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一次函数与等腰三角形存在性问题

pu****.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75.50KB
约6页
文档ID:428399581
一次函数与等腰三角形存在性问题_第1页
1/6

每日一题079一次函数与等腰三角形武穴市百汇学校徐国纲解题技巧如果△ABC是等腰三角形,那么存在®AB=AC,®BA=BC,③CA=CB三种情况.已知腰长画等腰三角形用圆规画圆,已知底边画等腰三角形用刻度尺画垂直平分线.如图,已知线段AB作等腰三角形,则符合要求的点都在以A、B为圆心,AB长为半径的圆和AB的垂直平分线上,这就是传说中的“两圆一线”•解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有几何法和代数法,把几何法和代数法相结合,可以使得解题又好又快.几何法一般分三步:分类、画图、计算.代数法一般也分三步:表示三边长,分类列方程,解方程并检验.例题解析例❶如图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D的坐标为(3,4),点P是x轴正半轴上的一个动点,如果ADOP是等腰三角形,求点P的坐标.图1-1【解析】分三种情况讨论等腰三角形△dop:®do=dp,®od=op,®po=pd.① 当DO=DP时,以D为圆心、DO为半径画圆,与x轴的正半轴交于点P,此时点D在0P的垂直平分线上,所以点P的坐标为(6,0)(如图1-2).② 当OD=OP=5时,以O为圆心、OD为半径画圆,与x轴的正半轴交于点P(5,0)(如图1-3).③ 当PO=PD时,画0D的垂直平分线与x轴的正半轴交于点P,设垂足为E(如图1-4).上面是几何法的解题过程,我们可以看到,画图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找到目标P,其中①和②画好图就知道答案了,只需要对③进行计算.代数法先设点P的坐标为(x,0),其中x>0,然后表达的三边长(的平方).DO2=52,OP2=X2,PD2=(X—3)2+42.① 当DO=DP时,52=(x—3)2+42.解得x=6,或x=0.当x=0时既不符合点P在x轴的正半轴上,也不存在ADOP.② 当OD=OP时,52=x2.解得x=±5.当x=—5时等腰三角形DOP是存在的,但是点P此时不在x轴的正半轴上(如图1-5).③ 当PO=PD时,x2=(x—3)2+42.这是一个一元一次方程,有唯一解,它的几何意义是两条直线(x轴和OD的垂直平分线)有且只有一个交点.代数法不需要画三种情况的示意图,但是计算量比较大,而且要进行检验.图1-5例❷如图2-1,直线y€--3.x,3与y、x轴相交于点A、C,动点P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从点A出发,沿AC向点C移动,同时动点Q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从点C出发,沿CO向点O移动,当P、Q两点中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则停止运动.在P、Q两点移动的图2-1【解析】在P、Q两点移动的过程中,APCQ的6个元素(3个角和3条边)中,唯一不变的就是ZPCQ的大小,夹ZPCQ的两条边CQ=t,CP=6—t.因此APQC符合“边角第#页共4页边”的解题条件,我们只需要在ZFC0的边上取点P或Q画圆.图2-2图2-3图2-4第#页共4页第#页共4页① 如图2-2,当CP=CQ时,t=6-t,解得t€3(秒).16_t② 如图2-3,当QP=QC时,过点Q作Q^^X^C于M,则CM=刁PC=—^.22在rAqmc中,tZPCQ€30,,CQCM第#页共4页第#页共4页③如图2-4,当PQ=PC时,过点P作PN丄EC于N,则CN=2CQ=11.22在RtMNC中,J/PCQ=30°,CP€CN化丁€冇'第#页共4页第#页共4页例❸如图3-1,已知正方形OABC的边长为2,顶点A.C分别在x、y轴的正半轴上,M是BC的中点.P(0,初是线段OC上一动点(C点除外),直线PM交AB的延长线于点D.当△APD是等腰三角形时,求m的值.图3-1【解析】点P(0,m丿在运动的过程中,△APD的三个角都在变化,因此不符合几何法“边角边”的解题条件,我们用代数法来解.因为PC//DB,M是BC的中点,所以BD=CP=2-m.所以D(2,4-m).于是我们可以表达出Aapd的三边长(的平方):AD2=(4一m)2,AP2€m2+4,PD2=2+(4一2m)2.3① 当AP=AD时,(4一m)2€m2+4.解得m二—(如图3-2).2② 当PA=PD时,m2+4€22+(4-2m)2.解得m€4(如图3-3)或m二4(不合题意,舍去).3③ 当DA=DP时,(4—m)2€22+(4—2m)2.解得m€2(如图3-4)或m=2(不合题意,舍去).3综上所述,当亠只0为等腰三角形时,m的值为3,4或2233图3-2图3-3图3-4第#页共4页第#页共4页其实①、②两种情况,可以用几何说理的方法,计算更简单:①如图3-2,当AP=AD时,AM垂直平分PD,那么△PCMs^MSA.所以竺CMMB€1~B^~21因此PC€-,2②如图3-3,当PA=PD时,P在AD的垂直平分线上.所以DA=2PO.因此4-m=2m.解得m=43小结:1、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又可以细分为两个定点一个动点,或一个定点一个定角,或只有一个定点,甚至三个点都是动点等几种类型;2、当条件中有定线段时,可以利用“两圆一线”来画图,再计算;在有定角时,可以借助特殊三角形三边比的特征或相似来建立方程;对于既无定线又无定角的问题,可以用代数法来解,即先表达三边,再分类列方程求解,要注意根据题目条件进行检验.对于不同类型的等腰三角形,我们可以灵活选用几何法或代数法,有时候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可以使得解题又快又好;3、在进行有关等腰三角形的计算时,常用到勾股定理、三线合一、特殊角的三角函数、相似、一元二次方程等知识;在这个过程中,贯穿了分类讨论、数形结合、方程等数学思想方法.第#页共4页。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