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社团的定位

jiups****uk12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9KB
约15页
文档ID:40083635
社团的定位_第1页
1/15

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定位一、学生社团的内涵 学生社团是广大同学依照共同的兴趣、爱好自发组成的群众性业余学生组织作为联系学校与学生个人的桥梁和纽带和高校重要的课外教育资源,学生社团开展的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各种有益活动,在推动校园文化的建设、优化成才环境、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了生力军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讲,学生社团的发展程度,标志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水准和所达到的高度;社团活动的点点滴滴,也将成为莘莘学子永怀不忘的甜美回忆 二、学生社团的类型 根据目前我国高等学校社团活动的现状,学生社团按其活动方式可划分为学术类社团、素质拓展类社团、工艺、艺术类社团及体育类社团 (1)学术类社团学术类社团主要指 以满足成员对知识的需求为基础, 以提高学术水平合乎实际能力为共同目的而建立起来的,与专业学习、学术研究结合紧密的带有专业实践性质和多学科交流的社团其活动方式主要是定期、不定期举办相关讲座、报告会、研讨会等,并通过学术交流、办刊物等方式对一些理论问题进行学术性探讨如大学生邓小平理论研究会、大学生三个代表理论研究会、大学生国防教育协会等 (2)素质拓展类社团实践类社团是指成员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活动,以检验所学知识和技能,培养综合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学生社团,通常以操作性较强的实践活动为主要活动方式。

如大学生开拓者协会、大学生模拟创业公司、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营等3) 工艺、艺术类社团艺术类社团以成员的艺术特长、爱好相同为基础,为满足其成员的特长发展需要而建立的非专业化的艺术方面的学生社团,活动形式活泼,以举办艺术技艺讲座及排演节目为主如阳光俱乐部、书画协会、吉他协会、剪纸协会、等 (4) 体育类社团体育类社团是指有相同体育爱好和兴趣的同学,为提升其在该项活动中的技术而组建起来的以不同体育项目为分类的学生社团其活动较注重趣味性,一般以举办全校性比赛及定期集中训练为主如羽毛球协会、足球协会、乒乓球协会等此类社团深得高校体育爱好者欢迎 三、学生社团的特性 学生社团具有鲜明的自主性,对其成员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是其显著特征作为一种由学生自发形式的群众性组织,学生社团因其成员文化结构,活动范围、方式、组织机构的影响,决定了它不同于其他的社团,体现出了自身的特色归结各类型学生社团,其主要具有以下几种特征:(1) 社团建立的自发性学生社团是在高校管理部门的许可下,由学生自发组织起来的,社团负责人自愿承担社团的发起和组建工作,其成员在相互认识的基础上自愿参加社团活动 (2) 群体目标的整合性。

就参加学生社团的成员而言,其参与社团的初衷基本都是由于在兴趣、爱好、特长、观念等方面具有某种程度的一致性,从而在社团活动中表现出极高的热情和主动性,并在彼此的交往和相处中相得益彰,所以社团凝聚力强,大家都能为共同的社团目标而努力 (3) 社团成员的广泛性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充实课余活动和发展个人爱好的多种场所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不同性别、不同民族的学生为了共同的目的参加到社团中 (4) 活动内容的多样性社团成员具有较高的素质和多方面的才能, 众人拾柴火焰高,社团成员往往能集思广益,活动点子自然层出不穷,而且立意新颖,角度独特,活动很能吸引许多参与者 (5) 活动方式的灵活性社团可以是虚,也可以是实,还可以虚实并举;可以定期, 也可以不定期高校教育的进一步改革,团活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另外,学生社团进一步融入社会,其自身也得到锻炼和发展因此,学生社团活动日益活跃多样,在保留原有的讲座、竞赛、座谈会、交流会等形式的基础上,又在不断创新,实现了由“外向型”向“联合型”的转变一方面在组织形式上理论和实践结合地更紧密,更注重指导意义和社会意义;另一方面社团由 “单枪匹马”转化为横向联系,社团之间实现了跨系、跨校乃至跨地区的联系。

(6) 行为规范的自律性校园社团要保持自身的正常运转, 必须有一定的行为规范有的社团有一定制度化的控制系统,有的则无严密完善的控制系统一般情况下,社团行为的规范往往难以形成强制的约束力,而主要依靠成员的自觉,实行自我控制,自我约束 (7) 体制结构的松散性由于学生社团是自发形成的,所以不管是组织形式, 还是社会成员,活动主题等都不可避免的流动游移从而表现为结构松散 综上所述,学生社团是学校中的群众性组织,在组织上表现为自发性、群众性;在活动上表现为业余性、灵活性;在发展程度上表现为层次性、差异性;在人员组合上表现为松散性、流动性 四、学生社团的基本任务学生社团的基本任务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适应学校发展、教育改革及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积极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充分体现学生社团的思想教育功能、凝聚功能、培养功能、示范功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符合人才服务 五、社团活动的原则 学生社团各项活动必须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必须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严格依照《学生社团管理条例》及社团章程执行,学生社团活动应秉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向“精品化”、“社会化”趋势发展,真正做到深入学生,促进校园文化健的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六、学生社团的功能 高校教育的全新改革和发展是现代社会对人才提出的更高要求,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更需要高校教育对传统教育的进一步发扬与突破,这使得高校的改革任务更加艰巨社团活动以其多重性的特征决定了他在学校人才培养、教育,甚至高校自身发展中具有课堂教学和其它途径难以实现的优势根据高校社团的发展及其现状,学生社团主要发挥以下几个重要功能: 第一﹑有利于完善学生的个性,培养一专多能的合格人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当前教育体制自身的制约,单一、传统的说教难以让当代大学生接受,而且存在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通过学生社团活动,充分的调动了大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使得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既巩固和发展了兴趣、爱好、特长,又促进了具有个性特征点的志向、品格、意志和情感的生成 21 世纪需求的人才须是拥有多方面的知识、技能,善于人际交往,关心社会和他人,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的高素质人才学生社团适应这一社会需求,不仅其本身为学生提供了锻炼技能,增进交往的机会,而且其活动内容和方式与社会接轨,也为学生认识社会,培养攻关能力,增强社会适应,促进自我社会化等提供了绝好的机会,在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社会适应能力,最终实现自我发展。

第二﹑有利于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属高校亚文化,体现以大学生为主体创造进行的校园课外活动也就是说,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力军,校园文化建设是否能够得到加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参与程度由于学生层次不一样,兴趣爱好亦各不相同,这些多层次、多风格的学生社团成了同学们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有效阵地它对于发展校园文化,优化育人环境,全面提高青年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思想政治觉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如果说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渠道是以第一课堂——文化专业课程,第二课堂——各类有组织的课外校园文化活动,第三课堂——学生假期社会实践等构成,那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积极健康的学生社团活动已经成为高校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促进着校园文化向着深层次、高质量的方向发展,从而在校园里形成浓郁的学术氛围,多层次的社会服务体系和活泼健康的文化气息,为大学生精神的需求,综合素质的培养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此外,日益发展的学生社团活动还对校园文化有再殖功能它一方面是将三类课堂的内容和形式综合联结为一体,成为专业学习、课余兴趣、社会应用有机的连接枢纽,另一方面是不断拓展其社会功能,力求与社会文化连接、融合,并向社会发挥反作用力。

第三﹑有利于推行素质教育,深化高校体制改革所谓人才,是指适应社会需要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这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是素质教育从宏观意义上讲,素质教育就是要树立两种态度,培养两种能力两种态度一是指对知识的态度,二是指对工作的态度;两种能力是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表达与交流的能力从微观上讲,素质教育就是教育学生学好专业知识(一专)的同时,广泛而有目的的涉猎、研究其他科学,使自己具有多种技能(多能)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当前,开展素质教育,改革高校教学是一个紧迫性的时代重任,这就要求找到一个好的切入口和突破口这其中,学分制的采用及课程设置无疑为学生提供了更为灵活的选择性,使得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发挥但是,原来的班级管理开始显得松散和不稳固,其效果更加脆化因此,学生个人集体归属感的失落和心理的失衡与冲突更加激烈学生社团活动的蓬勃发展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些不利因素,一方面学生参加社团活动依然具有灵活性的选择,完全可以和个性相结合;另一方面社团通过对成员情感和志趣的聚合,使他们的集体归属感在心理上得到满足;再就是部分高校将学分制与学生参与社团的积极性相挂钩,为学生在社团的素质培养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同时,社团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通过举行不同层次和各种形式的讲座、研讨会等,使学生在活泼、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学到课堂上难以学到的知识,学生成员的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到提高 总之,参与社团活动是学生增强素质,进而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有效途径学生社团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 第四﹑有利于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社团丰富的类型、典型的特征,为广大成员的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成员的科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都在社团活动中得到了锻炼 创新意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是一种先进文化长期积淀而形成的一种社会意识学生社团正是校园文化中形成这种文化机制的有效阵地在社团内部,学术问题上提倡百家争鸣,只要不违反法规和校纪校规,允许各种论点的存在,因此它的文化氛围是自由的同时,成员之间相互尊重,互相帮助,极大的发展了成员的个性,充分挖掘了成员的积极性,使创新意识不是潜意识的存在,而是以一种社会意识存在 另外,创新活动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大学生要开展创新活动,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背景、足够的活动经费、强有力的指导力量、志趣相投的合作伙伴以及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等等由于目前教学机制和教学资源所限,学校不可能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组织更多的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同学自发组织的学术性社团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成为广大学生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有形载体 第五、值得注意的是,社团自治带来的“随意性”易使社团在原则性、方向性等问题上出漏洞,易形成“小集体意识”、“山头思想”等影响社团的横向联系,以及社团活动的纵深发展这些负面功能应引起警惕和正确引导 第六、有利于开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领域传统的德育过分强调其政治功能,新形势下的德育,其目标是从单一的政治思想品德功能向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从而符合知识经济对人才全方位的要求新的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要求新的德育运行机制和方法社团活动以其趣味性、开放性、群众性的特点成为高校德育工作中的新生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前途 高等学校本身是一个小社会,它不仅是青年学生的求知场所,而且是学生接受实践锻炼和提高实践本领的训练基地在当前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之一一方面,大学生通过参加社会活动亲眼看到了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亲身体验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升华了感性认识,促进了理性认识的提高;另一方面,在社团活动中,学生处于主导地位,由过去的被动教育变为主动的自我教育、封闭教育变为开放教育、单一形式教育变为多种形式教育,有效地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效地把活动的思想性、学术性、娱乐性融为一体。

加强社团建设,推进思想政治工作进社团,是开辟德育工作新领域的可行性很强的途径 七、学生社团的产生和发展 历史上,学生社团几乎是伴随着学校的出现而出现的健康向上的学生社团在不同的历史时。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