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

凝妆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1.50KB
约2页
文档ID:189966714
《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_第1页
1/2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10 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教材分析本课的编写依据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主题五"我们的国家"第9条"知道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掌握应有的历史常识,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珍爱我国的文化遗产"此外,《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着力完善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品质,培育其理想人格,提升其政治素养"这也是本课编写的重要依据本课的三个话题"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就是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的"人格修养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家国情怀教育"相对应的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这个板块选取了立志、气节、守信、创新、好学方面的故事及相关传统美德格言,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能够在人格修养方而汲取中华传统美德,不断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第二个板块的话题是"立已达人的仁爱精神"这个板块选取五个故事及相关的名言,说明仁爱精神的具体体现,旨在让学生懂得仁爱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里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一个基本准则,感悟传统文化中的仁爱精神。

第三个板块的话题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此板块通过古代和现代的爱国故事,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现象,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是非观、美丑观和荣辱观,从而培养他们的良好心理品质,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