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画面剪辑,剪辑的4个时期,1、“原生态”时期2、“蒙太奇语言”时期3、“动作剪辑”时期4、“数字合成”时期,一、“原生态”时期:不存在剪辑,早期的影片都是用一个镜头拍成的短片,不存在剪辑的问题这一时期的电影包含着蒙太奇元素——时间、空间以及在时空中发展着的动作 观看:《工厂大门》、《火车到站》,二、“蒙太奇语言”时期,1、从偶然到必然——《水龙出动》、《水龙救火》、《扑灭火灾》、《拯救遭难者》2、梅里爱:将不同时空的各个场景连接起来,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观看:《梅里爱》3、阿尔伯特·史密斯:发展出一套从“特写”到“全景”的镜头景别系列,并且灵活地运用到创作实践之中 观看:《祖母的放大镜 》,二、“蒙太奇语言”时期,4、爱德温·鲍特:不完整动作的镜头是构成影片的基本元素,通过剪辑可以使这些不完整的动作构成完整内容的影片 观看:《一个美国消防队员的生活》、《火车大劫案》 5、格里菲斯:认识到了鲍特的局限性,他要使摄影机活动起来,探索了镜头的可变性和运动性 观看:《一个国家的诞生》 分镜头、闪回、最后一分钟营救 观看:《一个国家的诞生——最后一分钟营救》,二、“蒙太奇语言”时期,6-1、普多夫金:结构性剪辑 一个男人自左向右走去 一个女人自右向左走去 男人和女人会面、握手 一座宽敞的白色大厦,前面有宽大的石阶 两人一起走上台阶 “库里肖夫效应”,“库里肖夫和我曾作了一个很有趣的实验。
我们从某一部影片中选了俄国著名演员莫兹尤辛的几个特写镜头我们选的都是静止的没有任何表情的特写——亦即静止不动的特写我们把这些完全相同的特写与其他影片的小片断连接成三个组合在第一种组合中,莫兹尤辛的特写后面紧接着一张桌上摆了一盘汤的镜头这个镜头显然表现出来:莫兹尤辛是在看着这盘汤第二个组合是,使莫兹尤辛面部的镜头与一个棺材里面躺着一个女尸的镜头紧紧相连第三个组合是这个特写后面紧接着一个小女孩在玩着一个滑稽的玩具狗熊当我们把这三种不同的组合放映给一些不知道此中秘密的观众看的时候,效果是非常惊人的观众对艺术家的表演大为赞赏观众从那盘忘在桌上没喝的汤,看出了莫兹尤辛的沉思的心情;观众看到他看着女尸时那副沉重悲伤的面孔,也跟着异常感动;而看到他在观察女孩在玩耍时的那种轻松愉快的微笑,观众也跟着高兴起来 但我们知道,在所有这三个组合中,特写镜头中的脸都是完全一样的然而只把各种不同的片断按照这一种次序或那一种次序连接起来,这还是不够的还必须控制和巧妙地处理这些片断的长度,因为把各种不同长度的片断结合起来,正如在音乐方面把各种不同长度的声音结合起来一样,是能产生各种不同的效果的;这是因为各种不同长度的片断创造出了影片的节奏并且对观众有各种不同的效果。
例如,快而短的片断引起兴奋的感觉,而较长的片断则给人一种镇定、松缓的感觉发现镜头或片断的恰当次序和把它们结合起来时所需要的节奏——这些都是导演艺术的主要任务我们把这种艺术叫作蒙太奇或剪辑——自《普多夫金论电影》,二、“蒙太奇语言”时期,6-2、爱森斯坦: “二数之积”说 “两个蒙太奇镜头对列的结果在质上永远有别于各个单独的组成因素 ——爱森斯坦 观看:《战舰波将金号》节选 不同时空、毫不相干的镜头进行队列,通过撞击产生了新的意义 三、“动作剪辑”时期,A、注重“剪辑点”对被摄体动作过程的逻辑性、连贯性与完整性的保持;B、在“动作形态”剪辑法则中,为了保持应有的逻辑、连贯和流畅,要求被摄体的动作和运动的方向保持相应的一致;C、在镜头语汇构成上,“动作形态”剪辑非常强调对生活中人正常的、逻辑的注意力—心理趋向的顺应四、“数字合成”时期,◆狭义蒙太奇剪辑:一般以一帧画面、一句台词、一段音响为基本的组接单元◆广义蒙太奇剪辑:可以精确到画面的一个像素、声音的一个波形、交互的一种方式、语言的一个词音素 观看:《》节选剪辑发展过程的特征:技术形态走向——艺术形态——技术与艺术结合形态——独立艺术形态,第二节 蒙太奇是一种形象思维,一、影视视听语言,视听语言是一种思维方式,作为影视反映生活的艺术方法之一,是形象思维的方法;是电影的基本结构手段、叙事方式,是镜头、分镜头、场面段落的安排和组合;是电影剪辑的集体技巧和方法。
视听语言:是造型和叙事;是空间和时间视听语言:包括视觉元素和听觉元素倘使插草标在庙市上卖,也许能得几文钱吧,然而我们都不能也不愿意这样做,终于用包袱蒙着头,由我带到西郊会放掉,还要追上来,便推在一个并不很深的土坑里 ——鲁迅《伤逝》 观看:《伤逝-涓生放狗》,2、影视视听语言,视觉元素:光、色、人、物、景,光:自然光和人工光光强、光的方向、光的性质色:被摄物色彩;冷暖色调;色彩是电影创作者最直接的风格定位手段,是比较常用的直接创造手段人:视觉形象的主体物:细节是表现人物个性最有力的工具景:人工景和自然景1、影视视听语言,听觉元素:人声、音响、音乐,人声:是一种表现手段,而不仅是一种叙事功能音响:动效、环境声音乐:主观音乐和客观音乐1.增强现场感2.表达画面难以表现的思想内容3.可以使画面连贯,流畅4.描写和烘托环境气氛5.渲染、刻画人物心理6.单个的零碎的声音,在特定情景中出现,往 往具有一种情绪感染力,二、电视屏幕造型的本质,电视的屏幕造型:不只有单纯的构图和色彩的变化,还包含了运动、节奏、剪辑等结构元素,以及语言、音响、音乐等非视觉元素,这些元素综合在一种线性的叙事中,表现为视听的一体化。
三、电视画面的表意特性,1、独立电视画面(单个镜头)的表意特性,单义性的再现;,像外意义的延伸;,解释上的随机性;,2、蒙太奇电视画面的表意特性,通过几个镜头的组接产生意义,进行叙事或表意;,镜头组接排列的顺序对镜头语言的意义表达会产生重要影响;,两个以上镜头连接后所形成的意义要超过它们各自基本含义之和;,可以自由处理时空,创造出影视语言独特的时空结构剪接中的镜头规则,一、镜头的组接二、动作的衔接三、剪接的匹配四、景别的安排,流畅是剪接的基本要求剪辑的技巧在于没有剪辑镜 头 的 组 接,镜头的组接首先要遵循动接动、静接静原则:,所谓动接动是在剪辑点前后的两个镜头有明显的动感,它可以是主体相对静止而镜头运动,也可以是主体运动而镜头固定而剪辑点前后的两个镜头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则被称作“静接静”动接动,静接静一直为剪辑最基本准则它的合理性来自于受众的视觉心理镜 头 的 组 接,软剪辑:固定镜头接固定镜头,摇镜头接摇镜头,移动镜头接移动镜头(包括推拉镜头),它们都符合动接动、静接静的剪辑原则,统称为软剪辑硬剪辑:我们把相连镜头有明显的动静区分的组接(即动接静或静接动:)称为硬剪辑它给人一种跳跃的视觉运动形态的感受。
镜 头 的 组 接,1、固定镜头之间的组接2、运动镜头之间的组接3、固定镜头和运动镜头的组接,固定镜头之间的组接,固定镜头:,是指摄影机的光轴、机位、镜头焦距均不发生变化所拍摄的片断内容相关性原则:可以是画面内容的一致,也可以是主题的一致;,长度一致性原则:画面内是静止(相对静止)物体时,寻求镜头长度的一致性;,精彩瞬间原则:画面内是运动物体时,皆截取精彩的动作瞬间或选择完整的动作过程运动镜头之间的组接,主体不同、运动形式不同的镜头相连:,去除镜头相接处的起幅和落幅,主体不同、运动形式相同的镜头相连:,运动方向一致,去除镜头相接处的起幅和落幅;运动方向相反,保留镜头相接处的起幅和落幅;急推或急拉的镜头,也应适当保留镜头相接处的起幅或落幅固定镜头和运动镜头的组接,表现静态对象:,保留镜头相接处的起幅和落幅,表现呼应关系:,运动镜头是移动、升降、甩、跟等运动形式,去除镜头相接处的起幅和落幅;运动镜头是推、拉、摇等形式,保留镜头相接处的起幅和落幅动 作 的 衔 接,1、消失剪辑 6、方向变化2、挡黑镜头 7、动静转换3、出画入画 8、找点切换4、呼应关系 9、主观镜头5、动作瞬间,1、消失剪接:当人物或物体从画面中消失时,观众的观看兴趣点也随之消失,这时切换镜头,顺应了观众的心理要求;,2、挡黑镜头:当人物或物体在运动中挡住了镜头,观众在屏幕上什么也看不到,这时切换镜头,使观众在不知不觉中接受镜头的转换;,3、出画入画:当人物或物体走出画框或走入画框,可以进行时空间的转换。
可以从画框的任何一边或一角走入或走出;,4、呼应关系:同一场景的人物与环境有互相依存的关系,可以直接对切;不同场景的人物,如有呼应关系也可直接对切;,《精神病患者》,5、动作瞬间:将镜头的切换点选择与动作转换的瞬间一致,这样,观众不容易觉察出剪接的存在,只会在乎主体人物的动作画面上主体的动作转换可以在第一个镜头的尾部,也可以在第二个镜头的首部;,6、方向变化:在画面上运动物体方向变化的瞬间也是剪接的契机点;,7、动静转换:画面上主体从静止转为运动,剪接点选择在主体显示运动倾向的瞬间;如果画面上主体从运动转为静止,剪接点选择在主体显示静止倾向的瞬间这样主体的变化就不会显得突兀;,8、找点切换:寻找运动物体或人物的行为的动作静止点或动作完成点,来进行切换,使得画面上的主体运动或人物动作显得完整和谐;,9、主观镜头:主观镜头代表着片中人物的视点和所思所想的镜头(客观镜头代表着摄像师和观众视点的镜头),主观镜头能有效地调整观众看东西的视点,它由片中人物的镜头和片中人物所看到或想到的内容组成,当这两种镜头组接时,通常要在人物镜头之后保持短暂的停留剪 接 的 匹 配,1、镜头的切换要与兴趣中心的转移同步,2、利用逻辑关系来实现上下镜头的流畅,返 回,剪 接 的 匹 配,1、镜头的切换要与兴趣中心的转移同步,流畅的剪辑要求恰到好处的停止和开始,它的主要依据是观众的兴趣度。
它有两层含义,其一,他们还感兴趣吗?——对上一个镜头内容的能维持多长?其二,他还会对什么感兴趣吗——对下一个镜头内容有无期待?宽容度有多少?,剪 接 的 匹 配,2、利用逻辑关系来实现上下镜头的流畅,它通常表现在两方面:镜头的排列顺序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或者人们观察的次序;上下镜头之间在构图规律、色彩、影调等镜头构成元素是否匹配剪接的匹配原则:上下镜头中人物的位置、动作、视线应该统一或呼应,以保持视觉上的连贯和符合生活中的逻辑和心理感受最主要的匹配原则包括:位置匹配、方向匹配、色调和影调的匹配、声音的匹配等位置匹配,上下镜头中同一主体所处位置,从逻辑关系讲有一种空间的统一性,从视觉心理讲有一种流畅和协调方向匹配,画面的方向:一是指影视片中,每一个画面里的人物、事物运动的方向,同时也包含画面本身运动的方向,如推、拉、摇、移、跟、升、降等镜头运动的拍摄 轴线规律,轴线:又称之为关系线、运动线、180度线,是拍摄中为保证空间统一感而形成的一条无形的假想线,直接影响着镜头的调度轴线规律是指在用分切镜头拍摄同一场面的相同主体时,摄像机镜头的总方向须限制在同一侧(如果轴线是直线,则各拍摄点应规定在这条线同一侧的180度以内)。
任何越过这条轴线所拍的镜头,都将破坏空间统一感,这些都叫做“跳轴”“越轴”“离轴”现象电视中的轴线一般分为三种:动作轴线、关系轴线、方向轴线我们在拍摄剪辑中常会发现,现场存在着两条不同性质的轴线如行进中正副驾驶员的关系既有运动轴线,又有关系轴线,这类情况我们通常称作“双轴线”处理“双轴线” 的办法:在两条轴线的夹角范围内拍摄优点:可以保证关系和方向都正确缺点:选择机位的余地太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