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养方式纵横谈父母教养方式纵横谈家庭教育是大家普遍关心的一个热点问题,其中特别值得重视的是父母对子女的 教养方式所谓父母的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对子女管教的一种大概取向在养育子女 过程中 ,父母的人格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的人格,父母教养方式更对儿童人格形成产生极大影响临床的研究与实践证明,青少年的人格、情绪特点、行为方式等都与其 父母的教养方式密切相关早期 Baldwin 等人进行了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发现在民主方 式下发展的儿童比较活泼、外向、好奇心强,富有创造力和建设性,而在权威方式下发 展的儿童则比较内向,保守缺乏好奇心和创造性 Levy 等对亲子关系的研究表明,过 度保护并且纵容,孩子会变的不服从,过多要求,不能克制自己,支配欲强;过多保护 而又支配时,孩子被动、顺从、缺乏创造性近期国内有人研究父母不良教养方式与人 格障碍、神经症、抑郁症等发病有关严厉惩罚、拒绝否认、过度干涉的教养方式越多, 其子女就越可能多地表现出孤独、不关心他人、难以适应外部环境、喜欢冒险等特征 过度保护可阻碍子女独立性和社交能力的发展,以致子女形成缺乏自信、过分自我约束 和依赖等不良的人格特点。
父母不同的教养方式及其子女的心理特点:一般来说,可以把父母教养方式归纳为两个维度:其一是父母对待孩子的情感态度, 即接受---拒绝维度;其二是父母对孩子有要求和控制程度,即控制---容许维度在情感 维度的接受端,家长以积极肯定、耐心的态度对待孩子,尽可能满足孩子的各项要求;在 情感的拒绝端,家长常以排斥的态度对待孩子,对他们不闻不问在要求与控制维度的控 制端,家长为孩子制订了较高的标准,并要求他们努力达到这些要求;在要求与控制维度 的容许端,家长宽容放任对孩子缺乏管教根据这两个维度的不同组合,可以形成四种教养方式:权威型、专断型、放纵型和忽 视型不同的教养方式无疑会对孩子的社会性发展和个性形成产生重大影响1、专制型(支配型):这种教养方式目前不是很普遍,但确实存在家长教育孩子态度生硬,言语粗鲁, 方法简单;采用严厉、高压、强迫命令式的教育,只从父母的主观意志出发,强迫子 女接受自己的看法与认识,不考虑孩子的心理愿望,经常打骂、体罚来使孩子就范这种教养方式使子女容易发展为顺从、懦弱、缺乏自信、自尊、孤独、性格压抑, 心理自卑,遇事唯唯诺诺,缺乏独立的能力;或是走向另一极端,强烈反抗、冷酷、 残暴。
这样教养出来的孩子学习被动,成绩很差还有研究表明此种教养方式与儿童 的问题行为有较高的相关2、溺爱型(顺从型):多见于独生子女家庭把孩子摆在高于父母的不恰当位置,过多的满足孩子的各 种愿望,包办孩子的一切,帮助孩子解决各种问题这种教养方式使孩子失去了正常的、积极的、自由发展的个性子女常表现为幼 稚、依赖、懦弱、任性、自私、骄傲、情绪不稳定、无责任感这样的孩子往往在社 会上到处碰壁这种个性心理特征熄灭了孩子的创造欲望,处处需要别人的指点与帮 助,没有开拓精神,智力发展也受到限制3、保护型(限制型):过分保护型的家庭比例比较高,有研究报告称高达30%如果说溺爱是包办代替的话,那么保护型就是父母过分限制孩子的言行,画框框,定调调,孩子按父母的认 识和意愿去活动,不能超越父母的指令子女性格表现缺乏主见、脆弱、依赖性很强,缺乏思维的批判性,做事没主意, 人云亦云,独立性差,缺乏创造性和想象力,社会适应能力差4、放任型(自流型):父母只顾自己的工作学习,孩子从小缺乏教育和关心,放任自流这种教养方式培养下的儿童性格内向,孤僻,对人冷淡,情绪消沉,兴趣狭窄, 缺乏理想和追求 孩子极易受到不良人群的影响而误入歧途。
5、不协调型:这种教养方式一种表现形式是教育态度缺乏一致性,连续性,随心所欲,以家长 的情绪为转移,教育方式多变还有一种表现形式就是家庭中父母双方对子女的教养 态度不一致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家庭内部缺乏稳定感,孩子情绪不稳定,容易恐惧、焦虑、急 躁、多疑、自卑,容易发展不良行为和心理疾病6、虐待型:常见于极少数特殊家庭家长视孩子为仇敌,对孩子打骂虐待孩子会胆小、脆弱,自卑,心理缺陷和心理障碍发生率也很高7、民主型(教导型):民主型的家长尊重和理解孩子,并能以平等的身份与孩子交流他们为孩子的发 展提供了最大的自由,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发展当然父母也为孩子的发 展提出建议,理性的指导孩子成长儿童在这样的家庭中易于形成健全的个性,健康的心理;儿童的求知欲高、好奇 心强并极具创造性有研究者对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60名高考状元的调查表明,几 乎所有的状元家长都属于这种教育类型 建立良好教养方式几点注意:既然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具有如此重要的影响,那么在实践中如何建立良好的家 庭教养方式呢?建立良好教养方式的要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家庭的和谐与稳定这样的家庭氛围 是子女成长的催化剂如果父母感情不和,经常打骂、争吵甚至婚姻破裂,子女在这 样的家庭中生活,肯定是得不到良好的教养,会对子女心身发育极为不利。
有研究表 明,破裂的单亲家庭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各方面都有显著的消极影响,同时单亲家庭子 女违法犯罪率也很高其次,要形成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家长自己必须是心理健康者,要加强自身的 教育,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纠正自己的心理缺陷尤其是母亲,许多研究表明,母 亲的个性对孩子的影响比父亲更大母亲具有女性的美德和天赋——温柔体贴、情感 细腻等优点,母亲的温存、宽容、优雅的风度和文明举止都是培养子女良好心理品质 的先决条件母亲更应该提高文化素质,加强自身的修养再次,父母应更多的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掌握一些正确教育孩子的知识与方法 在当前,许多家长有一种错误的观念,以为家庭教育可以无师自通,是自发的、本能 的,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只有把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一些基本的方法、理论 掌握好,并灵活地、具体的和孩子的教育实践结合起来,形成良好的教养方式,家庭 教育才可能成功最后,父母要保证与子女的沟通时间尽管现在许多父母都是工作繁忙,但不应 减少与子女的沟通时间,亲情关系毕竟是其他关系所无法取代的只有营造出和睦的家庭气氛,彼此之间建立起一种亦尊亦友的关系、坦诚沟通,就既能让子女感受到来 自父母的真正的关注和照顾,又能让子女遇到问题时能及时与父母沟通。
这样的话, 家长就会自然而然的形成了良好的教养方式案例2一位初中男生因上网成瘾、逃学一年余前来咨询,该生于一年前开始上网吧玩游戏,随着时间推移上网次数逐渐增多刚开始该学生还能克制,只是在晚上学校熄灯后出去上网近一段时间,发展到逃学,欺骗父母是去上学,结果是跑到网吧内玩游戏,到周末则通宵在网吧上网如果手中的钱不够,就到爷爷奶奶处骗钱或者从家中拿钱出去上网学习成绩也明显后退在咨询过程中,了解到该生的家庭背景:父母均是商人,平时忙于赚钱,不是出差在外,就是在外应酬,该男生从小与爷爷奶奶一起长大,父母也只是周末探望一次上小学后,就寄养在老师家中,双亲很少有时间与这位男生进行交流发现儿子上网成瘾后非常恼火,曾多次从学校将儿子接回家中,轮流上阵对儿子进行责备和批评,要求该生写保证书,禁止再去网吧上网,也不同意儿子提出在家中购买电脑进行有限时间上网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每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可是作为父母却不知道子女是否真正的感受到他们的爱心呢?让我们听听该男生在心理咨询师面前流着眼泪所说的话,我也知道父母在外赚钱很辛苦,可是,他们是很少跟我一起玩或者听听我心里的话,我感到很孤独每次见面,就说学习要如何努努力,如发现成绩不好就责备,说我没出息,某某同学如何如何的好;经常购买一些课外书或练习题强迫我做,并规定我的休息时间,出去与同学玩也规定在多少时间内必须回家,不允许我在同学家过夜。
我也想改变上网的状况,不要到网吧去,家中买台电脑,规定时间上网,但是他们不同意,不信任我他们从不放手,感觉不到自由和受到他人尊重从该案例可以看出,父母的教育方式属于严格型的父母对孩子虽有爱,但常以严厉、顽固、强迫的态度或禁止、命令的方式来监督子女其实在生活中,该类型的教育方式并不少见建议:1、作为父母除了忙于工作之外,有必要经常挤出时间与子女进行有效交流,了解其内心的动态,理解他们的感受如果实在没有时间见面,也可通过、写信等方式与子女进行沟通2、尊重、信任他们的选择和所做出的承诺,允许他们犯一些不关大雅的小错误和经历一些挫折第一、学习不良儿童与一般儿童的家庭教育心理环境、父母教养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差 异,一般儿童的家庭心理环境和父母教养方式大大优于学习不良儿童第二、家庭心理环境与学习不良儿童的社会交往、自我概念和社会行为有一定的联系 ,且在大多数维度上存在显著相关;第三,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习不良儿童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自我概念和社会行为存 在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并在大多数维度上都呈显著相关;第四,家庭心理环境、父母教养方式是造成学习不良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家庭资源 会影响学习不良儿童的心理发展,尤其是学习不良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