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生态文明建设与美丽中国愿景

I***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12.46KB
约36页
文档ID:187205600
生态文明建设与美丽中国愿景_第1页
1/36

生态文明建设与美丽中国愿景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我国目前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与我国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够完善和生态治理能力不足有关,提出了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则进一步要求加快建立生态文明法律制度,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之中,习近平总书记不但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思想、新要求和新目标,而且还提出了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将“美丽”二字写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描绘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好蓝图党中央对建设美丽中国所做的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丰富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规律的认识,体现了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顺应了新时代我国各族人民追求美好生活、建设美丽家园的殷切期盼,拉开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帷幕第一节 美丽中国的基本理论一 美丽中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我们国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积淀了丰富的生态智慧‘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理思想,‘劝君莫打三春鸟,儿在巢中待母归’的经典诗句,‘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治家格言,这些质朴睿智的自然观,至今给人以深刻警示和启迪。

[1]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随着蒸汽机的发明和化石能源的使用,人类的生产力大幅提高,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为了发展经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自然界进行无穷尽的索取,这导致地球资源被过度消耗,生态环境遭到急剧破坏,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张产生于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关注到了这个问题,提出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哲学的观点,对人、社会、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了深刻的论述,认为人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以自然资源为前提和基础,人类在开发和利用自然时要尊重自然界的客观规律,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些思想观点对于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之中把握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为美丽中国理论思想的形成、丰富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来源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重视环境保护和资源的节约,面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出现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等情况,先后提出了一系列解决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的战略思想和举措在1983年“六五”计划时期,我们国家就提出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并在1995年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20世纪90年代后期,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提出“21世纪将是一个生态文明的世纪”,这一观点的提出表明了我国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有了初步的认识,为美丽中国理论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2002年,随着党的十六大的召开,党中央提出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通过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各种自然资源,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和建设[2]之后召开的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和第五次全体会议上,党中央又提出了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及统筹人与自然的思想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建设美丽中国的理论思想在党中央的一系列举措之中初步形成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时,首次提出了要建设生态文明,并把实现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3]党的十八大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被放在突出的位置,并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采用专门的篇幅详细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路径和意义,指出了生态文明建设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要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4]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5]具体部署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工作,明确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方向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立有效约束开发行为和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法律制度。

强化生产者环境保护的法律责任,大幅度提高违法成本2015年,中央政治局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任务、目标和具体措施,提出了要“绿色化”发展党中央十八大以来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举措,表明了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认识不断深化,极大地丰富了美丽中国的理论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把美丽中国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并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目标、新要求和新部署,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6]十九大报告对美丽中国的论述,反映了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热烈期盼,表明了党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使美丽中国理论与思想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二 美丽中国的内涵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7]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中,并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美丽中国内涵丰富而广泛,有的学者认为,美丽中国的内涵应包含三个层次“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即生态美、人与自身的和谐之美即心灵美、人与人的和谐之美即社会美”[8]也有的学者认为“美丽中国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既是经济发达、生活富足、政治清明、文化先进、文明和谐的社会状态,又是天蓝、地绿、水净、优美的生态环境状态,它是13亿中国人劳动之美、创造之美、和谐之美、民生之美的现实写照”[9]还有的学者认为美丽中国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好的中国,也是人与人关系达到和谐完美状态的中国”[10]上述学者虽然各有侧重,但他们对美丽中国内涵的实质性争议却不大,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愈加紧张的今天,建设美丽中国,就是要实现人、社会和自然三者之间的和谐相处在新时代,美丽中国一词被赋予了全新的内涵,寓意深刻,代表了人民群众的美好期待美丽中国是一个经济美、政治美、文化美、社会美以及生态环境美的高度文明的现代化的中国,内涵丰富,特征突出要理解美丽中国的内涵,需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个层面入手1.经济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根本山清水秀但是贫穷落后不是美丽中国,强大而富裕但是环境污染也不是美丽中国。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美丽中国的基础,但是光有良好的生态,人民却贫穷落后,这显然不是“美丽中国”所追求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美丽中国的实现离不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进步,因为经济的持续发展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根本保障,离开了经济发展去谈建设美丽中国那是行不通的只有经济持续发展,自身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才能解决生态文明建设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实现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发展才是硬道理”,建设美丽中国,发展经济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就,但随之而来的生态环境的破坏,使我国目前的发展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挑战显然,这种经济发展方式与美丽中国的要求不相符建设美丽中国,要求在经济层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使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要贯彻生态文明的思想,体现生态文明的理念、观点和方法因此,我们在进行经济建设时必须要转变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遵循低投入和高产出的原则,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升级产业设备、增加科技投入、创新管理方式。

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性互动,让全民共享发展成果2.政治美:政治建设是实现美丽中国的保证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近代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是基于我国生产力发生深刻变革,生产关系不断发展之后,对上层建筑领域发展提出的必然性要求[11]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美丽中国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时间长、涉及面广,需要做好顶层设计,明确方向、目标和任务我国是行政主导型的政治运行机制,政治的导向、协调、强制等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起着关键作用这决定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政治活动的基本出发点之一,融入政治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12]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政治建设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就是要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实现政治思维和政治活动的变革,改变现有政治体系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实现政治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辩证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美好的生态环境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为此,我们要充分贯彻生态政治理念,强化党和政府对生态问题的认识,改变以往盲目追求经济发展而不注重环境保护的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树立绿色政绩观;强化党和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政治领导力,使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党和政府的自觉行为,通过发挥政治的导向、协调和强制等作用,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不断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领导干部的绿色政绩考核和生态保护责任追究制度以及各项法律法规,从而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意识、行为和制度上的保证,使党和政府积极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之中来,形成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环境,保证美丽中国目标的早日实现3.文化美:生态文化是实现美丽中国的核心和灵魂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富裕,但文化生活匮乏,这不符合美丽中国的要求,美丽中国应该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富裕、文化生活繁荣的中国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