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笔记第4章货币与通货膨胀

枫**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55.50KB
约7页
文档ID:413328722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笔记第4章货币与通货膨胀_第1页
1/7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第4章 货币与通货膨胀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顿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预测,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预测,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照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珍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某些陷阱如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顿,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征询进行征询1.货币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具有流动性,它是财富的一种类型,但并不是指所有财富1)货币的职能①价值储藏手段:是指货币临时离开流通领域,被人们作为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储存起来的职能它是一种把目前的购买力变成将来购买力的措施②计价单位:是指货币提供了可以表达价格和记录债务的单位的职能③互换媒介:是指用货币可以购买所需产品和服务的职能2)货币的类型①法定货币:是指没有内在价值的,国家在法律上赋予强制流通能力的货币当用它来归还公、私债务时,债权人不得回绝②商品货币:是指把有某种内在价值的商品作为货币最普遍的商品货币的例子是黄金3)货币量的控制在一种经济体中可以得到的货币量称为货币供应。

在一种使用商品货币的经济中,货币供应是该种商品货币的数量对货币量的供应重要是通过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实现的常用的货币政策有公开市场操作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有价证券,实际等于向社会投放了一笔基本货币,增长了货币供应量,引起信用的扩张;相反,当中央银行卖出有价证券和票据时,就会减少市场上相应数量的基本货币,引起信用的收缩4)货币量的衡量货币衡量指标有多种,一般根据金融资产的流动性由高到低,对货币进行层次的划分在美国,美联储对货币量的衡量指标有:C=通货M1=C+活期存款+旅行支票+其她可支取存款;M2=M1+散户货币市场共同基金余额+储蓄存款+小额定期存款;M3=M2+大额定期存款+回购协定+欧洲美元+只为机构服务的货币市场共同基金余额国内具体分为:M0=流通中的钞票;M1=M0+公司活期存款+机关团队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公司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托类存款+其她存款;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其中,M1为狭义货币供应量;M2为广义货币供应量;M3为根据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而设立的货币供应量。

2.货币数量论(1)数量方程式的形式①交易方程式:货币×货币流通速度=物价×交易量用公式表达为:,其中,是一般价格水平,是在一年中用货币交易的产品或服务的次数,等于一年中用于互换的货币量,是货币量,为货币的交易流通速度②收入方程式:货币×货币流通速度=价格×产出用公式表达为:,其中是实际GDP,是GDP平减指数,而是名义GDP③货币需求函数和数量方程式:一种简朴的货币需求函数为,式中表达实际货币余额,k为常数,代表总收入假定,则货币需求函数从另一种角度解释了数量方程式由得,令,则改写为2)货币数量论的假设假设货币流通速度是不变的,则货币数量()的变动必然引起名义GDP()的同比例变动这就是说,如果货币流通速度是固定的,货币量决定了经济的产出的货币价值3)货币、物价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变动的比例+变动的比例=变动的比例+变动的比例式中,变动的比例由中央银行控制,变动的比例反映货币需求的变动(这里假设不变),变动的比例反映通货膨胀率,变动的比例取决于生产要素的变动和技术进步结论:货币数量论阐明控制货币供应的中央银行最后控制通货膨胀率由于货币流通速度是稳定的,因此名义GDP与货币量是成比例的进一步,由于实际GDP不变,因此货币数量论意味着物价水平与货币供应同比例变动。

因此,货币数量论阐明控制货币供应的中央银行最后控制通货膨胀率如果中央银行保持货币供应稳定,物价水平也将稳定如果中央银行迅速增长货币供应,物价水平也将迅速上升3.货币锻造税货币锻造税是政府发行货币得到的收入,它事实上是对货币持有者征收的税它的计算公式为:其中,为铸币税,是期的货币发行量,是期的货币发行量,为期的价格水平从上述公式可得出:货币发行收入与价格水平成反比,物价水平越低,中央银行同等数额货币发行的铸币税就越高;货币发行收入与新增货币发行量成正比,新增货币发行量越大,铸币税就越高政府筹资的三种途径:税收、发行债券、发行货币4.通货膨胀与利率(1)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名义利率是未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实际利率是剔除了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平时观测到的都是名义利率,但对购买力产生实质影响的却是实际利率2)费雪方程式费雪方程式是反映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关系的方程如果表达名义利率,表达实际利率,而表达通货膨胀率,那么,费雪方程式可以写为:费雪方程式阐明名义利率可以由于两个因素而变动:由于实际利率变动或由于通货膨胀率变动3)费雪效应由货币数量论和费雪方程式可知货币增长如何影响通货膨胀率根据货币数量论,货币增长率的变动引起通货膨胀率同比例的变动,又根据费雪方程式,通货膨胀率引起名义利率同比例的变动,因此通货膨胀率和名义利率之间这种一一相应的关系称为费雪效应。

在现实中,由于一般只能观测到预期通货膨胀率,因此费雪效应一般指名义利率和预期通货膨胀率一对一的变动4)事前实际利率与事后实际利率事前实际利率是进行贷款时债务人和债权人预期的实际利率,而事后实际利率是事实上实现的实际利率虽然债务人和债权人不能确切地预期将来的通货膨胀,但她们对通货膨胀率有某种预期假设π表达实际的将来通货膨胀率,表达将来通货膨胀的预期事前的实际利率是,而事后的实际利率是当实际通货膨胀不同于预期的通货膨胀时,这两个实际利率不同5.货币需求函数货币需求函数是为了分析货币需求量的决定因素及其变动规律而建立的一种函数关系一般将决定和影响货币需求的多种因素作为自变量,而将货币需求自身作为因变量1)简朴的货币需求函数式中,为常数,表达人们以货币形式持有的一单位收入中的数量这个方程式阐明,实际货币余额的需求量与实际收入成比例2)一般的货币需求函数名义利率是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因此实际货币余额的需求既取决于收入水平又取决于名义利率一般的货币需求函数写为:式中,表达货币需求,表达名义利率3)货币市场的均衡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是实际货币余额的供应M/P与实际货币余额的需求相等,即有:再根据费雪方程式把名义利率写为实际利率与预期通货膨胀之和:则可知,实际货币余额的水平取决于预期的通货膨胀率。

4)货币、物价与利率的关系货币数量论阐明货币供应与货币需求共同决定均衡的物价水平根据定义,物价水平的变动是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又通过费雪效应影响名义利率由于名义利率是持有货币的成本,因此名义利率又反过来影响货币需求,如图4-1所示图4-1 货币、物价和利率之间的联系6.通货膨胀的社会成本(1)通货膨胀的定义通货膨胀指在一段时期内,一种经济中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持续明显的上涨它涉及三层含义:①通货膨胀是经济中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而不是个别商品或劳务的价格上涨;②通货膨胀是价格的持续上涨,而非一次性上涨;③通货膨胀是价格的明显上涨,而非某些微小的上升,例如每年上升0.5%,不能视为通货膨胀根据通货膨胀与否被预期,分为预期通货膨胀和非预期通货膨胀2)预期通货膨胀的成本①鞋底成本:是形象地衡量发生通货膨胀时为了减少货币持有量所发生的成本②菜单成本:是指发生通货膨胀时公司为变化销售商品的价格,需要给销售人员和客户提供新的价目表所耗费的成本,它用来衡量高通货膨胀使得公司频繁变动物价的成本③相对价格变动成本:通货膨胀率越高,相对价格的变化越大,这会引起资源配备的无效率④税收扭曲:许多税则的条款没有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

因此,通货膨胀会以法律制定者没有想到的方式变化个人及公司所得税承当⑤通货膨胀使价格频繁变动,会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不以便3)未预期通货膨胀的成本①任意再分派社会财富的成本: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任意地在个体之间进行财富再分派②会损害靠固定养老金生活的人的利益4)通货膨胀的一种好处温和的通货膨胀会使实际工资达到均衡水平而不引起名义工资的减少,由此改善劳动力市场,使劳动力市场运转得更好,从而增进产出增长7.恶性通货膨胀恶性通货膨胀一般被定义为每月超过50%、每天超过1%的通货膨胀但多种教材对此定义并无统一原则,读者可以参照其她定义,斟酌使用1)成本在恶性通货膨胀之下,鞋底成本变得很大,公司经营者把大量精力和时间放在钞票管理而非生产和投资决策上,从而导致经济无效率;菜单成本变得很大,公司不得不常常变动物价,以至于影响到正常的业务活动;并且在恶性通货膨胀期间,相对物价也不能真实反映资源的稀缺限度,无法引导资源有效配备恶性通货膨胀还扭曲了税制,使得政府的实际税收收入大幅度减少当物价频繁地大幅度变动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以便2)因素引起恶性通货膨胀的直接因素为货币供应过度增长当中央银行以足够快的速度发行货币时就会导致恶性通货膨胀。

引起恶性通货膨胀的深层次因素往往是政府大量的财政赤字当政府有很大的预算赤字而又无法通过征税或发行债券来弥补赤字时,就会通过发行货币来弥补赤字发行过多货币就会导致物价高速上涨,导致恶性通货膨胀3)对策由于恶性通货膨胀最深层的因素是财政赤字,因此要结束恶性通货膨胀,必须从主线的财政改革入手,例如缩减财政开支并合理增长税收8.古典二分法(1)古典二分法的含义古典经济学把变量分为实际变量和名义变量,这称为“古典二分法”实际变量是用实物单位衡量的变量,例如数量和实际国民收入;名义变量是用货币表达的变量,例如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率,并且觉得货币供应的变化不影响实际变量但在现实中,在长期,货币供应不会对实际变量产生影响;而在短期,货币供应量会对实际变量产生影响古典二分法是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一种重要观点2)货币中性货币中性指货币对实际经济变量不产生影响事实上,在长期,货币中性是成立的;但在短期,货币非中性,即货币对实际经济变量会产生影响不同窗派对货币非中性的解释不同,凯恩斯觉得是由于短期价格刚性,而货币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则觉得是由于人们预期的错误或政府的干预,使得短期货币非中性以上内容为跨考网整顿的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答案解析的一部分,限于篇幅因素,如果同窗还想获得更多经济学课后习题资料,可以关注公众平台索要经济学考研资料,你想要的资料都在这儿→jjxkyzs。

想理解经济学考研高分的秘密吗?请点击>>>:经济学考研解题技巧跨考经济学考研提示您: 成功的因素千千万,失败的因素就那么几种,加入我们的经济学考研交流群,考研经验交流,规避风险,锁定名校一次进!。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