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数学《剪窗花》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用剪纸表达祝福的文化内涵;2. 学会观察、分辨、判断事物的形状和颜色;3. 熟悉常见方形物品的边、角、面、对角线等概念;4. 学会运用剪纸技能剪制简单的窗花1.2 能力目标1. 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判断能力;2. 培养幼儿的小肌肉协调能力,提高剪刀使用技能;3.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1.3 情感目标1. 培养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传统文化;2. 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参与意识二、教学准备2.1 教学材料剪纸纸张、剪刀、各种彩色纸张、模板、黑板、粉笔、纸巾、收音机等2.2 教学环境安静舒适的教室,干净整洁的桌椅,光线明亮的空间2.3 教学前的准备1. 师生准备剪纸纸张、剪刀等材料;2. 老师制作剪纸模板,备课、试剪;3. 准备充足的彩色纸张,方便幼儿挑选;4. 接通收音机、准备播放适合活动开展的音乐三、教学过程3.1 热身环节播放适合活动开展的音乐,让学生跟着音乐活动,使身体适应教学场景,为后续的活动做好准备3.2 感性认识第一步:老师现场表演剪窗花过程,让学生感受剪纸、剪窗花的艺术魅力; 第二步:举例展示或播放与剪纸、剪窗花相关的图片、视频,让学生感知窗花的特点、美感和文化意义; 第三步:播放《窗前》、《绿袖子》、《锅庄》等与剪纸、剪窗花相关的音乐,让学生感知音乐与窗花之间的情感联结和呼应。
3.3 理性认识第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分辨、判断事物的形状和颜色,例如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物品,再找出物品的形状及颜色 第二步:讲解正方形的边、角、面、对角线等概念,并以图片、实物等形式呈现,引导学生逐一了解3.4 技能训练第一步:老师讲解剪纸的方法和技能,示范剪一下矩形,并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剪; 第二步:老师将窗花模板贴在剪纸纸张上,让学生剪下模板上的图案; 第三步:老师讲解如何根据模板上的线条折叠剪纸,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做3.5 创作环节第一步:让学生自由选择彩色纸,准备自行绘制模板 第二步:分发模板,让学生画上形状后再进行剪纸 第三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创作,指导学生如何在窗花中添加自己的创意3.6 教学反思通过活动的开展,学生们兴趣浓厚其中活动的难度较大,较难掌握,需要耐心引导同时,需要留出一定的时间,给予学生实践环节的创造空间通过这样的活动和教学,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小肌肉动作,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丰富了孩子们的精神世界,同时也传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