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的求仙之梦历史故事 较之燕昭王、齐威王、秦始皇等古代帝王,汉武帝更热衷于敬神、求仙,赖有《史记·封禅书》,我们对汉代的求仙活动有了充分的了解 战国时代,已形成方士集团,但他们曾遭到秦始皇的打压,元气大伤到汉武帝时,由于皇帝的笃信与倡导,求仙之风又兴盛起来,规模、声势远超过前代,方士势力则复起,亦远非秦代可比 武帝虽然好儒,也受黄老思想熏陶而黄老尚自然、清净无为的一面似乎对他毫无影响,他独钟情于黄老神奇的一面他17岁登基,“尤敬鬼神之祀”第一个对汉武帝产生影响的方士是李少君武帝有一旧铜器,考问少君少君回答:这是齐桓公时代的铜器后来武帝经案验,果桓公时代之遗物,于是他“以少君为神,数百岁人也”识认出一旧铜器的时代,这有一定的学识经验即可办到,由此推断少君有相当学识,才符合逻辑,但武帝等人却由此判断少君是神仙,是活了“几百年”的人,却有点不可思议初试小技得逞后,李少君诱使年轻的汉武帝海上求仙,于是汉武帝派遣方士入海求蓬莱安期生之属,而从事于用“丹砂药剂化为黄金”汉武帝此举的后果是:“海上燕齐怪迂之方士多相效,更言神事矣”李少君后来生病死了,武帝“以为化去不死也”。
李少君死后两年,武帝开始对方士少翁、栾大等着迷少翁因造假被武帝所杀且不说武帝见了栾大“大悦”,为什么呢?因为他对杀少翁已经非常后悔,“恨其早死,惜其方不尽”栾大相貌堂堂,又“敢为大言”: 臣尝往来海中,见安期、羡门之属……臣之师曰:“黄金可成,而河决可塞,不死之药可得,仙人可致也臣恐效文成(少翁),则方士皆掩口,恶敢言方哉 为了安抚栾大,武帝掩饰自己杀少翁的事实说:他是吃马肝中毒死的此刻的栾大,已经将武帝的心理与智力揣摩透了,于是欲擒故纵地对武帝说: 臣师非有求于人,人者求之陛下必欲致之,则贵其使者,今有亲属,以客礼待之,勿卑,使各佩其信印,乃可使通言于神人神人尚肯耶否耶,致尊其使,然后可致也 贵其使者,这个使者不可能是别人,只能是栾大本人,别人何由认识他的“老师”呢!武帝当即拜栾为五利将军,一月后,又让栾大佩四颗金印:天士将军、地士将军、大通将军、天道将军又封栾大为侯,赐甲第,童仆千人,还有车马帐帏器物等武帝还将自己的一个女儿许配栾大,这个公主下嫁栾大,光黄金就带去万斤武帝还亲临栾大府第,他派出慰问、送礼物的使者,络绎不绝 当时的栾大贵震天下,看得人人眼馋,惹得燕齐一带的人,都说自己有禁方,能神仙了。
那一年,汉武帝44岁,他一心期待着栾大给他招来神仙然而栾大招不来神仙,在长安无法久居,就治装东行,说是入海找其师傅去了 栾大东去后不久,另一个方士公孙卿又出现在武帝宫里那一年汾阴掘出古鼎一只,公孙卿讲了一则黄帝成仙登天的故事: 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须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须,龙须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须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 虽然吃了少翁、栾大的亏,汉武帝对公孙卿所言仍深信不疑,他说:“我如能像黄帝那样成仙,我视离开妻儿如脱鞋耳于是他拜公孙卿为郎,让他去太室山为自己候神同时,开始有关封禅的准备工作他后来之去泰山行封禅大典,根本的目的在于求仙 汉代的方士中,公孙卿大约是对汉武帝急切求仙的心理揣摸得最透彻的这年冬天,他声称在河南的糇氏城上发现了仙人的踪迹,武帝兴冲冲地赶到那里欲一见“仙人迹”,却是一场空欢喜,失望之余,恨恨地欲问罪公孙卿,谁知公孙卿不慌不忙地回答:“仙人对人主没什么求的,是人主有求于他若非宽以时日,仙人不会来武帝竟心悦诚服,于是下命郡国修路,各名山修造宫观,以求神仙降临。
为了候仙,举国行动起来,这种折腾,在公孙卿的蛊惑下,如火如荼,势不可当了 武帝46岁那年冬天,先是到桥山黄帝冢祭祀黄帝第二年的3月,他礼登太室山,据说从官在山下听到有叫“万岁”的下山后,武帝即直奔东海,今山东一带的百姓似乎都如痴如狂,“上疏言神怪奇方者以万数”尽管“无验者”,武帝还是不断增加船只,命令自称见到过海上神山的几千人,出海去求所谓的蓬莱仙人公孙卿则拿着皇帝的符节,带领大批随从,在一些名山候仙,他走到东莱的时候,又声称“夜见大人,长数丈,就之则不见,见其迹甚大,类禽兽云武帝又兴冲冲地赶到东莱,亲自观看那巨大的足迹不知是巧合还是迎合,他手下的大臣们也说:他们见到一老人牵着一条狗,说了声“吾欲见巨公”就不见了人影武帝断定此人即是仙人,就在那里住下,同时让方士们乘皇家传车四处去找这个“仙人”这次派出去的人数也在千人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