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的诗歌,不仅诗人自己可以尽情畅想,读者在欣赏诵读之时同样也 可以融入那种意境, 从而去感受诗人的理想 另外,由于浪漫主义的诗文大多都 寄予了诗人们各种各样的愿望,在客观上, 也为推动社会的发展, 起到了极大的 促进作用 以李白的诗歌为例: 一、浪漫主义的主题思想——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李白的一生是复杂而矛盾的: 他一方面接受了传统的儒家思想,想要“济苍 生” 、 “安社稷”,热衷用世,追求功名;另一方面又具有浓厚的道家思想,浮云 富贵,粪土王侯他的复杂思想表现在作品中,就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大唐帝国表面的强大昌盛, 鼓舞着李白向往建功立业的勃勃雄心,政治的危 机更激发了他拯物济世的强烈愿望 他常在诗歌里借历史人物表达自己的政治抱 负: 他常以鲁仲连、范蠡、乐毅、谢安自许他还羡慕姜尚:“君不见朝歌屠叟 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 宁羞白发照清水, 逢时壮气思经纶 广张三千六百钓, 风期暗与文王亲”( 《梁甫吟》) 钦慕诸葛亮:“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武侯 立岷蜀,壮志吞咸京” ( 《读诸葛武侯传书怀》 )他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一样凭借 个人的才智和勇气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抚剑夜吟啸, 雄心日千里。
( 《赠张 相镐》其二)“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 ( 《侠客行》)这是何等的壮怀激烈! 李白甚至幻想过一种相互礼让、尊敬平等的君臣关系:“如逢渭川猎,犹可帝王 师 ” ( 《赠钱征君少阳》)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彗折节无嫌猜 “剧辛 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 《行路难》之二)表达了渴望明君的美好愿望 但当这种愿望落空时, 他又极力称赞那些功成身退、 不事王侯的清高人物 如 《古 风》第十首中: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万世仰 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诗中对鲁仲连却秦的功绩深表仰慕,对鲁仲连轻千金、 顾笑平原的风度则更 倾心折服 天宝元年,因吴筠的推荐, 李白被唐玄宗征召入京, 他怀着远大理想和政治 抱负来到长安, 表面上受到玄宗礼贤下士的优待供奉翰林,实际上只把他当作用 以的御用文人 翰林既非实际的官职, 更没有政治实权 他那 “济苍生”、 “安社稷”的抱负得不到施展的机会, 又不肯投靠权贵和奸相李林甫, 桀傲不驯, 整日纵酒狂歌, 遭到当权的官宦外戚对他的暗中诋毁打击,他的政治理想和黑暗 现实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于是写了不少诗篇表达自己的愤懑和痛苦如著名的《行 路难》之一揭示了诗人在坎坷仕途上茫然失路的强烈痛苦: 金樽美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 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 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苍海! 虽然茫然,虽然徘徊,但李白并不因失败而放弃理想的追求和人生的自信 第二首着重揭露黑暗的现实: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 “淮阴市井笑韩信, 汉朝公卿忌贾生第三首列举伍子胥、屈原、陆机、李斯的遭遇,表示要及早 引退: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这又是多么消沉、颓唐 在《梁甫吟》中,他以愤怒控诉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我 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帝旁投壶多玉女,三时大笑开电光, 倏烁晦冥起风雨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叩关阍者怒悲愤声中充满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诗的结尾,他以宏大的气势,表明了自己胜利的信心张公两龙 剑,神物合有时风云感会起屠钓,大人 当安之! ” 李白就是这样:怀抱着理想四处奔走,遇到的是嘲笑和冷漠,感到的是压抑 和幻灭他时而高歌自己的理想,时而悲叹个人的不幸;时而乐观,时而颓唐; 时而激愤,时而消沉。
他的诗歌,他的感情就是这样激荡着、矛盾着,, 二、蔑视权贵、傲岸不屈的反抗精神 李白的浪漫主义还表现为一种反对权贵、轻视王侯、傲岸不屈的反抗精神 他对腐朽的上层贵族势力的蔑视、抨击和反抗,是他的诗歌民主性精华的集中体 现 李白常说自己是“野人”、 “布衣” ,象屈原那样痛恨那些“党人” : “殷后乱天 纪,楚怀亦已昏夷羊满中野,录施满高门 ( 《古风》第五十一)他在《雪谗 诗》里,痛斥了恃宠弄权的杨贵妃 李白意识到自己与那班皇亲国戚豪门势族是具有不同身份的两类人他“出 则以平交王侯, 遁则以俯视巢由 ( 《送烟子元演隐仙城王序》 )李白在诗里对于 权贵及他们的荣华富贵投以强烈的蔑视,表现出一种傲岸不屈的性格,如:“安 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 《梦游天姥吟留别》) “黄金白壁买歌笑, 一醉累月轻王侯” (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 “乍向草中耿介死, 不求黄金笼里生” ( 《设辟邪伎鼓吹雉子班曲辞》 )这种粪土权门、 轻视富贵的傲岸性格在等级森严 的封建社会里,又有几人能与李白相比呢? 李白的反权贵精神在《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得到最集中的体现: ,, 君不能狸膏金距学斗鸡,坐令鼻息吹虹霓。
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 西屠石堡取紫袍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直一杯水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 风射马耳! 在这首长诗里, 他对以斗鸡媚上的幸臣, 以屠杀邀功的武将, 投以憎恶轻蔑 的嘲笑,说他们“万言不直一杯水” 接下来对自己和王十二光明磊落却遭受小 人诽谤、谗言中伤,被逐出朝,表示了满腹的愤恨: ,, 鱼目亦笑我,谓与明月同骅骝拳 不能食,蹇驴得志鸣春风 《折扬》 、 《黄华》合流俗,晋君听琴枉清角巴人谁 肯和《阳春》,楚地由来贱奇璞黄金散尽交不成,白首为儒身被轻一谈一笑 失颜色,苍蝇贝锦喧谤声, 曾参岂是杀人者, 谗言三及慈母惊 与君论心握君手, 荣辱于余亦何有?孔圣犹闻伤风麟,董龙更是何鸡狗! 用曲高和寡来比喻自己不被重用,用“晋君” 、 “和氏璧”的故事讽刺玄宗不 识人才,借前秦宰相王堕骂董龙的话,斥骂李林甫、杨国忠之流鸡狗不如,接着 抒发了自己的心情及志向 一生傲岸苦不谐, 恩疏媒劳志多乖 严陵高揖汉天子, 何必长剑柱颐事玉阶! 达亦不足贵,穷亦不足悲,韩信羞将绛灌比,祢衡耻逐屠沽儿君不见李北海, 英风豪气今何在?君不见裴尚书,土坟三尺蒿棘居! 少年早欲五湖去, 见此弥将 钟鼎疏。
以极大的愤怒揭露了政治的腐败,为惨死在奸相李林甫之手的李邕、裴敦复 鸣冤叫屈,称赞被暗杀的“李邕” “英风豪气”,对封建统治者“珠玉买歌笑,糟 糠养贤才”,(《古风》十五 ) ,颠倒黑白,残酷暴虐的种种黑暗面目,作了尽情 的揭露,表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反抗精神,结尾表示自己要永远离开这丑恶的政 治篱笆李白是一个极其矛盾的诗人 他一方面蔑视权贵, 另一方面又沾沾自喜于 “王 公大臣借颜色, 金章紫绶来相趋 ( 《驾去温泉后赠杨山人》 )表现出对荣华富贵 的留恋和羡慕:“长安宫阙九天上,此地曾经为近臣 ” “昔在长安醉花柳,五候 七贵同杯酒他不断地干谒一些有权势的人物,希望得到他们的汲引:希君一 剪拂,犹可骋中衢 ( 《赠崔谘议》)这是何等低颜下气!可见李白既有反抗的一 面,又有妥协的一面;既是清高的,又是庸俗的李白的反抗并不是代表广大劳 动人民去向整个统治阶级斗争,是脱离人民的, 是没有出路的 他的孤傲虽然具 有对抗权贵的意义,但也正表现了他的局限性 三、狂放不羁、追求个人自由 李白的一生是复杂的他不仅接受了儒家“兼善天下“的思想,另一方面又 接受了道家特别是庄子那种遗世独立的思想,蔑视世间的一切; 他又敢于蔑视封 建秩序,敢于打破传统偶像,轻尧舜、笑孔丘,平交诸候,长揖万乘。
于是他采 取一种狂放不羁的生活态度,急切地追求个人的自由和解脱 他在《赠新平少年》中写道: “摧残槛中虎,羁绁 上鹰,何时腾风云,博击申所能! ”感到自己象“槛中虎” 、 “ 上鹰” ,渴望自己 能摆脱羁绊腾风凌云,得到个人自由 他屡次自比大鹏,“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 ” ( 《上李邕》)他在 《大鹏赋》中,描写大鹏鸟“上摩苍苍、下覆漫漫” “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倾 怒无所博,雄无所争 ”向往大鹏的境界,自由翱翔于宇宙之间,颇有道家庄子 的气势 因崇尚庄子,所以在诗中不自然地流露出轻视儒家的意思,如《嘲鲁儒》: “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 君非叔孙通,与我 本殊论时事且未达,归耕汶水滨 ”以精炼生动的笔墨,刻画了鲁儒迂腐可笑 的面目,体现了诗人在政治上欲有所作为的思想,又如《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 “我本楚狂人,风歌笑孔丘 ”连孔子都不放在眼里,是何等的狂傲 作为一个天才诗人, 他还兼有游侠、 刺客、隐士、策士、酒徒等方面的气质 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 ” “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 ” ( 《赠张相稿》)传 说他曾经为抱打不平而“手刃数人” ,以后又受到那些无名游侠的感染,写了不 少歌颂游侠的诗,如著名的《侠客行》 。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 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 劝候赢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救赵挥金槌,邯 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 赫大梁城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诗中可以看出:不论是侠义行动如“十步杀一人” “救赵挥金槌”,还是“事 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的慷慨无私的精神,都与李白不愿屈己干人的性格,拯 物救世的政治理想以及功成身退的高尚品德有着相当密切的内在联系,李白能成 功地把儒家、 道家、游侠三者结合在一起, 依赖于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功成 身退 李白一生大半过着浪游生活, 写下了许多游历名山大川的诗篇,他那种酷爱 自由、追求解放的独特个性在山水诗中得到了很好的表现如那些脍炙人口的名 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 《将进酒》)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 写入胸怀间” ( 《送裴十四》)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 “黄云万里动 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 《庐山谣》) “连峰去天不盈尺” ( 《蜀道难》)这一泻千里,咆哮愤怒的江河,奇险挺拔、高出天外的峰峦,都曲折地代表了李白冲破束 缚、追求自由的热情和决心。
李白喜爱的山水往往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不是优美的,而是雄伟的; 不是宁静的丘壑,幽雅的林泉,而是奇峰绝顶的大山、天外飞来的瀑布这些雄 伟奇险的山川, 特别契合他那狂放不羁的叛逆性格,他好像要登涉山川和天地星 辰同呼吸,和神灵相往来 他的杰作《梦游天姥吟留别》 就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 特别是其中对梦境的描写特别令人目眩神迷: ,,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 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 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 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 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 从娴静幽美的湖月到奇丽壮观的海日,从曲折迷离的千岩万转的道路到令人 惊恐战栗的深林层巅,境界愈转愈奇、愈幻愈真,最后由梦境幻入仙境,更完全 是色彩缤纷的神话世界, 诗人尽情驰骋于浪漫想像的空间,展示了一幅现实的景 象,构成了一幅和谐的朦胧离奇的奇山异景图令人留恋忘返 诗人苦闷的灵魂 在梦中得到了酣畅淋漓的抒放, 难怪他梦醒后发出这样的感叹: 安能摧眉折腰事 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四、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思想 李白虽被人号称“诗仙” “谪仙” ,但他目睹和经历了唐帝国的繁荣、危机、 战乱,他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本质决定着他还是一个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不忘现实 的伟大诗人。
李白非常关心国家的强大统一, 象盛唐边塞诗人一样, 热情讴歌保卫祖国边 疆的戍边卫士《塞下曲》其一写道:“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