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船舶操精品课件

wt****50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26MB
约96页
文档ID:50837529
船舶操精品课件_第1页
1/96

国家级精品课程《船舶操纵》 第一章第一章 船舶操纵性能船舶操纵性能上海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王 忠第一章 船舶操纵性能 第一节 船速与主机功率 一、阻力和推力 (一)船舶阻力 船舶阻力按其形成的性质可分为空气阻力和水阻力, 按 其特征又可分为基本阻力R0和附加阻力△R两部分, 即R=R0+△R 基本阻力由摩擦阻力Rf、涡流阻力Re和兴波阻力Rw 组 成,后两者通常也称为剩余阻力Rr也即压差阻力 1、摩擦阻力Rf :船体对水运动时,由于水的粘性, 在 船体周围水和船体湿表面之间产生的阻力它的大小 取 决于船体的湿水面积、船体的粗糙度和船速,与船体 湿 表面面积成正比,与航速的1.825次方成正比总阻力 的 70%~80%左右 第一章 船舶操纵性能 2、兴波阻力RW :沿船体首尾方向由于兴波而构成压 力 差所产生的阻力称为兴波阻力 兴波阻力RW约与航速的4~6次方成正比随着船速的提高,兴波阻力所占比重将增大 3、涡流阻力Re :船体表面形状急剧变化处产生涡流 , 这种涡流形成的阻力称为涡流阻力 该阻力与船体的形状和对水流的位置有关,所以又称 为形状阻力它的大小与航速的平方成正比。

涡流阻力 一般不足总阻力的10%,船型优良的船可控制在5%以 下 低速船 中速船 高速船Rf 70% 50% 35%Re 20%15% 10%Rw 10%35% 55%第一章 船舶操纵性能 4、附加阻力由污底阻力Rs、附体阻力RA、空气阻力 Ax和汹涛阻力Rh组成 (1)污底阻力Rs :水下船体生锈及海洋生物附着其上 而增加的阻力称污底阻力出坞3个月内该阻力不考虑 ,3个月后每月递增3%, 6个月后每月递增6% (2)附体阻力RA :指由于舵、舭龙骨及轴包架等附体 对水运动而增加的一部分阻力与附体大小有关 (3)空气阻力Ax :指空气作用于水面上的船体及上层 建而产生的阻力与相对风速有关,占总阻力的2%~ 4% (4)汹涛阻力Rh :船舶在风浪中航行,由于风、浪的 作用及船身的剧烈摇摆运动而产生的阻力与波高有关 第一章 船舶操纵性能 (二)推力1、推进器 FPP(fixed pitch propeller) 螺旋桨 CPP(controllable pitch propeller ) 推进器 平旋桨 VSP(cycloidal propeller) 明轮(paddle wheel) 喷水器(jet propulsion) 单桨船的螺旋桨按其旋转方向又可分为右旋式和左旋 式 两种,大多数商船均采用右旋式 。

双桨船的螺旋桨按其旋转方向可分为外旋式和内旋式 两 种 ,一般FPP双桨船多采用外旋式,而CPP双桨船则 多 采用内旋式第一章 船舶操纵性能 2、螺旋桨的推力和转矩 推力:水对螺旋桨的反作用力在船首方向的分量就是推 船前进的推力T 吸吸 入入 流流排排 出出 流流螺旋桨流螺旋桨流螺旋桨流螺旋桨流吸入流-范围较宽、流速较慢、流线平行排出流-范围较窄、流速较快、流线螺旋第一章 船舶操纵性能 螺旋桨产生推力和转矩的基本原理Vp2nrURdTdQdLdDdPakT=T=g·g· w w · · KT ·KT · n²·Dn²·D4 4 (N) (N)MQ=MQ=g·g· w·KQw·KQ ·n²·D ·n²·D5 5(Nm) (Nm)第一章 船舶操纵性能 3、滑失和滑失比 (1)滑失S:螺距P与进程hp之差,称滑失S,即S=P-hp ,螺旋桨理论上应能前进的速度nP与螺旋桨实际对水速度Vp之差,称为滑失速度,也可称为真滑失S, 即:S=nP-Vp (2)滑失比Sr: 滑失与螺距之比,称为滑失比Sr或定 义为滑失速度与理论上可以前进的速度nP之比。

即:Sr=P-hp/P=1-hp/P 或 Sr=np-Vp/np=1-Vp/nP若不考虑螺旋桨盘面处的伴流速度,而以船速Vs代替上述各式中的VP,则分别称为虚滑失S’和虚滑 失比Sr’即:S’=np-Vs Sr’=np-Vs/np=1-Vs/nP第一章 船舶操纵性能 4、滑失与推力的关系 (1)转速一定时,滑失越大,滑失比越高,推力越大 (2)转速一定时,船速越低,滑失比越大,推力越大 (3)船速不变时,提高转速,滑失比增大,推力也将 增 大 (4)Sr1 船舶前进,螺旋桨反转,或船舶后退,螺旋 桨 正转 (6)Sr>>1船舶前进(或后退)速度较高,螺旋桨反转 (或正转)速度越高 (7)Sr=1 船舶速度、伴流速度与桨的进速为零 当Vp=nP时,Sr=0,则在该转速n时螺旋桨产生推力趋于 零;而当Sr越高,螺旋桨产生的推力就越大第一章 船舶操纵性能 二、主机功率 (一)最大持续输出功率 主机在平台试验时由测功器在飞轮端测得的最大有效 功 率,又称铭牌功率或额定功率用MCR表示 (二)约定最大持续输出功率 船上实际使用的最大持续功率,该功率和转速均低于 额 定功率,一般用SMCR或CMCR表示。

SMCR是90% MCR ;CMCR是85% MCR,通常称为 服务 功率 (三)过载输出功率 指可供短时间使用的超过约定最大持续功率的输出功 率,约为105%-110%MCR (四)倒车输出功率 指倒车时的最大输出功率,约为40%-60%MCR第一章 船舶操纵性能三、推进的功率名称和推进效率 (一)推进功率名称 1、机器功率MHP 柴油机用BHP,汽轮机用SHP,蒸汽机则用IHP表示 主机指示功率IHP : 是主机在气缸内产生的功率 轴功率SHP或制动功率BHP:轴功率是指由曲轴输出 端测 得的功率,也就是主机有效功率MHP由于轴上的负 荷 有使主机制动的趋势,故轴功率又称制动功率 2.推进器收到功率DHP:是指主机传递至主轴尾端, 通过 船尾轴管提供给螺旋桨的功率 3.推力功率THP:是指推进器获得收到功率后,产生 推船 行进的功率它等于推进器发出的推力T和推进器的 进速 VP的乘积,即T H P=T·VP 第一章 船舶操纵性能4.船舶有效功率EHP 船舶有效功率是指船舶克服阻力R而保持一定船速VS 所 消耗的功率,它等于船舶阻力与船速的积,即E H P=R·VS (二)推进效率 1.传递效率ηC:DHP╱MHP,称为传送功率。

该值通 常 为0.95~0.98中机型船该值约为0.95~0.97;尾机型 船 该值约为0.97~0.98 2.推进系数Ct:EHP╱MHP,称为推进系数, 也称推进 效 率该值一般为0.50~0.70也就是说,主机发出的 功率 变为船舶推进有效功率后损失将近一半 3.推进器效率ηP:EHP╱DHP,称为推进器效率,该值 约为0.60~0.75第一章 船舶操纵性能四、船速 (一)船速的分类 1.额定船速:在额定功率和额定转速的条件下,船舶所 能达 到的静水中航速,即为该船的额定船速 2.海上船速 :主机的海上常用功率通常为额定功率的 85%~ 90%;相应的海上常用转速则为额定转速的93%~97%主 机 在海上常用输出功率和海上常用转速运转时,在深水中 航行 所得到的静水船速即为海上船速 3.港内船速:主机以港内功率和转速在深水中航行的静 水船 速即为港内船速转速最高约为海上常用转速的70%~ 80% 4.经济船速:以节约燃料消耗、降低营运成本、提高营 运效 率为目的,根据航线条件等特点而采用的船速称为经济 船 速 第一章 船舶操纵性能(二)测速 1.测定条件 1)测速时的主机输出功率分别定为额定功率的2/4、3/4 4/4、11/10(过载);海面状况良好时可追加1/4额定功 率 的条件。

2)船舶吃水以满载状态最为理想通常油轮应为满载状 态, 不能以满载状态试验的货船应为压载状态,螺旋桨的桨 毂所 处的水深应超过0.45倍的螺旋桨直径 3)测试水域应足够广阔、平静、风流影响甚小,来往船 舶较 少水深以不影响船舶阻力为准,例如VLCC应在4d以上 的水 深中进行,而高速货船则应需在10d以上的水深中进行测 速 (d为船舶实际吃水)第一章 船舶操纵性能2.测速方法 1)叠标法: 利用专用测速水域中设置的具有一定距离S(1~3n mile ) 的两组平行叠标,测定船舶以垂直于叠标方位的航向驶 过两 组叠标线所用的时间才来求出船速的方法,即叠标法 2)抛板法:该测试方法简单,且不受潮流影响,但当有 风时 会受到表层流的影响 3)定位法: 通过无线电波定位或GPS(包括DGPS)定位,利用所得到 的 精确船位来求取船速 中型以下船舶可采用叠标法和抛板法测试船速,而超大 型船 舶则多在外海沿岸的深水域中采用定位法来测定 第一章 船舶操纵性能 第二节 舵的性能 一、舵力及舵力转船力矩 (一)舵力PN=576.2 AR·VR2·sinδXP=(0.195+0.305 sinδ)·b PPLPDPNPTO第一章 船舶操纵性能(二)舵力转船力矩1.航行中 船舶操某一舵角后,舵叶上将产生正压力PN,其支点为 船 舶重心G,所以PN产生的转船力矩为M=PN·ℓ ℓ=L/2cosδ M=kARVR2 sinδ·L/2cosδ=1/4kLARVR2sin2δPNL/2lG第一章 船舶操纵性能2.系泊时船速为零,但一旦螺旋桨正转,其排出流作用在舵叶上 , 同样会产生正压力PN ,只是支点要视具体情况而言。

若 采用甩尾离泊时,则支点在船首,舵力转船力矩为:M = PN·L·cos δ (Ia= L·cos δ) la G第一章 船舶操纵性能二、影响舵力大小的因素 (一)船尾舵的舵力 1.舵与船体间的相互干扰 舵与船体之间的相互干扰,将使船尾舵的舵力比单独舵 的 舵力提高约20%~30%船尾的钝材越大,舵与船尾越近 , 间隙越小,增加越明显 2.伴流的影响 单车单舵船因伴流影响,其舵力将降至单独舵舵力的一 半 以下,即伴流大约可使舵力下降60%左右对于双车船 ,舵 力也将下降50%左右 3.螺旋桨排出流的影响 对单车单舵船而言,有利影响可以抵消伴流的不利影响 第一章 船舶操纵性能(二)使舵力减小的流体现象 1.失速现象 流经舵背面的水流从舵的后缘之前严重地与舵的背面剥 离,从而出现强涡时,舵升力系数C CL L骤然下降,这种现 象 称作失速现象 出现失速现象时的舵角δS称为失速舵角或临界舵角在 敞 水单独舵的情况下,失速角一般为20o左右 S S C CL LOO第一章 船舶操纵性能2.空泡现象 当使用大舵角或舵的前进速度相当大时,特别是舵的剖 面 形状之前端的曲率较大时,当舵的背流面压力下降至或 接 近于该温度下的汽化压力时,在舵的背流面将产生空泡 现 象(cavitation),使该处的舵表面与水的接触发生阻 断,流体的连续性遭到破坏,从而使升力减小。

但空泡 现 象不像失速现象那样显著 3.空气吸入现象 在舵叶表面吸入空气、产生涡流,使舵力下降的现象, 称 为空气吸入现象(aeration)在舵接近水面或部分露出 水 面且船速较高的情况下,容易发生此现象第一章 船舶操纵性能(三)舵的尺度、形状等因素对舵力的影响 1.舵叶展弦比的影响(=h/b; =h²/AR)展弦比越大,小舵角时的升力越大,有利于运用小舵角 操 船否则相反一般船舶配舵的展弦比为1.4~1.9范围内 2.舵的外形及剖面形状的影响 流线型舵阻力比平板舵阻力小20%3.舵面积的影响 舵压力与舵面积成正比 (舵面积系数=AR/L·d ×100%) 一般万吨海船(单桨单舵) 在1.6-1.9之间,拖船在 3.0- 6.0之间第一章 船舶操纵性能 第三节 螺旋桨的致偏作用。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