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中西医结合治疗探讨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通讯作者]四川成都610000【摘要】:目的观察强直性脊柱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方法通过把8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将对照组40例采用纯中医治疗法,将实验组4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法;两组持续用药8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的效果结果总的有效率实验组是87.5%,对照组是75.0%;实验组比对照组好(P<0.05)实验组Schober试验、ESR、CRP降低情况均比对照组好(P<0.05),并且实验组发生不良反应比对照组少(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有比较好的临床疗效,并且能够减少不良的反应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中西医结合;治疗Treatmentofankylosingspondylitiswithintegratedtraditional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Abstract:ObjectiveToobservethecurativeeffectofankylosingspondylitiscombinedwithtraditional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MethodsFortypatientswererandomlypidedintotwogroups.FortypatientsinthecontrolgroupweretreatedwithpureChinesemedicine.Fortypatientsintheexperimentalgroupweretreatedwith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ndwesternmedicine.Thetwogroupsweretreatedfor8months.Theeffectwasobservedbeforeandaftertreatment.ResultsThetotaleffectiveratewas87.5%intheexperimentalgroupand75.0%inthecontrolgroup.Theexperimentalgroupwasbetterthanthecontrolgroup(P<0.05).(P<0.05),andtheadversereactionsintheexperimentalgroupwerelessthanthoseinthecontrolgroup(P<0.05).ConclusionIntegrative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treatmentofankylosingspondylitishasabetterclinicalefficacy,andcanreducetheadversereactions.Keywords:Ankylosingspondylitis;Chinesemedicinecombinedtherapy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它以中轴关节的慢性炎症为主,主要累及肋椎关节、椎间关节、髋关节、骶髂关节,其中骶髂关节较为多见,它主要的病理改变是韧带和肌腱附着点的炎症,常见的主要症状是腰背僵直和疼痛,此症状可以通过活动来缓解,出了关节以外,还能侵犯心脏、肾、肺和眼,表现出相应临床症状。
此病在青壮年比较多,有着较为明显的家族聚集性,与HLA-B27强相关,但是病因还不清楚AS归属于中医学“腰痹”“竹节风”、“肾痹”、“骨痹”、“龟背风”等范畴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方法比较多,但是它们的疗效还不确定,在长期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实践中中医药积累了较为大量的经验,近些年以来又结合现代科学手段,在此病的治疗上也取得了进展基于此,本研究对强直性脊柱炎中西医结合治疗探讨,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此80例病例都是我院中西医结合科、风湿科2010年1月~2014年6月期间住院或门诊患者,将同时符合排除标准及纳入标准条件的患者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编入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年龄17~45岁,平均(32.00±4.26)岁;强直性脊柱炎病史0.35~14年,平均5.2年实验组年龄16~43岁,平均(30.8±3.97)岁;强直性脊柱炎病史0.5~13年,平均5.7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都没有明显差异(P>0.05),并且具有可比性1.2纳入与排除标准①患者女性;②年龄不超过16岁,超过45岁的患者;③对所有药物有过敏史的人或过敏体质④活动性的胃肠道疾病和在治疗的一个月前有消化道或食道溃疡疾病患者;⑤合并有严重的造血系统肾肝肺心等基础疾病患者;⑥不能够配合治疗者及精神疾病患者;⑦两周内接受过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者;⑧没有按照规定用药者;⑨终末期的患者。
1.3治疗方法两组都采取相同的基础治疗措施,包括了功能锻炼指导、膳食等对照组:单纯的采用西医治疗:①柳氮磺胺吡啶(SASP,0.25g/片),第一周用0.25g,3次/天;然后每周增加一片,直到4片/次,2次/天②甲氨蝶呤(MTX,2.5mg/片),第一周7.5mg,第二周以后10mg,每周一次口服六个月服甲氨蝶呤12h以后再服用5mg叶酸片实验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之上加用自拟补肾通痹汤加减(制川乌10g,续断10g,桑椹15g,牛膝10g,鸡血藤10g,川芎10g,独活10g,枸杞30g,蜈蚣1~3条,白芥子10g,炙甘草10g,威灵仙15g,当归15g,桑寄生15g,熟地30g);有关节红肿、湿热之象的患者加忍冬藤30g,防己6g,炒黄柏10g,银花30g,去川乌、蜈蚣前两个月每天一剂,水煎分两次温服;中间两个月隔日一剂;后两个月每周两剂两个组均以两个月为一个疗程两组都固定用同一种非甾体类抗类药(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扶他林)75mg,2次/天,等症状有所控制以后逐渐的减量停药两个月为一个疗程,两组都治疗了三个疗程1.4观察项目参考1989年昆明市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病的疗效标准[1]和“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研究指南”[2]临床缓解:腰骶部疼痛基本消失,翻身起立和脊柱功能基本恢复,晨僵、压痛、外周关节肿痛基本消失,CRP、ESR基本降低正常,观察六个月及以上尚未复发。
1.5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配对t检验及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临床总体疗效比较用Wilcoxon秩和检验2.结果2.1两组总体疗效比较经过长达6个月的治疗,对照组、实验组都对AS有比较好的疗效,临床的总有效率分别是75.0%和87.5%,表现是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晨僵、外肘关节肿痛、翻身起立灵活性、脊柱活动度、腰骶部疼痛都有所改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低于实验组,组间治疗比较有着较为显著地差异P<0.052.3两组治疗前后不良反应情况实验组:没有出现血液系统、肝肾功能损害,消化道反应有4例,其中上腹胀痛有3例、恶心有1例;对照组:肝功受损有2例,肾功受损有1例,白细胞减少有3例,消化道反应有9例,其中上腹胀痛有6例、恶心有3例两组不良反应相比较,对照组明显多于许实验组(P<0.05)3讨论强直性脊柱炎(AS)的发病原因直到今天都不清楚,认为它的发病机制和理化因素、免疫、感染、遗传有关现代医学虽然对AS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有着深入的研究,但是仍然缺乏有效地治疗手段在西医治疗上大多采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病情药物如类固醇激素、甲氨蝶呤、沙利度胺或柳氮磺吡啶等,但是疗效并不确定,长期的应用还可能造成血液系统及肝肾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以及其他的毒副作用,导致一部分患者不能坚持的治疗。
怎么发挥中医药优势,针对AS的病机病因运用辨证论治,调节整体,摸索及总结治疗AS的有效方法,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AS属于祖国医学“腰痛”“肾痹”“骨痹”等范畴,综合现代中医理论及中国古典医籍,AS的病发主要是包含内外两个环节:其内为先天不足,后天失养,正气不固,阴阳气血失调,督脉失养,肝肾亏虚,其中并发的关键是肾虚;其外为风寒湿热趁虚而入,气血凝滞,伏于督脉,导致筋骨不利甚至萎弱不用[3]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自拟补肾通痹汤治疗该强直性脊柱炎40例,获得了更满意的临床效果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5.0%和87.5%,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的CRP,ESR和Schober水平显着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CRP和ESR水平显着改善(P<0.05)结果还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减少西药对改善全身症状的不良反应,患者可以配合更长的治疗过程,是有效的AS治疗方法但是,中药改善症状,参与免疫调节,抗软组织钙化或骨化,调节性激素水平的机制进一步深入,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还需要指出的是,长期的疾病,除了鼓励患者建立信心坚持服药,还应注意体育锻炼以防止关节僵硬,肌肉萎缩和骨质疏松参考文献】:[1]翟佳羽,吕青,赵敏菁,等.甲氨蝶呤和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安全性和有效性的meta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5,36(1):42-54.[2]张楠,张英泽,陶庆文,等.补肾壮骨方加减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3(12):1611-1616.[3]彭文旭.中医内外合治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3(4):473-477.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