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上)

油条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517.50KB
约26页
文档ID:10615813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上)_第1页
1/26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基本情况,一、基本情况1、发展历程1.1 专业创建 1952年开始创建暖通专业—“供热、供煤气及通风工程”,设立该专业的学校有: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东北工学院(东北大学);同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第一届研究生开始招生,生源来自全国青年教师,有:郭俊、温强为、陈在康、张福臻、方怀德1953年,前苏联的暖通专家BX.德拉兹多夫来华,在哈工大成立了国内第一个暖通教研室,同时哈工大抽调了五名本科生与第一届研究生一起学习,他们是:路熠、贺平、盛昌源、武建勋、刘祖员 1956年,全国高校院系大调整,有东北工学院、西北工学院、青岛工学院及苏南工业专科学校的土木、建筑类合并组建了西安建筑工程学院(现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同年——,——成了暖通专业的高校有:天津大学、太原工学院(太原理工大学)、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现重庆大学) 1958年,湖南大学成了暖通专业 以上,我国最早成立暖通专业的学校有:哈工大、清华、同济、东北工学院(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继承)、天大、太原工学院(由太原理工大学继承)、重庆建筑工程学院(重庆大学)及湖南大学,即暖通界俗称“老八校”。

该阶段专业教育及教学模式特点:基本上照搬前苏联的教学模式、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材是由前苏翻译过来1.2 专业探索及积累 创建初期培养模式及方法中存在问题:学制太长(5年)、计划学时太多、教学内容太多; 1958年,国内提出了“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 各院校根据自身经验进行了改革,在“削枝保干”思想指导下,有关土建的课程如:工程结构、结构力学、测量学等课程被取消,原“供暖通风”课程分为“供暖与供热工程”、“工业通风”及“空气调节”——同时,大多数学校把“供煤气”这个分支也取消,专业名称变为“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后来随着城市煤气事业的反展,在部分学校(如哈工大、北建工)单独设立了“燃气工程”专业本阶段改革,各院校差异很大,没有统一的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教材多为自编的讲义 1963年,在原建工部的领导下,成立了“全国高等学校供热供煤气及通风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负责制定暖通专业全国统一的“指导性”教学计划和各门课程及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大纲,组成编审了一整套暖暖专业适用的全国通编教材1.3 专业大发展 1978-1998年,是我国暖通专业大力发展时期。

期间设有暖通专业本科的高校发展到100多所,设有专科的高校也有近100所同时,建立了全国性的专业指导委员会—高校暖通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了全国统一的指导性教学计划和全国统编教材1.4 改革与扩展 1998年后,为适应新的形势,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原来的504种专业减少为249种;其中把密切相关的两个专业——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城市燃气工程进行合并,增加建筑给排水、建筑电气等内容,形成的新专业定名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现阶段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突出特色为营造人工环境!为适应这一特色,专业基础科除了原先的“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外,增设“建筑环境学、流体输配管网、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这三门课程是真正体现建环专业的特点以及与其他专业的区别所在 目前,开设建环专业的高校有140多所,已形成完整、规范的教学体系及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流动站的人才培养体系到2007年,已经有近20所高校具备了建环专业的博士生培养资格,其中13所已经招生,硕士、博士点名称为“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已有博士生招生的学校有:哈工大、清华、湖大、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同济、重大、西南交通大学、东南、天大、大连理工大学、中南大学、华中科大、东华大学、上海交大。

2、专业发展现状及趋势2.1 国内 目前国内近140所高校设有建环本科专业,各校各地办学层次不一在全国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的专业框架内,开设了不同的专业方向,主要专业方向有:暖通空调方向、城市燃气供应方向、建筑给排水方向、建筑电气及智能化方向,由于学习时间有限,一名学生只能选修1各或2个专业方向,其他方向可基本了解建环专业是利用能源来创造人工环境,以满足生活、生产的需要在常规能源日趋紧张、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现实下,“消耗最少的能源,创造最适宜的环境”是我们专业追求的目标! 本世纪建环专业发展的特点:在专业教育及工程应用领域,确立“以人为本”的建筑环境思想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更加关注建筑节能和设备节能,更加关注建筑功能的扩展,使建筑和建筑环境成为提高人类生产效率和提高优质生活的载体2.2 国外 国外建环专业高等教育的发展已有100多年 1985年第一届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大会在欧洲召开俄罗斯 成立于1928年,本科教育学制一般5年其中俄罗斯大学最早设有建环专业,目前莫斯科建筑大学该专业具有很强的实力美国 美国没有独立的建环本科专业,本专业的内容大多分布在建筑系或机械系,学习内容着重设备技术,学生毕业后在暖通行业就业,亦可进一步学习基础理论。

美国建环专业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设备,学生毕业后对机电一体化和新产品开发具有较强的理解,因此美国建筑设备制造业居于世界领先开设暖通类专业的知名学校有: 卡内基.梅隆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乔治亚理工学院、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等欧洲 英国、瑞典、丹麦等西欧及北欧国家设有建环专业,其特点是学生大部分时间学习专业课和系统相关的课程,建筑设备相关内容不多瑞典、丹麦有几所著名大学设有建环专业,学习内容和范围与我国基本相同知名大学有:诺丁汉大学、雷丁大学、丹麦技术大学、赫尔辛基理工大学等日本 日本有40多所高校设有建环专业本专业作为3个研究方向(建筑学、建筑结构、建筑设备)之一设在大学的建筑系,因此,日本建环专业与建筑结合紧密,其建筑设备系统设计严谨完善知名的大学有: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名古屋大学、东北大学、鹿儿岛大学等2.3 杰出人物及成就国外: 丹麦的P.Fanger教授,丹麦技术大学终身教授 丹麦技术科学院院士 美国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 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俄罗斯建筑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制冷科学院院士人体热舒适研究,日本的中原信生教授,名古屋大学/神奈川大学,日本空调制冷界的著名学者,研究领域蓄冰空调、空调节能等 美籍华人陈清焰教授,MIT/普度大学,建筑环境流域CFD倡导者,提出适合建筑环境领域计算的湍流模型——MIT零方程模型,国内: 彦启森教授,清华大学,本专业的奠 基人,专业指导委员会首届主任委员 江亿教授,清华大学,工程院院士,人工环境工程学的倡导者 吴元炜研究员,中国建科院空调所,全国暖通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内知名学者 清华大学 资深教授:赵荣义 工程院院士:江亿 博导:张寅平、朱颖心、杨旭东、李先庭、 狄洪发,杰青获得者,,现任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哈尔滨工业大学 前辈:郭俊教授 博导:马最良、李德兴、陆亚俊同济大学 前辈:陈沛霖、钱以明、范存养 博导:张旭、龙维定、沈晋明等天津大学 前辈:涂光备、马九贤、李素兰、张永铨 博导:尤世俊、朱能、安大伟、张于峰、 陈冠益,湖南大学 前辈:陈在康、孙一坚 博导:殷平、张国强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前辈:马仁民 博导:连之伟、王元、张旭、沈恒根重庆大学 博导:李百战、付祥钊,龙恩深,3、我校建环专业发展现状 2003年,我校安全学院拿到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硕士点、以矿井通风、矿井内热湿环境为研究重点; 2006年建环本科开始招生,此后每年招生2个班,60人左右,为我校新上专业之一; 目前,建环专业实验室初步建立,实验室建有供暖、空调、流体网络等基本教学实验台,另有流量、温度及压力测量仪器仪表可初步满足本科实验教学。

专业任课教师: 刘靖,博士,副教授; 潘文彦,硕士,讲师 刘剑飞,硕士,讲师 李宝娟,硕士,讲师,文章来自: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