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时期的消费者行为相对于经济繁荣时期,经济危机时期不但会对消费者造成诸如收入减少、失业 等直接影响,更重要的是它影响了消费者的预期:比如收入会继续下降,就业机会将更 少,从而影响消费者的偏好,导致消费者调整和改变自己的消费策略以适应经济形势 的发展1. 消费者的产品偏好经济危机时期消费者的产品偏好主要有三个特征 :第一,消费者会注重节约,减少奢侈品的消费数量据统计,亚洲金融危机时期,80 %的消费者 减少了他们在休闲、购买衣服和请客的花费在泰国 ,58 %的泰国人不再购买时装,45 %和46 %的人不再购买whisky和杂志除了有形的奢侈品的消费数量下降 以外,消费者还会减少在诸如旅游、休闲等无形服务的花费需要指出的是 ,人们在某些奢侈品消费可能并不是消失,而是转移到次等的奢侈品上比如,经济危机时期, 奔驰、宝马这些豪华车的销量会遭到严重冲击 ,而那些二线的产品比如现代、丰田等的销量反而会上升或者,人们会从一些别的奢侈品中去寻找安慰,比如高档香烟 和啤酒等相对于奢侈品而言,实用油、盐等必需品的消费并不会减少,甚至有可能因为产 品的替代性,某些必需品的需求还会上升另外,由于文化和传统的影响,东亚和东南 亚国家的父母比较注重家庭和对孩子的培养,即使牺牲自己的一些需求也愿意去满 足孩子的愿望。
因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孩子需要的一些消费品,即使是奢侈品对父 母来说也是必需品同样,亚洲金融危机时期,在泰国进行过一次品牌忠诚度的调查 发现,营养品和牛奶的品牌忠诚度最高,分别为89 %和97 %,而这两者都是儿童食 品这也就是说,即使在经济危机时期父母给孩子提供的食品也没有改变和降低第二,消费者会转换产品品牌这有两种可能1从外国品牌转向本土品牌 一方面,大部分消费者都会认为本土品牌比起国外品牌具有相当的质量 ,而价格却便宜很多;另一方面,经济危机会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热情,消费者认为购买本国产品会 挽救本国的经济,因而会倾向于购买本国的产品2从相对高档的品牌转向普通品 牌这个过程一般会有两个阶段,首先转向竞争对手的品牌,然后才是购买相对低档的品牌当然,对于某些产品转换品牌并不那么容 易比如,对于那些具有关键作用的产品,如果出现失误则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那么 转换品牌的可能性就不会很大第三,消费者对产品的包装大小会有偏好在 1990~1991年的美国经济危机时 期,美国的消费者都喜欢买大容积和大批量的产品,因为他们觉得这样比较省钱同 样的事情也发生在金融危机后的亚洲国家但是值得注意的是 ,这些影响仅限于那些经济受影响不大的家庭,而那些受经济危机影响比较深的家庭却比较偏好小型包 装的产品。
这可以从两方面来解析:一方面,消费者只买得起那些小型包装的产品,而 大容积的产品对他们来说太贵了 ;另一方面,从心理学上来讲,人们认为买小型包装的 产品能减少使用时的浪费2. 消费者的价格偏好一般来讲,金融危机时期消费者会变得更加理性和冷静,对产品的价格(包括购买 价格和使用过程中可能需要的维护费用会更加敏感 1973年美国石油危机期间,88.6 %的消费者承认自己比以前更关注产品价格(Shama ,1978他们在做出消费决策前, 会进行特别仔细的调查和比较,而在购买过程中还会有特别激烈和反复的讨价还价 行为同时,也会重点考虑到产品的功效、耐用性等,即产品的性价比具体来说就 是具有多种功能的产品会比单一功能的产品好卖而那些耐用而且比较容易维修的 产品更会受欢迎比如,美国经济危机时期,有厂商推出一种新式口红,这种口红两头 都可以用,可以涂两种不同颜色,结果很受欢迎消费者对产品的性能和价格的感知 和判断受经济危机影响程度的不同而不同如果经济危机不是特别严重 ,消费者会比较注重产品的性价比,并且受自身的偏好影响比较大;如果经济危机特别严重,比如 俄罗斯经济危机以后,人们极度贫困,因而消费者对产品的惟一判断标准就是价格,对 于耐用性、功能可能根本不会去考虑,因而很多购买行为都是考虑性价比以后才实 现的。
3. 消费者的促销偏好经济危机时期由于严重的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消费者对 于厂商的一些促销方法的反应会变得跟以前不一样比如,对于广告,经济危机时期, 消费者非常努力、非常紧张地收集购买方面的信息,因而会更加看重广告所传递的产品性能方面的信息:用途、耐用性和方便性等等,而对于那些仅 仅是为了提升产品形象方面的广告,消费者会认为那是一种浪费,进而怀疑其产品的 性价比,甚至会由此激发一种逆反心理:认为企业缺乏对消费者的一种必要的同情,使 得其产品形象大打折扣而对于企业的一些具体的促销措施消费者的偏好也会发生变化此时的消费者 特别理性,在购买某个产品的时候,总是会仔细地计算厂商可能从他那里获得的利益, 如果厂商不能够让消费者很有信服地感受到产品的价值时 ,消费者就不会购买比如,此时的消费者可能会宁愿用较低的价格买某个产品而不用较高的价格买一些能 够获得赠品的产品(MarkPlus International ,1998在金融危机下的印尼消费者的这个 比例是92 %.而对于一些抽奖机会,消费者可能兴趣也会减弱,因为他们不喜欢这样 的不确定性4. 消费者的渠道偏好经济危机时期的消费者的渠道策略有两个明显改变。
(1消费者购物的频率明显增加1973年美国石油危机期间,83 %的消费者承认自己比 以前更经常地购物(Shama ,1978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消费者为了获得更 多的关于产品的信息;另一方面,购物本身也是一种相对比较便宜的娱乐活动2消 费者购物的渠道发生了变化因为此时的消费者相对偏好一些低价格的品牌 ,因而购物的地点一般来说也会由以前相对高档的商店转向比较大众化的商店 ,比如,大型超市、折扣店和直销店等1973年美国石油危机期间,79. 7 %的消费者去批发商和折扣店购物的次数明显增加 (Shama ,1978而那些 位于市中心的高档购物中心就不会太受欢迎,即使有人去逛,但真正购物的人会变得 越来越少经济危机时期的企业的营销策略经济危机时期大部分产品的销量和利润都会迅速下降,竞争也会进一步加剧,因 而企业必须根据消费者行为偏好的变化,转换营销策略,以适应经济环境,使企业能够 继续生存并获得发展1. 企业的产品策略经济危机时期市场疲软,产品(尤其是奢侈品的需求量下降,大 部分企业会出现利润下降,资金周转困难等问题,那么这部分企业应该从三个方面来 调整自己的产品策略1从薄弱的市场退出,缩减产品线的宽度,巩固和加强企业已 有的强势市场。
企业的强势市场指企业的产品拥有领先或强力挑战者地位的市场 ,对该市场来说,企业拥有核心竞争力:最好的品质和最低的价格等一般说来,企业的 强势市场获得的利润占了企业经营利润的大部分,而且相对稳定经济危机时期企 业的核心竞争力往往会凸现,因而更加容易增加市场占有率,这对于企业渡过难关是 相当重要的因而此时企业应该从自己的弱势市场退出 ,把自身有限的资源(人力资源、资金和营销渠道等集中用到维护和加强自己强势产品的推广上而实际上 1973年的石油危机使得76 %的美国企业缩减了其产品线(Shama ,1978 .(2管理好并 保护好企业的核心品牌,适时地根据环境改变产品的定位,但必须要立于产品的核心 竞争力的基础上Zipoc将其生产的食品袋的定位由经济危机前的 密封袋”转变为保存剩余食物的密封袋” ;Volvo在经济危机时期将其生产的汽车的定位由 安全”转变为 将你的资产放在一个安全的地方”这些都是很成功的例子3经济危机时期 的消费者会逐渐转向比较便宜的品牌,因而企业会陷入提高市场份额和保持品牌形 象的两难境地解决办法就是企业推出一些跟一线品牌具有相当的质量 ,但价格要相对便宜的二线品牌,这样既保护了原有品牌的形象,又有助于打击一些边缘品牌,保 持和增加市场份额,一举两得。
1990年南斯拉夫经济危机期间,24 %的企业推出了替 代产品(Shama ,1992当然企业也可以根据消费者的偏好将产品的包装改小 ,这样也可以降低产品的价格,使消费者更容易接受1998~1999年俄罗斯经济危机期间,吉 列公司为了适应消费者收入减少的实际,减少了每个包装袋的刀片数量经济危机给部分实力比较强大的企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扩大领先地位的机遇 一方面,经济危机时期市场上很多公司难以为继,由于严重贬值,此时企业可以用比较 低的价格进行兼并和收购,以提高自己的市场占有率,扩大自身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 这些公司可以根据企业的长远规划,继续推广新的产品当然,企业需要给顾客提供 更多的保证,以使顾客相信此时购买产品是划算的比如,1998年新加坡的民众普遍 认为地产价格将继续大幅度降价,而李嘉诚设在新加坡的地产发展集团因为给顾客许诺其地产在五年以后起码升值 10 %而提高了销量2. 企业的价格策略经济危机时期消费者对价格相对更加敏感,更加注重产品的性价比,因而企业必须让消费者感觉到自己的产品是最划算的此时 ,企业一般有三种价格策略可以选用1以相同的价格提供质量更好的产品,比如提高耐用性,增加 一些顾客需要的功能。
这样做的结果是企业保留了那部分忠诚度和购买力都比较高 的顾客,而另一部分顾客很可能会转向竞争对手或者低价格的品牌,因而短期内企业 的盈利能力和市场份额都会下降但是由于企业的产品保持了一种高质量的品牌形象,当危机结束,企业很容易通过扩展产品线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盈利能力 (2以较低的价格提供相同的产品,这种策略意味着企业的利润率会大幅下降,但同时却有可能 使企业保持甚至增加市场份额,这种策略比较适合那些很难增加市场份额的行业 比如,某些工业产品,市场份额对于它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由于竞争非常激烈 ,企业一旦失去了其市场份额,想要重新占领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企业往往不惜 牺牲其利润,也要保持自己在市场中的地位这种策略的风险在于当经济复苏的时 候企业却很难再提高产品的价格因此,企业可以考虑以价格折扣、低利息贷款、 免费维修等这些隐性降价策略代替纯粹的降价 (3以较低的价格提供质量较差的产品经济危机一般会导致了一个巨大的大众产品市场 ,这种策略在危机时期容易使企业获得成功:增加市场份额和利润但是这种策略会给消费者造成一种次品的 形象,长远看来,当经济复苏即使企业重新提高产品质量,也可能无法改变消费者已经 形成的这种印象,因而对一些产品来说可能是灾难性的。
3. 企业的促销策略广告是企业广泛应用的一种促销工具经济危机时期人们的 购买力下降,企业需要正确地调整其广告策略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企业首先会想到 的就是降低广告预算,因为在他们看来广告是一种成本而非投资这种做法实际上是缺乏远见的根据美国的一项商业调查显示:那些在危机时期没有降低广告预算 的企业在经济复苏以后,平均销售额翻倍,利润增加75 %.相比之下,那些降低了广告 预算的企业的销售额和利润的增长要少 30 %~44 %可见,经济危机时期持续进行广 告宣传,其效果是相当明显的因为一方面危机时期广告价位会比以前更低 ,而艰难度日的媒体为了保住自己的客户,往往会给企业提供较以前更好的服务另一方面,危机时期竞争对手的广告量减少,而且顾客 也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获取信息,因而会更加容易被顾客注意和接受企业此时 在进行广告宣传时,应该注意适时地改变广告诉求的核心和方式, 经济危机时期消费者更加看重广告所传递的产品性能方面的信息, 那么企业的广告应该更加侧重于产品利益的传递和诉求上而且因为此时的消费者关注的信息较以前不一 样,企业必须找准其目标消费者所关注的内容、节目,以便有针对性地选择广告媒体,使广告效果最大化。
比如,危机时期很多人关注工作方面的形势,因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