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柳宗元1、文中表现作者发现小石潭过程的句子是?“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2、文中写小石潭全貌的句子是?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3、形容水声清脆悦耳的句子是?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4、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姿态的句子是?(写潭水空明澄澈、游鱼形神姿态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5、写游鱼静态的句子是?(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6、写游鱼动态的句子是 ?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7、写小石潭岸上植物的句子是?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8、用拟人化手法写鱼反映了作者心情的句子是?(哪句话表现了人鱼同乐的情景?)似与游者相乐9、文中写水清的句子是?(1)正面描写:水尤清冽(2)侧面描写: A、全石以为底 B、潭中鱼可百许头 似与游者相乐10、(1)用比喻的手法写溪身曲折蜿蜒的句子是?斗折蛇行(3)用比喻的手法写岸势交错不齐(峭拔多姿)的句子是?犬牙差互11、(1)写小石潭环境特点的句子是?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2)写作者心情的句子是?(寓情于景的句子?点睛之笔的句子是?主旨句?写作者内心感受的句子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12、概括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1)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和全貌。
经过:隔篁竹下见小潭全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移步换景、比喻)(2)写潭中景物:潭水:清(侧面描写)游鱼:乐(动静结合,拟人)(3)写潭水源流:溪身:斗折蛇行(蜿蜒曲折)( 比喻)岸势:犬牙差互(交错不齐)( 比喻)(4)写潭中气氛:环境特点:幽深冷寂(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心情:孤凄悲凉(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作者的总体感受(寓情于景)13、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游览的顺序: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 -小潭源流 -潭中气氛14、闻水声伐竹取道下见小潭体现小石潭什么特点?幽静、僻远15、作者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动词?作用是什么?动词:隔闻 伐 取 见作用:( 1)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 (2)点出小石潭位于幽深僻远之处3)为下文写“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16、第二自然段生动而又传神的表现了游鱼怎样的情态?采用怎样的手法和修辞?(1)轻灵、自由、活泼、悠闲、快乐(2)动静结合拟人17、赏析“似与游者相乐”句1)情景:人鱼同乐的情景2)情趣:自由闲适的情趣3)感情:喜悦之情4)境界:物我合一的境界18、第二段写潭水什么特点?用了什么写法?怎样描写的?(1)特点:水清(2)写法:侧面描写,动静结合,拟人的修辞。
3)通过游鱼、阳光、影子来侧面描写水清19、源流有什么特点 ? 溪身:斗折蛇行(蜿蜒曲折)岸势:犬牙差互(交错不齐)20、“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在文中有什么作用?(1)高度概括了潭中的环境特点:幽深冷寂(2)含蓄表达了作者的心情:孤凄悲凉(3)是本文的画龙点睛之笔21、开头说“心乐之” “似与游者相乐”,后文又写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为什么?作者被贬,心中不平,感情的主调是凄苦的,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心情,但欢乐只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孤凄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22、课文极力渲染了寂寥无人,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为什么?作者寓情于景,用小石潭环境的幽深冷寂来烘托自己孤凄悲凉的心情23、本文成功的运用侧面描写,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1)用小石潭的形状侧面写水清:全石以为坻,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2)借游鱼来侧面写水清:皆若空游无所依24、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佳作,请把你最欣赏的一处写景句子写下来并赏析语言特色)(表达效果)例如:“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赏析: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水清比作珮环的撞击之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声的清脆悦耳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喜爱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