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GidaspowC]等人先后对气固曳力作了大量的研究,并给出了反应 相间作用强弱程度的曳力系数,如下所示:2 流化床几何结构和模拟参数设定7 (1 -)^1 vg - vp|式中,Coo是单颗粒曳力系数.Syamlal-O^ Brien模型曳力系数式中,VW [a _ o. 06矗 A/(0.06fe)2 + 0.127fe(2b ^tzHct2 ],Re = 为颗粒直径,"g为气体黏度.,£gW0・ 85 时,b 二 0. 8sArastoopour模型曳力系数(1 - eJeg2-Vg I vg - vp | /17.3图1(a)、⑹分别给出了两种不同布风板流化床的几何结构•两个流化床的床高和床宽分别为1. 2 m和0・186 m(其中,凹型布风板的心距离床底0・ 116 m) ・由于计算需要在一组离散的网格点上进行,所以模拟采用了 G舳IT2. 2. 30(Fluent公司,美国)进行网格生成•与表1等人相比,网格不但比其他的要小得多,而且数目也多・为了提高数值计算的速度, 本次模拟使用了基于Linux操作系统的联想并行机进行求解计算•求 解器采用Fluent6・3・26(Fluent公司,美国),并选取一£湍流模 型及速度一压力耦合的“SIMPLE”算法.初始时固定床床层的高度日 为0・372 m,固相体积分率为0・622,最大时达到0・65•流化床床 内无任何构件,气体的密度为1・225 kg/m3,黏度为1・785X10〜, 颗粒直径为855 m・流化床的边界条件为:两壁面均假定成无滑移, 下部为气体匀速进口,速度大小为1m/s;上部为压力出口,表压为 0•依据颗粒动力论,将固相压力及黏度分别选用Lun。
et・al和Syam・1a1・0' Brien模型,并把颗粒的弹性恢复系数假定为0・90(1代表完全弹性碰撞, 0则表示完全非弹性碰撞)・I0.186 m 0.372 m. |固定床(b)凹型布风板流化床1流化床的几何结构(a)直型布风板流化床Fig. 1 Geometric structure of the fluidized beds表i mTab.l Comparison of grids作者X方丽献小/mnuM丫方丽献小/mm㈣Z加鳩划' /mm心网齡zifi爛11]1010902626120m55-30200爛13]7.6276.2-1072爛14]6.336.3318.753030160本文鋤风板1.8612-100100本如型枫板1,866-1002003 结果与讨论3.1 布风方式的影响图2(见下页)描述了颗粒在直型布风板流化床内不同时刻的体积分率分布.可以看出,流化床内部可以分为底部床层和上部自由空间.0 S时颗粒静止地堆积在床底,当匀速气体从进口流进时,床内逐渐形成 了典型的中心区颗粒体积分率小,边壁区颗粒体积分率大的环一核流 动结构[1引,图2中O・3s〜0・6 S时间内显示了其部分变化过程•从 图2中0・5 s〜1・117 S可看出,气泡主要在床中心与壁面之间的区 域内产生与上升・随着气泡的上升其形状和大小都在发生变化・在 1・117 S气泡发生破裂,颗粒被抛人自由空间.图2直型布风板流化床瞬时颗粒(几= 906 kg/m3) 体积分率的分布图3显示了颗粒在不同时刻速度矢量场.其中t表示时间,颗粒密度为2 000 kg/ m3,最右端 t=2・5 S为床层表面情况,其他的均为床层底部•通过图形可以看出, 随着时间变化,直型布风板流化床中颗粒及团聚物逐渐有了横向运动•除了t=0・2S主要是由于重力与床壁作用外,其余是由气泡引起 的. t=0. 5 S气泡在床层底部的产生;t=2・5 S气泡在床层底部的扰 动及表面的抛洒作用.由此得出,气泡对流化床内颗粒及团聚物的横 向运动有着重要的影响・流化系统中的流动结构不仅呈现局部非均匀性,而且呈现整体非均匀性.局部非均匀性表现为稀 相和密相在同一点交替出现;整体非均匀性表现为系统内部不同空间 位置可以出现稀相或密相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构[1].图5显示了流化床 内颗粒体积分率瞬时分布,其中颗粒密度为906 kg/m3, h为床层轴 向位置,H为固定床高度,为床层径向位置,R为流化床的半径•图 中(a)、(c)在初始流化床高度(/H=1)的中心位置处(/R: O) ,(b)、 (d)则在靠近壁面处(/R: 0. 75) •由图5(a)、⑹曲线可知:在直 型布风板流化床里,颗粒体积分率在靠近壁面处几乎都在0.25以上 波动,在床层中心位置多个时间段内小于0. 1,甚至有几段几乎为0 这些说明颗粒和颗粒微团主要集中在靠近床层壁面处,气泡则位于中 心位置处.相对直型布风板流化床,颗粒在凹型布风板流化床床层底 部有向中心运动的能力,但通过分析固定床高处颗粒体积分率瞬时分 布却得知:和直型布风板流化床内颗粒体积分率分布一样,颗粒微团 靠近壁面,气泡位于中心处,如图5(c)、(d)所示.3.2 颗粒密度的影响 图6显示了在初始流化阶段,不同密度颗粒在凹型布风板流化床内的 体积分率分布和流线图.由图可见,随着颗粒密度的增大,其体积分 率分布及运动趋势都呈现出了很大的差异•在颗粒密度P : 906 kg /m3时,颗粒体积分率在流化床内主要分布在中心及壁面处.通过云 图可知,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流化床内存在两个大气泡。
当颗 粒密度增大到2 700 kg/m3时,大气泡也跟着增加到了 3个;再当密 度增加到3 600 kg / m3时,不但大气泡消失了,而且颗粒主要聚集在 流化床中心位置•根据流线的切线方向即为颗粒速度方向的性质可 知:床层上部的颗粒将从中心位置处下落,并与床层底部上升中的颗 粒进行对冲.这一过程将对流化床带来诸多的不利影响,即增加固体 颗粒的机械磨损及损坏床内零件等.(a)直型布凤板流化床在床高加於1,径向rZR=O处颗粒体积分率随时间的变化(b)直型布风板流化床在床高加毎=1,径向 WR=0.75处颗粒体积分率随时间变化(c)凹型布风板流化床在床高⑷=1,径向 加=0处颗粒体积分率随时间的变化(d)凹型布风板流化床在床高⑷=1,径向r/R=0.75处颗粒体积分率随时间变化图5颗粒体积分率的瞬时变化Z=6.20 st=3.12 s£=6* 15 s6不同密度颗粒体积分率分布和流线图图7显示了凹型布风板流化床内颗粒径向平均速度( 分布.其中床 内高h=0・2 m,为床层径 向位置,R为流化床的半径•随着密度逐渐增大,颗粒速度在中心位 置附近减小得并不大,而靠近壁面处则有很大的降低.之所以出现这 一现象,是由于气泡与重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当操作气速一定时,颗 粒密度增大,使得床层高度降低,颗粒体积分率,尤其是壁面处的体积分率增大,进而导致颗粒聚集倾向明显增强,团聚物增大・而团聚 物受气体的影响主要发生在表面附近,所以当颗粒重力成倍地增长时,其在边壁处的速度便明显下降・这时大量气体将更加集中于床层 中心,在维持气体通量沿截面平衡的同时,将以更快的速度携带颗粒运动・结果,颗粒在床层中心处的速度并没有很大变化・(EUI)、ler/R7不同密度颗粒在凹型布风板流化床内的时均速度分布4 结论 通过对比大颗粒在不同布风装置、曳力模型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