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医院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简述与发展建议

jiups****uk12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418KB
约61页
文档ID:54134904
医院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简述与发展建议_第1页
1/61

医务社会工作简述与探讨,黄真平 shanda@ 持证、注册社会工作师 江苏·苏州 2014-11-21,目录,1社会背景 2基本概念 3发展历程 4法律及政策依据 5价值分析 6工作方式 7实务 8人才状况 9发展建议,1社会背景,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法(1946):健康不仅为疾病或羸弱之消除,而系体格,精神与社会之完全健康状态 世界卫生组织(1989年):健康包括躯体健康(physicalhysi alhealtl)、心理健康(psychological health)、社会适应良好(good social adaptation)、和道德健康(ethical health) 医学模式转变:医学模式从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演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2基本概念 2.1社会工作的含义,联合国在1947年举行各国社会工作教育概况调查时,33个国家所提供的社 会工作的定义有就33种1960、2001分别有更新 结合中国实际,中央人才工作小组在2007年3月给出概念性解释: 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 遵循专业伦理规范,坚持“助人自助”宗旨, 在社会服务、社会管理领域, 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 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 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职业活动。

2014年,世界社工联和世界社工教育联合会对社会工作的定义为:“社会工作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职业,是促进社会改变和发展、提高社会凝聚力、赋权并解放人类的一门学科社会工作的核心准则是追求社会正义、人权、集体责任和尊重多样性社会工作使人们致力于解决生活的挑战,提升生活的幸福感”2基本概念 2.2医务社会工作的含义,美国的定义 1934年,美国医院社会工作者协会(现美国医务社会工作者协会)提出医务社会工作为“关注疾病与社会适应不良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个案工作”并在1990年,伴随“心理社会信息的应用,重新回归聚焦社会和环境对健康的影响” 美国医院协会(AHA,1993/1994)提出“有组织的社会工作服务”即“有适当的人员督导和足够的工作人员所提供的服务,他们为病人及其家人提供帮助和咨询,通常是在他们有经济问题或出院计划协调时,帮助病人及其家人处理与疾病或残疾相关的社会、情绪和环境问题”2基本概念 2.2医务社会工作的含义,我国的历史及台港的定义 我国北平协和医院在民国时期认为医务社会工作“我们的工作就是关注病人所需要的适应能力, 以使所有病人可以有效利用可以获得的医疗救助, 并使这种服务贯穿整个医疗服务过程, 直到他恢复健康, 或者是到他能够完成适应过程, 这样病人就可以重新回归到他在社会中原来应有的位置上去”。

我国台湾《社会工作词典》(2000)将医务社会工作定义为:“在医疗卫生保健工作所实施或配合的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知识与技巧于医疗卫生机构,从社会心理层面来评估并处理个案的问题,为医疗团队的一分子,共同协助病人及其家属排除医疗过程中的障碍,不但使疾病早日痊愈,病人达到身心平衡,并使因疾病而产生的各种社会问题得以解决,同时促进社区民众的健康” 我国香港社会福利署(2012)将医务社会工作定义为“医务社工驻于公立医院和部份专科门诊诊所,为病人和家属提供及时心理社会及援助,协助他们处理因患病、创伤或残疾而引起的问题医务社工作为临床小组的成员之一,担当着联系医务和社会服务的重要角色,协助病人达至康复和融入社会2基本概念 2.2医务社会工作的含义,我国大陆现阶段的理解 中国大陆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指导教材认为:“医务社会工作有欧美模式即以全社会领域的健康照顾为核心的广义和我国台港地区模式即以医院内的服务为核心的狭义之分,并将其定义为:在健康照顾工作中实施的有预防性、发展性或救助性的社会工作实务,协助那些受到实际的或潜在的疾病、失能或伤害的服务对象、家庭和群体,增强、促进、维持和恢复尽可能的好的社会功能”。

2104年,医疗机构医务社会工作管理文件的起草组在讨论稿认为“医务社会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在运用社会工作知识与技巧于各类医院、疗养院、康复中心等医疗、保健机构,从社会、心理、生理层面评估并处理患者的问题,作为医疗团队的一份子,共同协助患者及其家属排除医疗过程中的障碍,不但使疾病早日痊愈,患者达到身心平衡,并使因疾病而产生的各位问题得以解决2基本概念 2.2医务社会工作的含义,笔者总结提出我国大陆的医务社会工作的定义:接受医学和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并持有相应资质证书的专业技术人员,成为临床小组成员,尊重个人并紧密围绕家庭、医院、社区和社会,通过服务及研究和倡导,主要开展非医学治疗的全面、专业健康保障,实现个人及其家庭或群体适应社会、幸福生活根据此定义,本调研组认为医务社会工作有以下内涵: 1、属性是社会工作的专业化细分和实务应用 2、人员应是受训、持证、专业技术人才,并成为临床小组成员 3、服务现阶段以人为中心,以医院为基础,兼顾家庭、社区和社会,未来实现医院、家庭、社区、社会的救助、预防、发展的有机统一 4、方法是以直接服务为主,兼顾研究和社会倡导 5、核心为主要开展非医学治疗的全面、专业健康保障,主要即也有特殊,非医学治疗即存在治疗但不是医学视角;全面即社会-生理-心理的全人关怀;专业即社会工作的专业体现,运用专业方法、实现专业价值和目标;保障即社会公平与正义,强调没有例外的普惠、覆盖,或者称为基本公共服务。

6、目标是每一个人能够适应社会,健康的幸福生活,这里的健康是一种综合状态,而非生理上的健康2基本概念 2.3专业性,价值观:服务、社会公正、个人尊严和价值、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性、诚信、能力 原则:接纳、尊重、个别化、自决权和知情同意、保密、不批判 有一套系统的理论体系(知识、技能、方法):精神分析、认知行为、社会支持、生态系统、人本主义、增能赋权;人类型为与社会环境;个案(个案管理)、团体、社区、行政等 被社会所认可:行业组织、社会法律 具有专业权威:学术、社会 职业群体内部有伦理守则:对人(服务对象、社工同事、自身)、对机构、对专业、对社会 有专业文化:人道主义、社会和谐2基本概念 2.3职业性:职业概述,职业是人们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谋生手段的工作;从社会角度看职业是劳动者获得的社会角色,劳动者为社会承担一定的义务和责任,并获得相应的报酬;从国民经济活动所需要的人力资源角度来看,职业是指不同性质、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操作的专门劳动岗位 职业是参与社会分工,用专业的技能和知识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获取合理报酬,丰富社会物质或精神生活的一项工作 职业——职位——岗位:职业法规、职业政策、职业体系。

岗位设置、岗位资质、岗位培训、岗位考核、岗位评估、岗位晋升 职业化:素养(含道德意识)、行为规范和技能个人职业化、团队职业化和管理职业化,2基本概念 2.3职业性:上海案例及大陆进展,2002年11月,上海市政府有关部门成立“推进上海社会工作职业化工作小组”,重要性、探讨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2003年,沪人[2003]35号,出台《上海市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认证暂行办法》2004年2月由上海社工协会颁布《注册社会工作者守则》 2004年6月15日,劳社厅发〔2004〕7号, 《关于印发第九批国家职业标准的通知》公布“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标准”职业编号: X4-07-01-05, 属于商业、服务业人员>> 社会服务和居民生活服务人员>> 社会中介服务人员 (新职业 )分为一至四级在上海首先试点 2006年7月20日,国人部发[2006]71号,民政部、人力与社会保障部出台《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分为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和高级社会工作师,从事专门性社会服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2012年,上海市政府《关于推进医务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100-300-500配1名,全市400-500名,2015持证100%。

2013年5月13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召开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修订专家委员会行业专业委员会第十七组(卫生和社会工作)第一次会议,其中就“社会工作者”职业修订征询民政及卫生计生委意见2基本概念 2.3职业性:社工与医师、(中)药师、护士,,2基本概念 2.3职业性:护士与医院社会工作者,起源于护士,社会工作管理在医疗与护理处,事实是女性多且多有护士参与 护士在承担护理的责任的同时较容易得到信任并开展社会工作服务 护士拥有了解医疗、熟悉医院、善于同病人沟通和护理经验丰富的优势 护士长和护士有些实际上已不从事“临床护理工作”,而是在从事相关行政管理工作 护士转型为医院社会工作者的成本低,潜在收益大3发展历程 3.1欧美历程,1894年, 英国伦敦慈善组织会社(C.O.S)率先向皇家自由医院派遣女收账员,标志世界医院、医务社会工作和健康照顾社会工作正式诞生 1905年,美国麻省总医院Cabot医生自己出钱聘请一名社会工作者,和13 名志愿性助手在医院走廊的拐角处设置桌椅和咨询台, 为病人提供各类服务 1906年,接受社会工作训练的护士 Ida Cannon 在麻省总医院 Richard Cabot 医生的诊室中建立世界上首个医院社会工作部。

1918年,美国医院社会工作者协会成立,医院社会工作者成为和医生护士一样的专业人员 1919年,Ida Cannon 在住院病房中提供社会工作服务, 成为美国医务社会工作的鼻祖和创始人 1920-1930年,美国医院协会 (AHA) 首次正式与医务社会工作联系起来, 当时医院社会服务部从300个增长至超过1000个 1949 年,临床研究的医院政策明确规定, 医生制定研究计划时一定要咨询病人的社会工作者, 社会工作者是医院研究项目的常规成员 1955年,医院政策规定, 临床病人的所有财务安排必需要咨询社会工作者3发展历程 3.1欧美日历程,1976 年,美国首批注册 “ 临床社会工作者”诞生, 医院、医务、精神治疗、军事、临床、健康照顾处境和公共卫生社会工作等专门化服务领域形成, 医务社会工作成为专业化领域 1984-2000年,随机抽样调查显示,开展医院社会工作比例从82%升至86%3发展历程 3.2中国历程,1949年前 1921年,北平协和医院建立“社会服务部”,拉开中国、亚太区医院社会工作制度建设序幕 1928年,中央医院(南京)建立“社会服务部” 1931年,南京鼓楼医院建立“社会服务部” 。

1935年,上海仁济医院建立“社会服务部” ,济南鲁大医学院附属医院、上海红十字医院、重庆仁济医院设立了医疗社会服务部 1949年后,台湾: 1949年,北京协和医院社会服务部人员赴台,在省立台北医院成立社会服务部,运用社会工作方法提供贫病救助、病人及家属社会支持及临床处遇 1950台大医院开展社会工作服务 1960年,公立医院普设社会服务室,3发展历程 3.2中国历程,1983年,组建“中华民国医务社会服务协会”,1991年更名为“中华民国医务社会工作协会”,为台湾第一个社会工作专业团体 1990年,出版「中华医务社会工作学刊」创刊号 1995年,协会通过自订「中华民国医务社会工作师甄审条例」,趋向证照制 1997年,「社会工作师法」公布,社会工作进入专业证照时代;1999年办理第一届医务社会工作师甄审工作,共有34位通过甄审,迈向专科社工发展的里程碑 2005-2006年,参与医院评鉴标准制定工作,历经数次协商,达成社工专业人员配置为1:100的标准;精神科人力配置为急性床1:30、日间病房1:60的标准 2008年,社会工作师法修法,明订「医务专科社会工作师」,为第一个专科,将迈入新的里程碑于2014年台湾将产出第一批医务专科社工师。

2011年,卫生署预告「医疗机构设置标准」草案,社工人员以一般急性床100:1的人力配置标准,成为医院设立之必要人力「医疗机构社工人员概况调查」,全台医务社工总人力为 1,338人 2014年,医务社会工作专科考试进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