(轻瘫)②病变部位分:￿￿￿￿￿￿￿￿￿￿￿￿￿￿￿￿中枢性瘫痪￿￿￿￿￿￿￿￿￿￿￿￿￿￿￿￿￿￿周围性瘫痪肌张力￿￿￿￿￿￿￿￿￿￿￿￿增强￿￿￿￿￿￿￿￿￿￿￿￿￿￿￿￿￿￿￿￿￿￿￿减弱或消失￿￿￿肌萎缩￿￿￿￿￿￿￿￿￿￿￿￿￿￿无￿￿￿￿￿￿￿￿￿￿￿￿￿￿￿￿￿￿￿￿￿￿￿￿￿￿￿￿￿￿有腱反射￿￿￿￿￿￿￿增强或亢进￿￿￿￿￿￿￿￿￿￿￿￿￿￿￿￿￿￿减弱或消失病理反射￿￿￿￿￿￿￿￿￿￿有￿￿￿￿￿￿￿￿￿￿￿￿￿￿￿￿￿￿￿￿￿￿￿￿￿￿￿￿￿￿￿￿￿￿￿￿￿无③形式分:单瘫、偏瘫、截瘫、交叉瘫 诊断学单瘫:单一肢体瘫痪,由于大脑皮质运动区或脊髓前角的局限性损害所致,多见于脊髓灰质炎￿。

偏瘫:为一侧肢体(上、下肢)瘫痪,常伴有同侧脑神经损害,多见于颅内病变或脑卒中截瘫:为双侧下肢瘫痪,是脊髓横贯性损伤的结果,见于脊髓外伤、炎症等交叉瘫:为一侧偏瘫及对侧脑神经损害; 诊断学㈡￿￿肌张力:指静息状态下肌肉的紧张度⒈肌张力增高:￿￿￿￿触诊时肌肉坚实,被动伸屈其肢体时阻力增加￿￿￿￿①痉挛性:折刀现象,为锥体束损害现象￿￿￿￿②强直性:铅管样强直,为锥体外系损害现象⒉肌张力降低:￿￿￿￿￿触时肌肉松软、被动伸屈其肢体时阻力低或关节过伸见于周围神经炎、前角灰质炎和小脑病变等㈢肌体积￿￿￿观察肌肉有无萎缩或假性肥大 诊断学㈣￿不随意运动￿￿￿￿是由锥体外系病变引起的,不随意志控制的无规律、无目的的骨骼肌不自主运动1、震颤:静止性震颤-震颤麻痹￿￿￿￿￿￿￿￿￿￿￿￿￿￿￿(伴肌张力增高、慌张步态、面具脸)￿￿￿￿￿￿￿￿￿动作性(意向性)震颤-小脑病变￿￿￿￿￿￿￿￿￿￿￿￿￿￿￿(伴肌张力降低、酒醉步态)￿￿￿￿扑翼样震颤-肝性脑病￿￿￿￿小(细)震颤-甲亢2、手足抽搐—低钙血症或碱中毒3、痉挛发作-癫痫￿￿￿￿￿4、舞蹈样动作-舞蹈病5、手足徐动症及扭转痉挛-基底节病变 诊断学㈤共济失调￿￿￿正常运动是在小脑、前庭、深感觉以及锥体外系共同的调节下,依赖主动肌、协同肌的精确配合才能完成。

当上述结构发生病变,协调动作即会出现功能障碍(而并非肌无力)称为共济失调￿检查方法: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轮替运动、Romberg征￿ ￿ 诊断学注意鉴别:1、小脑性共济失调:表现为①姿势和步态的改变;②协调运动障碍,辨距不良和意向性震颤、协同不能;③语言障碍,吟诗语言和爆破性语言;④眼运动障碍,共济失调性眼球震颤;⑤肌张力减低2、感觉性共济失调:深感觉缺失所致￿￿￿睁眼共济失调不明显,黑暗中更加明显多累及下肢,出现肌张力减低,腱反射消失,震颤觉和关节位置觉丧失,行走时有如踩棉花感,为此,行走时举足过高,踏地过重,呈现“跨阈步态”见于后索及严重的周围神经病变 诊断学3、前庭性共济失调:￿￿￿￿前庭损害时因失去身体空间定向功能可产生前庭性共济失调,主要以平衡障碍为主,特点是站立或步行时躯体向病侧倾斜,摇晃不稳,沿直线行走时更为明显,改变头位可使症状加重,四肢共济运动多正常伴有眩晕、呕吐、眼球震颤明显4、大脑性共济失调:￿￿￿￿大脑额、颞、枕叶与小脑之间有额桥束和颞枕桥束相联系,故当大脑损害时也可出现共济失调,少有眼震 诊断学㈠浅感觉:皮肤粘膜的温度觉、痛觉和触觉㈡深感觉:关节觉、震动觉。

㈢复合感觉(皮质感觉):皮肤定位觉、两点辨别觉、实物辨别觉和体表图形觉三、感觉功能检查 诊断学执业医师考试诊断学模拟试题下列哪项属于深感觉:A.￿音叉振动觉￿B.图形觉C.痛觉￿D.触觉￿E.两点辨别觉       108A￿ 诊断学执业医师考试诊断学模拟试题下列哪项属于复合感觉:￿￿A.￿体表图形觉B.音叉振动觉￿C.￿触觉￿D.关节位置觉E.痛觉      109A￿ 诊断学执业医师考试诊断学模拟试题下列哪项不属于浅感觉:￿￿A.皮肤冷觉B.音叉振动觉￿C.￿触觉￿D.皮肤定位觉E.痛觉      110D 诊断学四、神经反射检查 诊断学浅反射 l1、角膜反射: 被检查者向内上方注视,医师用细棉签毛由角膜外缘轻触病人的角膜正常时,被检者眼睑迅速闭合,称为直接角膜反射 刺激一侧角膜→→对侧出现眼睑闭合反应→→间接角膜反射 诊断学返回 诊断学l结果分析:￿￿￿￿￿￿直接与间接角膜反射皆消失:见于三叉神经病变(传入障碍)￿￿￿￿￿￿直接反射消失,间接反射存在:见于患侧面神经瘫痪(传出障碍)￿￿￿￿￿￿角膜反射完全消失:见于深昏迷病人。

     角膜反射 诊断学l2、腹壁反射￿￿￿￿￿￿￿￿方法:病人仰卧,两下肢稍屈,腹壁放松,然后用火柴杆或钝头竹签按上、中、下三个部位轻划腹壁皮肤￿ ￿￿￿￿反应:受刺激的部位可见腹壁肌收缩 诊断学腹壁反射 诊断学返回腹壁反射 诊断学l阳性结果分析:上部腹壁反射消失-病损定位于胸髓7~8节￿中部腹壁反射消失-病损定位于胸髓9~10节￿下部腹壁反射消失-病损定位于胸髓11~12节￿上、中、下腹壁反射消失-见于昏迷或急腹症、肥胖、老年人,经产妇￿一侧腹壁反射消失-见于同侧锥体束病损 诊断学l3 3、提睾反射: 用火柴杆或钝头竹签由下向上轻划股内侧上方皮肤,可引起同侧提睾肌收缩,睾丸上提 l阳性结果分析: 双侧反射消失见于:腰髓1 1~2节病损 一侧反射减弱或消失:见于锥体束损害、老年人及局部病变( (腹股沟疝 、阴囊水肿、睾丸炎) ) 诊断学深反射l 刺激骨膜、肌腱引起的反应,通过深部感觉器完成,故称深部反射 诊断学l1.1.肱二头肌反射:￿￿￿￿￿￿医师以左手托扶病人屈曲的肘部,并将拇指置于肱二头肌肌腱上,然后以叩诊锤叩击拇指。

￿￿正常反应:￿￿￿￿￿￿肱二头肌收缩,前臂快速屈曲￿￿反射中枢:颈髓5~6节 诊断学 诊断学 诊断学返回 诊断学l2.肱三头肌反射:￿￿￿￿￿￿医师以左手托扶病人的肘部,嘱病人肘部屈曲,然后以叩诊锤直接叩击鹰嘴突上方的肱三头肌肌腱,￿￿正常反应:￿￿￿￿￿￿三头肌收缩,前臂稍伸展￿￿反射中枢:颈髓7~8节 诊断学 诊断学返回 诊断学l3.桡骨骨膜反射:￿￿￿￿￿￿医生左手轻托腕部,并使腕关节自然下垂,然后以叩诊锤轻叩桡骨茎突￿￿正常反应:前臂旋前,屈肘￿￿反射中枢:颈髓5~8节 诊断学 诊断学返回 诊断学l4.￿膝反射:￿￿￿￿￿￿坐位检查时,小腿完全松驰,自然悬垂卧位时医师用左手在腘窝处托起两下肢,使髋、膝关节稍屈、用右手持叩诊锤叩击髌骨下方的股四头肌腱￿正常反应:小腿伸展￿反射中枢:在L2-4￿￿￿￿￿￿￿￿￿￿有些病人精神过于紧张、反射引不出,可嘱病人双手扣起,用力拉紧再试即可引出 诊断学返回 诊断学l5 5.￿跟腱反射:￿￿￿￿￿￿方法:仰卧、髋、膝关节屈曲、下肢外旋外展位,医生用左手托病人足掌,使足呈过伸位,然后以叩诊锤叩击跟腱￿￿￿￿￿￿正常反应:为腓肠肌收缩,足向跖面屈曲。

诊断学 诊断学返回跟腱反射 诊断学跟腱反射l临床意义: 深反射的减弱或消失多为器质性病变,如末梢神经炎,神经根炎,脊髓前角灰质炎可使反射弧遭受损害 诊断学执业医师考试诊断学模拟试题下列哪项不属于浅反射:A￿.￿膝反射B￿.￿腹壁反射C.提睾反射D.跖反射E￿.角膜反射   137A￿ 诊断学执业医师考试诊断学模拟试题下列哪项不属于深反射:A.提睾反射B.￿挠骨膜反射C.肱三头肌反射D.膝反射E.跟膝反射    2024/9/2此处添加公司信息138A￿ 诊断学病理反射l椎体束病损时,失去了对脑干和脊髓的抑制功能而释放出的足和趾背伸的反射l<1<1岁半的婴幼儿由于锥体束尚未发育完善,可以出现上述反射现象l成人出现为病理反射 诊断学病理反射l1.Babinski￿征:￿￿￿￿￿￿病人仰卧,髋及膝关节伸直,医生手持病人踝部,用钝头竹签由后向前划足底外侧￿￿ 诊断学 诊断学返回 诊断学Babinski￿征阳性反应:￿￿￿￿￿￿￿拇趾缓缓背伸,其他四趾呈扇形展开见于锥体束损害 诊断学执业医师考试诊断学模拟试题Babinski征阳性的典型表现是:A.五趾均跖屈￿B.￿五趾均背屈￿C.拇趾背屈,其他各趾扇形散开D.下肢各关节均迅速回缩E.各趾均不动￿￿      144C￿ 诊断学返回 诊断学病理反射l2.Oppenheim征:￿￿￿￿￿￿拇指及示指沿病人胫骨前缘用力由上向下滑压。

￿￿￿￿￿￿阳性同Babinski征 诊断学返回 诊断学病理反射l3.Gordon征:￿￿￿￿￿拇指和其它四指分置腓肠肌部位,以适度的力量捏￿￿￿￿￿阳性同babinski征 诊断学返回 诊断学病理反射l4.Chaddock征:￿￿￿￿￿￿竹签在外踝下方由后向前划至趾跖关节处为止￿￿￿￿￿￿阳性同babinski征 诊断学 诊断学返回 诊断学病理反射l5.￿Hoffmann￿征:￿￿￿￿￿￿医生左手持病人腕关节右手中指及示指夹持病人中指,稍向上提,使腕部处于轻度过伸位,然后以拇指迅速弹刮患者中指指甲,由于中指深屈肌受到牵引而引起其余四指的轻微掌屈反应,称为阳性,为上肢锥体束征,多见于颈髓病变￿ 诊断学返回 诊断学病理反射l6.￿阵挛:￿￿￿￿￿￿阵挛是在深反射亢进时,用一持续力量使被检查的肌肉处于紧张状态,则该深反射涉及的肌肉就会发生节律性收缩 诊断学执业医师考试诊断学模拟试题下列不属于病理反射的是:A.￿Babinski征B.￿￿Romberg征C.￿Hoffmann征D.￿Chaddock征E.￿Gordon征￿￿      156B￿ 诊断学脑膜刺激征l定义:￿￿￿￿￿脑膜受刺激的表现,脑炎、脑膜出血、脑脊液压力增加时可出现的体征。

诊断学脑膜刺激征l1.颈项强直:￿￿￿￿￿病人仰卧,以手托扶病人枕部作被动屈颈动作,以测试颈肌抵抗力￿￿￿￿￿￿￿￿抵抗力增加:颈椎病、骨折也可阳性￿ 诊断学返回 诊断学脑膜刺激征l2.￿Kerning征(凯尔尼格征):￿￿￿￿￿￿病人仰卧,先将一侧髋关节屈成直角,再用手抬高小腿￿￿￿￿￿￿正常人可将膝关节伸达135°以上￿伸膝受限,疼痛、屈肌痉挛为阳性￿ 诊断学返回 诊断学脑膜刺激征l3.￿Brudzinski征(布鲁津斯征):￿￿￿￿￿￿病人仰卧,下肢自然伸直,医生左手托住病人枕部,一手置于病人胸前,然后使头部前屈￿￿￿￿￿￿两侧膝关节、髋关节屈曲为阳性 诊断学返回 诊断学脑膜刺激征l4.￿Lasegue￿征(拉塞格征):￿￿￿￿￿￿神经根受刺激的表现卧位,两下肢伸直,医师左手置于膝关节上,使下肢保持伸直,另一手将下肢抬起￿￿￿￿￿￿正常可抬高70度,仅能抬高30度~40度为阳性,见于坐骨神经痛￿ 诊断学返回 诊断学执业医师考试诊断学模拟试题下列属于脑膜刺激征的是:A.￿Babinski征B.￿￿Romberg征C.￿Hoffmann征D.￿kerning征E.￿Gordon征￿￿      166D 诊断学 诊断学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