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考各种写作手法

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51.76KB
约75页
文档ID:9753628
高考各种写作手法_第1页
1/75

各种写作手法一、渲染和烘托渲染本来是国画的一种手法,在需要强调的地方,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显出物象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诗歌则往往用来对环境、景物等进行描写,这些描写是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如孟浩然《早寒有怀》:“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湘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预有问,平海夕漫漫 ”这首诗写寒秋时节诗人漫游长江下游时所产生的思乡的悲哀和对前途的迷惘首联“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写出深秋时节的景象木叶渐脱,北雁南飞,北风呼啸,渲染出秋天寒冷,凄飒的气氛诗人抓住最有代表性的事物从正面极力描写秋寒,这是渲染的手法 烘托本是中国山水画的传统手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涂抹,使物象明显突出用在诗文中则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如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首联从大处落笔,写深秋的萧杀凄凉景象,颔联写天上地下,江间关塞,到处惊风骇浪,动荡不安,萧条阴晦,这种景象使诗人翻腾起伏的忧思和胸中的郁郁不平形象地表现出来。

映衬:为了突出主要事物,先描写与之有关联的事物,作为陪衬烘托的修辞方法这种修辞方法按照和衬托事物之间所呈现得出来的关系不同,分为正衬和反衬正衬:陪衬事物和主要事物朝着相同的方向变化用荒凉萧条的环境和气氛,衬托悲凉的心情反衬:陪衬事物和主要事物之间朝着相反的方向变化用"……但我还以为船慢"反衬"我"的急切的心情 例 1:“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赵师秀的《约客》 )诗中以“家家雨” “处处蛙”渲染一种气氛,衬托夜的深和夜的静例 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 【析】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例 3: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骆宾王《鹅》 ) 【析】鹅洁白的羽毛浮于绿水之上,红掌拨动,绿水泛波,红、白、绿三色对比有寒有暖,鲜明而协调,在蓝天、白云之下,在绿草如茵的碧水、清澈见底的池塘边, “白毛”与“绿水”比美, “红掌”与“清波”争胜,多么绚丽的画面,多么富于童趣和生活气息。

真可谓状物如在目前例 4:“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 【析】通过红日映花衬水增加了色彩的明亮度,追忆江南美景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思归的感伤例 5:“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杜甫《绝句》 ) 【析】诗人用浓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风光,山青翠,花红艳,鸟翎白,碧波绿,景象清新,赏心悦目,却是为写下文勾起漂泊的伤感作铺垫附:渲染的相关范畴——浓淡在绘画中,浓淡主要指色彩的深浅、明暗在文学创作中,主要指语言的色彩浓者,重笔浓彩,绚丽;淡者,素笔淡写,不尚雕饰就作家个人而言,有的追求素淡,有的追求浓艳;有的浓淡兼施,两相映衬,收到鲜明生动的艺术效果如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上片写金陵的壮丽景色,用了“似练” 、 “翠峰” 、 “残阳” 、 “彩舟云淡”来写秋景,语言华美;下片叹六朝竞逐豪华,吊古伤今,语言素淡;以浓衬淡,有力地强化了政治家睹今鉴古的深远思虑又如李清照的《一剪梅》 ,上片写“红藕” 、 “玉簟” 、 “罗裳”、 “兰舟” 、 “锦书” 、 “月满” ,色彩较浓;下片写“花” 、 “水” 、 “闲愁” ,色彩较淡;浓淡相映,充分地渲染和抒发了词人的相思之苦;“浓”尚不可解其愁, “淡”更让她何以堪?二、对比和衬托 衬托则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

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衬托有正衬、反衬两类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衬托就是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就是反衬它强调的是通过比照“衬”出其中的一个如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是一首抒情诗,在看似叙事中作者通过去年今日和今年今日的对照,凸显出今年今日此时此刻桃花“依旧”而人面不再的那种感伤之情这里重点是通过比照,以去年的欢快衬托(反衬)出今年的落寞感伤怅然无奈! 对比则是把对立的事物,或景,或境,或人,或情,前后相叙,加以比照,来使人从中有所感有所悟,更加强烈而清晰地传达出诗人所要表达的意旨,以增强艺术效果的表现手法它强调的是通过比照更鲜明强烈地表达某种意旨如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归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 ”诗人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今昔对比形成强烈的反差,让读者清晰的感受到历史盛衰的无常这里重点是通过今昔两种境况的对照,使人从中清晰强烈地感受到某种哲思,而不是为了突出其中的某一种境况 对比和衬托都有对照的意味,都是通过对某些事物(或形象或情感)进行对照来完成但是对比仅限于相对事物(或形象或情感)的对照,而衬托还可以是相似事物(或形象或情感)的对照。

对比通过对照落脚点不在于相互对照的任何一方,而是从对照中昭示某种情感认识;衬托通过对照落脚点在于凸显相互对照的某一方 三、衬托和烘托 衬托前面已经介绍不论哪种衬托,强调的都是两个事物通过比较而使其中一个更加凸显落脚在一个“衬” ,特别强调由相近或相对的事物进行对照如前面举过的崔护《题都城南庄》 ,诗人把“人面桃花相映红”与“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种相对的情景进行对照,表达内心的怅然落寞通过这两种同“质”的事物的对照,用去年今日的欢愉来衬托凸显出今年今日的感伤 大 江 东 去 , 浪 淘 尽 , 千 古 风 流 人 物 故 垒 西 边 , 人 道 是 , 三 国 周 郎 赤壁 乱 石 穿 空 , 惊 涛 拍 岸 , 卷 起 千 堆 雪 江 山 如 画 , 一 时 多 少 豪 杰 (念奴 娇 ·赤 壁 怀 古 )苏 轼 善 用 衬 托 , 上 阕 写 雄 奇 壮 美 的 赤 壁 之 战 中 指 挥 若 定 的形 象 , 这 是 以 景 衬 人 上 阕 的 千 古 英 雄 烘 托 三 国 周 瑜 的 形 象 , 下 阕 极 力 写周 瑜 少 年 得 志 , 建 功 立 业 以 反 衬 自 己 戴 罪 黄 州 , 壮 志 难 酬 的 无 奈 。

 烘托前面也已经作了介绍,它强调的是对一种事物从侧面着意进行描述或铺排,来使该事物形象更突出落脚不一定是由相近或相对的事物进行对照,而强调侧面地对该事物进行“烘” 如前面所举的孟浩然《早寒有怀》 ,前两联描写景物,渲染出一种意境氛围;后两联抒发自己那种思乡的愁绪和前途渺茫的愁苦虽然意境格调和心情有一种内在的相似性,但两者不是同“质”的相近或相对的事物,不存在通过对照凸显一方的关系,所以不是衬托寒冷凄飒的意境氛围,对于作者的心绪情感而言就好像一种外在的侧面修饰装点,这种意境氛围就散发着作者心中的忧思和迷茫,虽然看似写景,但实是在从侧面从外沿描写作者情感所以景物描写意境渲染对于作者的情感表达是一种烘托 衬托和烘托都是着眼于“托” ,即使某种事物某个形象某中情感得到凸显但是两者的手段方式不同,衬托主要通过对该事物(或形象或情感)和与其相似或相对事物(或形象或情感)的对照映衬来完成;烘托主要通过对该事物(或形象或情感)做外在的侧面的描写来实现 衬托,就是为了使某事物的特色更加突出,用别的东西来陪衬和对照的修辞手法衬托,若就衬体与主体的性质与关系而言,可分为正衬与反衬这两种 正衬,即是用一与本体事物一致的观点或景物,从正面去陪衬、烘托本体事物的格式。

例如“古人尚能”头悬梁,锥刺股“孜孜不倦的学习,你们为了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一定会天加专心致志,废寝忘食,刻苦攻关 (郭沫若《科学的春天》 ) 该例拿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的劲头,来衬托今天有理想的青年会更加“刻苦攻关”的钻研精神这是“正衬” “桃 花 潭 水 深 千 尺 , 不 及 汪伦 送 我 情 ”唐 李 白 的 《 赠 汪 伦 》 , 以 桃 花 潭 的 水 深 衬 托 出 跟 汪 伦 的友 情 更 深 反衬,即是把一种与本体事物相反或对立的观点、事物从反面去陪衬烘托本体事物的格式 例如“当你下马坐在一块岩石上吸烟体息时,虽然林外是阳光灿烂,而在这遮住了天日的密林中却闪着烟头的红火光 (碧野《天山景物记》 ) 该例以作者骑马进入天山原始森林能看到闪着烟头的红火光,突出森林成长茂密、林子阴暗,这是“反衬” “海 鸥 在 大 海 上 飞 窜 , 轰 隆隆 的 雷 声 把 海 鸭 吓 坏 了 , 企 鹅 胆 怯 地 把 肥 胖 的 身 躯 躲 藏 在 悬 崖 底 下 ......只 有 那 高 傲 的 海 燕 , 勇 敢 地 、 自 由 自 在 地 在 没 起 白 沫 的 大 海 上飞 翔 。

”高 尔 基 的 《 海 燕 》 以 海 鸭 及 企 鹅 的 懦 弱 衬 托 出 海 燕 的 勇 敢 常言道:“红花虽好,也要靠绿叶扶持 ”借绿叶衬托红花的美这句话很能说明衬托的道理写文章亦如此,运用衬托这一技巧,会把所描写的对象表现得更加鲜明突出而衬托在其体运用中,主要又有两种类型 以景衬情,即通过具体生动的景物的描写,来烘托渲染人物的感情或人物的性格 例如: ①时候既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缝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鲁迅《故乡》 ) 这段文字描写了故乡荒凉、冷落、窒息的景象,衬托了“我”的悲凉心情这里是以景衬情 ②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孙犁《荷花淀》 ) 该例通过对水生嫂编织芦席的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的形象,这里是以景衬人 以动衬静,即通过具体的声音或行动的描写,来烘托渲染幽静的自然环境或恬静的内心世界。

①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在岩石上漫流的水的声音,更增添了密林的幽静 (碧野《天山景物记》 ) 该例用骑马穿行林间能听到蹄溅起的水声,来衬托天山森林处人迹罕至、幽深僻静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考场上的笔尖发出的“沙沙”声②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橼破屋来住着,早晨走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郁达夫《故都的秋》 ) 以秋天坐在院子里能听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来衬托出周围环境的宁静及作者悲凉的心境 此外,衬托的方法还可以举出一些,如以小衬大、以美衬美、以反衬正、以虚衬实、以宾衬主、以恶衬善、以正衬正等 以物衬物 《日月潭》一文在对台中附近的群山、树木及周围的名胜古迹等大的"背景"作了描写和介绍以后,再介绍"日潭"与"月潭",这样日月潭留给读者的印象就更深更美了 2、"托"人"衬"人 《鱼游到了纸上》一文的作者在写了"茶室后院的金鱼缸旁"聚着许多爱鱼的老人、孩子、青年以后,引出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用众多的人托出的某一个人物,会给读者留下"鹤立鸡群"的感觉3、托"物"衬"物" 小鱼在水里是非常机灵的,但是翠鸟能"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

"机灵的水中小鱼竟敌不过翠鸟,可翠鸟动作的迅速和敏捷 (《翠鸟》 )    4、托"暗"衬"明""阳光照不到海底,水越深光线越暗,五百米以下就全黑了"那么到底黑到什么程度呢?可以看见"有发。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