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级地理科学土地测量与评价教学大纲 - 《土地测量与评价》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土地测量与评价》 课程性质:专业教育选修课 课程编号:0811087 所属院部:旅游与资环境学院 周 学 时:3学时 总 学 时:51学时 学 分:3学分 教学对象〔本课程合适的专业和年级〕: 地理科学〔本科〕3年级学生 预备知识: 《土地测量与评价》不仅涉及《自然地理学》等理论学科,同时又与《测量学》、《地理信息系统》等应用型学科亲密相关 课程在教学方案中的地位作用: 《土地测量与评价》这门课是地理科学专业学生在学习完地理信息系统一些根底理论课的根底上开设的,该课程的讲述主要以所学的《遥感学概论》、《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等为根底,结合土地评价工程,尤其是土地经济评价,让学生能很好的通过理论锻炼把理论应用到理论中 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主要锻炼学生的理论操作才能,以工程为依托,让学生通过工程,体会所学理论课程的应用,真正做到理论和理论相结合,理论为理论效劳的目的 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是地理科学本科专业的必修专题课程其教学目的主要是学生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可以对本科四年所学习的一些根底理论课程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并通过工程锻炼,养成独立考虑及解决问题的才能,为以后继续深造打下良好的根底。
课程教材: 蒙吉军编著,《土地评价与管理》,科学出版社,2023年 参考书目: 1. 刘卫东,彭俊编写,《土地资管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23年 2. 周生路等编写,《土地评价学》,东南大学出版社,2023年 编写日期:2023年9月制定 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 土地测量与评价概述〔2学时〕 内容:理解土地测量的性质和任务,掌握土地测量的内容和方法;理解土地评价的概念、目的、分类与原那么;熟悉土地评价的根本原理、工作程序;理解土地评价的方法体系与土地评价的开展趋势等 重点:理解并掌握土地测量的内容和方法;熟悉土地评价的根本原理、工作程序; 难点:从理论和理论的角度理解并土地测量的内容和方法、土地评价的根本原理、工作程序 第二章 土地测量〔4+12学时〕 内容:理解经纬仪的构造与测量原理;熟悉经纬仪的操作使用;掌握经纬仪在土地测量中的应用理解全站仪的构造与测量原理;熟悉全站仪的操作使用;掌握全站仪在土地测量中的应用理解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机的根本构造及使用方法;熟悉手持GPS的操作使用;掌握手持GPS在土地测量中的应用 重点:理解并掌握经纬仪、全站仪和手持GPS测量操作使用方法; 难点:从理论和理论的角度理解并掌握经纬仪、全站仪和手持GPS在土地测量中的应用。
第三章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2+4学时〕 内容:理解土地利用现状分析^p 的概念与方法;熟悉搜集必要的图纸与文字资料;理解编绘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原那么;掌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程序;熟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成果形式 重点:理解并掌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程序的程序和方法; 难点:从理论和理论的角度理解并掌握土地利用现状分析^p 的程序和方法 第四章 土地经济评价〔8+8学时〕 内容:理解土地经济评价的内容和意义;理解并掌握农用地等级评定的概念、农用地等级评定的定级因素分析^p 以及农用地估价的程序和方法 理解城镇土地定级的任务与目的;熟悉城镇土地定级类型、对象、工作底图选择、城镇土地定级的原那么;掌握城镇土地定级的技术方法、程序、定级因素的选择与权重确实定、定级单元的划分、定级因素作用分值的计算、定级单元总分值的计算、土地级别的划分与验证、级别面积的量算、城镇土地定级成果 重点:理解并掌握农用地、城镇土地定级因素分析^p 以及土地定级的程序和方法; 难点:从理论和理论的角度理解并掌握农用地估价、城镇土地定级的程序和方法 第五章 土地适宜性评价 〔2+4学时〕 内容:理解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概念、目的;掌握评价单元的划分;理解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的建立和应用;掌握土地适宜性评价步骤与操作方法。
重点:理解并掌握土地适宜性评价步骤与操作方法 难点:从理论和理论的角度理解并掌握土地适宜性评价步骤与操作方法 第六章 土地资信息系统及其在土地评价中的应用 〔3+2学时〕 内容:理解土地资信息的特征与类型;掌握土地资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与目的;理解并掌握农用地等级评定的概念、农用地等级评定的定级因素分析^p 以及农用地估价的程序和方法 重点:理解并掌握土地利用数据库的构建方法、土地资信息系统在土地评价中的应用; 难点:从理论和理论的角度理解并掌握土地利用数据库的构建方法、土地资信息系统在土地评价中的应用 补充说明: 通过对学生理论测量操作纯熟程度;运用GIS软件进展土地利用现状、经济与适宜性评价的才能的考察确定学生的成绩 第 页 共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