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思想品德九年级全一册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一节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bin****86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2.15MB
约27页
文档ID:55418600
思想品德九年级全一册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一节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_第1页
1/27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躺在公园长椅上的人,在草地上肆意践踏的人们,变脸的户外广告,宣传牌的遭遇,请指出社会上还存在哪些不文明的现象?,,华西村的原党委书记吴仁宝说,我们不仅要让村民富“口袋”,而且要富“脑袋”如果只富“脑袋”,不富“口袋”,那是形式主义;如果只富“口袋”,不富“脑袋”,就会走偏了方向口袋、脑袋分别比喻什么?),思维体操,,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经济) (政治) (文化),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互为条件 互为目的 相辅相成,,基础地位,为政治文明 和精神文明提供物质条件,,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政 治保证和法律保障,,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思 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 支持,促 进 作 用,上述影视剧具有哪些共同特点?,反映一种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彰显出一种百折不挠 的坚强意志,为民族为国家不惜牺牲自己一切的奉献精神 这些影视剧都有利于促进中国先进文化建设,有利于推进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 这就是先进文化的力量,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含义是什么?,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 文化。

马克思主义,3.高举旗帜 科学发展,(1)引领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2)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最根本要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和地位【基本内涵】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地位】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什么要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或发展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重要性?),方向问题是根本问题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文化首要的和根本的要求,也是繁荣 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保证如何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根本的就是必须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意识 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 会主义文化建设二、中心环节和基础工程,发展先进文化,,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容:,,思想道德建设,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小结:,先 进 文 化,,精神文明建设,,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和科学,(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基础工程),,,核心:,原则:,重点:,基本规范:,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诚实守信,爱国守法 明礼诚信 团结友善 勤俭自强 敬业奉献,,,坚持马列、、三,根 本,,,同等重要,不可偏废,八荣八耻: 以热爱祖国为荣、 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 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 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 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 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 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 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 以骄奢淫逸为耻。

八荣八耻”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2、思想道德建设,②怎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①重要性:,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核心:为人民服务,原则:集体主义,重点:诚实守信,爱国主义精神,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要以实际行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自觉履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境界我们应该如何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或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我们应该如何做?),发展教育和科学,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只有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事业,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广大人民的综合素质和我们国家的综合能力!,看图明理,1、你的身边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 2、你是任何看待这些现象的?,,①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②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③大力倡导公民基本道德 规范 ……,①优先发展教育 ②加快发展科技事业 ③积极发展文化事业 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重要性,如何 提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思想道德建设,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体现精神文明的性质和方向,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工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要内容和 中心环节),(基础工程),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思想道德建设,,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诚实守信,爱国守法 明礼诚信 团结友善 勤俭自强 敬业奉献,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全面发展。

对于一个社会的发展来说,就更是如此社会主义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只有三者协调发展,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冯桂芬(1809~1874)晚清思想家、散文家改良主义之先驱人物,最早表达了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他继承了林则徐、魏源的传统,肯定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主张“以中国之名教伦常为原本,辅之以诸国富强之术他的主张对洋务派有很大影响,被资产阶级维新派奉为先导张之洞在《劝学篇·设学》中提出,“中学为体”,是强调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社会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是主张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学技术,效仿西方国家在教育、赋税 、 武备 、律例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 ,举办洋务新政表面上是要“新旧兼学”,实际上是站在旧学、中学一边,反对接受西方资产阶级政治伦理学说中日甲午战争的惨败宣告“中体西用” 的破产1.肩负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使命,中体西用,失败!,维新派是19世纪90年代的中国资产阶级政治派别之一以康有为、严复、梁启超、谭嗣同等为主要代表在政治上主张开议院,倡议民权,限制封建君主的权利,实行君主立宪经济上主张振兴实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思想文化上,提倡资产阶级新文化,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思想,介绍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学说他们发动的“戊戌变法”维新运动把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救亡图存、寻求国家出路的斗争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戊戌变法终于失败1.肩负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使命,维新运动,失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但是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宣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最终失败1.肩负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使命,辛亥革命,失败!,陈序经(1903-1967) ,“全盘西化”一词,是他1933年在中国文化出路讨论中首先概括出来的写有《中国文化的出路》、《中国西化观》等多种著作,他认为,中国“样样都不如人”;西方文化是世界文化发展的方向;西洋近代文化的主力──个人主义能够救中国他的结论是“彻底的全盘西洋化”的办法,是挽救中国民族危亡的唯一出路。

1.肩负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使命,胡适(1891—1962)“全盘西化论”的思想基础是崇洋亲美思想和民族自卑论,他认为“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他甚至认为中华民族是“一分像人九分像鬼的不长进民族”他认为,中国不能革命,也没有资格革命,只能进行一点一滴的改良,实行全盘西化全盘西化,失败!,文化复古主义的代表人物是林纾、章士钊认为传统文化的千年道统是不能放弃的,中国文化的唯一出路就是重新确立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他们坚决反对西化主张,要求返回孔孟之道,在社会上提倡尊孔运动,倡导诵经复古林纾(1852~1924年)青年时代便关心世界形势,认为中国要富强,必须学习西方后来思想转向保守 ,并从保守转到反对“五四“新文学运动章士钊(1881-1973) 1902年与黄兴等组织华兴会,从事反清活动与陈独秀等人创办《国民日报》,鼓吹革命进入20年代,他思想起了巨大变化坚决反对白话文,反对新文化运动1.肩负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使命,(1)近代中国历史证实,奉行 “全盘西化”论与”文化复古主义”都不能产生中国先进文化。

文化复古主义,失败!,文化复古主义:虽然在肯定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方面,起到一定作用,但他们死守传统的教条,不肯对传统文化持扬弃的态度,不愿向西方先进文化学习,这是一种守旧主义、封闭主义,是片面的 全盘西化论:它在批判封建专制文化、宣传西方科学、民主和自由思想方面,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在总体上是一种错误的理论,是一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结论:奉行 “全盘西化”论与”文化复古主义”都不能产生中国先进文化点 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陈独秀和青年毛泽东,,①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它促使新文化运动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使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主流;②1919年9月《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③《新青年》逐渐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 ④以后,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进行斗争,马克思主义在斗争中发展2)马克思主义的传入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转折点,,,。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