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三章汉代辞赋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83MB
约82页
文档ID:49126638
第三章汉代辞赋_第1页
1/82

第三章汉代辞赋参考书¡1、 龚克昌《汉赋研究》山东文艺出版社 1990年修订版¡2、 瞿蜕园 《汉魏六朝赋选》 中华书局 1964年版¡3、 曹道衡《汉魏六朝辞赋》 上海古籍出 版社1989年版¡4、马积高《赋史》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版第一节汉赋的起源、发展及演变一、赋的名称和起源 ¡赋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特殊文体 1.赋的名称¡“赋”的本意是铺陈直叙¡《文心雕龙·诠赋》 “赋者,铺也,铺采摛文 ,体物写志也 ¡朱熹《诗集传》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 者也 ¡2.赋的起源¡《文心雕龙·诠赋》:“赋也者,受命于 诗人,拓宇于楚辞也 ¡赋是由《诗经》和《楚辞》发展而来的 ¡纵横家的散文,如《战国策》,所使用 的铺排手法也是其来源之一 ¡赋作为一种文体,是由宋玉和荀子首创 的 ¡《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 色赋》、《风赋》 ¡最早以赋名篇的作家是荀子《礼》、《知》、《云》、《蚕》、《箴》 ¡汉代文学最具有代表性的样式,堪称“ 一代之文学” 二、汉赋的发展¡汉赋的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形成 、兴盛、衰微三个阶段¡根据时代和赋的体式,汉赋又可以 分为骚体赋、大赋、抒情小赋三类 。

1.1.汉赋的形成期汉赋的形成期汉赋的形成期主要是骚体赋如贾谊的《吊屈原赋》、《鵩鸟 赋》和淮南小山的《招隐士》枚乘创作的《七发》,标志着汉 代散体大赋的正式形成2.2.汉赋的兴盛期汉赋的兴盛期汉赋汉赋 的兴兴盛期主要是大赋赋大赋赋又称散体 大赋赋或体物大赋赋司马马相如、扬扬雄、班固、张张衡,被誉为汉为汉 赋赋四大家班固的《两都赋赋》开创创了京都赋赋的范例张张衡摹拟拟班固的《两都赋赋》作《二京赋赋》 散体大赋的特点 ¡规模上,篇幅较长,结构宏大;¡手法内容上,极度地铺张扬厉,用 夸张的手法,富丽的词藻,侧重铺 叙描写京都、宫苑、宫殿、山川等 壮丽事物,以及诸侯、帝王的政治 、军事、射猎等生活; ¡主旨上,既美且刺,客观上却形成 了“劝百讽一”的效果;¡行文结构上大多采用主客问答方式, 一般由序、正文、结尾三部分构成 ¡用韵和语言上,韵散相间间,以四、 六言为为主3.3.汉赋的衰微转变期汉赋的衰微转变期汉赋汉赋 的衰落期,也是汉赋汉赋 的转变转变 期 抒情小赋赋兴起张张衡的《归归田赋赋》首开抒情小赋赋的先河 其后有蔡邕、赵赵壹等人第二节贾谊、枚乘与西汉初期的赋一、西汉初期赋体创作概况一、西汉初期赋体创作概况¡贾谊与梁苑作家群体的出现标志着汉代 文学创作迎来了新的生机。

¡梁苑(梁园、兔苑、菟苑)作家群体的 领袖是梁孝王刘武,给给汉初文学以巨大 推动¡西汉汉初期的赋赋体创创作, 基本上是骚体 赋 贾谊是骚体赋的代表作家¡在创创作骚骚体赋赋的同时时,也孕育并最终终形 成了汉汉代的新体赋赋代表作家是枚乘 二、贾谊的骚体赋《吊屈原赋》 《鵩鸟赋》1.1.《《吊屈原赋吊屈原赋》》 ¡这篇赋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前序,旨在说明写作本 赋的意图¡第二部分,本体,旨在说说明屈原悲 剧剧的社会原因¡第三部分,讯讯辞,旨在说说明屈原悲 剧剧的自身原因遭世罔极兮,乃殒厥身呜呼哀 哉!逢时不祥鸾凤伏窜兮,鸱枭翱 翔阘茸尊显兮,谗谀得志;贤圣逆 曳兮,方正倒植世谓随、夷为溷兮 ,谓跖、蹻为廉;莫邪为钝兮,铅刀 为铦吁嗟默默,生之无故兮;斡弃 周鼎,宝康瓠兮腾驾罢牛,骖蹇驴 兮;骥垂两耳,服盐车兮章甫荐履 ,渐不可久兮;嗟苦先生,独离此咎 兮 骚体写成的抒情赋¡篇幅短小,用简洁清丽的语言抒写出悲 愤哀伤的感情既是吊古,也是伤今; 既是凭吊屈原,也是自伤自悼¡ “词清而理哀”(刘勰《文心雕龙·哀 吊》)¡形式上,有“讯”辞,通篇用带有“兮 ”字的语句;手法上,运用了大量的比 喻。

2.《鵩鸟赋》 ¡“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有鸮入贾生 舍,止于坐隅楚人命鸮曰‘服’贾生 既自谪居长沙,长沙卑湿,自以为寿不得 长,伤悼之,乃为赋以自广 ¡“读《鵩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 然自是失矣 ¡主旨在于说明生死去就难以预虑,也不必 深究表现出鲜明的道家倾向 《鵩鸟赋》¡这是一篇用骚体写成的哲 理赋¡以赋明理,为贾谊所首创 宋代苏轼的《前赤壁 赋》)¡采用了问答体的形式 ,与 后来的汉赋较接近¡13969269392¡xiaoyaozhai888@¡397434716(杏花烟润)三、枚乘的创作 1.枚乘生平:枚乘(?~前140),字叔,淮阴人吴 王图谋叛汉,他写了《谏吴王书》,劝阻无 效公元前154年,吴、楚七国起兵叛乱, 他又写了《重谏谏吴王书书》,又无效投梁孝 王门门下,成为为梁苑作家群体的杰出代表今 传传《七发发》、《梁王菟园赋赋》、《柳赋赋》 武帝初,以“安车蒲轮”征召枚乘,死 于途中 2.枚乘的《七发》 《七发》的写作意图¡“七窍所发”而“戒膏粱之子”说刘勰《 文心雕龙·杂文》:“盖七窍窍所发发,发发乎嗜 欲,始邪末正,所以戒膏粱之子 ¡“说七事”而“谏梁孝王”说。

李善《文选 注》:“七发者,说七事以启发太子也2、《七发》的思想内容 ¡《七发》是一篇明显的讽谏性作品假 托楚太子有病,吴客前去问询,用7件事 来启发楚太子,实际是用7种方案给楚太 子治病音乐:天下之至悲饮食:天下之至美车马:天下之至骏游览:天下之靡丽皓侈广博之乐田猎:校猎之至壮观涛:天下怪 异诡观要言妙道:论天下之精微,理 万物之是非¡ 然闻于师曰,似神而非者三:疾雷闻百里 ;江水逆流,海水上潮;山出内云,日夜不 止衍溢漂疾,波涌而涛起其始起也,洪 淋淋焉,若白鹭之下翔其少进也,浩浩溰 溰,如素车白马帷盖之张其波涌而云乱, 扰扰焉如三军之腾装其旁作而奔起也,飘 飘焉如轻车之勒兵六驾蛟龙,附从太白 纯驰浩霓,前后骆驿颙颙昂昂,椐椐强强 ,莘莘将将壁垒重坚,沓杂似军行訇隐 匈礚,轧盘涌裔,原不可当 3、《七发》的写作特征第一,铺陈夸张,穷形尽相 第二,虚拟人物,问答结构 第三,韵散结合,辞藻华美 第四,劝百讽一,归之于正 4、《七发》的影响 ¡《七发》奠定了新体赋的形成,促进了汉赋 的发展¡“七体”:张衡《七辩》、曹植《七启》、 王粲《七释》、左思《七讽》第三节司马相如一、司马相如的生平及文学创作 ¡初入仕途,以赀为郎 ¡梁孝王宾客时作《子虚 赋》¡文君当垆,相如涤器 ¡《上林赋》 ¡千金之赋—《长门赋》 (宫怨) ¡出使西南 与《喻 巴蜀檄》、《难蜀 父老》 ¡《谏猎谏猎 疏》《哀 二世赋赋》 《大人 赋赋》¡身居茂陵与卓文君 的《白头头吟》¡《封禅文》 二、司马相如的代表作品—《子 虚赋》和《上林赋》 1.《子虚赋》与《上林赋》的写作时间、关系 、人物和主旨 ¡《子虚赋》写于相如为梁孝王宾客时,《上林赋》 写于武帝召见之时。

¡两赋赋既相对对独立成篇,内容又密切相连连 ¡虚构子虚、乌乌有先生、亡是公三人¡向天子提出应应当节俭节俭 的谏谏言 2、《子虚赋》的内容 ¡楚臣子虚出使齐国,向齐国乌有先 生夸耀楚王云梦泽游猎的盛况;乌 有先生不服,加以诘难,认为子虚 之言有伤侯王德义,并夸耀齐国的 国土广阔、地大物博其旨在于讽 喻诸侯不应重侈糜而轻德义 3、《上林赋》的内容 ¡亡是公对子虚、乌有先生二人以及 楚、齐两国诸侯的批评,详述汉天 子上林苑之“巨美”和游猎之壮观 最后提出天子应修明政治、提倡 节俭 4、《子虚赋》与《上林赋》的艺 术特征 ¡铺张扬厉 ¡韵散结合 ¡辞采富丽 ¡虚构人物 ¡“劝百讽一”三、对汉大赋的评价 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在今 天看来,汉赋虽也有一些较好的作 品,但绝大部分是一种歌功颂德的 僵化了的辞章它们的主要缺点, 是形式呆板,文字堆积,辞句艰深 ,缺乏情感,缺少现实社会生活的 反映 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子 虚》、《上林》则以四千余字的长篇, 铺写游猎一事……作者以“苞括宇宙 ,总览人物”的巨大时空意识所作的呆 板堆砌而又浑厚雄伟的铺陈描写,正是 展示了中华民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代 之际,那种征服世界、占有世界的自豪 、骄傲,展示了那个时代繁荣富强、蓬 勃向上的生气。

这里弥漫着令后人不断 回首惊叹的大汉气象 《美的历程》:它们所力图展示的 ,不仍然是这样一个繁荣富强、充满活力 、自信和对现实具有浓厚兴趣,关注和爱 好的世界图景么?尽管呆板堆砌,但它在 描述领域、范围、对象的广度上,却确乎 为后代文艺所再未达到汉大赋反映了处于上升阶段的统治 者、士人对社会的信心,对前途的希望 ,对人类物质文明发展的颂扬,表现了 昂扬进取的精神风貌,这是封建时代上 升阶段的物质文化风貌的展现 汉大赋以颂扬为宗,以宏丽为美的 特征带有浓厚的宫廷贵族色彩,在思想 内容和艺术形式上表现出较多的局限性 第四节王褒、扬雄和西汉后期辞赋创作一、西汉后期赋体创作的概况 1、功能的定位 2、题材的扩大 3、模拟的倾向 二、《洞箫赋》 ¡王褒的代表作 ¡描述洞箫这种乐器的咏物赋 ¡前一部分重在写洞箫本体,后一部分重在演 奏之人 ¡意在说明洞箫演奏时音调之美妙和感染力之 巨大作者把箫声分为“巨音”、“妙声” 、“武声”和“仁声”,作了比拟描写 ]西汉学者、辞赋家蜀 郡成都人少时好学,博览多识 ,酷好辞赋口吃,不善言谈, 而好深思家贫,不慕富贵40 岁后,始游京师大司马王音召 为门下史,推荐为待诏。

后经蜀 人杨庄的引荐,被喜爱辞赋的成 帝召入宫廷,侍从祭祀游猎,任 给事黄门郎他的官职一直很低 微,历成、哀、平“三世不徙官” 王莽称帝后,扬雄校书于天禄 阁后受他人牵累,即将被捕, 于是坠阁自杀,未死后召为大 夫扬雄(公元前53~ 公元18) 扬雄赋体创作理论扬雄赋体创作理论¡“靡丽之赋,劝百而讽一,犹骋郑卫 之声,曲终而奏雅 《汉书·扬雄传》 ¡ “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 《法言·吾子》¡“赋者,将以讽也 《汉书·扬雄传》 “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 扬雄在其著作《法言·吾子》中 对辞赋的评论把赋分为“诗人之赋 ”和“辞人之赋” “丽”指辞采之富 丽则”,法则的意思;“淫”,藻 饰过分的意思扬雄的“四赋”¡《甘泉赋》从两方面对对成帝进进行了讽谏讽谏 ,一 是不要过过分奢侈,二是不要贪贪恋女色 ¡《河东赋》劝戒成帝不要仅有思慕三代盛世 的情愫,更要有励精图治的行动¡《羽猎赋》讽谏成帝苑囿游猎要顾及国计民 生¡《长杨赋》劝告成帝不要草菅人命以取乐 扬雄“四赋”的艺术¡驰骋驰骋 想象,铺张铺张 夸饰饰 ¡模拟骚拟骚 体,仿效相如班固与东汉初期的赋 第五节一、东汉赋创作概况 ¡题题材的延展 (京都大赋赋)¡意旨的更新(对对国家、社会重大问题问题 的 密切关注)¡艺术艺术 的嬗变变¡创作的亮点(抒情言志小赋)京都赋¡杜笃笃《论论都赋赋》、班固《两都赋赋》 、张张衡《二京赋赋》¡《论论都赋赋》转转向了对对国家、社会重 大问题问题 的密切关注,是东汉赋风转东汉赋风转 变变的重要标标志。

抒情赋主要有纪纪行赋赋和述志赋赋两类¡纪纪行赋赋刘歆的《遂初赋赋》、班彪的《北征赋》 、班昭的《东征赋》、蔡邕的《述行赋》 述志赋¡张张衡的《归归田赋赋》、¡赵赵壹的《刺世疾邪赋赋》言情赋¨张张衡的《定情赋赋》¨蔡邕的《青衣赋赋》二、班固和他的赋体创作 《《两都赋两都赋》》的写作缘起的写作缘起 臣窃见海内清平,朝廷无事京师修宫 室,浚城隍,起苑囿,以备制度;西土 耆老,咸怀怨思,冀上之眷顾,而盛称 长安旧制,有陋洛邑之议故臣作《两 都赋》,以极众人之所眩耀,折以今之 法度 《《两都赋两都赋》》的思想内容的思想内容《西都赋》写西都宾客夸饰西都的 品物之美 《东都赋》借东都主人之口,夸饰 东都的制度之美反映了作者崭崭新 的京都意识识和京都美的意念:京都 之美不以品物繁盛、巨丽丽之美为为尺 度,而以礼乐乐文明、法。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