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洪灾害防御存在问题及对策山洪灾害防御存在问题及对策安康山洪灾害防御存在问题及对策安康位于秦巴山区,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属南北过度性气候带,独特的地 理位置和复杂的气候条件,决定了安康是个自然灾害频发区,特别是山洪灾害每 年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加强山洪灾害的防御是安康防汛工作的 重点和难点一、 山洪灾害的特点(一) 突发性山区小流域因集水面积和沟道调蓄能力小,沟道比降大、流 程短、产流快,水位变幅大,洪峰流量高,灾害的形成过程往往只有几小时甚至 是几十分钟,洪水陡涨陡落由于激发山洪的暴雨具有局部性和不可预测性,导 致山洪灾害的突发性山洪爆发历时很短,成灾非常迅速,损失特别惨重如 20xx年8月7日岚皋晓道乡2小时降雨150mm,汉滨区大河镇小河村1小时降雨 110mm,死亡和失踪人员达60余人同年8月31日,平利老县镇风桥村、汉滨 区县河乡关沟村3小时降雨量达200mm,死亡和失踪人员达10余人二) 毁灭性山洪灾害的发生与前期降雨的强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突 降大暴雨诱发山洪及泥石流灾害,特别是泥石流具有很大的瞬间能量,冲刷力强、 含沙量高、破坏力大,往往对房屋、农田、水利、交通、电力、通讯等设施造成 毁灭性破坏。
如20xx年8月29日,宁陕县城12小时降雨347mm,县城附近的 长安河、鱼洞河、东河相继出现超标准洪水,县城周围出现69处滑坡、泥石流, 近17万方泥石流涌入县城上下3公里;20xx年6月9日宁陕四亩地镇遭受特大 暴雨,50余人在洪水中丧生,四亩地集镇洪水所过之处,留下的是一片废墟三) 季节性山洪灾害是在暴雨的激发作用下产生的,山洪灾害的发生与 暴雨发生的时间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安康山洪灾害主要集中在5-10月,尤其是 在6-8月是山洪灾害的高发期据历年灾害统计显示,在同一流域甚至同一年 份内发生多次山洪灾害的情况并不罕见季节性强、频率高的特征较为明显四)易发性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气候条件,决定了安康属山 洪灾害易发地区加之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现有的防御手段欠缺,预警 预报设施不全,工程措施标准低,难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灾害损失五)广泛性由于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雨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加 之山地占国土总面积98%以上,山大、沟深、坡陡,全市有流域面积在5平方公 里以上的河流867条,有暴雨高值高频区乡镇50多个,到处都有发生洪水、泥 石流和滑坡灾害的条件,山洪灾害分布范围极其广泛。
二、 存在的主要问题(一) 山洪灾害点多面广,防御难度大山洪灾害隐患点在10县、区绝大 多数乡镇均有分布,尤其是50余个暴雨高值高频区乡镇更为突出据统计,全 市山洪灾害隐患点达数千处,危及126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山洪灾害隐患大都 地处偏僻,山大沟深,交通不便,通讯不畅,群众居住分散二) 工程设防标准低,抗灾能力弱江河沿岸集镇唯有安康城区部分地段 可防御百年一遇洪水,其它城镇只能防御5-20年一遇洪水,还有1/3的集镇基 本无任何设防能力,更谈不上量大面广的村庄院落的设防问题加之,全市有 34座病险水库和1万余口堰塘,一旦出现超强降雨及山洪,极易发生决口垮坝 的危险三)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剧了山洪灾害的发生从历次山洪灾害成因分析 中可以看出,尽管灾害的发生实属人力不可抗拒,但是在建房、筑路、砌堤、修 田、弃渣过程中挤占河道、开挖坡脚,与水争地等不合理的开发利用,造成水土 流失、阻塞河道,降低了河道的行洪能力,改变了原有地表结构,从而加剧了山 洪灾害发生的频率和灾害损失四) 预警预报水平低山洪灾害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和不确定性,防御工作 需要有较高水平的预警预报手段作为支撑全市200个乡镇目前仅有73处雨水 情自动监测点,布点少、覆盖面窄,局地性、小范围的强降雨无法准确监测预报。
三、防御对策(一) 加快规划编制,注重部门协作山洪灾害的防御涉及到各个方面、各 个部门,需要社会各界的通力合作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于20xx年经国 务院批复并实施因此,要深入开展山洪灾害调查,掌握灾害发生和分布规律, 科学编制防治规划,在规划的统一指导下,实行山洪灾害的综合治理水利防汛 部门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涉水(河)项目的审批制度,加大水土保持、 河流治理、河道清障划界等工作;国土部门要严格单位和个人建房的审批,指导 人们主动避险建房、修路和采矿;建设部门要做好城镇尤其是小集镇和农村建设 的规划;林业部门要加大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工作;广电、教育和宣传等部门要 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二) 加强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提高预测预报水平监测预警系统监测实时 降雨和洪水过程,预测山洪灾害的发生,并及时发 山洪灾害防御存在问题及 对策第2页布预警信息,是减少或避免山洪灾害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有效措施目前, 全市已建自动雨水情监测站70余处,人工雨量监测点40余处,总量不足120 处,平均每处覆盖196平方公里按照有关规范20-100平方公里密度布设站点 的要求,布点明显偏少,远远满足不了预测预报工作需要。
因此,首先应按照规 范要求加快雨量监测站点建设;其次是对1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及灾害多发区流 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沿岸的集镇、人口密集地区因地制宜的建设自动 或人工水位观测站;第三是尽快开展全市116座中小型水库报汛、报警设施建设, 提高预测预报水平,争取防灾和减灾工作的主动三) 加强工程建设,提高抗灾能力一是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用3-5 年时间完成全市34座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确保安全运行,发挥防洪效益; 二是抓好集镇堤防工程建设要把防洪工程建设纳入城镇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 修好“保命堤”,确保安全;三是抓好汉江干流的堤防工程建设;四是抓好水保 生态建设四) 完善防洪预案,提高应急能力山洪灾害防洪预案是山洪灾害防御工 作的落脚点,实践证明,切实可行的预案,不仅能提高应急处理能力,而且可减 少或减免人员伤亡和灾害损失目前,多数预案只能应对一般情况,经不起推敲, 对超常情况下的应急措施考虑不周因此,在预案的编制中应着重考虑以下三个 问题:首先要考虑超标准洪水怎么办?局部区域同时遭受洪水、泥石流、滑坡等 多灾并发怎么办;其次是对预案的可行性、可靠性和实用性进行充分评估论证; 第三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以防为主,防、抢、撤结合”的原则编制。
五) 强化工程管理,实现人水和谐按照人水和谐的理念,加强涉水工程 及村镇建房的管理,严格项目审批,实现退田、退路、退房还河(沟),给洪水 留够出路,避免人水争地,避开山洪灾害要尽快完善村镇规划,要按照“一高 三避”(即:高出洪水线、避开水道、避开泥石流、避开滑坡区的要求指导村民 建房在中小河流堤防建设中要按照洪水标准和量级拓宽河道,确保行洪畅通 同时,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山区建设,避免因筑路、建桥、修田、砌堤、采石、 开矿、挖渠等人为活动影响山体的稳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水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