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大纲汇编专业代码 080608 专业名称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主编 校对 审定 钱苏翔 机电学院汇编 目 录《工程图学》教学大纲 4《工程图学》实验大纲 8《电路原理》教学大纲 10《电路原理》实验大纲 15《工程电磁场》教学大纲 19《模拟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22《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大纲 25《数字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28《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大纲 31《电机与拖动》教学大纲 34《电机与拖动》实验大纲 38《电力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41《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大纲 44《自动控制理论》教学大纲 46《自动控制理论》实验大纲 50《微机原理与应用》教学大纲 52《微机原理及应用》实验大纲 56《信号与系统》教学大纲 58《信号与系统》实验大纲 62《电力工程基础》教学大纲 64《电气控制基础》教学大纲 67《电气控制基础》实验大纲 70《自动控制系统》教学大纲 71《自动控制系统》实验大纲 74《控制电机》教学大纲 75《控制电机》实验大纲 79《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大纲 81《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大纲 84《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应用》教学大纲 85《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应用》实验大纲 88《现代控制理论》教学大纲 92《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 96《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验大纲 100《数字信号处理》教学大纲 102《数字信号处理》实验大纲 105《通信原理》教学大纲 106《电气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111《交流调速》教学大纲 115《交流调速》实验大纲 118《电子设计自动化》教学大纲 120《电子设计自动化》实验大纲 123《计算机控制技术》教学大纲 125《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大纲 128《工厂供电》教学大纲 130《系统仿真软件》教学大纲 136《机械基础》教学大纲 139《机械基础》实验大纲 144《智能仪器》教学大纲 145《智能仪器》实验大纲 149《机器人导论》教学大纲 150《智能控制论》教学大纲 153《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大纲 156电子制作实习教学大纲 162《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大纲 163《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大纲 165《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167生产实习大纲 169《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170专业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172毕业实习大纲 174金工实习教学大纲 176《工程图学》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课程代码:3325028 总学时:64学时(讲课48学时,实验16学时)总学分:4课程类别:必修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预修要求: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
它研究阅读和绘制机械、电气等工程图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空间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计算机绘图技能,是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完成课程设计的基础本课程将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学生将掌握制图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和应用,了解电气图元的表达,掌握用AutoCAD绘制电器结构零件图的方法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教学将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教材配有相应的习题集,每次课都布置作业,作业量大约为1:1.5,以巩固和加深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计算机绘图部分将编写相应的学习指导,该部分以上机练习为主,在实践中掌握基本绘图技能大纲的使用说明:目前计算机绘图软件采用AutoCAD,以后视情况可作调整,调整时学习指导书应作相应的修改大纲正文第一章:绪论 学时:1学时(讲课1学时)了解工程图的作用,掌握工程图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及本课程的任务本章讲授要点:工程图学的主要内容和任务重点:工程图学的主要内容与要求。
难点: 第一节:工程图的发展历史与作用第二节: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与要求第三节:本课程的任务第二章:仪器作图与徒手作图 学时:3学时(讲课3学时)掌握制图的基本知识和尺寸标注的基本规则,学会平面图形构型设计本章讲授要点:制图的基本知识和尺寸标注的基本规则、几何作图方法重点:制图的基本知识难点: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和绘制第一节:制图基础知识与工具第二节:尺寸标准基本规则第三节:几何作图第四节:平面图形构型设计第五节:绘图技能第三章:计算机绘图 学时:9学时(讲课3学时,上机6学时)了解计算机绘图的基本原理,掌握AutoCAD基本概念及基本绘图方法本章讲授要点:计算机绘图的基本原理,AutoCAD基本概念及基本绘图方法重点:计算机图形的生成方法,AutoCAD基本概念及基本绘图方法难点:AutoCAD基本概念及基本绘图方法第一节:概述第二节:交互绘图屏幕菜单与输入法第三节:绘图操作流程第四节:计算机绘图举例第五节:二维交互参数化绘图的基本概念第四章:投影基础 学时:13学时(讲课13学时)掌握各种位置点、线、面的正投影画法,理解点、线、面间的相对位置并掌握线线相交、线面相交问题的作图方法;掌握基本体的投影,掌握常见的平面与立体、立体与立体相交的作图方法。
本章讲授要点:点、直线、平面的投影特性两直线相对位置及其投影特性,直线、平面交点的求法基本体的投影,截交线、相贯线的作图重点:各种位置点、线、面投影特性,线、面交点的求法基本体的投影、辅助平面法难点:交点的求法,辅助平面法第一节:投影体系的建立第二节:点的投影第三节:直线的投影第四节:平面的投影第五节: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相对位置第六节:基本立体的投影第七节:回转体表面的截交线和相贯线第五章:组合体和机件的表达 学时:14学时 (讲课14学时)了解三视图的形成及其特性,了解组合体的构成方式和立体构型设计的基本方法,掌握组合体的三视图的绘制和读图掌握国标规定的工程图样的主要表达方法本章讲授要点: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形体分析法读图、组合体尺寸标注基本视图、剖视图、断面图的画法以及常用的简化画法和规定画法重点:辅助平面法、形体分析法, 基本视图、剖视图、断面图的画法难点:组合体读图、尺寸标注第一节:组合体视图的画法第二节:看组合体视图第三节:组合体的尺寸注法第四节:机件的常用表达方法第六章:轴测图生成 学时:4学时(讲课2学时,上机2学时)了解轴测图的形成和分类,基本掌握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本章讲授要点:正等轴测图和斜二测图的画法重点:正等轴测图、斜二测图难点:正等轴测圆的画法第一节:轴测图的基本知识第二节:正等轴测图投影第三节:斜二等轴测投影第四节:体的计算机生成第七章:几何造型 学时:4学时(讲课2学时,上机2学时)了解三维实体的表达方法,了解实体造型基本体素的生成、布尔运算和真实感图形的处理本章讲授要点:几何造型模式,布尔运算和用AutoCAD对图形进行真实感处理重点:几何造型模式,并交余,产品造型难点:产品造型第一节:几何造型简介第二节:AutoCAD实体造型第三节:基本体的真实感图形第四节:工业产品的外形设计第八章:工程图的绘制与阅读 学时:12学时(讲课8学时,上机4学时)掌握常用件和标准件的标记、画法及螺纹联接、齿轮啮合的规定画法,了解装配图和零件图的作用和关系、基本内容;了解电气图元的表达,掌握用AutoCAD绘制电器结构零件图的方法本章讲授要点:螺纹、齿轮画法及装配画法,零件图和装配图的基本内容、作用和关系;用AutoCAD绘制零件图重点:螺纹和螺纹联接件的规定画法,齿轮啮合画法,AutoCAD零件图绘制方法。
难点:螺纹联接件的规定画法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常用件和标准件第三节:零件图第四节:装配图第九章:其它图形表达方法 学时:1学时(讲课1学时)了解图表的表达方式,了解曲线的作法,了解透视图的基本特征和复杂曲面的标高图表示法本章讲授要点:介绍图表、透视图和标高图内容和适应的场合,计算机曲线及拟合重点:计算机曲线的拟合难点:计算机曲线的拟合第一节:图表第二节:计算机曲线的拟合第三节:透视图第四节:标高图第九章:计算机辅助设计制图基础 学时:3 学时(讲课1学时,上机2学时)了解工程设计的特征和方法学,了解CAD的基本功能,了解计算机绘图的模式和图形处理技术,清楚计算机绘图和CAD的发展趋势本章讲授要点:CAD的基本功能,计算机绘图的模式和图形处理技术重点:CAD的基本功能,图形处理技术难点:设计方法学第一节:图样表达在工程设计中的地位第二节:工程设计方法学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第三节:计算机绘图及图形处理第四节:AutoCAD零件图绘制第五节;计算机绘图及CAD的发展趋势本课程对学生自学的要求:本课程的显著特点是理论必须联系实践,原理必须理解应用。
因此要求学生课前认真预习,记下疑点;课中积极参与,跟上进度;课后及时消化,独立完成作业课内外的学时比将达到1:1.5左右,参照每章后面的思考题,同学们应自自觉归纳各章基本内容,做好小结工作课时数分配表: 序号内容讲课上机小计1绪论112仪器作图与徒手作图333计算机绘图3694投影基础13135组合体和机件的表达14146轴测图生成2247几何造型2248 工程图的绘制与阅读84129 其它图形表达方法1110 计算机辅助设计制图基础123合计481664考核方式与要求: 1、平时成绩以作业、实验上机情况及课堂讨论等为主,不超过总成绩30%;期末考核、大作业、上机考核等与平时成绩相加构成总成绩2、考核形式:考试(笔试,上机考核)3、上机、上课缺席、作业缺交超过学校规定者,不能参加期末考核,作不及格处理 推荐教材与参考书目:教材:《图学基础教程》,谭建荣等,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工程制图(第二版)》,高俊亭等,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参考书目:《机械制图(第四版)》,刘朝儒等,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完全掌握AutoCAD2002机械图形设计》,胡韬,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计算机辅助设计基础》,吴永明等,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AutoC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