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怎样进行计算教学张清碧一、数与计算在实际生活、学习、科学研究的作用数与计算是人们生活、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数学方法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科学中各个领域 都有非常巨大的变化,但是,基本的计算方法却没有多大的变化这 充分说明小学数学中计算的基础性和工具性对于每个人来说,仅在 小学阶段学习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计算及其混合运算因此,在小 学阶段学好以上计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这是终身有益的事情数与计算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和周围事物的重要工具之一从抽 象的观点来看,客观世界的表现形式可以概括为:数量、空间和时间 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从数学的角度来看,主要表现在数、量、形三 个方面,而计量是离不开数与计算的,空间形式及其关系要量化也离 不开数与计算任何学科的规律归结为公式后基本上都要运用四则混 合运算来计算的例如:物理、化学的有关公式的计算、微积分的数 值计算等等综上所述,数与计算在实际生活、学习、科学研究作用非常重大二、新课标下如何进行计算教学一)加强口算教学提高计算速度口算是人们运用已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方法,不借助于任何工具仅 依靠思维和语言进行计算,并直接能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法。
它是 一种在学习和实际中用处很大的计算方法,口算是笔算、估算和其他 计算方法的基础口算在加、减法与乘、除法中所起的基础作用是不 完全相同的口算训练的主要做法是:1、基础性训练从小学生不同的年龄心理特点上看,口算的基础要求不同低中年级主要在一二位数的加法高年级把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作为基 础训练效果较好具体口算要求是,先将一位数与两位数的十位上的 数相乘,得到的三位数立即加上一位数与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相乘的 积,迅速说出结果这项口算训练,有数的空间概念的练习,也有数位的比较,又有记忆训练,在小学阶段可以说是一项数的抽象思维的升华训练,对于促进思维及智力的发展是很有益的这项练习可以安 排在两段的时间里进行一是早读课,一是在家庭作业的最后安排一 组每组是这样划分的:一位数任选一个,对应两位数中个位或十位 都含有某一个数的每组有18道,让学生先写出算式,口算几遍后 再直接写出得数这样持续一段时间后(一般为2〜3个月),其口算 的速度、正确率也就大大提高了2、针对性训练小学高年级数的主体形式已从整数转到了分数在数的运算中,异分母分数加法是学生费时多又最容易出差错的地方,也是教与学的 重点与难点这个重点和难点如何攻破呢?经研究比较和教学实践证 明,把分数运算的口算有针对地放在异分母分数加法上是正确的。
通 过分析归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只有三种情况,每种情况中都有 它的口算规律,学生只要掌握了,问题就迎刃而解了1) .两个分数,分母中大数是小数倍数的如“1/12+1/3”,这种情况,口算相对容易些,方法是:大的分 母就是两个分母的公分母,只要把小的分母扩大倍数,直到与大数相 同为止,分母扩大几倍,分子也扩大相同的倍数,即可按同分母分数 相加进行 口算: 1/12+1/3 = 1/12+4/12 = 5/12(2) .两个分数,分母是互质数的这种情况从形式上看较难,学生 也是最感头痛的,但完全可以化难为易:它通分后公分母就是两个分 母的积,分子是每个分数的分子与另一个分母的积的和(如果是减法 就是这两个积的差),如2/7 + 3/13, 口算过程是:公分母是7X 13 = 91,分子是26(2X13) + 21(7X3)=47,结果是47/91如果两个分数的分子都是b则口算更快如"1/7 +1/9",公分母是两个分母的积(63),分子是两个分母 的和(16)o 1/7-1/9公分母是两个分母的积(63),分子 是两个分母的差(2)3) .两个分数,两个分母既不是互质数,大数又不是小数的倍数的 情况。
这种情况通常用短除法来求得公分母,其实也可以在式子中直 接口算通分,迅速得出结果可用分母中大数扩大倍数的方法来求得 公分母具体方法是:把大的分母(大数)一倍一倍地扩大,直到是 另一个分母小数的倍数为止如1/ 4 +3/10把大数10, 2 倍、3倍、4倍地扩大,每扩大一次就与小数4比较一下,看是否是4的倍数了,当扩大到2倍是2 0时,是4的倍数(5倍),则公分母是2 0,分子就分别扩大相应的倍数后再相加(5+6 = 1 1),得数为1 1/2 0以上三种情况在带分数加减法中口算方法同样适用3、记忆性训练高年级计算内容具有广泛性、全面性、综合性一些常见的运算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遇到,这些运算有的无特定的口算规律,必须通过强化记忆训练来解决主要内容有:1 .在自然数中10〜24每个数的平方结果;2.圆周率近似值3.14与一位数的积;3.分母是2、4、5、8、10、16、20、25的最简分数的小数值,也就 是这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以上这些数的结果不管是平时作业,还是现实生活,使用的频率 很高,熟练掌握、牢记后,就能转化为能力,在计算时产生高的效率4、规律性的训练1 .运算定律的熟练掌握这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五大定律”: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其中乘法分 配律用途广形式多,有正用与反用两方面内容,有整数、小数、分数 的形式出现在带分数与整数相乘时,学生往往忽略了乘法分配律的 应用使计算复杂化此外还有减法运算性质和商不变性质的运用等2 .掌握一些特例记得在四年级的一次兴趣活动课时,首先我对同学们提出,请同学们给老师出题,要求是两位数乘11,我可以很快得出答案这激 起了同学们极大的兴趣,都争先恐后地给我出题,11X19、1 5X 1 1 . 2 3 X 1 1……我很快地一一给出了答案这时有一个学生举手问道:“张老师,你为什么酸得那么快,有什么诀窍吗?”于是我就告诉他们两位数乘1 1的规律,即:两边分开中间相加如:16 X 1 1 = 1 7 6O同学们很快地就掌握了这个规律特别强调的是,口算的形式应灵活多样,如采取枪答、自答、互答可全班进行,也可小组或个人进行但应照顾全面,让所有的学 生都积极参与二、在新课教学时应做到1、建立迁移的心向,打下迁移基础教师应从本节内容出发,指导学生建立相应的知识准备与心理准 备心理准备就是明确地告诉学生要用准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给 学生鼓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知识的顺利迁移打下基础2. 提问与本节内容相关的定义、规律、计算法则。
二)利用迁移规律,总结计算法则1 .指导发现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正迁移的形成,首先取决于知 识间的共同因素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启发学生抓住新旧 知识的相同点,把学生的思维引到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上2.抓住新旧知识的本质进行比较、区别当学生找出新旧知识的内在 联系后,教师应将两者放在一起,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抓住本质进 行区别,防止负迁移的发生学生口述计算的思维过程在教学中让学生把自己的思维过程公布于众,便于大家评议,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3. 计算法则的概括这是一个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过程由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踊跃说出计算规律一个人说不完整,其它同学补 充,教师在这个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正确的计算法则三)尝试计算法则,加深知识理解授课之后,教师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多种形式的习题让学生尝试计算法则的运用通过练习,发现错误,教师及时指导,矫 正补缺四)巩固计算法则,教师评估小结紧扣教学内容,教师把难易适中的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时准备难度较大的思考题给掌握较快的学生做通过集体批改,对普遍性 错误及时矫正讲评,提出要求小学计算教学中还要要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非智力因素是智力因素以外的心理因素,主要指学生的动机、兴趣、情感、态度、 意志、毅力、性格、习惯、方法等。
在计算题中,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主要表现在缺乏浓厚的兴趣、认真的态度、坚强的意志、良好 的品质和习惯例如:一些计算题并不是学生不会做,而是由于学生 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草率、不进行演算所造成的因此,在计算题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十分必要的1、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题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使学生乐于计算,学会要口算、笔 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估算方法,然后达到算(估) 得准确、迅速的目的2、培养坚强的意志意志是为了达到既定目的而自觉努力的心理状态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是非智力因素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之(1)、持之以恒、打好基础小学生做计算题时,往往只满足会做而已,不善于进行必要的练习,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因此,在计 算题教学中,首先要向学生讲明计算的重要性,然后提出具体要求, 扎实训练好基本功比如:可以让学生每天一练,及时督促、及时检 查2)、知难而进、不怕困难针对小学生只喜欢做简单的计算题,不善于做或做不准稍复杂的计算、简算、估算等题目的弱点,教学中 要善于发现小学生的思维障碍,然后对症下药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如: “趣题征解”、“巧算比赛”、“看谁估得准”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知难而 进、不怕困难的优良品质。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1)、一看、二想、三算、四演的习惯所谓一看、二想、三算、四演是指:第一先看清题目中的数字和符号;第二再想一想用什么方 法或有无简便方法以及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等;第三步进行计算;第四步进行演算,发现问题、及时纠正2)、建立病题卡的习惯对做错的计算题,让学生建立病题卡片,可以起到预防错误再次发生的作用可以让学生按病号、症状、 诊断、治疗四个程序填卡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