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太谷曹家兴起的五大原因浅析太谷曹家兴起的五大原因【摘 要】 山西太谷曹家是晋商中一个经营很成功的家族集团之一,它曾创造了无与伦比的金融帝国和商业神话文章分析总结了曹家成功的原因:任人唯贤的用人制度;科学的管理机制;以诚取信的经营策略;与封建政权结合;重视后代教育关键词】 曹家;六德公;经营;教育从明清乃至民国时期,太谷商人纵横欧亚大陆,领军晋商票号,执全国金融之牛耳,握全国物流之命脉,以至太谷成为全国的金融中心,曾被美国传记作家罗比・尤恩森称为“中国的华尔街” 而创建这个如此强大的商业帝国离不开一群机智敏锐的商人,这就不得不提起一个很成功的家族集团――曹家一、太谷曹家简介太谷曹家是晋商中一个长盛不衰的家族集团,大江南北都有曹家的�面,乡间有“凡是有麻雀飞过的地方都有曹家商号”的说法后又跨出国门,东到日本,北到蒙古、莫斯科,西到巴黎、伦敦,他们把国内的茶叶、布匹输往国外,而且曹家在山西和蒙古之间走出的“茶叶之道” ,可与历史上的“丝绸之路”相媲美起初同千千万万的农民一样,至曹邦彦迁居北�泊搴螅�曹家 13 代力田务农,辛勤劳作,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明末清初时期,战乱频繁,人民相继逃窜,村落萧条,许多太谷人远赴关外谋生。
14 世曹三喜也不例外,他落脚在东北朝阳地区,给人家做佣工,以卖力气为生由于勤劳节俭,曹三喜在工作之余,利用当地盛产的廉价黄豆做起豆腐生意,经多年苦心经营,赢得人们的信任,生意越来越兴隆不久,曹三喜开设“三隆号”零售豆腐、烧酒,兼日用杂货,一体化经营康熙初期,年近七旬的曹三喜把东北的生意交给两个儿子打理,回到家乡设立商号,修筑宅院,其建筑风格与太谷古邑淳朴的民风相呼应,古朴、庄重而现在位于北�泊宓摹叭�多堂”是曹家“福” 、“禄” 、 “寿” 、 “喜”四座宅院中的“寿”字院,是曹氏家族中的一个分支堂,因为寓意为多福、多寿、多子所以称之为“三多堂” 乾隆末年到嘉庆年间,由于兄弟众多各抒己见,争执不休,于是兄弟分家各立门户分家后,东门曹兆远生有七子,他七分所有财产,集股合营,组成“曹七合” ,后因三子曹士俊带资过继给叔父曹兆鹏做六子,改名为六德公专东由众兄弟合议推选改革后的曹氏商业首脑集团团结一致,精诚合作,很快打开发展的新局面嘉庆末年,六德公首任专东曹士义英年早逝,其子曹凤翔接任,经兄弟、叔侄的共同努力,道光时曹氏商业进入极盛发展期,各地分庄如雨后春笋般的迅速增多,经营范围日益扩大,经商地域以东北的朝阳地区和山西的太谷地区为辐射点,迅速向四面八方扩散开来。
光绪三年,第四任专东曹中美以雄厚的资金实力做后盾,将经商地域进一步扩大,经营品类一应俱全,业务活动相当频繁,各类分庄、联号、小号不断增多,新增各类商号达 70 余个,其中有锦生润票号,锦丰庆绸庄、锦全汇银号、三庆川账号等经营地域从东北、华北扩张到江南的苏州、徐州、上海、湖南等地对外贸易从蒙俄发展到德国、英国、日本、朝鲜等国家,出口商品从茶叶扩大到丝绸、青铜工艺品等,虽然路途险远,但利润可观这个时期,曹氏家族可谓在商场上呼风唤雨,日进斗金二、太谷曹家兴起原因曹家经商 300 余年,敛下巨额钱财,直至上世纪 30 年代依然是三晋响当当的家族它之所以能够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商业市场中长盛不衰,且得心应手的运营这个庞大的商业帝国,离不开一些独特有效的方法1、任人唯贤的用人制度曹氏商号的聘用要求不拘一格,任人唯贤无论商号伙友、落第秀才,还是他号掌柜,只要有一定业务经验且聪明可靠,都在被选之列专东利用高薪及红利的方法把掌柜与财东的利益捆绑成一个利益集体,使他们心甘情愿地为财东服务,同时掌柜们一经聘用后,商号的盈亏直接影响到自己的收入如砺金德掌柜戴世封,精明干练,地位权势仅在曹氏财东之下,在各号共顶生意 10 分,每三年结账时,可分得红利约 1 万两白银。
并且曹氏专东主张“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之道,在委以重任的同时,付托其资金,完全放手让掌柜们独立筹划经营据说:沈阳富盛峻初设时,曹氏专东聘用了一位极干练的掌柜,可几年就赔光了东家的 7 万两本金曹氏专东问明情况后,不但不加以责难,反而鼓励他再干,于是再次支付本金给他,不料几年后,又赔了个精光,曹氏专东三次支付其本金给他,这位掌柜吸取了前两次的教训,改变经营策略,终于反败为胜,一下子赢回了三次支付的本金,还以其盈余连开富盛泉、富盛成、富盛长、富盛义 4 个支号富盛峻钱庄在沈阳声名鹊起,其掌柜也成为商场名将,为曹氏财东敛下了巨额财富2、科学的管理机制曹氏商业兴盛数百年,除了人才济济外,另一个主要因素是有一套比较科学的经营管理机制这些管理机制在晋商中既有其普遍性,也有其特殊性,包括:“钦差”制、股份制、专东制、总号统辖分号制、掌柜负责制、严厉的号规等曹氏商业发展迅速,规模庞大,业务杂,地区广,全部采用大号统辖小号制,但由于小号、联号多,大号“当家的”惟恐有闪失,于是专东实行了类似于封建帝王派出专使代表大号“当家的”行使监督职权驻外“钦差”以了解商号经营、管理情况为目的,及时把问题报告总号或专东。
“钦差”在驻地时,如果了解到掌柜有贪污、舞弊、道德败环或几个掌柜间互闹纠纷且直接影响到商号业务,“钦差”可将二人撤职因各号掌柜既领财东资金经营商号,就得靠其个人的才智谋求商号发展,所以“钦差”不得干涉商号营业事物,商号掌柜如有重大问题可以与“钦差”商讨,但“钦差”仅仅可以提供个人意见,不可做硬性决定期间,曹家共派出了曹维新、曹希武、曹良汉等五位“钦差” ,同时曹氏三大商号也在其管辖范围,不时派出驻外“钦差”进行巡视考察这些“钦差”在商号住庄,少则几个月,多则半年、一年有的甚至三年之久,真正做到知人善任曹氏这一独特的管理措施,有利地保证了曹氏家族在商界称雄 300 余年3、以诚取信的经营策略在商业活动中,晋商一直以诚信为本,信誉第一,作为晋商的巨擘,而曹氏也不例外凡曹氏商号都在商号的显眼位置张贴“管鲍遗风” 、 “陶朱事业” 、 “以义为利” 、“童叟无欺”等标语,曹氏所销售的商品,从不缺斤短两,如果客户对所买的商品不满意,商号给予调换或退货,且不论怎样,站柜伙友特别热情,不看衣装,一视同仁,这一商业观念是曹氏家族代代相传的经商之道清末明初,由于战乱及清政府倒台等一系列原因,曹氏在外埠的商号、钱庄或倒闭或歇业,为保商业信誉,他们总是一直拖到还清全部欠款,才真正撤庄歇业。
如民国六年,曹氏设在莫斯科、恰克图和蒙古库伦做绸缎和茶叶等生意的锦泰亨、锦泉涌、锦泉兴三号负外债达白银 80 余万两曹氏并没有在商号倒闭后歇业了事,而是向山西省银行借贷抵补后才歇业,连同利息亏损高达 100 多万两,并因此拖垮了曹氏商业集团中的第四大商号――彩霞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