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美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美学试题及参考答案(一)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40、41小题每题7分,42小题6分,共20分) 40.简述美育的特点 41.简析“美感是性本能的升华” 42.简述罗丹的雕塑“欧米哀尔”“丑得如此精美”的原因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43.为什么说“技”与“道”是艺术创造中的重要因素?“技”与“道”的关系是什么? 44.以王昌龄《采莲曲》为例试阐述美感作为一种感觉的一般特点 附诗:荷叶罗裙一色载,芜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参考答案 40.(1)美育是感性的,是通过潜移默化的途径作用于人的,是一种感化2)不需要强制和勉强,是心甘情感、乐而忘返的3)使人不得不然,是动之以内,从情感角度打动人的4)不仅满足每个欣赏者个人的情感生活,而且还激励欣赏者满足自身独创性的需要5)美育可以与德育相结合,可以陶冶性情,泄导身心 41.(1)“美感是性本能的升华”有对也有错2)对在它指明了美感与动物性性选择的关系3)错在它没有看到人类的美感来源于动物性本能却超越了动物性本能。
42.(1)艺术作品美不美不在于所表现的生活是丑还是美,生活中的美、丑,均可成为美的艺术品的表现内容,艺术的创造性是最美的2)生活中的丑创造成艺术的美,不是把丑变成了美,而是把丑变得更典型了3)艺术能将生活真实地表现出来,可以使欣赏者明辨美丑,本身就有着巨大的艺术感染力,这种感染力就是美 43.(1)“技”与“道”是艺术操作中的概念,而艺术操作是艺术意象生产的重要方面2)“技”与“道”是艺术操作中的艺术技能与技巧的运用与发挥不掌握这些技能和技巧,就不可能进入自己的艺术创作过程将自己孕育的意象物态化因此,它们是艺术创作中不可逾越的环节3)“技”与“道”中,技侧重于技巧、技能方面,而道则侧重于艺术意象创造和传达中无碍和充满生气的至高境界4)“技”与“道”是相互依赖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5)艺术创造的最高境界是技与道之间界限消除 44.(1)美感包括着客观的美的刺激和主观对于美的反应这两个方面2)美感同样离不开刺激感觉的光、色、形、声、味、气息和触觉等这样一些永远在变化的形式因素3)美感体现了人在审美活动中的主导意向 美学试题(二)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0.简述审美关系的特征。
31.简述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 32.简述意象的物态化和物化 33.悲剧的基本特征 34.美育的基本特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35小题14分,36小题12分,共26分) 35.为什么说审美活动是人最具本质性的存在方式? 36.举例说明艺术中技巧的审美价值 参考答案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0.(1)审美关系不是理智认识关系,而是情感体验关系; (2)审美关系是通过感性形式建立起来的,是一种感性直观的关系;(3)审美关系是是人与世界间的自由关系; (4)审美关系在逻辑上先于审美主、客体而存在, 而不是审美主、客体逻辑上先于审美关系存在 31.(1)审美经验的第一个阶段是呈现阶段,指的 是主体借助感知对对象的感性特征加以把握,从而 使对象在主体的意识之中呈现出来; (2)审美经验的第二个阶段是构成阶段,指的是主 体在想象等心理要素的作用下,完成审美对象的构 成活动; (3)审美经验的第三个阶段是评价阶段,指的是主 体对已经构成的审美对象进行感受和评价的过程。
32.(1)审美意象是精神性的,存在于心理活动中, 还未呈现为形式符号,有待凝定于一定的物质实在 中; (2)意象的物态化指先把意象的心理层次牵引出 来,赋予—定的形式符号; (3)意象的物化则指直接运用物质手段,使意象在 物质实在意义上得到凝定; (4)意象经过物态化和物化,便构成了现实的艺术 品,形式符号和物质实在便是意象物态化和物化的 直接结果 33.(1)通过对人生存在的否定性体验,从而展现 对人生存在价值的肯定 (2)悲剧的审美冲突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社会及自 身存在的冲突和超越 (3)悲剧的情感体验是一种人生实践存在的深层体 验 34.[参考答案] (1)诉诸感性2)潜移默化3)能动性 35.(1)人在审美活动中的存在不同于在日常生活 中的存在,它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方式; (2)人在审美中的存在不同于异化活动中的存在, 它是一种自由的存在方式; (3)人在审美中的存在不同于人的现实存在,它是 一种应然的存在方式。
36.(1)艺术技巧是意象孕育的继续与完成 (2)艺术技巧的运用与发挥是艺术操作的过程 (3)艺术操作技能与技巧是艺术中不可逾越的环 节 (4)艺术意象的创作过程不能孤立地追求操作技能 与技巧,否则就会沦为匠艺 美学试题(三)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6分,共30分) 30.如何理解美学研究方法的多层次性特点? 31.简评朗吉诺斯的崇高观 32.简述美育与德育的区别与联系 33.简述形式因素在美感中所起的重要中介作用 34.艺术的接受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35小题14分,36 小题12分,共26分) 35.为什么说否定给美和艺术下定义的做法既是不 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 36.结合苏东坡谈文与可画竹:“其身与竹化,无穷 出清新”,来谈审美感受的特征 答案: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小题,36、37小题每题3分, 38、39小题每题4分,共14分) 36.(1)古罗马贺拉斯提出。
2)把美育看成娱乐 与道德教育的统一3)要求文艺具有魅力,通 过感动给人以教益 37.美学研究的对象:(1)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 (2)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3)研 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 和美学思想 38.(1)法国学者柏格森提出2)他认为生命的 本质在于不断创造,而生命的反面,则是僵硬、呆 滞、机械化3)喜剧性产生的原因,正在于动 作、姿态、形体的机械化4)这种说法不能囊 括所有喜剧产生的原因 39.(1)集体无意识说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 (2)他认为“集体无意识”是由遗传保存下来的一种 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潜藏于意识深层的朦胧精神; (3)艺术家正是在“集体无意识”的驱动下进行创作 的,艺术起源于集体无意识4)这是一种从起 源的角度界定艺术的学说四、简答题(本大题小 题,40、41小题每题7分,42小题6分,0分) 40.(1)生活中有美也有丑,有悲也有喜,不能简单 地把一切生活都看作是美的,更不能把美定义为生 活。
2)车尔尼雪夫斯基一方面说凡是能够显示 现实生活的都是美的,另一方面说只有依照我们的 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才是美的,这样,同一个命题 就出现了矛盾3)主观上的喜欢与生理上的满 足是“美是生活”在理论上的两根支柱,前一方面容 易滑向主观唯心主义,后一方面则容易走向庸俗的 生理学观点 41.(1)喜剧性的笑是人类才有的心理现象2) 笑的感情必须与是非判断无关,与强烈的憎恶之情 不相容3)笑要有共鸣,是在一定的社会圈子 里产生的 42.(1)区别:①方式不同,体育以锻炼身体为主, 美育以情感教育为主②目的不同,体育的目的 在于增强健康体质,美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审美能力 (2)联系:①现代健康的特征是身心协调,体育 不仅有生理学特征,而且有心理学特征身体的运 动促进着心理的发展和提高②美育中的情感活 动促进着身心的全面发展③体育本身也是美育的 一种途径,使运动者和观赏者产生强烈的审美体验 五、论述题(本大题小题,43小题12分,44小题14 分,6分) 43.(1)联想使得美感比一般动物的快感更加丰富多 彩。
2)联想使得既有对象变成含蕴丰富、生生 不已的审美意象3)联想使得美感在时间和空 间两个领域得到拓展4)分析出“瞿塘贾”与“弄 潮儿”的对比联想 44.(1)艺术创造的核心是意象的生成,郑板桥的话 即描述了这一过程2)艺术意象的生成过程可 以分为两个阶段:意象的孕育与意象的生产3) 意象的孕育起源于主体与客体的感性相遇客观事 物在这种相遇中从美的角度展示自己,主体则激发 起创作的冲动4)意象的生产意味着艺术家心 中的意象得到了物态化和物化,内在的意义转化成 了外在的形式符号 美学试题(四)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什么是优美?其特征有哪些? 2.美感的产生是哪些因素的因缘汇合? 3.丑的美学意义是什么? 4.马克思主义美学有哪些基本特点? 五、论述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 1.结合艺术作品,分析艺术意象的基本特征 2.结合具体事例,论述美育是如何转移人的心理气 质和精神面貌的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又称秀美、阴柔美、典雅美等,是人类活动中目 的和现实的一致,是真与善的统一,作为社会实践 的产物,它表现了人与现实自然的一种和谐关系; 优美的本质在于人与世界的和谐,是人对这种和谐 关系的情感肯定。
(1)优美是建立在人与客体世界的最终的和谐共 存关系之中 (2)就整体而言,优美对象是内外关系的和谐, 是外观形式与美的内容的相互协调,以及个体形态 与普遍内容完美有机的结合 (3)优美的事物在感性形式方面多具有小巧、轻 盈、妩媚、秀雅、圆润、清新等品格 2.美感的产生是有条件的,从逻辑上看,它是多种 因素因缘汇合的结果,这些因素有: (1)以人的审美能力的存在为前提 (2)以人的审美心理的存在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