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英语)专业硕士课程设置的现状分析

新**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4KB
约3页
文档ID:400103821
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英语)专业硕士课程设置的现状分析_第1页
1/3

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英语)专业硕士课程设置的现状分析^p 以培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及科研才能,具有较高程度的中等学校英语教学的骨干老师的这一培养目的出发,考察当下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从形式上看,教育硕士的课程设置表现为一种知识体系,课程的设置尤其是教育硕士的课程设置要重视学员的职业背景,重视其理论根底在此,我们以北京师范大学等6个培养单位2022级学科教学·英语方向教育硕士学位课程设置为例来进展说明,其课程设置如下:北京师范大学:总学分34学分,学位课15学分,必修课15学分,选修课至少4学分学位课程:马克思理论〔3〕,教育学原理〔3〕,教育心理学〔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3〕,教育技术学〔3〕;专业必修课:学术论文写作〔3〕,英语教学论〔3〕,语言学习论〔3〕,英语教学评估与测试〔3〕,英语教材设计与分析^p 〔2〕,高级英语口语〔1〕;专业选修课:计算机根底〔2〕,Inter及其应用〔2〕,英美文学作品赏析〔2〕,翻译理论与理论〔2〕,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2〕东北师范大学:总学分35学分,学位课16学分,必修课15学分,选修课至少4学分学位课程:马克思理论〔3〕,根底外语〔4〕,教育学原理〔3〕,教育心理学〔3〕,英语教学论〔3〕;专业必修课:现代教育技术学〔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3〕,语言测试〔3〕,学术英语阅读与写作〔3〕,英语课程设计〔3〕;专业选修课:应用微机〔2〕,社会语言学〔2〕,第二语言习得〔2〕,英美作品赏析〔2〕,中西文化〔2〕。

浙江师范大学:总学分34学分,学位课15学分,必修课15学分,选修课至少4学分学位课程:马克思理论〔3〕,教育学原理〔3〕,教育心理学〔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3〕,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3〕;必修课:英语教学论〔3〕,学术论文写作〔3〕,英语教学研究统计方法〔3〕,外语教学研究方法〔3〕,外语测试〔3〕;选修课:翻译理论与理论〔2〕,语言学习理论〔2〕,教学行为研究〔2〕,教材设计与分析^p 〔2〕,阅读教学理论与应用〔2〕,社会语言学〔2〕,跨文化交际〔2〕,英美文学作品欣赏〔2〕湖南师范大学:总学分34学分,学位课14学分,必修课12学分,选修课至少8学分学位课程:马克思理论〔2〕,教育学原理〔3〕,教育心理学〔3〕,教育科研方法〔2〕,教育专业外语〔1〕,外语〔3〕;必修课:中学英语教材设计与分析^p 〔2.5〕,现代外语教学理论与理论〔2.5〕,语言学习理论〔2.5〕,英语教学论〔2.5〕,现代教育技术〔2〕;选修课:英语语法专题研究〔2〕,英语言语修辞学〔2〕,英汉习惯用法比照研究〔2〕,语言测试学〔2〕华南师范大学:总学分34学分,学位课15学分,必修课15学分,选修课至少4学分。

学位课:政治理论〔2〕,教育学原理专题〔3〕,教育心理学〔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2〕,现代教育技术专题〔2〕,外语教学理论〔3〕;必修课:英语教学研究方法〔3〕,大纲设计与教材编写〔3〕,语言测试〔3〕,第二语言习得〔3〕,理论语言学〔3〕;选修课:学术论文写作〔2〕,英语文体学〔2〕,语料库语言学〔2〕,语用学与跨文化交际〔2〕,心理语言学〔2〕,语篇分析^p 〔2〕天津师范大学:总学分35学分,学位课15学分,必修课16学分,选修课至少4学分马克思理论〔3〕,教育学原理〔3〕,教育心理学〔3〕,学术论文写作〔3〕,英语教学论〔3〕;专业必修课:教育科学研究方法〔3〕,现代教育技术学〔3〕,语言学习论〔3〕,语言测试理论〔3〕,英语视听说教学研究〔2〕,教材设计与分析^p 〔2〕;选修课:社会语言学〔2〕,英语语法学〔2〕,英语语言学理论〔2〕,英美文学作品赏析〔2〕,翻译理论与理论〔2〕,中西文化研究〔2〕,语言教学研究方法〔2〕,中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p 与学习策略指导〔2〕然而,假设以此培养目的来考察当前的学科教学·英语方向教育硕士学位课程设置,我们发现其明显存在以下几个不合理。

首先是学位课与必修课比重过大,选修课比重过小7个培养单位的选修课比例都不到15其次,对于少数课程在教育硕士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表达研究性原那么有待于进一步深化讨论纵观上述7个培养单位的学位课与必修课程,如“教育技术学”课程,笔者对天津师范大学外语学院2022级和2022级教育硕士的155份问卷调查中得知,仅有9.1的学员认为“教育技术学”重要,仅有8.2的学员认为“语言测试理论”课程重要最后,目前,大多培养单位的学位课与必修课程设置,假设以课程目的、课程施行、课程要素和课程中知识的表述方式四个维度来讨论,大多数缺乏以解决教育硕士在教育教学理论活动中令他们困惑或不解的问题参考文献】:^p 】::[1]周叶中.多样化需求与研究生教育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__4〔17〕:35.[2]杨梅.社会理论与新型研究生教育形式[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__2(3):120等.基金工程:本文是天津师范大学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研究课题 〔52WZ1123〕研究成果之一第 3 页 共 3 页。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