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清代官员服饰外销画问题初探

王哥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9.50KB
约8页
文档ID:30134542
清代官员服饰外销画问题初探_第1页
1/8

清代官员服饰外销画问题初探[摘 要]外销画作为 18、19 世纪西方世界认识和了解中国的一面窗口而畅销欧美,对外销画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目前我国外销画的研究处于初始阶段,笔者在工作中接触到一些清代官员服饰特写描绘的纸本外销画,该形式和内容在国内所藏外销画中相对少?,在进一步了解和研究中发现其画幅形式和画幅内容存在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的探讨将有利于我们今后对外销画的认识和研究提供更全面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清代官员服饰;外销画;画幅形式;画幅内容 源于工作原因,在参加东莞展览馆拟征集文物鉴定工作中见到疑似为一套的清代官员服饰特写描绘的纸本外销画,此类题材的外销画在目前国内所见外销画中实属少见该画共有 11 开散页,彩色纸本水墨画,尺寸与 A4 纸相当,每开画幅周围有宽约 2 公分黄色裱边,黄色裱边最外层有宽约 0.2 公分褐色包边,画幅四角均有长约 1 公分的圈形挂绳其中 1 开画幅内容中绘有一男子着蓝色长褂的全身坐像及五行文字描述,剩下 10 开均为清代官员的官帽、顶子、朝珠、补子纹样等的绘制及个别文字描述   在常见的外销画题材中,一般有六类题材,分别是:①著名油画作品的复制画;②中外人物的肖像画;③著名场景的风景画;④中外船舰的船舶画;⑤花果鸟禽为主的标本画;⑥中国特色的市井风情画。

在第二类肖像画题材中,偶有所见清代官员穿着带有补子纹样的官服、戴有含顶珠的官帽及朝珠的全身肖像,但将清代官员的官帽、顶子、朝珠、补子纹样等的特写描绘还是第一次见到咨询其他博物馆人员在外销画馆藏中是否见过此类外销画,都回复没有此类画幅形式和内容的外销画藏品因其罕见,激发了本人对该画研究的兴趣,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画幅形式折射的完整成套问题 该画的装裱形式类似于中国传统绘画的册页形式,册页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大有小但册页完整成套的页面数量均取偶数页,少则 4 开、8 开,多则 12 开、16 开,甚至24 开等该画共有 11 开散页,被征集藏家描述说这套画缺1 开,凑足 12 开便完整成套其实不然,此画即便是凑足12 开也不完整不成套第 1 开中的五行文字描述的具体内容为: 中华国文官: 正一品封光禄大夫,头戴宝石红顶,身服仙鹤补方; 正二品封资政大夫,头戴粉红宝石顶,身服锦鸡补方; 正三品封通议大夫,头戴亮蓝顶,身服孔雀补方; 正四品封中宪大夫,头戴雾蓝顶,身服银雀补方; 正五品封奉政大夫,头戴水晶顶,身服鹇鸡补方; 正六品封承德郎,头戴白石顶,身服白鹭补方; 正七品封文林郎,头戴水晶顶,身穿鹌鹑补方; 正八品封修职郎,头戴金顶,身服拖白练补方; 正九品封登仕郎,头戴金顶,身服鸳鸯补方。

剩下的 10 开画幅内容均为清代官员的官帽、顶子、朝珠、补子纹样的特写描绘,从其内容看:(1)第 2 开为文官正一品、正二品、正三品的官帽、顶子、补子纹样的特写描绘;第 3 开为文官正四品、正五品、正六品的官帽、顶子、朝珠、补子纹样的特写描绘;第 4 开为文官正七品、正八品、正九品的官帽、顶子、朝珠、补子纹样的特写描绘第 1 开至第 4 开应为一组,第 1 开的文字为文官正一品至正九品服饰的等级描述,第 2 开至第 4 开的绘画分别对应第 1 开的整体文字描述,因此构成一组 (2)第 5 开为武官正一品、正二品、正三品的官帽、顶子、朝珠、补子纹样的特写描绘;第 6 开为武官正四品、正五品、正六品的官帽、顶子、朝珠、补子纹样的特写描绘按照第(1)组总结的“4 开成组”原则,此组缺 1 开清代武官正一品至正九品的服饰等级的整体文字描述,同时尚缺 1 开武官正七品、正八品、正九品的官帽、顶子、朝珠、补子纹样等的特写描绘 (3)第 7 开为文官从一品、从二品、从三品的官帽、顶子、补子纹样的特写描绘;第 8 开为文官从四品、从五品、从六品的官帽、顶子、补子纹样的特写描绘;第 9 开为文官从七品、从八品、从九品的官帽、顶子、补子纹样的特写描绘。

同理,此组缺 1 开清代文官从一品至从九品的服饰等级的整体文字描述 (4)第 10 开为武官从一品、从二品、从三品的官帽、顶子、补子纹样的特写描绘同理,此组缺 1 开清代武官从一品至从九品的服饰等级的整体文字描述,同时缺 2 开武官从四品至从六品、从七品至从九品的官帽、顶子、补子纹样等的特写描绘综上所述,该类型的外销画应有 4 组,每组各 4 开,完整成套应有 16 开,该画缺 5 开,因此,不完整不成套 二、画幅内容折射的三个外销画相关问题 (一)画幅品种问题 时间上看,第 1 开的人物绘画风格及人物身后的家具背景均为清代晚期风格,外销画是 18 世纪中期产生,19 世纪中期盛行,至 20 世纪初逐渐衰落消失的一种商业绘画,该画在时间上吻合外销画的制作时间文字内容上看,从第 1 开的文字描述中, “中华国文官:正一品封光禄大夫……”可知文字描述的口吻为“中华国” ,这是当时国外称呼我国的习惯,我国不会自称为“中华国” ;画幅每开中的具有字体一致的小楷字体,这些小楷书写纯熟、规范,且具有一定书法功力,其肯定为我国人员书写,非国外人员所作,因此该画由制作者为我国人员,观赏者为外国人;画面内容上,第 2 开至第 12 开均为为清代官员的等级服饰的特写描绘,此内容对于西方国家来说,比较新奇,这符合当时西方人对中国搜奇寻异的心理审美需求,外销画便是迎合这种猎奇心理而诞生的;绘画技法上,第 1 开的人物及家具背景描绘为中国画风格,人物为线描上色,衣服和脸部均加入了阴影效果,且脸部具有一定的素描人体结构处理,该画结合了中国传统水墨技法及西方透视、光影等立体技法,外销画必备的一个特征便是中国制作者运用中西结合的技法来创制作品;另外,从来源上,该画为国外回流,从另一角度佐证了该画品种归属问题。

因此该画为清代晚期中国画师所作的外销画同时,此画题材内容为国内收藏单位少见,该画的征集也丰富了国内所藏外销画的题材内容   (二)工艺水平问题 文字上,第 1 开的文字描述中有一句“正七品封文林郎,头戴水晶顶,身穿鹌鹑补方” , 该句中的“身穿”与其他对仗句中的“身服”不一致,显然为一错别字,同时九个“头戴”中的“戴”字均用白色颜料涂改过,这都是比较低级的书写错误,可见绘制者对待工艺的认真态度不够绘画技法上,人物刻画虽有西方的阴影立体技法,但是都只有单一色彩的深浅,没有个体的色彩交流和整体的调融,人物神情呆板,匠气十足在第 2 至第 11 开官帽、顶子、朝珠、补子纹样等的特写描绘中,同样也具有匠作的特点以补子纹样为例,所有补子纹样中鸟兽造型呆滞、刻板,线条抖缩、混乱,色彩污秽、粗糙,技艺水平实为下等;绘画内容上,其部分绘画题材内容与现实情况相悖其题材是不同等级的官员对应不同等级的服饰纹样,在封建社会的大清朝,文武官员的官服、配饰等,都是按照等级差异装饰着不同的图案及材质以补子为例,清代对补子纹样有着严格的规定, 《钦定大清会典则例》中明确记载:一品:文官仙鹤、武官麒麟;二品:文官锦鸡、武官狮子;三品:文官孔雀、武官豹子;四品:云雁、武官老虎;五品:文官白鹇、武官熊罴;六品:文官鹭鸶、武官彪;七品:文官????(俗称紫鸳鸯) 、武官彪;八品,文鹌鹑、武官犀牛;九品,文官练雀、武官海马。

在该画中,文官正一品至正六品所使用的鸟禽纹样均与《钦定大清会典则例》中记录的相同,但正七品至正九品使用的鸟禽纹样与《钦定大清会典则例》中记录的不同该画第 4 开中正七品的补子纹样使用鹌鹑,正八品使用白练雀,正九品使用鸳,这与现实记?不符同样,在武官的补子纹样中也有类似的问题存在由此可看出,绘制者不太了解清代官员服饰的具体等级要求,绘画的题材选用有一部分仅仅通过个人理解,未对相应的补子纹样进行学习、考证同时绘制的物象技法不够精致,较为粗茁,内容求真实合理,只求大概形制 (三)外销画的延伸问题 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外销画是中国的绘画市场为满足西方国家对古老中国猎奇的审美需求而产生的一种绘画形式因其商品性,外销画的绘制者不再是受过传统文化熏陶的主流文人画家,而是迫于生计,采用中西技法结合创制商品绘画的草根画家其浓厚的商品性,逐渐削弱了绘画的艺术性,而成为西方人猎奇中国世俗的一种快消纪念商品,其不再是一种普通的外贸绘画商品,更是中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一种重要载体以本画为例,其绘制内容缺乏考证,绘制工艺粗糙,导致这个问题的原因除了因其绘制者的草根性,还有一部分因素是因为当时该类题材和内容深受西方消费者喜爱,市场需求量大,该题材和内容的画作只需批量生产,赶制出来,无需绘制者用心费时制作。

因此外销画的商品性必然会削弱其艺术性反思我们今天的艺术品市场,大量俗作充斥市场,价格虚高、哄抬、炒作等商业行为,已使纯粹的艺术品逐渐沦为商品,艺术品创作逐渐适应着也顺从着市场规律的发展,这对当下艺术的发展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 结语   外销画从其产生、盛行到没落,大约持续了一个半世纪之久,它是一段历史时期的特定艺术品,其密切关联着社会、经济、政治、历史、艺术的发展,但在中国绘画史上难见其踪影近年来,国内对外销画的收藏和研究开始重新受到关注和重视,特别是当年外销画的主场地---珠三角,其附近的各大博物馆纷纷征集和收藏外销画,这又一次掀起了外销画的火热风潮,其即将续写它的另一个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陈滢.清代广州外销画.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 〔2〕吴孟雪.明清时期---欧洲人眼中的中国,2000; 〔3〕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商务印书馆,1981 作者简介:黄应余(1988--) ,女,硕士,助理馆员,研究方向:文物鉴定,现任职广东省文物鉴定站。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