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大颗粒气固流化床内两相流动的CFD模拟

新**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54.83KB
约13页
文档ID:514577403
大颗粒气固流化床内两相流动的CFD模拟_第1页
1/13

大颗粒气固流化床内两相流动的CFD模拟摘要:采用欧拉双流体模型和颗粒动力学方法,数值模拟了大颗粒流化床在不同密度、布风装置及曳力模型情况下的气固两相流动,考 察了大颗粒流化床流化和流动特点,颗粒体积分率分布,床层压力瞬 时变化,床层碰撞比,以及颗粒速度径向和空隙率轴向分布规律.研 究结果表明,与直型布风板流化床比较,凹型布风板流化床内的气泡产生快,颗粒横向运动能力强;随着颗粒密度的增大,其在凹型布风 板流化床边壁处的速度比中心位置处减小的快;比较3种曳力模型,发现其模拟的轴向空隙率分布和床层压力存在较大差异,且与床层膨 胀比实验关联式相比,3种模型预测的值比实验关联式要大一些.通 过研究,3个曳力模型中Gidaspow模型相对适用于大颗粒气固流化床的数值模拟.关键词:流化床;欧拉双流体模型;并行计算;大颗粒近年来,随着流态化技术的发展,大颗粒流化床在煤粉流态化燃烧和水泥熟料流态化煅烧等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由于流化床内两 相流动情况复杂,使得人们对气固两相间的作用、固相应力本构方程的建立、两相湍流的认识以及多种因素的相对控制和协调的理解等变得很困难[】].实际上大多数流化床反应器都是根据经验设计的,大 颗粒流化床的设计更是如此.文献[2]在研究颗粒的粒度及颗粒的表观密度等对流化特性影响后,将颗粒分成了A(30〜100 tma)、B(100〜 600 tLm)、C (-般情况下粒度小于20 tLm)、D(600 Fm以上)4类_3]・依 据此分类,粒度在600肿以上的颗粒称为过粗颗粒.然而由于颗粒的 表观密度与气体密度之差不同,本文所用颗粒直径为855可能为B类 (鼓泡颗粒),也有可能为D类(喷动用颗粒).其中,D类颗粒流化时极 易产生大气泡或节涌,使实验难以操作,然而数值模拟可以克服这一 困难,而且D类颗粒粒度在1・5 rain以下时,是完全可以流化的[3] •文献[4]用粒径为3 mm的颗粒进行了模拟与实验,研 究了气体进口速度和温度对床内含湿量、颗粒温度等的影响,得出模 拟与实验的结果大体是一致的・文献[5]研究了表观气速、床内有无 管道及布风方式对大颗粒流动的影响・模拟和试验的结果都表明,布 风方式对颗粒体积分率及速度径向分布有着很大的影响,而且不论有 无管道,某些布风方式都有助于气固形成环核流动结构・文献[6]通 过改变颗粒粒径(从o・25 mm到 1 mm)、密度、进口气速等参数后进行 了模拟,结果表明:颗粒的粒径和进口气速对颗粒滑移速度的影响较 大;合适的进口气速对减少能耗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本文借助CFD软件FLUENT对大颗粒气固流化床 进行了模拟计算・对比并分析了不同密度颗粒、曳力模型及布风装置 对流化床流动特性的影响•有些曳力模型采用皿F(用户自定义函数) 实现・通过这些研究,从数值计算的角度揭示出了一些大颗粒的流化 及流动特性・1 控制方程及曳力系数模型1 ・ 1 流体控制方程由于气固间没有质量交换,且升力、附加质量力等对流化床的影响很 小,故气固两相流动所遵循的连续方程和动量方程可以简化成如下形式:鲁(£gQg) +▽ • (eg^gVg) = o动量方程“久)+ ▽ •(阳久儿)=0^^(£gPgVg)+ ▽•(£gQgVgVg)=— +V •

] 和GidaspowC]等人先后对气固曳力作了大量的研究,并给出了反应 相间作用强弱程度的曳力系数,如下所示:2 流化床几何结构和模拟参数设定7 (1 -)^1 vg - vp|式中,Coo是单颗粒曳力系数.Syamlal-O^ Brien模型曳力系数式中,VW [a _ o. 06矗 A/(0.06fe)2 + 0.127fe(2b ^tzHct2 ],Re = 为颗粒直径,"g为气体黏度.,£gW0・ 85 时,b 二 0. 8sArastoopour模型曳力系数(1 - eJeg2-Vg I vg - vp | /17.3图1(a)、⑹分别给出了两种不同布风板流化床的几何结构•两个流化床的床高和床宽分别为1. 2 m和0・186 m(其中,凹型布风板的心距离床底0・ 116 m) ・由于计算需要在一组离散的网格点上进行,所以模拟采用了 G舳IT2. 2. 30(Fluent公司,美国)进行网格生成•与表1等人相比,网格不但比其他的要小得多,而且数目也多・为了提高数值计算的速度, 本次模拟使用了基于Linux操作系统的联想并行机进行求解计算•求 解器采用Fluent6・3・26(Fluent公司,美国),并选取一£湍流模 型及速度一压力耦合的“SIMPLE”算法.初始时固定床床层的高度日 为0・372 m,固相体积分率为0・622,最大时达到0・65•流化床床 内无任何构件,气体的密度为1・225 kg/m3,黏度为1・785X10〜, 颗粒直径为855 m・流化床的边界条件为:两壁面均假定成无滑移, 下部为气体匀速进口,速度大小为1m/s;上部为压力出口,表压为 0•依据颗粒动力论,将固相压力及黏度分别选用Lun。

et・al和Syam・1a1・0' Brien模型,并把颗粒的弹性恢复系数假定为0・90(1代表完全弹性碰撞, 0则表示完全非弹性碰撞)・I0.186 m 0.372 m. |固定床(b)凹型布风板流化床1流化床的几何结构(a)直型布风板流化床Fig. 1 Geometric structure of the fluidized beds表i mTab.l Comparison of grids作者X方丽献小/mnuM丫方丽献小/mm㈣Z加鳩划' /mm心网齡zifi爛11]1010902626120m55-30200爛13]7.6276.2-1072爛14]6.336.3318.753030160本文鋤风板1.8612-100100本如型枫板1,866-1002003 结果与讨论3.1 布风方式的影响图2(见下页)描述了颗粒在直型布风板流化床内不同时刻的体积分率分布.可以看出,流化床内部可以分为底部床层和上部自由空间.0 S时颗粒静止地堆积在床底,当匀速气体从进口流进时,床内逐渐形成 了典型的中心区颗粒体积分率小,边壁区颗粒体积分率大的环一核流 动结构[1引,图2中O・3s〜0・6 S时间内显示了其部分变化过程•从 图2中0・5 s〜1・117 S可看出,气泡主要在床中心与壁面之间的区 域内产生与上升・随着气泡的上升其形状和大小都在发生变化・在 1・117 S气泡发生破裂,颗粒被抛人自由空间.图2直型布风板流化床瞬时颗粒(几= 906 kg/m3) 体积分率的分布图3显示了颗粒在不同时刻速度矢量场.其中t表示时间,颗粒密度为2 000 kg/ m3,最右端 t=2・5 S为床层表面情况,其他的均为床层底部•通过图形可以看出, 随着时间变化,直型布风板流化床中颗粒及团聚物逐渐有了横向运动•除了t=0・2S主要是由于重力与床壁作用外,其余是由气泡引起 的. t=0. 5 S气泡在床层底部的产生;t=2・5 S气泡在床层底部的扰 动及表面的抛洒作用.由此得出,气泡对流化床内颗粒及团聚物的横 向运动有着重要的影响・流化系统中的流动结构不仅呈现局部非均匀性,而且呈现整体非均匀性.局部非均匀性表现为稀 相和密相在同一点交替出现;整体非均匀性表现为系统内部不同空间 位置可以出现稀相或密相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构[1].图5显示了流化床 内颗粒体积分率瞬时分布,其中颗粒密度为906 kg/m3, h为床层轴 向位置,H为固定床高度,为床层径向位置,R为流化床的半径•图 中(a)、(c)在初始流化床高度(/H=1)的中心位置处(/R: O) ,(b)、 (d)则在靠近壁面处(/R: 0. 75) •由图5(a)、⑹曲线可知:在直 型布风板流化床里,颗粒体积分率在靠近壁面处几乎都在0.25以上 波动,在床层中心位置多个时间段内小于0. 1,甚至有几段几乎为0 这些说明颗粒和颗粒微团主要集中在靠近床层壁面处,气泡则位于中 心位置处.相对直型布风板流化床,颗粒在凹型布风板流化床床层底 部有向中心运动的能力,但通过分析固定床高处颗粒体积分率瞬时分 布却得知:和直型布风板流化床内颗粒体积分率分布一样,颗粒微团 靠近壁面,气泡位于中心处,如图5(c)、(d)所示.3.2 颗粒密度的影响 图6显示了在初始流化阶段,不同密度颗粒在凹型布风板流化床内的 体积分率分布和流线图.由图可见,随着颗粒密度的增大,其体积分 率分布及运动趋势都呈现出了很大的差异•在颗粒密度P : 906 kg /m3时,颗粒体积分率在流化床内主要分布在中心及壁面处.通过云 图可知,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流化床内存在两个大气泡。

当颗 粒密度增大到2 700 kg/m3时,大气泡也跟着增加到了 3个;再当密 度增加到3 600 kg / m3时,不但大气泡消失了,而且颗粒主要聚集在 流化床中心位置•根据流线的切线方向即为颗粒速度方向的性质可 知:床层上部的颗粒将从中心位置处下落,并与床层底部上升中的颗 粒进行对冲.这一过程将对流化床带来诸多的不利影响,即增加固体 颗粒的机械磨损及损坏床内零件等.(a)直型布凤板流化床在床高加於1,径向rZR=O处颗粒体积分率随时间的变化(b)直型布风板流化床在床高加毎=1,径向 WR=0.75处颗粒体积分率随时间变化(c)凹型布风板流化床在床高⑷=1,径向 加=0处颗粒体积分率随时间的变化(d)凹型布风板流化床在床高⑷=1,径向r/R=0.75处颗粒体积分率随时间变化图5颗粒体积分率的瞬时变化Z=6.20 st=3.12 s£=6* 15 s6不同密度颗粒体积分率分布和流线图图7显示了凹型布风板流化床内颗粒径向平均速度( 分布.其中床 内高h=0・2 m,为床层径 向位置,R为流化床的半径•随着密度逐渐增大,颗粒速度在中心位 置附近减小得并不大,而靠近壁面处则有很大的降低.之所以出现这 一现象,是由于气泡与重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当操作气速一定时,颗 粒密度增大,使得床层高度降低,颗粒体积分率,尤其是壁面处的体积分率增大,进而导致颗粒聚集倾向明显增强,团聚物增大・而团聚 物受气体的影响主要发生在表面附近,所以当颗粒重力成倍地增长时,其在边壁处的速度便明显下降・这时大量气体将更加集中于床层 中心,在维持气体通量沿截面平衡的同时,将以更快的速度携带颗粒运动・结果,颗粒在床层中心处的速度并没有很大变化・(EUI)、ler/R7不同密度颗粒在凹型布风板流化床内的时均速度分布4 结论 通过对比大颗粒在不同布风装置、曳力模型及密。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