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的美学理想探析

pu****.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4.53KB
约3页
文档ID:460311247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的美学理想探析_第1页
1/3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的美学理想探析清代学者章学诚论及北宋以后南宋与金对峙局面时曾说:“当日程学盛行于南,苏学盛于北〞〔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五第九条〕程学指理学,由杨时、尹敦传入南宋,朱熹后来将其发扬光大,形成了后来影响巨大的程朱学派苏学指诗、文,它经由金朝著名的文学家如蔡松年,赵秉文等继承和传播,形成了一个文学传统正是在金朝这样的文化传统的熏染下,有着鲜卑豪放血统的元好问,又受北方雄健民风的影响,其“诗祖李杜,律切精深,而有豪放迈往之气文宗韩欧,正大明达而无奇纤晦涩语〞〔徐世隆?遗山新生集序?〕“上薄风雅,中规李杜,粹然一出于正〞〔郝经?遗山先生墓铭?〕同时,元好问又形成了自己的诗学理论在二十八岁时,他作?论诗三十首?受东方审美意识特有的古朴性、神秘性和感悟性影响,这些诗论表达着中国古代文论所具的民族特色:一是着眼于文学作品对读者产生的直接效果再者,受人物评品的影响,它们不是出于理智的分析批判而是出于直观想象;不是借助于抽象的概括而是诉诸具体的形象就以诗论诗的形式而言,元好问效法杜甫杜甫曾作?戏为六绝句?,为其滥觞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的规模较杜扩展了五倍,其范围上至汉魏,下迄唐宋,著名的诗人多有涉猎,且三十绝句有机排列,自称机杼,比喻贴切,形象生动,语言雅畅。

就其诗论所表达的美学理想而言,其诗美的纲领在“真〞、在“天然〞这种美学理想源于元好问的庄佛思想道家推崇“道〞,认为道先天地而生,无所不在,无时不在天地间万物荣枯,众生生息,无不以道为转移道,只任万物依照自己天然的本性而生而灭,此即为“无为〞人假设为着某种执着而干扰客观物体,必然破坏客体天然的个性,同时也相应的使自己受累而破坏主体天然的个性,此即“有为〞庄子的齐物论主张齐一自由,追求天然美或“真〞,认为,道之所在即美之所在,得道之人便是最自由的人,便是美真者,所以受于天地,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庄子·渔父?〕所以,“真〞就是得道之人的真诚的天然本性的自然流露,是天然自由情态处于“无为〞而不受任何损伤情况下的真实外现元好问由此而受启发此外,庄子还借庖丁之口指出:“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元好问据此生发,“诗学亦有之,子美夔州以后,白乐天香山之后,东坡海南以后皆不烦绳削而自合,非近于道乎〞,认为,诗歌创作时,既要吟咏情性又须排除主观随意性,要求真实情性的自然流露,同时要符合诗歌这种特殊的表现形式,不受准绳规矩的束缚而自由地表现元好问在诗论中构建起他的“真〞与“天然〞的美学理想。

三十首诗中“真〞字屡屡出现,这是他论诗的出发点,既追求诗歌内容的真实,又追求表现手法即艺术形式的自然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要求作家本人表现其天然率真的思想感情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强调情感流露的自然无伪饰表现真实和真实表现是“真〞的第一层含义眼处心生句字神,暗中摸索总非真〞元好问认为于“眼处〞之外界所得,首先应是客观景物之真其次是由此真景所激发出来的真情主体的真由客体的真激发而生,两真又自然浑融,这样方能得出“图画临出秦川景〞,才能“句自神〞正如查慎行所评:“见得真,方道得出〞〔?十二种诗评?〕“真〞又包有主体自然真性与客体固有天然不期而遇自然融合的含义真书今人不入眼,儿辈从教鬼画符〞“真书〞即正楷,比之诗,那么是孔子提倡的“思无邪〞说这里,他有两重意义:一是内容上的“正〞,儒家之诗教二是表现手法的“正〞摈弃“鬼画符〞的险怪诗风真〞还有精纯之义古雅难将子美亲,精纯全失义山真〞这里他批评了黄庭坚“失义山之真,未得其精纯〞〔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225页〕元好问既提出了“真〞与“自然〞的美学理想,同时,较前代文论家更高明处,他又指出了到达这一目标的“坦途〞首先是“心声只要穿心了,布谷澜翻可是难。

〞固守天然真诚追求“心声〞的真诚,一方面要求创作主体提高自身的修养;一方面要接触生活实践诗人笃于高尚的情操那么会如陶渊明一样“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保守其本性,就会“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要防止“暗中摸索总非真〞,就应走进生活接触社会,放弃“传语闭门陈正字〞的做法,那样只会“可怜无补费精神〞,就应该“亲到长安〞,身临真山真水,这样才能“画图临出秦川景〞此外,作家“心声〞既是一己之心声,同时,又非一己之心声,其心声应折射出时代的某一个侧面,既显示诗人的个性同时又带有时代的色彩,反映出蕴涵着的多层次的时代情绪其次,“金入洪炉不厌频,精真哪计受纤尘〞元好问在?陶然集诗序?中曾说:“文字以来,诗为难;魏晋以来,复古为难;唐以来,合规矩准绳尤难……诗之目既广,而诗评、诗品、诗说、诗式亦不可胜读大概以脱弃凡近,澡雪尘翳,驱驾声势,破碎阵敌,囚锁怪变,轩豁幽秘,笼络今古,移夺造化之工…..〞这里,他主张首先要澡雪主体情操,因为“风格即人〞,讥讽了“文〞与“人〞乖离的“安仁拜路尘〞同时他又强调“冶炼〞这也源于其庄佛思想,庄子在?庄子?.大宗师?中说,要得道而自由须经过“损之又损〞,“谴之又谴〞。

庄子称之为“炉捶〞元好问由此启发,提出以“修辞立其诚〞为原那么,磨炼雕琢,到达既古雅天然,又符合规矩准绳而不见痕迹的境界最后,元好问主张摈弃“藩篱〞,不主一途,不尊一家,不单追求一种风格,不拘泥于某一种体制他在论诗时,表现出集大成的风度和气派,既主张慷慨悲壮的建安风骨又不废淡泊自然的阮籍陶潜;既批评“温李新声〞“风云少〞同时又看到了“义山真〞的一面;既肯定了苏轼的纵横之奇波诡云谲,又指出了苏诗“百态新〞带来得负面影响元好问反对门户之见,在前人创下的顶峰面前,反对“窘步相仍死不前〞,使得“俯仰随人亦可怜〞,相反,应视前人为可超越的敌手不敢越雷池半步,拘泥一家之法,只作“江西社里人〞,诗歌会走向没灭的死胡同元好问,以其?论诗三十首?,既树立了“真〞与“天然〞的美学理想,又,指出到达此目标的“坦途〞,在前人的根底上有所继承有所创造,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地位,同时,也使得百代而下,人们仍受其惠泽不竭参考文献:[1]姚奠中主编,?元好问全集?,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21年1月版[2]郭绍虞主编,?中国古代文论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年10月版[3]狄其骢主编,?文艺学新论?,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21年6月版。

[4]章必功,?元好问诗歌简论?,?深圳大学学报?1999年8月16卷3期[5]狄宝心,?元好问的生平思想与诗词创作?,?忻州师范学院院报?2021年12月21卷6期[6]安淑荣,?元好问诗歌艺术探析?,?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21年18卷3期。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