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父母在异地 孩子心理易残缺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1.50KB
约6页
文档ID:40620802
父母在异地 孩子心理易残缺_第1页
1/6

父母在异地 孩子心理易残缺对于未成年的儿童来说,他们的情感得不到全方位满足,当遇到困难或不顺心时,不能第一时间向父母倾诉寻求帮助,容易形成与周围人的对抗情绪,久而久之极易产生不自信、不愿与人沟通的性格 有这样一些孩子:他们不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却不能和父母一起生活他们的父母“出钱不出力”,教养孩子的重任落在家中老人或单一家长身上这些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了自己的事业在异地工作打拼,他们往往不愿正视给孩子带来的心理伤害,而是认为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就能弥补情感亏欠他们不知道,随着年龄的增长,人际交往的短板也将影响孩子的婚恋、就业 爸妈在外养孩子出钱不出力 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吃得好用得好,物质生活比较优越,样样课程不落人后每隔一段时间他们就会有一大堆新衣服、新玩具,令周围同学眼馋 然而,每到开家长会时,要么就是爷爷奶奶等老人出席,要么就总是父母中的一方出席他们不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却不能和父母一起生活,因为他们的父母双方或 一方在异地工作教养孩子的重任只能落在家中老人或单一家长身上身在异地的家长,除了年节期间回家外,基本成了家庭中的隐形人据记者调查发现,由于工 作发展的需要,父母至少有一人在异地工作的家庭不在少数,更有甚者,当家长的一年都见不上孩子几面。

上五年级的姜凡已经完全适应了和爷爷奶奶组成的“三口之家”生活姜凡的父母一直在上海打拼,小姜凡出生后就被送回了天津老家姜凡的父母一年 回来不了三五趟,孩子是老两口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的,上学后也是老两口接送,家长会自然也是二老参加小姜凡说:“我想爸爸妈妈,因为他们能给我带好多新 玩具回来,还有没见过的最新款电子用品,每次他们都买给我可见在小姜凡眼中,爸爸妈妈的礼物似乎比他们回家更让人兴奋姜奶奶说:“孩子和我们说的话 是越来越少,随着学习内容越来越深,我们老两口想功课都有心无力像姜凡一样,有很多孩子被隔代教养,年逾花甲的老人竭力照顾好孩子的饮食起居,然而,他们中大多数无力关心孩子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变化,更谈不上有的放矢地引导和帮助他们说,孩子学习不让我们费心就行 还有一些家庭,父母中的一方去外地打拼挣钱,另一方独自一人带着孩子留守本地,这种情况被一些社会学者称为“假单亲”往往留守的一方身兼数 职,既要工作又要照顾孩子,可以说“又当爹又当妈”但由于家里只是亲子二人,留守家长往往把全部的时间和无限的爱都寄托在孩子身上,紧盯学习成了每晚的 主要工作 异地打拼 替全家奋斗未来 现在社会工作压力大,公司异地交流更是很多企业升职的必经之路,而大多数中年职工都希望自己事业有成,特别是很多妻子也笃信“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哪怕是老公异地工作,自己顾家管孩子,也愿意他拼搏出一片天空。

30 多岁的张先生原本在本市某公司就职,后来由于公司发展,提拔他为唐山分公司副总他寻思,津唐两地没多远,坐火车一个多小时就到,工资奖金 加上补助,比原来多挣小三千张太太虽然稍有不愿,但想到能多挣钱,尤其是听老张说外派是锻炼,发展空间很大时,望夫成龙的她表现出了贤妻良母的一面,将照顾上中学儿子的重任一人扛下:“你在家也管不了孩子,还不如到外面为我们娘儿俩挣钱去呢俗话说,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一定有位伟大的女人,正是张太太的坚定让老张没犹豫,拎着拉杆箱就直奔唐山本来说好的“周末夫妻”压根就没实现过,甚至 “月末夫妻”都勉为其难但张先生倒是挺美,毕竟在外地把分公司经营得挺红火,集团老总对他又挺赏识,据说还许给了老张更高的职务面对不着家的老公,其 实张太太心里也纠结,但一想到老公能为这个家提供更好的物质保障,尤其是通过这个跳板还能升职,自己也就认头了 而有些精明的家长有着自己的小算盘肖女士两口子都是外企中层,常驻上海,出差出国更是常有的事女儿由公婆在天津抚育,用肖女士自己的话说, 孩子生活就是不差钱对于女儿的学习成绩,肖女士倒是睁一眼闭一眼,她说:“我们现在就是替她奋斗,当其他孩子都要去中考高考挤独木桥时,我们已经有本钱 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条件,直接送到国外,绕过这些‘障碍’。

至于情感上的亏欠,肖女士淡定地表示,“有得必有失,我为孩子的创造了美好的将来,她会理解的,当然我每次回家都会买礼物送她可见,无论是忙于自身事业发展的中层干部,还是“替”孩子打拼的白领家长,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异地工作给孩子带来情感缺失的严重性,而是坚信钱才是家庭、孩子最重要的需求孩子心伤 短期长期都有影响 针对家长在异地工作的现象,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具有相似生活经历的初中生,这些孩子纷纷表示,十分讨厌父母“丢下”自己,自己宁可跟着爹妈在异地生活受点苦,也不愿守着爷爷奶奶吃香的喝辣的却装作“小哑巴”不说话他们说,真的很难与老年人交流,压根就没有共同语言 其实在孩子成长过程中, 父母异地工作除了带给父母与子女空间距离的疏离外,还有严重的心理疏离像父母给自己讲故事、过生日、周末外出等对其他孩子来说是很正常的事,而对于这些 孩子来说是一种向往甚至是一种奢望这些孩子强烈地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但除了经济方面,情感上他们得不到满足短期内的影响就是孩子不自信,不愿与人 沟通长期从事心理工作的赵老师说,“这些孩子们显得内向,不想多说话,因为他们平日缺了父母的及时肯定,怕说错话!尤其是老人隔代教养下的孩子, 当遇到困难或不顺心时,他们不能第一时间向父母倾诉寻求帮助,容易形成与周围人的对抗情绪。

如果说孩子内向、逆反仅是短期影响,那么对孩子性格养成、婚恋职场方面的影响是更长远且负面的这些父母在异地、亲情缺失的孩子在成年后爱别人的能力也会降低因为孩子对于爱情的领悟,首先是从父母那儿观察到的可是他们的童年时期缺了这一课,没有学会如何去爱,也没有体会到被爱的美感而有心 理研究表明,长时间与父母中一人单独生活的孩子,更容易产生相依为命的感觉,不仅不利于孩子的性别角色培养,有时还容易发生恋父情结或恋母情结 走入职场后,由于缺少了小时候与父母、同学沟通时的训练,与同事、尤其是上司的相处往往使他们很头疼小陈已经工作了三年,但如何与上司搞好关 系问题仍然困扰着他由于父亲在外地工作,他自幼和妈妈单独生活,经常一年见不了爸爸几面儿,而且父子间基本就那几句“拜年话”,客气得让大家觉着生分 可巧小陈现在的上司就是一位与自己父亲年龄相仿的成功男人,“每次跟领导说话都得思考半天,怕说错,看见领导都恨不得扭头躲开小陈说,“小时候和父亲 相处得太少了,现在看见领导也慌神儿,同事说我不会来事儿,而且拒领导于千里之外,其实我不是不想和他拉近关系,是不会 聊胜于无 情感关爱缓解心理缺失 面对现实社会里纷繁的竞争压力,人到中年的为人父母者更愿意将自己异地工作的原因归咎于“生活所迫”,而不愿正视给孩子带来的心理伤害。

但是,天津心帆心理中心专家贾晓波教授提醒各位家长,一些家长把养育的责任简化为“出钱不出力”,这种教养方式的不利影响短期内可能会被优良的学习成绩掩盖,但是任何不良的心理创伤都会成为影响到孩子今后生活质量的一个病灶,一旦等到孩子成人,亲情断层已经很难弥补希望父母早点儿认识到与孩子相隔两地的危害,尽量避免与孩子异地相处,一定要尽最大可能把孩子带在身边自己养育,即使是小孩儿跟着爹妈东奔西跑吃点苦,也强于一人在家“独守空房” 即使迫不得已异地打拼时,也要想方设法平衡一下挣钱和孩子教养的关系,适当缓解孩子的情绪饥渴,比如,坚持每天通一个,主动了解孩子的所思 所想,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父母的举手之劳就会使孩子感受到无限温暖特别是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往往不太愿意跟身边唠唠叨叨的家长说心里话,但俗话说 “远香近臭”,有时他们逆反身边的家长,反而却愿意将自己的心声吐露给那端的亲人而对于在家抚养孩子的祖辈或是一方父母,应该有意识地加强孩子与他人的交流毕竟家中人口少,孩子已经缺失了沟通的训练机会,必须鼓励小孩儿多参加社会活动贾老师特别建议这些家长,父母异地工作并不是“不能言说的痛”,孩子和家长没有必要对老师遮遮掩掩,相反应该直接告诉老师自己的家庭情况,请求 老师给予更多关注,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在学校时老师可以安排更多的活动“占用”孩子的情感空间,转移他们对父母的思念,同学伙伴间的友谊交流也可在一定程 度上抑制孩子沉迷网络游戏等不良嗜好的产生。

总之,如果说家庭是一个稳固的三角形,父母就是那两条边,缺少任何一方的支撑,都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影响,物质保障只是孩子顺利成长的一方面,而情感交流同样是家长们不能小视的重要因素。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