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北京外商投资 发展报告北京外商投资发展报告2021卷首语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是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北京坚持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发展方向,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充分发挥国际交往中心功能作用,深入探索以服务业为主导的开放新模式,在打造“新高地、新格局、新引擎、新机制”方面发展成效显著生机盎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北京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十三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GDP)年复合增速 6%2020 年,GDP 突破 3.6 万亿元,人均 GDP 升至16.8 万元(约 2.4 万美元),达到发达经济体中等水平北京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国际经贸合作持续活跃十三五”期间,实际利用外资 829.8 亿美元,占全国比重超 12%截至2020 年底,超过 165 个国家和地区、累计超过 4.5 万家外商投资企业在京设立;3.5 万家外国常驻机构、4000 多家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55 家世界 500 强企业总部在京聚集,世界 500 强企业总部数量连续 8 年位居世界城市榜首2020 年,高技术产业实际利用外资达 96.6 亿美元,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 68.5%;高技术产业新设立外资企业 736 家,占全市设立外资企业的 58.4%,高技术产业的外资吸引力不断增强。
锐意进取,开启“两区”共建新格局北京高标准推进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两区”)建设,在供地、融资、人才、技术、数据等方面落实开放改革举措,持续赋能外资企业和项目,首批或首发项目频频落地2021 年,北京落地了全国首家外商独资货币经纪公司、首家外商独资保险资管公司、首家另类投资保险资管公司,获批了首家外资全资控股持牌支付机构,完善了全产业链国际影视摄制服务体系,推进了鼓励外商投资成人类教育培训机构和经营性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举措的实施2021 年一季度,新设外资企业 379 家,同比增长 36.3%;合同外资 96.3 亿美元,同比增长 1.3 倍两区”政策优势叠加,更多外资享受开放红利,吸引外资的“强磁场”效应持续释放提质增效,锻造深化开放新引擎北京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以数字引领高精尖产业发展十三五”期间,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累计增长 56.9%和 58.5%,金融、科技、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进一步提升截至 2020 年,北京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 2.9 万家,独角兽企业 93 家、数量居世界城市首位数字经济占比达 38%,居全国前列,成为经济发展量质并举的新动能。
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持续壮大,服务业优势进一步巩固,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首善标准,升级开放合作新机制北京全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持续推进营商环境 1.0 至 4.0版改革推动 98%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了网上办、“最多跑一次”,在全国率先推行外资企业登记备案“单一窗口、单一表格”受理模式,企业和群众办事法治化、便利化水平不断提高顶格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十三五”期间为企业和社会减负超过 4700 亿元北京持续增强与天津、河北两地的协同联动,推动京津跨境贸易便利化五项改革、京津通办措施、京津冀自贸区事项“同事同标”办理顺利实施目前,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累计注册企业超过 2000 家,中关村企业在天津、河北设立分支机构累计 8800 余家,京津冀在产业对接、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重点领域的合作进展显著经济全球化仍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北京将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2021 北京外商投资发展报告以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为主题,向投资者全面展现北京外资工作成效和发展新机遇希望海内外投资者继续在北京拓展互利合作空间,汇聚合力,实现共赢!122021 北京外商投资发展报告2021 北京外商投资发展报告综合实力速览2020 年人均 GDP达到发达经济体中等水平2.4 万美元全球十大科技创新中心2020 年新经济占 GDP37.8%研发(R&D)投入强度 6%全国首位2020 年 R&D 支出比上年增长19.4%2020 年 GaWC世界城市名册位列全球第六2020 年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国比重约10%“独角兽”之都,“独角兽”企业占全国超四成,国内第一全球十大金融中心2020 年科尔尼全球城市指数排名进入全球第五财富世界500 强企业总部数量连续8 年位居世界城市榜首2020 年地区生产总值(GDP)3.6 万亿2020 年服务贸易占全国近1/5342021 北京外商投资发展报告2021 北京外商投资发展报告“两区”建设01率先突破全国境外期货职业资格过往资历认可机制02开展全国首批本外币一体化账户试点03开展全国首批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04开展全国首批外国专利代理机构设立常驻代表机构试点05允许跨国公司设立外商独资财务公司06鼓励跨国公司设立研发中心,开展“反向创新”07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企业开展面向全球的文化艺术品(非文物)展示、拍卖、交易业务01落地全国首家外商独资货币经纪公司-上田八木货币经纪(中国)有限公司02落地全国首家外资全资控股持牌支付公司-国付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03落地全国首家外商独资保险资管公司-安联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04获批北京市首家证券投资基金托管资格的外商全资银行-德意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05落地北京市首家新设外资控股券商-大和证券(中国)有限责任公司06落地北京市首家外资 S 资金管理人-科勒资本新设科勒(北京)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07落地全球顶尖创新药研发企业区域总部-赛诺根(中国)有限公司08落地全球知名气动元件企业本土外首个区域总部-SMC 投资管理有限公司09上线外商投资企业境内上市服务平台政策精选外资政策和项目落地精选项目落地精选562021 北京外商投资发展报告2021 北京外商投资发展报告稳中求进 跨越发展开放新实力01卷首语第一章 开放新实力稳中求进 跨越发展第二章 开放新机遇 深化改革 共创共赢第三章 开放新引擎红利叠加 机遇升级第四章 开放新高地营商环境 优无止境第五章 开放新格局多元开放 活力强劲展望附录0108314960739395目录82021 北京外商投资发展报告72021 北京外商投资发展报告201627041201935445202036102201833106298832017“十三五”时期是北京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五年。
五年间,北京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四个中心”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全面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育新机、开新局,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城乡环境品质发生历史性变化,首都功能布局实现历史性突破,国际化水平获得历史性提升经济总量再创新高 综合实力稳跃新阶“十三五”期间,北京地区生产总值(GDP)再扩 1 万亿元,年复合增速 6%,经济发展量质并举2020 年,北京 GDP 突破 3.6 万亿元,位列全国第二人均 GDP 领跑全国 高质量发展再迈步“十三五”期间,北京人均 GDP 节节攀升,年复合增速 6.1%2020 年,人均 GDP 达 16.8 万元(约 2.4万美元),居全国省级行政区首位,达到发达经济体中等水平劳动生产率稳增长 首都高质量发展谱新篇“十三五”期间,北京在完成人口、建设用地、建设规模“三个减量”的同时,全员劳动生产率实现稳步增长2020 年,全员劳动生产率从 2015 年的人均 21.2 万元提高至 28 万元以上,稳居全国省级行政区首位,较全国平均水平高约 16.2 万元十三五”期间(2016-2020)北京人均 GDP 增长情况2020 年全国省级行政区人均 GDP 前五名单位:万元单位:万元31个减量人口减量、建设用地减量、建设规模减量个增量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量超大城市治理成效明显减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人均 GDP 蝉联全国NO.1达到发达经济体中等水平“十三五”期间(2016-2020)北京全员劳动生产率单位:万元/人201622.5201724.2201826.62019 28202028北京上海江苏福建浙江16.815.912.711.111.02020201920182017201615.316.416.82020 年全国 GDP 排名前五名城市单位:亿元北京 GDP 再扩1万亿2016 年2.7万亿元2020 年3.6万亿元数据来源:1.北京市统计年鉴 2.北京市 2020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3.国家统计局数据来源:北京市统计年鉴注 1: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 2020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预估值“十三五”期间(2016-2020)北京 GDP 增长情况单位:亿元年复合增速6%6.9%6.1%1.2%6.8%6.7%经济实力 经济发展量质并举12.513.89102021 北京外商投资发展报告2021 北京外商投资发展报告经济结构 产业结构系统性优化“三二一”持续优化 服务业动能强劲“十三五”期间,北京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三产业比重稳步提升。
2020 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0278.6亿元,较 2015 年增长 49.7%,占全市GDP比重为83.8%2020 年,规模以上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人均创收 222.9 万元,同比增长24.8%十三五”期间(2016-2020)北京三次产业占比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83.1%201816.5%0.4%83.5%201916.2%0.3%83.8%202015.6%0.4%82.3%201617.3%0.5%82.7%201716.9%0.4%服务业从业人员稳增长 有力支撑稳就业保民生“十三五”期间,北京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规模总体呈上升趋势,就业带动性强2020 年,第三产业从业人数 1047.2 万人,占总就业人数的 83.1%,较 2015 年增加 112.2 万人数据来源:北京市统计年鉴注 2:世行高收入国家、欧盟国家、OECD 国家水平为 2019 年数据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制造业高效带动服务业 服务业高能反哺制造业新经济活跃 新动能充沛 新经济红利持续释放2020 年,北京新经济实现增加值13654 亿元,占 GDP 比重 37.8%数字技术与服务业深度融合。
2020 年,北京教育、娱乐、游戏、体育 4 大领域企业收入合计增速超过 30%数据来源:1.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2020 年北京市“回顾十三五展望十四五”系列新闻发布会 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医药健康产业双引擎作用持续发挥,智能制造为北京工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力高精尖”产业结构加快构建汽车、电子、医药行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接近4成,集成电路、智能电视、液晶显示模组产量较2015 年成倍增长,工业机器人、民用无人机等产品从无到有2020 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2.3%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持续保持增势其中,金融业在过去五年保持年均 11%的增速,占 GDP 比重提高至 19.9%现代金融优势持续巩固,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加快发展2020 年服务业优势行业持续发挥带动作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540.5亿元增长14.4%金融业实现增加值7188.0亿元增长5.4%科技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985.0亿元增长0.4%2020 年实体经济产业高端化特征明显14.6%9.4%4.4%5.7%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20 年北京第三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2占比北京市水平世行高收入国家OECD 国家欧盟国家全国平均水平83.8%69.6%64.1%64.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