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鼻炎临床疗效观察及护理 R248B1672-5085(2011)12-0377-02【摘要】目的以提高免疫系统功能的“固本疗法”为目标,达到预防和治疗慢性鼻炎方法运用传统医学冬病夏治原则,选择在三伏天进行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鼻炎作用机理“三伏”之时,气候炎热,人体腠理开泄,在俞穴上贴以药物,易由皮肤进入穴位经络,通过经络气血的运用作用到达相关脏腑,借以调整机体功能,增强抗病能力,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以防冬春季发病结论此方法具有毒副作用小、无痛苦、价廉、治疗效果显著等特点,患者易于接受,便于临床推广使用关键词】三伏天慢性鼻炎中药敷贴慢性鼻炎分单纯性鼻炎和肥厚性鼻炎长期以来,慢性鼻炎的治疗只停留在抗过敏、抗感染的常规治疗上,造成该病反复缠绵难愈笔者运用传统医学冬病夏治原则,选择在三伏天穴位贴敷治疗,以提高免疫系统功能的“固本疗法”为目标,达到预防和治疗慢性鼻炎的作用为此我科开展了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鼻炎,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6月~2010年7月我院呼吸科患者60例,均为单纯性慢性鼻炎患者男48例,女12例;年龄6~58岁,平均28.5岁。
1.2治疗方法1.2.1药物组成采用白芥子、细辛、苍耳子、肉桂、甘遂、麻黄各10g制成膏剂,做成直径为2.0cm,厚度1.0cm的饼状,放少许姜汁,备用1.2.2穴位贴敷将做好的药饼置于肺俞、心俞、膈俞穴位上,用3cm×5cm防敏胶布固定,每次贴药时间4~6h,视患者皮肤情况而定1.2.3疗程每年夏季三伏天,初、中、末伏各贴药1次,共3次,整个疗程连续运用3年1.3结果60例患者治愈46例,好转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2观察和护理2.1穴位贴敷前护理2.1.1用药前必须询问患者有无皮肤过敏史2.1.2观察心俞、肺俞、膈俞穴周围皮肤有无破溃、红肿、划痕,如皮肤划痕、胶布过敏等,不宜贴药2.1.3贴敷药物应现用现配不可久置,严禁口服2.2操作方法2.2.1正确选用穴位,定位2.2.2将备好的药饼贴敷在穴位上,轻轻按压,使药物与穴位充分接触2.2.3视皮肤情况待4小时左右取下药贴此时药物已完全吸收2.2.4用温热水轻轻擦拭穴位皮肤,保持皮肤清洁2.3观察2.3.1观察贴敷期间患者有无局部瘙痒、灼痛,如有反应即时取下药贴,清除药物,给予抗过敏治疗2.3.2贴敷后观察局部皮肤,如有灼烧感、发红或起水泡等,均属正常现象,小水泡可自行吸收,大水泡用无菌注射器消毒后,从水泡最底部抽取渗液,排除水液后涂黄连素药膏,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避免感染。
2.4心理护理应关心体贴患者,鼓励其说出心里感受,及时沟通,并教给患者自我康复保健的有效方法2.5饮食护理贴药当天忌食生冷、肥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忌食羊肉、鸡、鸭等发物多饮水,进食含维生素、营养丰富的清淡饮食,以利水渗湿,芳香开窍的食物为主3讨论慢性鼻炎中医称鼻鼽与肺、脾、气虚、卫外不固所致,肺主气、司呼吸,通调水道,外合皮毛肺气足,则一身之气健壮,吸清化浊功能正常,皮毛充卫气,固抗邪有力,水液代谢正常,肺气不足则邪自口鼻毛皮而入,影响肺气宣肃,气虚卫外不固,腠理疏松,稍遇气候变化,辄感内寒之邪,发生鼻痒、喷嚏、鼻塞,因此选用肺俞、心俞、膈俞,心肺同居胸中,位于膈上,心主血脉,肺朝百脉,肺主宗气,气行则血行,选用肺俞、心俞、膈俞促进机体气血运行,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祖国医学素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明训,由此而产生“冬病夏治”,治疗法则是以冬病夏治为理论依据,利用三伏天炎热,在局部俞穴上敷以辛温发散之药,以达祛除寒邪,宣通经络,补益人体正气之功效,是中医“天人相应”,“冬病夏治”,“春夏养阳”治则,结合运气学说和经络学说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三伏”之时,气候炎热,人体腠理开泄,此时在穴位上贴药,药物易由皮肤进入穴位经络,通过经络气血的运用作用到达有关脏腑,借以调整机体功能,增强抗病能力,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以防冬春季发病。
慢性鼻炎为呼吸科常见病与多发病,因反复发作导致呼吸道免疫功能低下,病程迁延不愈,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现代医学治疗使用抗过敏、抗感染药物,会导致一些并发症的发生并给患者增加经济负担,带来痛苦贴药可以使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有所提高,使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内分泌功能有所改善,从而提高了机体的抵抗能力,增加患者的自身免疫力此方法具有毒副作用小、无痛苦、价廉、治疗效果显著等特点,患者易于接受,便于临床推广使用参考文献[1]洪素兰.实用中医呼吸病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5,10.[2]陈秀华.中医传统特色疗法.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4.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