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导游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研究 论文导读: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及各国间的频繁联系,跨文化交际变得越来越重要作为中国形象大使的涉外导游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是当他们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时,往往会产生跨文化交际问题这种现象就叫做语用失误本文旨在分析涉外导游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英语教学中应对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对策当被说话者与所给的话语联系起来的语用力量与这种话语的目的语的本族语者最频繁联系的力量不一样时,或者言语行为策略被从母语不恰当地迁移到第二语言中时就发生了语用语言失误关键词:涉外导游,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原因,策略1 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及各国间的频繁联系,跨文化交际变得越来越重要近年来,跨文化交际已经被视为最显著的、最重要的活动随着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中国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纷纷来中国旅游作为中国形象大使的涉外导游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是当他们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时,往往会产生跨文化交际问题随着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语言和文化同时发生着变化不同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形成不同的语言结构和习惯也就是说,每个国家的语言都可以展示其传统的价值观和思维模式。
在交际的过程中,那些遵守行为准则和社会规范的人也常常持有与自身文化一样的社会期盼人们无意识地习得了社会准则,因此他们会用这些准则来判断他人的言语与交际是否得体尽管有些人拥有很高的语言能力,但是由于跨文化交际中存在语用迁移,所以人们通常会遇到很多障碍,而这些障碍会造成误解,甚至不好的结果这种现象就叫做语用失误语用失误属于跨文化语用学的范畴,它是在过去20年里刚发展起来的语用学的新分支本文旨在分析涉外导游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英语教学中应对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对策这必将有利于增强涉外导游专业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成功率,也将促进不同国家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2 涉外导游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2.1 定义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理论框架是由Thomas Jenny于1982年在发表于《应用语言学》上的《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一文中首先提出的在文章中,她把语用失误定义为不能辨别说话者的话语力量,换言之,不能理解说话者的真正意图[1] 何自然指出,语用失误不是一般的使用词语或者造句时的语用错误,而是那些由于不贴切的文体,不搭配的表达或不合适的习惯所导致的未能完成交际的语用失误原因[2] 尽管说话者使用语法上正确的句子,但是他们的言语无意间违反了人际关系准则和社会规范,或者没有注意到时间、听话者和语境。
[3] Wolfson强调,在与外国人交流中,本族语说话者更能容忍发音和句法上的错误相反,违反说话准则通常被当作不礼貌的行为,因为本族语说话者不大可能意识到社会语言相关性[4]2.2 分类Thomas把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分为两种主要类型,即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会语用失误前者主要指缺乏适当的语言能力,而后者主要归因于缺乏足够的社会及文化知识和能力2.2.1 语用语言失误当被说话者与所给的话语联系起来的语用力量与这种话语的目的语的本族语者最频繁联系的力量不一样时,或者言语行为策略被从母语不恰当地迁移到第二语言中时就发生了语用语言失误洪刚认为语用语言失误与语言本身密切相关,也就是学习者无意间把母语表达方式迁移到英语中,而没有注意到它们的语用意义,或者是在目的语中不合适的表达方式[5] 通常的语用语言失误主要包括过多的使用完整句,不同场合下同义结构的混淆,对说话者的言外之意的误解以及机械式地套用汉语的表达方式[6]2.2.2 社会语用失误社会语用失误通常指由于社会文化背景差异而导致的语用失误它所涉及的是目的语的传统观念和社会文化规范的缺乏,例如不了解支配目的语社团的合适的语域、话题或者禁忌语[7] 曹楹和王善江认为社会语用失误与说话者的社会地位以及听话者,语域,对话题的熟悉程度,人际关系,不同的价值观念有关系。
[8] 换句话说,社会语用失误源于文化冲突和对特定场合下适宜行为的不同观念然而,语用失误的这两种类型有时候却不能被区分开来,因为它们互相联系和重合从一个角度看,一个不合适的言语行为可以被认为是语用语言失误,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又可以把它看作社会语用失误要想正确区分这两种语用失误,还得靠理解不同的语境、意图和对话者本身Thomas不愿明确区分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会语用失误,因为它们之间形成了一种连续体,而且其中的确存在一定的范围,处于该范围中的语用失误真的无法区分,但是许多学者还是愿意采用她的一分为二法3 涉外导游跨文化语用失误原因对于涉外导游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的原因,语言学家已经开展了许多观察和研究比如,就语言能力的本质而言,语言行为的实施过程实际上是语言的选择过程,而这种选择是基于灵活的语用准则和有效策略的语言是具有多变性的,因此在语用的时候是可以选择语言的实质上,这就是导致涉外导游在与外国游客交际中产生语用失误的主要原因相似地,语言的含蓄性也可能带来语言使用者解码的困难另外,从认知学的角度看,不同的意象,经历和模式也可能导致语用失误3.1 母语负迁移非本族语者在使用第二语言时的母语负迁移可被视为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一个常见原因。
因为人们会无意间使用母语的语用准则来理解话语换句话说就是,人们会用本族文化中的传统价值观,社会规范,语言准则来支配其交际行为,理解和评价他人的交际行为而这种习惯是伴随着人们的成长和日常生活逐渐形成的,不容易被改变比如,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喜欢使用“of course”来回答问题但实际上,这却不能很好地展示我们在各种场合下的热情好客,因此不能用它来回答所有的问题如果一个涉外导游套用汉语的表达方式,用“Yes, of course.”来回答外国游客提出的“Is this the Great Wall ofChina?”将会显得十分的不礼貌事实上,这是外国游客的询问,而导游把“Yes, of course.”理解成“Yes, indeed it is.”但是在该语境中,“Yes, of course.”会显得不礼貌是因为它暗含这个外国游客者问这样的问题有点傻,一般人不会问这样的问题这无疑将给这位外国游客造成很大的困扰,让他觉得中国的导游非常不礼貌3.2 传统价值观的差异由于社会体系、环境和传统文化的差异,形成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价值观各不相同每种文化都有其自身的独特之处中西文化的差异导致了对某些词的不同理解。
笔者曾听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个美国旅行团来到山东菏泽牡丹区龙王庙游览,负责接待的一名涉外导游还没说几句话就把外国游客听的云里雾里其中一句是这样的:The Temple of the DragonKing was established to commemorate the Dragon King who had made greatcontributions to the local people.一名美国游客随即问道:Really? What did he do? 在美国人看来,dragon的形象是邪恶的,品行也是邪恶的,它躲在深山老林中,一旦出现,对人间来说就是一场灾难这时中国导游才意识到讲解出了问题,他忽视了中西方龙形象及文化的差异,随即用英语为外国游客解释:中国的龙是一种神圣的象征,是雨神,是云雨的化身,负责普降甘露,以滋润大地万物经过一番详细解释之后,外国游客才搞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正是因为对“龙”这个词的不同理解才导致了上述案例的发生,所以涉外导游在做讲解时一定要注意词语的选择,避免出现语用失误影响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3.3 思维模式的差异文化背景不同,人们的思维模式也不尽相同。
思维模式反映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由于生活条件和历史的不同,人们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模式,这在中西语言、文字、哲学和价值观上有很好的体现学者们一直在不断地研究中西思维模式的差异关世杰指出中国人是意象模式,而西方人是抽象、逻辑模式;中国人强调整体,而西方人则相反[9] 陈俊森,樊葳葳,钟华在《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育》一书中指出,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是螺旋型的,而西方人的是直线型的[10] 中国人强调整体、归纳、暗示和含蓄,而西方人则重视分析,细微的变化和特殊的细节总之,中国人常常从宏观的角度来处理问题,而西方人则是从微观的角度处理笔者有一个涉外导游的朋友曾经遇到这样的事:某次带团到江西庐山游玩,发现在上山的过程中,团里有一位年长的美国老人行动非常缓慢,爬的很艰难,于是就上前提供帮助:“Let me help you.”,可是老人满脸气愤:“No, I can manage itmyself!” 这位导游非常不理解为什么老人会有这样的反应,而且还有很生气的样子事后导游与同事交流,一位有经验的同事告诉她,美国老人不服老,他们非常的独立,他们认为自己能做的事不用麻烦别人,如果别人不识趣地要提供帮助,他们会很气愤。
可是在中国不一样,中国人提倡尊老爱幼,碰到这样的情况就应该主动提供帮助,这样显得很礼貌,乐于助人3.4 宗教信仰的差异作为主要宗教的基督教极大地影响着西方社会,其核心理论“原罪”强调人们生来就是有罪的,想要死后进入天堂就必须向上帝赎罪西方教堂里的神是以一种血淋淋的、受苦受难的形象出现的——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西方宗教里的神看似是神,其实是人耶稣的死亡就已经完成了他从神到人的蜕变而在中国人多数人信奉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它们提倡的是诚实、礼貌以及和谐从中国古代的宝贵遗产《三字经》中可以看出,中国人认为“人之初,性本善”中国的神灵形象都是比较端庄美好的,他们是供人们崇拜的,而不是让人们对着他们赎罪的中国的神灵是拥有超能力的,他们能够帮助人们达成愿望来中国旅游的大多数外国人对中国的宗教很感兴趣,许多人会选择去参观寺庙然而中西宗教信仰又存在极大的差异,因此涉外导游在此过程中会碰到许多问题笔者听说曾有一名涉外导游带着一个英国旅行团到浙江普济寺游览当时很多中国游客在烧香,并在不停的祈祷英国游客好奇地问导游他们在说什么,导游不假思索地说:“They are praying, and theyhope they can have a happy life and much money. If you are interested, you canpray too, maybe the Chinese God can also realize your dreams.”一名英国游客听了,显得非常气愤:“We can not do that, we arenot that greedy.”这名导游忽视了宗教信仰的巨大差异,随口说出这样的话,造成游客的不满,导致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产生。
4 涉外导游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应对策略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是无法避免的,但是必须提出适当的措施来应对这些问题语言研究者和教师们应当努力分析这些现象,并提出一些有效的策略来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本文着重探讨了应对涉外导游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三种策略:加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学习跨文化语用知识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4.1 加强跨文化交际意识人们受到其生长的语言和文化环境的深深影响,所以当他们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时,他们会碰到许多由于不熟悉文化差异而产生的问题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并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为了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英语,学生们必须熟悉英语国家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另外,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教授学生中西文化的语言形式,言语行为的差异,禁忌语和不礼貌的行为,社会地位和社会距离,价值观念以及语用规则同时,教师应当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能力,并积极尝试各种能够提高学生文化能力和语用能力的教学方法为了减少跨文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