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南县宁鑫河丝绸有限责任公司绵球、绵条及绢丝生产线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四川省国环环境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编制日期:二一三年三月一、建设项目概况1、项目由来蚕桑生产在宁南县农村经济中有一定的基础和历史,有较大的潜力和 前景全县现有蚕桑15万亩,其中推广“6215”模式套种桑园1.1万亩, 现有桑树2.2亿株宁南县委、县政府大力推动和加快全县蚕桑生产,作为 进一步深化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大事来抓根据《宁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宁南大力发展优势茧 丝绸产业,预计到“十二五”末全县桑园达到16万亩,年产白厂丝2000吨,各 类高档丝绸面料500万米的规模,且坚持优质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根据宁南的 经济技术基础、资源禀赋优势和对企业可能提供的支撑条件,在茧丝绸产业重点 培育和发展上,发挥比较优势,引进优势厂家,积极承接转移产业,优化产业结 构,巩固和发展现有优势产业宁南县宁鑫河丝绸有限公司是一家管理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公司经营 状况良好,技术人员储备充足,多来自国家质检局定点加工企业——吴江德顺绢 纺有限公司公司拟投资1800万元在宁南县茧丝绸工业集中发展区(披砂镇小 田坝村3组)筹建宁南县宁鑫河丝绸有限公司绵球、绵条及绢丝生产线项目(以 下称本项目)。
本项目立足宁南县的产业资源,利用南丝路集团有限公司和缓丝企业的下脚 料(条吐、血茧、削口茧、蛹衬、茧皮、茧衣),加工绵球、绵条及绢丝等绢纺 产品系列,将形成宁南区域规模最大的下脚料加工绵球、绵条及绢丝等绢纺产品 生产能力本项目建设对推动茧丝产业全面发展,提高茧丝利用率,提高宁南绢 纺产业集聚度,完善产业链,对推动全县产业结构调整具有枳极地示范和带动作 用为了有效保护环境,保障公众健康,同时为决策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按照《建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国务院253号)和其它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建设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因此,根据该项目的规模、生产工艺及污染特 征和宁南县环境保护局文件,宁南县宁鑫河丝绸有限公司的“宁南县宁鑫河丝•绸 有限公司绵球、绵条及绢丝生产线项目”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为此,,宁南 县宁鑫河丝绸有限公司我单位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经过详细的调 查、现场勘察和初步的工程分析,按照有关环保法规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等规范要求编制完成了《宁南县宁鑫河丝绸有限公司绵球、绵条及绢丝生产线 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本),待审批后作为项F1环境管理及环保设计的依据。
本项目选址于披砂镇小田坝村3组(宁南县茧丝绸工业集中发展区),建成 后将形成年生产100吨绢纺类产品的生产规模项目总投资1800万元目前,根据市场需求及公司发展情况,本项目只进行绵球和绵条的生产加 工,绢丝生产线暂时未设2、 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9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 录(2011年本)》相关规定,本项FI鼓励类:二十、纺织5.5、符合生态、资源综 合利用与环保要求的特种动物纤维、麻纤维、竹原纤维、桑柞茧丝、彩色棉花、 彩色桑茧丝类天然纤维的加工技术与产品宁南县发展和改革局于2013年3月5日对宁南县宁鑫河丝绸有限责任公司 绵球、绵条及绢丝生产线项目进行了立项批复(宁发改规划[2013]32号),同意 该项目的建设因此,项目符合国家现行产业政策3、 规划符合性和选址合理性分析(1) 与园区规划符合性分析2012年12月,宁南县茧丝绸工业集中发展区管委会成立,宁南县茧丝绸工 业集中发展区落地宁南县城北轻纺工业园区工业园区包含了印染加工区、丝绸 和服装加工区、缀丝加工区等12个功能区,集蚕茧加工、绿丝、织绸、服装、 茧丝储备交易、蚕业附产物综合开发等于一体。
宁鑫河丝绸有限责任公司投资1800万元的宁鑫河丝绸有限责任公司绵球、 绵条及绢丝生产线项目已和宁南签订投资合作协议,计划入驻园区并开工建设 本项目为绢纺产业项目,符合宁南县茧丝绸工业集中发展区规划2) 外环境关系相容性项目位于宁南县茧丝绸工业集中发展区内项目东侧紧邻索伦斯公司;南邻 维维集团冬桑凉茶厂;北侧为工业区规划道路,隔路是南丝路集团谊兴丝业公司; 西侧为规划道路和工业区内待建空地项目外环境关系较简单,没有明显的环境 制约因素项目周边企业均为蚕桑产业,对本项目无不良影响项目所在地交通、运输 条件便利,周边环境现状较好综上所述,宁南县宁鑫河丝绸有限责任公司“宁南县宁鑫河丝绸有限责任公 司绵球、绵条及绢丝生产线项目”建设工程的选址是合理的二、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及保护目标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项目区域环境空气中SO2、NOz小时平均浓度和TSP 口平均浓度值均低于《环 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要求,表明项目区域目前的环境空气 质量较好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项目区域地表水黑水河进行监测,监测因子有pH、BOD5、CODcr、氨氮、 挥发酚等5项黑水河评价河段水质各项评价因子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中III类标准要求,表明该评价河段的水质尚好。
3、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区域地下水各指标均能达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规定 的III类水质标准要求,水环境质量较好4、 声学环境质量现状根据监测结果,各监测点噪声值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中相应标准,评价区域声学环境质量现状良好5、保护目标地表水环境:黑水河水质和水体功能不因本项目的建设而发生变化,应符合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III类标准地下水环境:区域地下水水质和水体功能不因本项目的建设而发生变化,应 符合《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 III类标准环境空气: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应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2000年修订版)二级标准要求声学环境:保护目标主要是项目附近200m范围内的居民,区域声学环境质6、评价范[量应达到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规定的2类标准要求评价内容评价范围水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评价范围确定为项目在黑水河排口上游0. 5km至下游4. 5km的断面水域,全长约5公里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根据本项目评价级别,本项目环境空气评价范围是以建设项目生产 车间为中心,主导风向为主轴的矩形范围,边长取5公里,面积约 为25平方公里的区域范围。
声环境影响评价厂界外200m以内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施工区、营运期曰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1、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施工期场地废气污染源主要是施工工地扬尘,其次是施工机械设备燃油(汽 油或柴油)烟气及各型施工运载车辆的尾气项目建设期的主要污染因子是扬尘,其排放源较多,主要为:建筑材料(砂 石、水泥)的无遮盖、超量运输洒漏、粗放式卸料、用料造成的扬尘:工地材料、 渣堆、土堆的露天堆放,随风造成的扬尘污染;裸露道路上行驶的运输车辆产生 的扬尘等为降低扬尘影响,应采取环保措施:%1 粉状材料如水泥、石灰等应灌装或袋装,禁止散装运输,严禁运输途中扬 尘散落,储存时应堆入库房或用篷布覆盖;%1 土、砂、石料运输禁止超载,装高不得超过车厢板,并盖篷布,严禁沿途 撒落;%1 材料堆放场应距敏感点NIOOm,并尽可能远离农田和农户,设在半地主 导风向下风向处;%1 风速四级以上易产生扬尘时,建议施工单位应暂停土方开挖,采取覆盖堆料、湿润等措施,有效减少扬尘污染;%1 及时清运施工废弃物,暂时不能清运的应采取覆盖等措施,运输沙、石、 水泥、土方等易产尘物质的车辆必须封盖严密,严禁洒漏;%1 工程完毕后及时清理施工场地。
对施工场地、堆料场等,除及时进行清理 外,应进行绿化或恢复为耕地,种植农作物;%1 合理安排运输路线,尽量避开人群聚集地通过采取上述防治措施,项目施工期废气对区域大气环境影响小2、施工期废水环境影响施工废水经沉淀后回用工程施工期平均民工人数50人左右,民工不在厂内生活,不设临时生活设 施,生活污水经简易化粪池处理后用作周边农田施肥,不外排在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后,施工期生产、生活废水不会对水环境产生明显影 响施工期的环境影响是暂时的,随着基础施工的结束,这种影响将逐渐消失3、施工机械噪声工程施工机械噪声主要属中低频噪声,因此只考虑扩散衰减,采用点声源衰 减模式,仅考虑距离衰减值、场界围墙屏障等因素,其噪声预测公式为:L2 = L] —201gr2/ri —AL式中:U——距声源h处声源值[dB(A)];Li 距声源K]处声源值[dB (A)];Dr 与声源的距离(m);AL——场界围墙引起的衰减量由上式预测单个噪声源在评价点的贡献值,再将不同声源在该点的页献值用 对数法叠加,得出多个噪声源对该点噪声的贡献值,采用的模式如下:101g^l0Lz/1/=l式中:L——叠加后总声压级[dB(A)];Li——各声源的噪声值[dB (A)];n 声源个数。
施工期噪声影响预测值见附表附表施工期噪声预测结果单位:dB(A)噪声源强值预测距离(米)备注1()2()255()10015()200土石方85655957514541.539以施工期最结构100807472666056.554强噪声级值装修85655957514541.539预测从附表的预测结果可以看出,施工期产生的施工噪声昼间对50米范围内、 夜间对150米范围内造成影响项目周边无居民住户,施工期短,严禁地面夜间施工,因而施工期噪声对环 境影响较小4、施工现场废物和垃圾处理本项目施工期间建筑工地产生一定的渣土、施工余废物料和现场施工人员 的生活垃圾等经预算,挖填方量可实现场内平衡;建筑垃圾产生量大约为3.4t , 除部分用于回收,剩余部分及时清运到指定的建筑垃圾场处理生活垃圾产生量 约0.025t/d,收集后送往环卫部门进行处理5、营运期废水排放及治理本项目运营期废水包括生活废水和生产废水生产废水主要包括浸溃废水和清洗用水其中,浸渍废水产生量为16.2n?/d; 清洗用水废水产生量为39.3m3/d;车间地面清洗水1.8m3/d,生产废水总量为 57.3m3/do项目生产废水采用接触氧化工艺进行处理,废水首先经格栅处理,除去粗大 固体杂物后进入调节池,一•方面可以均匀水质水量,一方面进行初次沉淀。
随后 废水进入厌氧池进行厌氧消化,在厌氧池中COD、BOD降解率较高,其出水继 续进入接触氧化池与生活废水一起进行好氧处理,池内挂有填料,微生物附着其 上,并进行曝气以对污染物进一步降解,最后经沉淀池澄清排放,沉淀池中污泥 定期回流至厌氧池和接触氧化池生产废水经处理后可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一级标准,实现达标排放项目生活污水排放量为8.1m3/d,经厂区内化粪池处理后(食堂废水先经隔 油处理),进入厂内污水处理站,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级 标准后排放6、固体废弃物排放及治理项目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废渣(杂质及丝胶)(0.5t/a)、污水处理站污泥(3.6t/a)、废包装材料(2t/a)、生活垃圾(7.8t/a)其中废渣(杂质及丝胶)、污水处理站污泥作为一般固废运全地垃圾填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