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率先胜利的战略策略因素分析=“news_bd”>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中国共产党把战略重点放在东北,抢得先机进军东北,决战东北,使东北成为全国第一个全部解放的地区,并由此引起连锁反应,推动了整个解放战争胜利的进程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率先取得胜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国民党腐败、国军战斗不利、苏联外援等客观因素,但最根本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解放区采取了正确的战略策略促使自身力量迅速壮大,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从战略策略因素来看,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率先胜利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重视东北战略地位,灵活调整战略方针 把战略重点放在东北,这不是中共中央的临时决定,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早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中共中央就做出了争取东北的战略决策毛泽东在一次讲话中就说:东北是很重要的,从我们党,从中国革命的最近将来的前途看,东北是特别重要的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高度重视东北战略地位,根据国内外局势的变化灵活调整战略方针,创建了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为赢得东北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一)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方针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对于国民党大肆抢占抗战胜利果实,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坚决从日伪军手中收复失地,抢先进军东北。
由于忙着抢占华南、江浙、华北的大城市和交通要道,此时的国民党还无暇顾及东北,东北暂时由苏联红军占领中共中央根据这一实际情况,于1945年9月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认为只要我能控制东北及热、察两省,并有全国各解放区及全国人民配合斗争,即能保障中国人民的胜利,基本明确了争取控制东北,进而独占东北的战略方针在这一方针指导下,中共中央先后抽调了约2万名党政军干部奔赴东北开展工作,其中包括中央委员陈云、林彪、彭真等10人,候补中央委员黄克诚、萧劲光等10人与此同时,中共中央迅速组织兵力,山东的八路军、苏北的等部队从各个方向向东北进军,10余万大军部署在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大城市及交通要道上,粉碎了国民党迅速独占东北的图谋 (二)让开大陆,占领两厢的方针 然而就在中共准备锦州战役的过程中,形势急转直下,11月初开始,国民党在美国的帮助下经过海陆空三路向东北大举运兵,对中共军队开展了猛烈的进攻在国民党军队占领山海关和锦州后,中共中央及时调整战略,提出让开大陆,占领两厢方针11月底,中共东北局由沈阳迁往本溪,各分局也相继撤出长春、哈尔滨等城市然而当时在东北局党内干部中,有许多人仍缺乏对形势的清醒认识,企图酝酿夺取沈阳、长春等大城市,并请示中央。
12月7日,中共中央再次致电东北局,告诫不应争夺沈阳、长春,而应控制长春路两侧地区,建立根据地根据中央部署,东北的各部队分散编制,开始向东满、北满、西满等战略要地铺开,依靠东北人民群众的支持,建立地方政权,东北根据地从无到有,一步一步建立起来 (三)重新占领和控制部分大城市和主要铁路干线的方针 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国共双方签订停战协定为了在与国民党谈判中处于有利地位,中共中央指示东北局要在军事上力求巩固自己,建立巩固的根据地,打下长期坚持的基础,在完全自卫的条件下力求打一、二个大胜仗苏联撤出东北后,国民党大举向东北增兵,攻占解放区,企图完全占领东北与此同时,苏联再次改变了对中国共产党的态度,在撤军时,不仅将辽阳、鞍山、本溪等重要城市和地区的政权秘密移交中共,并希望中共集中兵力积极与国民党争夺大城市在此背景下,中共中央确定了在促进东北停战的同时,确定了重新占领和控制部分大城市和主要干线的方针 为了在有利形势下实现停战,巩固中国共产党军队在东北的地位,阻止国军北犯,中共中央决定保卫四平中共中央与东北局对四平保卫战极为重视,强调此次作战为决定我党在东北地位之最后一战,望空前动员全党全军以最大的决心,不 惜 任 何 牺 牲 争 取 这 次 作 战 的 决 定 胜利。
四平保卫战中东北民主联军表现英勇,顽强抵抗,使国民党不敢小觑,对在谈判中争取有利地位,开辟与巩固北满根据地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方针 四平保卫战失利以后,东北民主联军被迫放弃了长春、吉林等地,退守到松花江以北地区鉴于东北战场的严峻形势,6月16日,中共中央经过慎重思考,为了统一领导,决定成立以林彪为东北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以彭真、罗荣桓、高岗、陈云四同志为东北局副书记兼副政委的东北局领导班子7月初,为了更好分析当前形势,总结经验教训,统一认识,中共东北局召开扩大会议7月7日,东北局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东北形势及任务决议》,决议根据毛泽东的电报进行了修订,形成最终的七七决议决议提出克服和、战问题上的混乱思想,准备以长期的艰苦斗争取得和平,强调坚持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正确方针七七决议的通过与发表,是东北解放战争从曲折反复走向胜利的转折点此后,东北局组织大量党政干部下乡发动群众,土地改革运动、剿匪斗争等各项工作全面展开,建立了巩固的东北根据地 二、进行清剿土匪斗争,安全稳固后方基地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日伪政权的垮台、国共两党在东北的战争、动荡的局势给土匪发展造成了机会,东北地区的匪患日益严重。
土匪活动的范围之广,人数之多,危害之大,是东北历史上所罕见的与以往的情况不同,此时的东北土匪主要是由日伪残余势力、封建地主恶霸、惯匪流氓地痞及投机野心分子构成,更多的是政治土匪中国共产党在进入东北以后,猖獗的匪患问题给中共的行军作战造成极大的困难一些原本收编的土匪武装在国民党到来之后纷纷倒戈叛变,使东北民主联军处于腹背受敌的不利局面东北民主联军在给中央的报告中回顾当时的情况说道:不分兵打匪,到处不能占脚不仅城市被土匪占据,乡村也是土匪的世界 为了拥有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中共东北局决定把剿灭土匪作为发动群众的首要任务,并作了具体部署从1945年12月到 1946年5月,剿匪斗争的重点是清剿数量大、危害严重的大股土匪,恢复失陷的县城和村镇,恢复铁路公路交通这一阶段,在中国东北局的指导下,各省、各县之间,互相配合,依托主力部队,发动广大群众,开展了频繁有力的剿匪斗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根据东北民主联军的不完全统计,截止到1946年3月底,东北全区内进行较大的剿匪战斗共计212次,毙伤俘土匪共达78 495人,缴获长枪25 500支、短枪911支、轻重高射机枪618挺、炮52门,收复过去为匪盘踞的城镇118座。
[9]到1946年5月,东北的大股土匪基本被剿灭1946年5月四平保卫战结束后,东北民主联军节节后退,形势发展极为不利一些流窜和潜伏下来的土匪又重新聚集起来,一些被群众斗争的地主、汉奸、恶霸乘机捣乱,一些隐藏的国民党特务以为时机已到,纷纷出动,策划叛乱,东北各地陆续出现暴乱、暴动事件土匪的再度猖獗严重威胁了中共的后方,成为解放区心腹大患针对这一现实情况,1946年6月,中共东北局、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下达了《关于剿匪工作的决定》,要求在最短时间内,坚决彻底地肃清土匪,发动广大农民,建立巩固的后方,以支持长期斗争各地剿匪部队遵照指示和部署,重点打击战略根据地北满的匪徒,深入彻底肃清各类土匪 剿匪斗争的胜利,铲除了隐藏在解放区的内部隐患,稳固了解放区的后方,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调动了广大群众投身土改、参军参战、支援前线的积极性 三、积极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实行的土地改革运动,极大提高了广大农民抗日与生产的积极性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要想最大程度的发动群众,赢得广大农民的支持,土地改革运动无疑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土地改革能够改善社会对农民身份的排斥心理[10],激发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布了由刘少奇主持起草的《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又称五四指示,指示要求把解放区土地问题当作目前一切工作的最基本环节,要放手发动与领导群众来完成这一历史任务 中共东北局接到五四指示后,决定放手发动群众,实行土地改革,创建根据地,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在东北开展起来从1946年7月起到1948年春,东北的土地改革运动大致经过四个阶段: (一)反奸清算阶段 东北解放区以往是日伪统治区,农村实行的是殖民地式的封建剥削制度,其土地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占有地,即满拓地、开拓地、关东军用地和日本人私地;二是地主、汉奸、富农的占有地;三是农民少量的小土地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一些地主、富农乘机勾结敌伪残余势力抢占兼并大量土地,大量农民仍处于无地、少地状态针对这一情况,早在1946年3月20日东北局就公布了《关于处理日伪土地问题的指示》,决定将所有东北境内的日伪地产,开拓地、满拓地以及日本人和大汉奸所有地,无偿地分配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贫民通过没收与分配敌伪土地,农民生活状况得到一定改善 五四指示后,中共东北局首先开展的是反奸清算运动。
所谓反奸就是没收分配大汉奸、恶霸、大地主、顽匪头子的土地;清算主要是清算一般地主的不执行减租减息政策、无偿占有农民劳役、吞蚀霸占的田产、额外剥削等问题反奸清算运动是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相结合的一种斗争形式,它既是群众性的打击汉奸地主的政治运动,又是初步的土地斗争从7月开始到11月结束的反奸清算运动取得了丰硕成果:大量无地少地的贫苦农民分得了土地,改善了农民的生活,也在实际斗争中提高了农民的政治觉悟,同时建立起中共领导下的基层政权,如民主政府、农会、妇女会等 (二)煮夹生饭阶段 反奸清算运动在短时间内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清算不彻底、不合理问题,农民没有充分发动起来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土地改革运动,1946年11月21日,中共东北局发出了《关于解决土改运动中半生不熟的问题的指示》,开始在东北解放区开展土地复查审查工作,即煮夹生饭运动在煮夹生饭阶段,主要措施就是进一步发动群众,彻底分配地主恶霸的土地经过努力,到1947年6月,煮夹生饭运动取得显著成效:地主隐瞒的土地和隐藏的财物被清查出来,清查出来的土地都分给了农民到1947年7月,东北解放区已有503万垧土地归还给620万无地农民,最多的有1人分得1垧4亩3分,最少的也分到了0.3垧,平均起来每人有8亩左右。
农民分得土地后,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踊跃参军参战支援前线 (三)砍挖斗争阶段 煮夹生饭运动后,一些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得了地主的土地,这极大地激发起他们斗地主的热情,他们认为这些地主虽然没了土地,但仍然藏匿着大量财物,于是自发开展起砍大树、挖财宝斗争中共东北局考虑到农民实际的生产困难,支持了这一行动,并于1947年7月27日发出了《关于挖财宝的指标》,东北解放区各地随即展开了砍挖运动由于砍挖斗争是农民自发开展的,所以农民的砍挖积极性十分高涨砍挖方法多种多样,有诉苦会、公审会等,砍挖斗争坚持又挖又砍,取得了重要成果在经济上挖出了地主隐藏的大批粮食、金银、牲畜、衣物、家具等财物,解决了当时农民的耕作困难在政治上砍坏根的斗争中,广大农民自发砍挖出大量的土匪、汉奸、特务等,巩固了东北的基层政权 (四)平分土地阶段 1947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正式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为了贯彻这一大纲,1947年12月1日,东北行政委员会公布了《东北解放区实行土地法大纲补充办法》,与此同时东北局发表了《告农民书》,向广大农民通俗地宣传解释党的政策,号召农民起来,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