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 2009.9 中学数学教与学(南l中砖夺) MATI-ISTEACtlINGANDLEARNINGINHIGHSCHOOL 形法’’ 立体几何解题中的转化策略 简素宁 【作者简介】简素宁,乐清市第三中学. 【原文出处】《成才之路》(哈尔滨),2009.5中.彩F一彩G 在复习空间几何体——柱体、锥体、台体和球的 鉴. 概念,与学生一起做了一道高考题:(2003全国)一 一、正四面体补成正方体 个四面体的所有棱长都为√ ,四个顶点在同一个球 例1一个四面体的所有棱长都为 ,四个顶 面上.则此球的表面积为——. 与学生共同用传统法解决完后,有一位同学提 出这样一种解法(本想作为后续课中的内容)—— 补成正方体的方法.该生的思想是这样的:如图1, 该四面体是一个正四面体,可以认为是嵌在正方体 中的.可以连接正方体六个面的对角线成为一个正 四面体,这样很容易就求得正方体的边长是1,这样 正方体的体对角线是 ,而球的直径是 ,所求的表 面积是3,rr. 学生通过比较传统法,要由棱长为 算出外接 球半径(或直径),运算量大,而通过自己对正方体 的了解进行合情推理,构造正方体,会使问题直观 化,从而达到解决的目的. 正(长)方体是一个很基本的多面体,所含线 线、线面、面面的位置关系的内容十分丰富,通过构 造正(长)方体解题,思路自然,方法简捷.“补形法” 就是指将一个几何体补成另一个几何体(如常见的 长方体、正方体、平行六面体等),然船在所补成的几 何体中研究原几何体中的有关元素的位置关系及其 计算的方法.究其本质就是一种图形的等价转化思 想,巧用补形法,对解决常见立体问题,常能起到化 繁为简、一目了然的作用.通过学生课后解题的反 馈,笔者特意找了些补形的资料,结合近几年的高考 题,来说明这种方法的常见运用,希望对学生有所借 点在同一个球面上,则此球的表面积为( ) A.3"rr B.4叮T c.3 盯 D.6'rr(2003年全国新课程卷) 补成正方体不但便于求距离,在一些复杂几何 体中,比如两异面直线所成角,有时有些同学很难通 过平移找到平面角,若能根据题目条件构造正方体 来解,便能“豁然开朗”了. 例如,正三棱锥S—ABC的侧棱与底面边长相 等,如果E、F分别为SC、AB的中点,那么异面直线 EF与SA所成的角等于( )度 A.90 B.60 C.45 D.30 通过正方体很容易发现,EF与SA所成角即为 侧棱与面对角线所成的角,故选c. 变式1:(浙江卷14)如图2,已知球0点面上四 点 、B、c、D,DA J_平面ABC,AB上BC,DA=AB=BC =√ ,则球0点体积等于 因为AD、AB、BC是三条两两垂直相等的棱,所 以可以补成以三棱为侧棱的正方体,CD就是所要找 的体对角线,即外接球的直径。
若AD、AB、BC的长 度不相等但垂直可以补成长方体,由此归纳出第二 种补法: 二、三条侧棱互相垂直的三棱锥补成长(正)方 体 有时为避免一些烦琐的运算(由于运算量太大, ·57· 生堂麴 熬与堂(壹士堡查) ~ THSTEACHINGA肋三 RIVINGIN 钾SCHOOL 有些学生不愿选择空间向量),可以通过补形达到事 半功倍的效果: 例2如图3,在底面是直角梯形的四棱锥 S—ABCD中,LABC=90SA上面ABCD,SA=AB= 1 BC=1,AD=.-q - 二 (1)求四棱锥S—ABCD的体积;(2)求面SCD 与面SBA所成二面角的正切值2001年全国高考 题) As/.~U C C 图3 解延长AD到 ,使DE=AD,以AE、AB、AS为 棱构造棱长为1的正方体(如图3),则有 (1)Vs一÷ —cz=÷× =÷ (2)延长CD、BA相交于F,连接SF,已知SF∥ AB ,且SF为面SAB和SCD的交线.又由已知易证 AB 上面SBC.所以SF上面SBC,所以LBSC为面 SCD与面SBA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在RtASBC 中,SB= ,从而得t.dn曰_sc= = 1= A- 变式2:(2008海南、宁夏理科卷)某几何体的一条棱 长为 ,在该几何体的正视图中,这条棱的投影是长 为 的线段,在该几何体的侧视图与俯视图中,这条 棱的投影分别是长为。
和b的线段,则o+b的最大 值为( ) 2 B 2 C.4 2 解结合长方体的对角线在三个面的投影来理 解计算如图4,设长方体的高宽高分别为m、n、k, 由题意得, = , :√ j : 1,,/1+k =n,,/1 4-m =b,所以(0 一1)+(b 一 1)=6= o 十b =8,所以(0+b) =口 +2ab+b = 8+2ab≤4当且仅当o=b=2时取等号答案:c ”11t4 由于三个侧面(投射面)两两垂直,故可以把它 补成一个长方体,这样三条投影就成了长方体的面 ·58· 对角线,这面棱长就成了体对角线,一个抽象的三视 图问题与我们再熟悉不过的长方体建立了等价关 系,从而为找到它们的数量关系奠定了基础,再利用 不等式的基本知识,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我们把这个 三视图背景的问题总结为: 三、三条侧面互相垂直的三棱锥补成长方体 变式3:四面体SABC的三组对棱分别相等,且 依次为2 、 13、5,则四面体的体积是一 解:如图5,将四面体SABC补形成一个长方体, 设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o、b、c,则有: r0 +b =20 rn =16 rn=4 j b +c :13 J b :4 j?b=2 【 +c :25 【C2:9 【c=3 1 所以 = 方体一4 棱锥=o6c一4×÷× 1 1 ÷06c=w-abc=8. 0 图5 分析:四面体的三组对棱相等,联想到长方体中 相对的面的面对角线长度相等,从而构造长方体. 四、对棱长相等的三棱锥补成长方体 有时一些课本典型例题的结论对我们的计算有 很好的辅助作用,比如: 例3(选修2—1)如图6(下页),一个结晶体 的形状为平行六面体,其中,以顶点A为端点的三条 棱长都相等,且它们彼此的夹角都是6o。
那么以这 个顶点为端点的晶体的对角线的长与棱长有什么关 系?教材用向量法计算得到:lAC l- IA雪l,即此 平六面体的对角线的长是棱长的 倍.在解决下面 问题中我们可以这样处理:一个正四面体ABCD的 所有棱长都是n,求顶点 到平面BCD的距离 一若把正四面体ABCD补在上题中的平行 六面体,可以准确得到距离是! . .) 又如:(选修2—1)如图7(下页),一块均匀的 正三角形面的钢板的质量为500 ,在它的顶点处 分别受力F 、 ,每个力与同它相邻的三角形的 两边之间的夹角都是60且I l=I l-I l_ 200kg.这块钢板在这些力的作用下将会怎样运动? 图6 这三个力最小为多大时,才能提起这块钢板? 中学数学教与学(青 煞奄 THS 别CHINGANDZ Rh"INGINHIGHSCHOOL 除了用教材中的向量法之外,我们还可以把三 个力平移到共起点,补成一个正四面体,它们的合力 就是三个分力的 倍,所以我们只要设J l-J l_ I I呈习为 ,则需瓜>500,解得 > ,因此,要提 √6 起这块钢板,I F I,I I,I I均要大于5 00kg.因此, √b 在正四面体的距离计算中,我们经常有这样的补形 法: 五、三棱锥补成正(长)方体的传统解法 例4(2004年北京春季高考题)如图8,四棱 锥S—ABCD的底面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SD垂直 于底面ABCD,SB=43. 图8 图9 (1)求证BC上SC;(2)求面ASD与面BSC所成 二面角的大小;(3)设棱鲋的中点为肘,求异面直 线DM与SB所成角的大小. 解(1)因为SD上底面ABCD,且ABCD为正方 形,所以可以把四棱锥S—ABCD补形为长方体 A B。
CS—ABCD,如图9,由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 1,且SB=√3知SD:1,故长方体A BC S—ABCD是 棱长为1的正方体. (1)在正方体A B CS—ABCD中,显然有BC上 平面SDC,所以BC上Se (2)在正方体A B,CS—ABCD中,面ASD与面 BSC所成的二面角就是面ADSA 与面BCSA,所成的 二面角.而 CSD即为其平面角,又 CSD=45所 以面ASD与面BSC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为45. (3)在正方体A,BS—ABCD中,M即是面对 角线A.D的中点,所以DM J-SA.又 是SB在面 ASD上的射影,由三垂线定理得DM上SB,所以异面 直线DM与SB所成的角为90. 与空间向量法比较,可以避免一些拖沓冗长的 计算. 六、三棱锥补成正(长)方体的空间向量解法 2006年高考数学试题江西卷的立体几何题是 这样的: 例5如图l0,在三棱锥A —BCD中,侧面ABD、ACD是全 等的直角三角形,AD是公共的 一 B 斜边,且AD= ,BD=CD=1, 另一个侧面是正三角形. D (1)求证:AD_LBC;(2)求二 图‘0 面角B—AC—D的大小; (3)在直线AC上是否存在一点 ,使ED与面 BCD成30。
角?若存在,确定E的位置;若不存在, 说明理由. 分析:因为题目条件中有“ABD、ACD是全等的 直角三角形…‘AD= ,BD=CD=1”“正三角形”等 条件,所以我们容易联想到正方体,从而构造出如图 所示的棱长为1的正方体,因此以下的解法也就再 自然不过了. 解(1)如图1l(下页),构造棱长为1的正方 体.以D为原点,以DB为 轴,DC为Y轴建立空间 直角坐标系.则曰(1,0,0),C(0,1,0),A(1,1,1), BC=(一1,1,0),DA:(1,1,1),所以BC·DA=0, 所以曰C上AD. (2)设平面ABC的法向量为1 1, =( ,Y, ),则由 I1,.赢=一 +),=0所以Y= ;同理由 上赢 . : + :0, :一 .所 :( , ,一 ).不妨取 .=(1,1,一1),同理可求得平面 ACD的一个法向量为 =(1,0,一1),所以COS0, Y=1,所以雎=( ,1, ).又平面BCD的一个法向 量为g=(0,0,1),要使ED与面BCD成30角,由图 可知只要=60所以COS= =— …s60一 1,所以2 = 丽 丽一一 v/ ,所以 = ,所以l I_ =1.故 段AC上存在点 ,当CE=1时,ED与面BCD成30。
角.本题用综合法(传统方法)来解难度较大,甚感 “山重水复疑无路”,若能根据题目条件构造正方体 来解,便能“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又如2008广东卷2O题也有类似的思想. 如图12所示,四棱锥P—ABCD的底面是半径为 (上接第5O页) 好题目的难度,不出偏题、怪题. 2.完善网络,突出主干 立体几何的复习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要在 完善知识网络的过程中,突出这门学科的主干,这样 才能以简驭繁,应对高考的变化.如转化思想是统帅 立体几何的数学思想,所以要让学生牢固树立以下 的思维脉络:证面面垂直(平行)转化为证线面垂直 (平行),再转化为证线线垂直(平行);又如,在归纳 求空间线线、线面、面面所成角的方法时,要总结出 以下的三类常用方法:(1)直接法;(2)转移法;(3) 向量法. 3.重视空间想象力,提高图形处理能力 空间想象力是处理空间图形的基础,空间图形 ·60· 尺的圆的内接四边形,其中BD是圆的直径,/__.ABD: 60/_BDC=45PD垂直底面 ABCD,PD=2 R,E、F分别是 船、CD上的点,且历PE= DF,过点 E作曰c的平行线交于G(1)求 肋与平面ABP所成角0的正弦 值;(2)证明:△EFG是直角三角 3)当 =÷时,/~EFG的 C 图l2 面积. 分析:只要直五棱台(或部分也可)就可用空间 向量法解决出三个问题了.(略解) 补形法的基本思想即是图形间的等价转化,是 一种化归的思想,本文通过几种常见的补形法的介 绍,旨在让学生面对形形色色的几何体问题,多一种 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