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概论一学前教育概论一姓名:丁洁学号:10093001读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思考与启示身为未来的准教育者,为了不断充饥自己的精神世界不久前,仔细研读了近代教育之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受益匪浅,感慨良多《大教学论》的作者杨·阿姆斯·夸美纽斯(Tohann Ames Comenius)是捷克的著名教育家,资产阶级教育理论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代表作《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在教育发展史上有很大的影响他的教育思想内容丰富、结构完整,奠定了近代资产阶级教育理论体系的基础,在世界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凯洛夫曾称其为“一位深邃而有独立见解的哲学家,也是一位博学而天才的教育家” 《大教学论》全书框架:33 章,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1-13 章)为“教育通论” ,论述教育的基本原理,如人的可教育性、教育目的、教育的社会作用等;第二部分(14-19 章)为“教学论” ,探讨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和原则;第三部分(20-25 章)为“训育论” ,专论教育方法;第四部分(26-33 章)为“学校管理” 这一划分与今天的教育学体系大体相同全文 35 万字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强调的道德教育和教师地位中的自然适应性原则至今仍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在《大教学论》中,始终贯串着一个核心指导原则,即教育必须适应自然的原则所谓教育适应自然,就是指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在夸美纽斯看来,自然界存在一种“秩序”即普遍规律,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因而人类的教育活动必须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相适应他认为旧学校的根本错误是它违背了自然,他强调学校改良的基础应当是一切事物里的恰切的秩序他借用鸟儿选择春天繁殖,园丁选择春天种植,它们或他们的活动都选择合适的时机,借以批评经院主义教育没有选择运用心理的恰当时机,指出遵循自然的秩序,人类的教育应当从“人生的青春”即儿童时期开始,强调遵守合适的时机为此,他还列举大量自然现象来论证自己的每一个教育主张教育适应自然,还包括教育必须适应儿童本身的身心特点教育要依照儿童的自然本性去进行教育,培养心智和谐发展的“自然人” 夸美纽斯主张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理解能力,划分儿童的学龄阶段,建立全国统一的学校制度他向自然引证:一年有四季,四季循环有序,依次相连,因此儿童的“全部期间应当分成四个明显的阶段,即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我们应给每期分派六年的光阴和一种特殊的学校” 夸美纽斯依据自己的教育自然性原则联系实际,尖锐地批评了旧学校的种种弊端, “学校变成了儿童的恐怖场所,变成了他们才智的屠宰场” ,教育要依据人的自然本性,即儿童的天性和年龄特征。
他说:“我们的格言应当是:凡事都要跟随自然的教导,要按观察能力的发展第次,要使我们的方法依据这种顺序的原则” 联系我们当前的国内现实情况,很多本应该拥有美好童年的学前儿童,却被家长逼迫着报这个班那个班,学芭蕾学街舞,学英语学日语,学奥数学画画,天天在各种补习班各种补习机构四处奔波,不仅孩子累,家长也跟着受罪这种学习超前现象,在当前已经是屡见不鲜,比比皆是了然而,到底这种超前学习弊利如何,实在发人深思在美国,日托中心的孩子不用上课,最多提供一些开发训练项目开端计划和学前启蒙班的孩子需要上课,但是没有统一的强制课程,教师通常选择创造性课程、蒙台梭利课程等英国学前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语言能力、独立性、创造性上课时,老师很少用讲课的方法传授知识,而是以小组和个别为主,儿童可以自由选择做点心、玩电脑、学画画或者玩各种游戏,通过自己的操作和探索得到知识,培养技能日本文部科学省《幼儿园教育大纲》将幼儿发展概括为“健康”、“人际关系”、“环境”、“语言”、“表现”五个方面,要求儿童每天上课时间在 4 小时以下日本幼儿园认为,孩子最大的任务就是玩好,通过游戏培育儿童健全的身心和体魄,培养儿童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以及与其他小朋友之间的协调性。
同时,要让儿童充分享受大自然,通过与大自然的接触培养坚强的心灵可见,很多发达国家,对于学前儿童的学习问题,持开放性的态度,秉承顺应儿童天性、兴趣的宗旨,给儿童安排课程根据夸美纽斯的教育自然性原则,儿童的任务就是玩对于这个“玩”的定义,就是秉着一颗充满好奇的心去探索周围的一切,而非家长的报班制强压,这样不仅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且能让儿童保持着一颗探知的心,对一切充满好奇,对于以后的自主学习有很大帮助近期,江苏省新出台一个关于幼儿园对语数外教学的条例,规定指出把幼儿园当小学上已经成为时下一些学前教育机构存在的普遍现象, 《江苏省学前教育条例 (草案) 》对此明令禁止,要求学前教育机构应当坚持保育和教育并重,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游戏活动,为学龄前儿童提供健康、多元的生活和活动环境禁止集中实施汉语拼音以及汉字读写训练、数字书写运算训练、外语认读拼写训练等违背学龄前儿童成长规律的行为,违例者将被处罚个人认为,这项规定若能令行禁止,将会对广大儿童来说,是一件福音然而,夸美纽斯的自然适应性也有其局限性,其并未摆脱宗教的范畴夸美纽斯从小受到宗教的熏陶,并且在他的一生中同捷克兄弟紧密相连,宗教的种子和土壤在他的身上根深蒂固,在他看来人类是上帝的造物,认为人的“德行”、“学问”、“虔信”的“种子”是生来就由上帝所给予的。
他认为人能够自然获得万物知识是因为“人是上帝的形象”,“上帝的主要特征是全知,所以全知的形象应当反映在人身上”他又把“人的心理比作一颗种子或一粒谷米”提出“不必从外面拿什么东西给一个人,我们只需他原有的,藏在身内的东西显露出来就够了同时作为新兴资产阶级代表,他比较重视儿童教育,在教育目的上提出要培养身体、智慧、德行和宗教的和谐发展,但是他又指出“人的终极目标在今生之外”,今生的教育的目的是“使自己皈依上帝”夸美纽斯虽然虔信上帝创造万物和主宰宇宙,但是由于他从青年时代就阅读了许多人文主义的著作,受到了新自然哲学观的影响,他指出人是宇宙中的一个小的因子,并把人看作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他也认为人的发展有一定的规律和秩序,这就是“自然适应性”夸美纽斯还在《大教学论》中于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一个从学前教育到大学的完整的学制, 并规定了各级学校的课程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提出的一个完整的学制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到宗教改革时期新教和旧教的学校教育制度上看, 仍没有完全统一的制度, 虽然有些国家有初等、中等、高等教育之分, 但三者间相互独立, 没有内在联系, 没有将人的发展与教育的程度与级别联系起来, 没有形成完整的学校教育制度。
夸美纽斯第一次提供了一个年限整齐划一、任务明确、互相衔接的完整学制系统, 这是学制史上的创举他把一个人从诞生到成年分为四个时期, 即婴儿期、儿童期、少年期和青年期然后根据年龄分期设立相应的学校, 婴儿期在母育学校, 儿童期在国语学校, 少年期在拉丁语学校, 青年期在大学这四种不同的学校不是要学生去研究不同的科目,而是要用不同的方法研究同样的科目, 自始至终,要按学生的年龄及其已有的知识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导因此, 每学科的各部分间是连贯的, 不能拆散的, 这四种不同的学校间存在着内在联系, 是统一的 在前期的学校里面, 一切事物都是用种一般的、不确定的方式去教授, 而在后期的学校里面, 所授的知识就是细致的确切的了其次, 夸美纽斯所设想的学制是世俗的、公立的、统一的学校教育制度, 在《大教学论》中, 他明确把国语学校、拉丁语学校和大学称为公立学校这对后世教育影响很大, 以后世界各国的普及教育及公立学校制度正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于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了创立培养师资的学校的建议他说: “至于世上任何地方倘能设立一个学校之学校( School ofSchool) 或教学法学院( Didactic College) , 那种好处是无待指陈的。
即使实际设立这种学院并无希望,现存的组织仍无变更, 只要学者们能在一道工作,这样去增进上帝的光辉, 则期望中的结果也可以实现这些学者共同工作的目标应该是给科学彻底打定基础, 把智慧的光辉散播到全人类, 取得比以往更大的成就, 并以新鲜有用的发明去为人类谋福利; 因为, 除非我们愿意停顿或退步, 否则我们必须用心, 务使成功的开端导向更大的进步做这件事业一个人是不够的, 一代也不够, 所以必须许多人一道工作, 把前人的研究作为一个起点所以, 这个全面的学院( Universal College) 与其他学校的关系跟腹部与身体其他部分的关系是一样的; 因为它是一种工场, 是向全体供给血液、生命与力量的这种学校或学院无疑就是教育学院、师范学院所以, 夸美纽斯亦可配称为! 师范教育之父夸美纽斯富于创造性地提出创立培养师资的学校的建议, 实是教育史上的一大创举他认识到师资培养对人类智慧的传播和为人类谋福利等方面的重要性, 认为培养师资的学校有着向全体供给血液、生命和力量的作用, 说明他是教育史上第一个充分肯定教师及教师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先驱这个建议为教育学院、师范学院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为教师队伍的不断壮大以及教育事业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从这方面来讲,就像夸美纽斯所说的,儿童就像是春天的花朵,娇嫩万分,对于这个世界一切都是未知和零开始因而,对于儿童的教育的专业化、科学化的要求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换句话说,幼儿教师的专业化要求也就更高然而,现实生活中,幼师的师资情况却不容乐观随着家长对于孩子接受早期教育越来越重视,众多亲子教育机构纷纷建立起来然而在 0 到 3 岁的幼师人才培养上并没有与之相接轨,使得早教人才成为幼师市场上的“香饽饽”;同时,现在幼教机构的任务已不仅仅是简单的带着孩子玩,而是相应承担着通过各种专业技能的教授来培养孩子们情商和智商的任务,因此越来越多的幼教机构需要那些具有一技之长的专业课任课教师除了专业技能的考量之外,作为用人单位的幼教机构还非常重视幼师的情商问题欧杰思国际少儿情智教育机构总校长顾坤表示,机构在招聘过程中发现真正爱孩子、懂孩子又有专业素养的老师特别稀缺,即情商和智商都具备的人才短缺顾坤表示,这种人首先要科班出身,要热爱幼教事业,再有就是要有专业水准由于是情智培训机构,他们在选聘幼师的时候把情商看做是核心,而他对情商的理解就是爱与责任,因此要求幼师一定要有责任心和爱心欧杰思国际少儿情智教育机构艺术总监陈红征也补充指出,对幼师要求早已不是简单的身体健康就可以了,而更要求其精神上要健康。
幼师在精神方面起码不能有一些偏执,或者特别的欠缺,应该是人格比较完善的人,这样才能把快乐带给每一个孩子针对这种情况,我觉得应通过开放幼师资格认证,高校增开学前教育专业等措施缓解师资短缺问题幼儿教师是教师队伍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力量她们主要以女性教育者为主,负责教育学龄前儿童也就是幼儿幼儿教师主要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帮助他们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幼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决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扩建幼儿园、扩大幼师人才队伍,政府对于学前教育的政策性支持让不少幼师学校和学前教育专业迎来了“春天”然而即便如此,民办幼师培训机构在发展中还是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难题,仍然需要得到更大的支持夸美纽斯还在《大教学论》中于教育史上第一个从理论上提出并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度班级授课制这种教学组织形式起源很早, 据现在已知的历史资料, 在公元1 世纪上半期的尼禄时代, 昆体良的老师帕利门就实行过这种办法在漫长的中世纪, 学校极不发达, 学生人数稀少, 分班教学制成了遥远的历史陈迹, 被人们遗忘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以后, 由于学校和学生的增加, 为了提高教学的效率和加强对学生的监督管理, 分班教学制重新获得了活力。
16 世纪法国南部一些城市的市立中学、德国斯图姆办的文科中学、日内瓦的中学、耶稣会创办的中学都实行分班教学, 每班一名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