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瓷器一个时代的瓷器总有这个时代统治者喜好的烙印成化瓷器的特色,也正如朱见深这个人的个性成化青花除了前期官窑瓷有的继续使用苏麻离青料,笔法也如宣德青花用小笔触,其青花发色浓重,有浓淡层次和黑褐色结晶斑,与宣德晚期青花非常接近,并和多数浅淡色调同时并存中晚期主要使用江西乐平县产的陂塘青,也称平等青色料淘炼精细,含杂质较少,发色柔和淡雅,蓝中闪灰,呈色非常稳定、平静,颇有水黑画风格,与洁白温润的胎釉和纤细的纹饰相衬,分外脱俗但往往因釉质肥厚,青花色淡,而有云遮雾障若隐若现的现象尤以底足的青花款色调表现得最为突出成化青花线条纤细,多用双勾线条勾勒图案,然后在图案内进行渲染,双勾线用浓笔,渲染用淡笔,因而其烧成作品呈色大多浅淡雅致成化民窑青花瓷采用平等青料,青花颜色同样浅淡发灰用分水方法渲染,轮廓线大多较粗,渲染之分浓淡两色,多为勾勒点染和单线平涂两种方法混合使用成化青花瓷大致有下列特征:1、胎质纯洁细润,胎体轻薄,迎光透视呈牙白色或肉红色,如脂似乳,莹润光洁釉质肥厚,光洁晶亮,胎精釉亦精,高穆深雅,同臻其妙用手抚摸有玉质感2、釉色有偏青及偏白两种,无论何种釉色,其器物外底足和器身的釉色一致,是成化官窑瓷的重要特征之一。
3、青花瓷除早期用苏麻离青,呈色浓翠外,成化青花瓷器,以淡雅、沉静的色调行于天下但往往因釉质肥厚,青花色淡,而有云遮雾障若隐若现的现象尤以底足的青花款色调,表现的最为突出青花色调浓重者,相近于宣德晚期,并和多数浅淡色调,同时并存 4.斗彩的色彩鲜艳,其中姹紫色泽,为成化朝朝所创制,亦仅为成化瓷所成功的应用5、纹饰线条纤细,多用双线勾勒填色法,填色较淡只用平涂,只分浓谈而不分阴阳,无渲染烘托绘人物衣着,只绘单色外衣,无内衣作衬托,故有成窑“一件衣” 的说法成化青花以淡雅著称,用“平等青料”取代“苏泥勃青料”呈色稳定,发色兰中闪灰青,成化青花与弘治青花相类似,故有“成弘不分”的说法6.成化瓷器釉面,以细润见著,俗谓“明看成化,清看雍正”成化瓷的气泡已彻底改变了宣德的大小不同而疏散的情况,显得小而密集7、成化器足,凡饰有青花双边线很规矩,紧靠圈足底部,而靠近足跟无釉处,那条圈线,颜色较深重,上面一条则显清谈,可用这一点来做鉴定参考依据,“米糊底”也是成化瓷极为明显的特征之一8.成化时期瓷器造型庄重圆润,玲珑俊秀,小件居多,俗称“成化无大器”,但也不是绝对的9、成化官窑款,迄今已发现的仅为“大明成化年制”及“大明成化年造”六字楷书款。
凡“成化年制”四字及“成化”两字款者大多为伪作特别像“成化年制”的黑地绿款则成化朝根本无此制作款识字体,挺拔有力,如同出自一人之手大明成化年制”,“大”字尖圆头高,“成”字撇硬直到腰,“制”字上大下小,“衣”字一横不越刀 下图为景德镇珠山出土的大量成化官窑落选贡器,可复原遗物上万件,包括青花、各色彩釉、斗彩等遗迹中的斗彩器基本以碗、杯、盘、天字罐为主其中包括比较有名的高士杯、鸡缸杯、以及葡萄靶杯这些器物中,除天字罐的用途暂且难以确定之外,其它斗彩器物都是比较明显的日常饮食用品,因此出土数量极多、品种齐全青花麒麟纹盘,高 6.5cm,口径 34.5cm,足径 22.2cm故宫博物院收藏盘撇口,弧壁,圈足砂底无釉,有褐色斑点,也就是前面说的“糊米底”盘里口饰双弦纹,盘心青花双线圈内绘两只奔腾追逐的麒麟及朵云纹盘外壁绘首尾相逐的麒麟,间以朵云纹外口沿楷书“大明成化年制”横行六字款这件麒麟纹盘器型大而不失秀美,胎釉精细,纹饰舒展豪放,为成化青花大器的典型之作,是一件稀有的传世珍品斗彩缠枝莲纹罐,通高 8.3cm,口径 4.3cm,足径 6.5cm盖口径 5.6cm故宫博物院藏罐直口,丰肩,圈足。
口外有青花双弦纹两道,均填以黄彩肩上以青花绘下覆莲瓣纹一周罐身以青花绘缠枝莲花 6 朵,茎、叶为绿色胫部绘一周上仰莲瓣纹,近足处有黄彩及青花弦纹各一道足内青花楷书“天”字,俗称“天字罐”盖平顶,中央青花绘图案式团莲一朵,上敷红彩,外环以青花双线,线内填黄彩,盖边饰青花卷枝纹一周,近口处亦绘青花双线一道此罐造型端庄秀丽,色彩鲜艳柔和,是明成化时瓷器的典型器斗彩婴戏图杯高 4.8cm,口径 6cm,足径 2.7cm故宫博物院藏杯深式,直口微敞,腹下渐收,圈足杯里口绘青花线纹一条,外部通景绘婴戏图:天空彩云飘浮,一童双手持线放风筝,另一童观看,作欢舞状,其余三童持花为戏,空地辅以葵树、芭蕉、桂石、花草等纹饰除青花外,还填以红、绿、赭三彩,足内双栏中青花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斗彩初创于明宣德年间,是一种以釉下青花勾线,再以釉上彩绘填彩的方法斗彩工艺至成化年间趋于成熟,烧制的斗彩瓷也最为精美,因使用的是国产平等青料,具有呈色稳定、色泽淡雅的特点,再加艳丽的釉上色彩,使其形成主次分明、交相辉映的艺术格调《博物要览》云:“若宣窑五彩,深厚堆垛,成窑用色浅深,颇有画意成化官窑制品常见高足杯、酒杯、盘、碗、罐等小型器物,造型玲珑奇秀,胎体细润,彩料精纯,绘画淡雅幽婉。
此件斗彩婴戏图杯即其中的代表作之一此杯造型轻盈秀雅,胎体洁白细腻,所绘婴戏纹饰为成化器中少见的题材,愈益珍贵明嘉靖年间有此件器物的仿品斗彩葡萄纹杯 口径 7.8 厘米高 4.8 厘米 北京海淀清代赫舍里氏墓出土,斗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相结合的彩瓷工艺,釉下青花与釉上诸彩相互斗妍媲美,故称“斗彩“其制作方法是先以青花勾画花纹的轮廓线或部分花纹,在高温下第一次烧造,然后在青花轮廓线内以红、黄、绿、紫诸彩,再经低温二次烧造而成创烧于明宣德时期,至成化时发展为独立的釉色品种 斗彩瓷以成化时期最为名贵成化皇帝喜爱艺术,尤喜精细小品,斗彩瓷正反映出他的艺术品味成化斗彩最有名的便是鸡缸杯和葡萄杯此杯外壁绘葡萄、癞瓜、桑椹、竹子等图案,绿彩为叶,黄彩为蔓、紫彩为果实,色泽浓淡相宜,造型轻盈小巧哇,楼主开工了我赶紧跟上先说“大明成化年制”的双方款外圈是双层方框框不整齐因断笔接笔用料多少不同,四角颜色会深大明成化年制六个字呈放倒的梯形左边三个字高,右边三个字短“化”字高于“大”字看下图还不是很明显,每个字都有特点大字出头不高明字“日”和“月”的下两横平行成字第四笔和第五笔的撇都很直并且有力“化”字整个重心偏左年的撇与下面的笔画相连接制字“衣”的一横不超过上面的利刀旁而且一竖相对比较长斗彩葡萄纹高足杯这个各地都有馆藏大家不妨比比看哪家的最好北京故宫藏英国大卫德基金会收藏英国大卫德基金会收藏的另一件台北故宫馆藏下图的梯形不同会非常明显放个小题目上来看看斗彩葡萄纹高足杯的真伪左边?还是右边?双圈款:六个字的布局也是梯形但是因为先画外圈,后画内圈所以外圈颜色深内圈颜色浅双圈始于宣德,宣德双圈却不分深浅补个单圈款,民窑的这个明显是康熙年间仿的,一看就没有成化写字的“肥润感”斗彩鸡缸杯(两件) 故宫博物院藏 高 3.3cm、口径 8.5cm、底径 4.1cm,高 3.4cm、口径 8.3cm、底径 4.3cm。
大图斗彩海水龙纹“天”字盖罐高 13.3cm,口径 8.7cm,足径 11.2cm故宫博物院藏罐短直颈,丰肩,肩以下渐收敛,圈足,盖平顶无纽罐外施斗彩纹饰:肩部及近足处饰仰覆蕉叶纹,腹部饰海水双龙纹,盖顶饰海水龙纹此器胎体细腻洁白,釉汁莹润平滑,红、绿、黄诸彩搭配,谐调亮丽罐底青花楷书“天”字,故有“天”字罐之称继续考眼力,这个罐子有什么问题没?刚才的问题都答对了再接再厉吧明成化 景德镇窑斗彩鸳鸯卧莲纹碗 高 8.3cm 口径 18.9cm 底径 7.6cm故宫博物院藏这个我喜欢成化景德镇窑斗彩葡萄纹杯(两件) 故宫博物院藏 高 4.8cm、口径 5.5cm、底径 2.5cm,高 4.8cm、口径 5.5cm、底径 2.4cm斗彩高士杯高 3.4cm,口径 5.9cm,足径 2.7cm故宫博物院藏杯敞口,口沿微撇,口下渐敛,浅圈足足内双方栏内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双行六字款杯外壁绘两组斗彩纹饰,一为“王羲之爱鹅”,一为“俞伯牙携琴访友”,故有“高士杯”之称画面中王羲之着红衣,临池俯视水中游鹅,身后一绿衣童子手捧书卷,四周环以垂柳、野花,彩云轻飘另一面俞伯牙服绿衣,头扎双髻,稳步前行,一红衣书童抱琴相随,四周松柏苍翠,野菊丛簇。
两组画面之设色以釉下青花、釉上红彩及水绿为主,略施黄、赭二彩,鲜丽明快此杯造型轻巧,画面构图虚实得当,主次分明明成化景德镇窑斗彩宝相纹盖罐 高 19.7cm 口径 7.9cm 底径 8.4cm故宫博物院藏大家眼力都很强哪这个罐子的盖子是雍正年配的原来的没了(*^__^*) 明成化景德镇窑斗彩团花菊蝶纹盖罐 高 11.1cm 口径 5.3cm 底径 5.6cm故宫博物院藏明成化景德镇窑斗彩菊花纹杯(两件) 高 5cm、口径 5.4cm、底径 2.4cm,高 4.8cm、口径 5.4cm、底径 2.5cm故宫博物院藏这对好清丽明成化景德镇窑斗彩海兽纹天字罐 高 11.8cm 口径 6.6cm 底径 8.8cm故宫博物院藏那就说说天字罐吧斗彩盖罐的底部只书一个“天”字的款识叫天字罐故宫馆藏天字款飞象海水纹盖罐不知道图片是不是一样大另一面罐顶另一个不同的罐子费死劲搜到的图,现在网上仿的太多了明成化景德镇窑斗彩花蝶纹罐 高 10.5cm 口径 10.8cm 底径 9cm故宫博物院藏明成化景德镇窑斗彩海马纹天字罐 高 10.2cm 口径 5.5cm 底径 7.2cm楼主握一个我们发的同一个罐子!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螭(chi 一声)龙纹天字罐貌似台北故宫也有藏明成化景德镇窑斗彩三秋杯彩釉盘子明成化内黄外绿釉盘明成化鲜红釉盘高 5cm,口径 20.9cm,足径 13.5cm故宫博物院藏盘敞口,弧壁,圈足,底微塌。
因形似鸟窝,俗称“窝盘”盘里及足内均施白釉外壁施高温铜红釉红釉釉层肥腴,呈色鲜艳,灿若天然红宝石由于釉层气泡大且密集,釉面泛桔皮纹,使入射光线发生散射,视之柔和悦目圈足外墙积釉处红里透黑,宛如青虾之背口沿因高温烧成时釉料熔融、垂流而显露白色胎骨,形成一道圆润的白边胎体较厚,外底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双行六字款,色泽淡雅,顿挫有力明代鲜红釉瓷器以永乐、宣德时产量最大,质量也最好,此后因技术等方面的原因,生产渐入困境,产量锐减,成功之作很少见至嘉靖时,虽然宫廷一再催烧鲜红釉瓷器,但由于烧造难成,有关官吏不得不请求以容易烧造的低温矾红釉取而代之传世的成化鲜红釉瓷器极其罕见,故极珍贵前些年景德镇珠山成化官窑遗址出土成吨的瓷片标本,鲜红釉瓷标本仅属个别,而上述鲜红釉盘标本亦属仅见,说明成化鲜红釉瓷只是偶然烧造这种盘的造型、釉质(釉内气泡、桔皮纹等)均极似宣德鲜红釉盘,如无款识,极易被误认为是宣德器明成化青花楼阁人物纹大罐 高 30 厘米直口,短颈,硕腹,卧足平底腹部绘亭台楼阁,人物形象王动,油态逼真明成化 景德镇窑斗彩卷枝纹瓶 高 18.7cm 口径 4cm 底径 8.5cm故宫博物院藏成化景德镇窑斗彩蔓草纹瓶明此瓶直口圆唇,长颈,扁腹,圈足。
通体饰青花双勾蔓草纹,纹内填淡绿彩,蔓草迂回盘曲,色调清雅明朗斗彩又称填彩,是在成型瓷胎上淡描青花轮廓线,施釉经高温烧造,然后填彩色以低温烘烧而成成化斗彩存世很少,故弥足珍贵那就送件非常精美的青花给落花欣赏明成化青花缠枝花纹瓜棱瓶高 27.8cm,口径 4.3cm,足径 6.7cm故宫博物院藏瓶为 4 瓣瓜棱形,口微撇,长颈中部起一圈凸棱,将颈分为上下两部分,丰肩,腹下内收,圈足外撇底白釉无款颈部共有纹饰三层,凸棱以上为海水纹、折枝花卉纹,其下为缠枝花卉纹,肩及足部边缘饰海石榴一周,腹部饰缠枝宝相花纹明成化时期的瓜棱瓶造型比永乐时期更为清秀,其足变矮,胎更薄成化时期的瓶、罐等琢器传世较少,类似此件形制的瓜棱瓶更属少见,此瓶为成化时期琢器中的代表作品明成化青花人物庭园如意垂肩八吉祥纹罐明成化 青花缠枝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