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精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波动影响及其稳定对策

gg****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77.50KB
约9页
文档ID:204558739
[精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波动影响及其稳定对策_第1页
1/9

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波动影响及其稳定对策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波动影响及其稳定对策内容摘耍:我国农产品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在保障农产品有效 供给、促进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稳定社会经济发展方 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现阶段我国农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主耍有市场形 成价格机制、政府调控价格机制以及价格补贴制度,本文在农产品价 格波动对农民积极性和通货膨胀预期影响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稳定农 产品价格的对策 关键词:农产品市场机制生产成本市场供求 农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它与三农问题紧密相联, 深刻地影响着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城镇化 快速推进,农业总产值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的比重逐渐下降,但是农 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并没有改变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 地位决定了农产品在国民经济中也处于重耍的基础性地位从古至今, 民以食为天,农产品价格的变动牵动着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近年来, 我国农产品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在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生 产稳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稳定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农产品的供、求细微的变化都会引起农产品价格大幅度的波动,研究 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及波动影响,确保农产品价格稳定至关重要。

农 产品价格波动不仅关系到农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各流通环节主体的 利益分配,更关系到社会经济秩序的健康发展 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分析 我国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主要有三个方面:市场价 格形成机制、政府调控价格机制、价格补贴制度市场价格形成机制 是在农产品市场上农产品供求关系作用的结果;政府调控价格机制是 政府在农产品出现大幅度波动的时候进行调控,起平抑价格的作用; 价格补贴制度起补充作用,它们相互依托,相互补充,密不可分一)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在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中,既有内在供需机理,又有长、短期供求的影响,这些因素有着千丝万 缕的联系,对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形成产生作用 1 •内部价格形成机理农产品价格机制,是在供求关系上,农产品竞争过程中,价格形成的机理及价格变动引起各种经济利益关系调整而对经济活动 产牛:影响的过程和结果作为农产品价格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产 品价格传导机制与其价格形成、运行、调控机制紧密相连,农产品价 格形成、运行、调控中各种因素都会影响价格传导价格是市场机制 的核心,一个关键问题是价格形成机制的市场化,价格形成机制的转 换始终是我国国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内容农产品销售制度的选择 受到国民经济基本制度结构和经济发展总体水平的制约,农产品市场 接近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类型,对于农产品的生产来说能够充分发挥 其竞争作用。

当农产品在缺乏弹性需求条件下,农产品丰收或种植面 积扩大,使农产品产量提高由于农产品均衡价格的下降幅度大于农 产品的均衡数量的增加幅度,使得农民总收入减少,出现“谷贱伤农” 的现象,这影响到农民下期农产品的生产积极性,导致农产晶供给量 减少在歉收的年份,同样由于缺乏弹性需求的作用,农产晶均衡数 量的减少幅度将小于由它所引起的均衡价格的上升幅度,农民的总收 入增加,这又会影响到农民下一期增加生产,扩大农产品的市场供给 量,如此循环往复 2.需求因素由于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到城镇以及城镇人口增长促进农产 品需求上升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成为农民工,从农产 品的生产者转变为消费者,促进了农产品需求的增加有关研究表明, 我国城镇化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相当于有一千万人口从农村转 移到城镇截至2013年底,城镇常住人口 7. 3亿人,我国的城镇化 水平为53. 73%,过去29年年均增长0. 95个百分点,预计未来10到 15年,我国城镇化率保持年均0. 8个百分点的增长速度,城镇人口 快速增加,促使农产品需求增加 3•短期供给因素短期供给因素主要受天气、自然灾害、外部农产品价格变动的影响等。

农民在 从事农产品牛产时,在决定供应市场的数量吋,由现在的价格来预测 未来农产品的价格,而预测价格与实际价格经常出现较大偏湼,导致 农产品价格和供应量大起大落当市场出现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偏差吋 乂由于农产品生产季节性的特点,无法在短吋间弥补供求关系的失衡, 给农产品生产和价格变化增加很大的不确定性,导致供求不平衡变为 常态,引起价格波动 4•长期供给因素农产品长期供给主要受成本因素的制约农产品成本包括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物资投 入成本和流通成本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使我国农业生产成为高风险 低收益的弱质产业,当农民无法控制价格风险时,最终选择放弃农业 生产,导致农业劳动力资源的剩余或流失,或者每年两季改种一季的 现象,使得农产品的供给数量降低近年來,农产品生产成本持续增 长,使得种植粮食的收益下降,在一些地区出现了土地摇荒无人种植 的现象 由于农业的弱质性,农业基础成本高我国农产品市场具有典型的“小生产、大市场”特征,利益分配不均,收益被中间 流通环节瓜分了分散的单个农民根本无力制衡中间商的低价博弈, 最终丧失农产品销售的主动权据专家估计,每个流通环节加价约 7. 5%,农产品价格就会上涨45%。

近儿年來国家强调农业集约化经营, 但总体上农业集约化程度仍在低水平上徘徊由于集约化程度低,无 规模效益,使单位产品成本偏高此外,不被制衡的收购商、加丁商、 运输商、储藏商、批发商、零售商等中间商受到自身利益的驱使,压 低收购价格,抬高流通环节价格,使农产品的最终零售价格高出收购 价格数倍甚至数十倍,形成农民获益少,市民花钱多的局面 (二)政府调控价格机制 近年来,国家注意到农业对于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地位,采取了一系列强农惠农的政策措施,如加大对涉农的财政 投入,彻底取消农业税和各种收费,建立种粮农民补贴制度和主产区 利益补偿机制,对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等, 对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发挥了重要作用 稻谷、小麦和玉米是我国的主要农产品,也是政府调控的主要品种稻谷和小麦多年来价 格比较平稳,与政府对其价格的支持、存储、农民的补贴等政策密不 可分价格明显上涨的品种,虽然都是必需品,而且都是小的农副产 品这些产品都是季节性生产、一年四季都在消费,需求量、供应量 都稳定,并且便于储存,游资易于炒作而稻谷、小麦等主要农产晶 产量大、国家储备量大,游资不容易炒作也就是说,政府没有调控 的产品价格更易波动。

〈!--endprint--X!--startprint--> 由于市场是从事某种商品买卖的交易场所,农产品市场是接近完全竞争 的市场,农民进入和退出市场是完全自由的,只能被动接受农产品的 市场价格政府调控价格时,农产品的支持价格(最低限价)应该定在均衡价格,才能让农民有利可图国家不断增加农业投入、增加农 业补贴等,粮食种植面积连年增加,粮食牛•产连续获得丰收,但是由 于政府收购农产品的支持价格低于均衡价格,农民从种粮中获得收益 十分有限 (三)价格补贴制度 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使得土地、劳动力等农业资源大量流入非农丰产领域,农业机 会成本、土地成本等主要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农业经营收益 率持续下降农产品市场价格上涨可以弥补农业生产成本上升造成的 收益损失,只有对农产品生产进行补贴才能稳定农民的收益,保持农 民进行农业牛产的积极性,稳定农业同时,农业为半态环境提供了 碳和水资源保护的功能,这一产出属于公共产品,其提升的经济效益 应该由政府购买,所以应该提高或加大农业补贴力度农业补贴是政 府对本国农业支持与保护政策体系中最主要、最常用的工具,是政府 对农业生产、流通和贸易进行的转移支付。

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国家对种粮农民进行直接补贴2009年,中央财政粮食直接补贴、 农资综合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良种补贴总金额达到1230. 9亿元, 2010年财政补贴资金约达到1335亿元我国近年来出台的种粮直接 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增支综合臣补等补贴措施, 经过实践不断完善和强化,初步形成了综合性收入补贴和生产性专项 补贴相结合的粮食补贴政策 农产品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分析近年来,我国农产晶市场价格波动大,买难卖难现象吋有发生中国 农产品价格异常波动现象频繁发生,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3 年除个别月份CPI涨幅超过3%,全年CPI涨幅保持了平稳的发展趋 势2014年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 0%其中, 城市上涨2. 1%,农村上涨1.7%;食品价格上涨2. 7%,非食品价格上 涨1.6%;服务价格上涨1.6%,非服务价格上涨2.9%具体如图1所 示 随着农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的市场化和商品化开始形成,农民的收入只有通过其生产的农产品在市场上以商品 出售方式转换成货币时才得以体现因此,农产品价格的合理上涨, 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要认识到,农产晶价格高位 持续运行,会提高很多以农产品为原料的相关产品价格,增加居民的 H常生活支出,影响十分深远。

(一)农产品价格上涨对农业 生产的影响 从2008年以来,粮食价格稳中有涨,对粮食连年增 产和农民持续增收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在…定程度上刺激农业纶产, 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张照新等学者对我国粮食价格与粮食产量、农 民增收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农业产量增加与农产晶价 格上涨的相关系数为0. 70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与农产品价格上涨 的相关系数为0. 891o由于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农民增加了收入,一 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民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二)影响消费市场价格变动 农产品价格变动是影响消费市场价格变动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农产品本身是消费市场的主要品种,农 产品在居民消费价格中所占权重超过20%据国家统计局资料,2010 年全国农产品生产价格涨幅是10. 9%,明显高于全年3. 3%的CPI涨幅, 也高于全年5. 5%的PPI涨幅2011年全国农产品生产价格涨幅达到 1& 25%,明显高于全年5. 4%的CPI涨幅,也高于全年6%的PPI涨幅; 另一方面,由于农产晶价格上涨,带动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品价格 上涨,如酒类、中药材及中成药、建房与装修材料价格与上年同期相 比分别上涨5.2%、12.4%、5.1%。

另外如服装、部分工业品价格指数 由于推出新产品、为新产品制定高价格、老产品打折或降价促销等方 式,因而在统计指数上表现为价格平稳甚至下降,但绝对价格明显上 升 (三)制约农民收益增加 农产品价格上涨带动其它相关产品价格上升,农民农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尤其是生产资料成本 上升拉动价格上涨还可能导致农民收益下降,仅从事生产的农民并非 农产品价格上涨的直接受益者虽然粮价大幅上涨,但是以粮食为主 的农产品价格涨幅低于农资价格的上涨,农民的生产成本水涨船高, 农民并未从农产品涨价中得到更多收益,相反随着生产资料价格的上 涨,农民种粮成本增加,种粮比较收益下降,给农民的增收打了折扣 农副产品轮番上涨,农民由此得到收益不仅没有增加反而下降,这在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四)加剧社会通胀预期 由于农业收益不断下降,成本增加,很多地方农民放弃农业种植,从事笫二、三产业,使得农产品供给量 下降,农产品供给总量不足带来农产品价格上涨,加剧全社会对物价 看涨的预期尤其是市场操纵,放大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信息,造成传导效应,导致农产品供应市场价格上涨,带动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其 他相关商品价格在短期内全面上涨,助推通货膨胀,不断增加政府的 宏观调控压力,并可能形成农业生产要素价格和农产品价格轮番上涨 的局面。

市场上如果出现大范围价格上涨,消费者就会出现哄抢等过 激行为,这乂会在新的水平上抬高通胀预期农产品市场不稳定,可 能会引起不良的市场反应,破坏农产品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最终影。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