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京剧传统戏中的廉政文化

艾力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671.67KB
约1页
文档ID:35930482
京剧传统戏中的廉政文化_第1页
1/1

S11美文· 心经2015年11月9日星期一编辑: 高倩倩美编: 金红组版: 颜莉今 日 山 航< < << < <京京剧剧传传统统戏戏中中的的廉廉政政文文化化京京剧剧传传统统戏戏中中的的廉廉政政文文化化□王守波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艺术, 从京剧形成之初到成熟期,共 有5800多个剧目,延续下来的剧 目也有1300多个 其中渗透着 廉政文化元素的剧目,大多久 演不衰,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 经典剧目,在中国传统廉政文 化的传承中,发挥了积极又独 特的作用 以包公戏为代表的 “清官 戏” ,无疑是京剧传统戏中展现 廉政题材最直接、 最集中的剧 目《京剧剧目词典》 中有关包 公的戏有一百多出,这些戏中 铁面无私的 “包青天” ,寄托着 人们对正义和清明政治的渴 求 今天经常演出的包公戏有 七八出,其中 《铡美案》 、《铡判 官》 、《铡包勉》 等 “三铡” 最具影 响力 从 《铡包勉》 演绎出来的 《赤桑镇》 ,细致地表现了包拯 在亲情、 义理、 法律之间的挣扎 和抉择 这出戏的故事情节是, 包拯奉命到陈州放粮之前,知 晓任萧山县令的侄子包勉贪赃 枉法,于是秉公将其铡死 大嫂 闻讯赶到赤桑镇,哭闹不休,责 骂包拯。

面对抚养自己成人的 大嫂,包拯又敬仰又痛惜,温言 相劝,晓以大义,又苦苦相求,终 于得到大嫂的理解 其中有一 段唱词: “自幼儿蒙嫂娘训教抚 养,金石言永不忘铭记心旁 前 辈的忠良臣人人敬仰,哪有个 徇私情卖法贪赃 到如今我坐 开封国法执掌,杀赃官除恶霸 洗雪冤枉 未正人先正己人己 一样,责己宽责人严怎算得国 家栋梁……” 可以说丝丝入扣、 鞭辟入里 其他的 “清官戏” ,如 《海瑞 罢官》 、《海瑞上疏》 中端方特 立、 为民请命的海瑞, 《打严嵩》 中有胆有谋、 智斗权奸的邹应 龙, 《清官册》 中不贪皇妃贿赂、 洗雪忠臣沉冤的寇准……他们 虽然性情各异、 官位有别、 遭际 不同,但舞台形象个个顶天立 地、 光彩照人,发挥了很好的正 面引导作用 戏如人生 在漫长的封建 时代,清官廉吏难得一见 因此, 京剧传统戏更多地通过对贪官 污吏的揭露、 鞭挞、 讽刺来表现 廉政文化 可贵的是,这些反派人物并没有被脸谱化,在表演 行当上也是不拘一格,有花脸、 文丑,也有老生和小生 在人物 本质定性上没有简单化,而是 千姿百态、 形形色色 有贪婪成 性、 徇私枉法、 欺君害民的贪 官,如 《昭君出塞》 中的宫廷画 工毛延寿、《李慧娘》 中的权相 贾似道等; 有昏聩无能、 草菅人 命的昏官,如 《窦娥冤》 中的山 阳县令胡里图、《荒山泪》 中的 济源县令胡泰来等; 有首鼠两 端、 见风使舵、 阿谀逢迎的谄 官,如 《春草闯堂》 中的西安知 府胡进等。

同时,也有一些思想 本质不坏、 并非大贪大恶的官 吏,只是在权力、 金钱、 美色、 亲 情等某个关口没有把持住,一 失足成千古恨 这类戏基本都 安排了贪官污吏得到惩处、 正 义得到伸张的结局,符合中国民众的欣赏习惯和心理需求, 也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 比如 《闯王进京》 中的李自成及诸 将,进京以后忌才害贤、 搜刮钱 财、 陶醉酒色,以致迅速溃败 类似的还有 《四进士》 明朝嘉 靖年间,新科进士毛朋、 田伦、 顾读、 刘题四人痛恨严嵩贪腐 专权,在出京为官前一起到双 塔寺盟誓: “如有人密札求情,官 里过财,匿案徇私,贪赃枉法者, 准备棺木一口,仰面还乡 ” 后 来四个人恰好都牵涉到一桩谋 财害命的案件之中 田伦跌倒 在血缘亲情上; 顾读跌倒在友 情和金钱上; 刘题则跌倒在 “酒 杯” 中 只有毛朋忠于自己的誓 言,坚持原则,明辨是非,审清案 件,惩处了凶手和三位失职违 法的进士 从戏中看,除了好酒 误事的昏官刘题,田伦和顾读任职后并无其他劣迹,后来出 场时也都重述了当初的誓言, 说明并没有忘记自己的理想, 但 是 在 血 缘 关 系 影 响 至 深 、 “官官相护” 相沿成习的封建 社会体制下,他们由于理想信 念不够坚定,还是沿着大多数 官员的轨迹沉沦了。

在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 传承中,家庭教育一直有着不 可替代的作用 这一点在京剧 传统戏中,也有着丰富的体现 《白蛇传》 是一个凄美的神话 爱情故事 在这出戏的 《祭塔》 一折,白素贞见到前来拜祭自 己的儿子,悲喜交加,难舍难分 在儿子说到自己初入仕途何 以自处、 还望母亲多多教诲时, 白素贞对儿子的前程放心不 下,谆谆地教诲儿子: “儿要做栋 梁材精忠报国,为百姓竭心力 民忧亦忧,忌懈怠戒空言崇实 尚俭,明是非秉公正疾恶如仇, 重操守勿贪婪处污不染,淡名 利居官清不羡封侯 世道险风 雨骤,磨难多人情薄,儿要坚强 慎处,做一个富贵不淫、 贫贱不 移、 威武不屈、 坦坦荡荡、 清清 白白、 堂堂正正好男儿 这是 娘 的 一 片 心, 你 要 牢 牢 记 心 头 ” 这段唱,可谓字字珠玑 《岳母刺字》 中,岳母教育岳飞 要 “厉节操秉精忠做人榜样,勤 王命誓报国方为栋梁” ,忍着心 痛把 “精忠报国” 四个大字刺 在岳飞的背上《文天祥》 中,文 母教育文天祥 “但愿你公而忘 私,拯救黎民百姓,做一个轰轰 烈烈的奇男子,在天地之间留 一点正气” 这两出戏中,虽然 两位母亲的戏份不一样,但同 样展示出了崇高的思想境界。

人们在赞颂民族英雄的同时, 不禁对大义教儿的伟大母亲 也肃然起敬 在其他各类题材 的戏中,只要足够留心,我们就 能见到,廉政文化的内容俯拾 即是,就像一粒粒充满正能量 的种子,散播在人们的心田,慢 慢地发芽、 生根、 茁壮成长 二百多年的漫长岁月,淘 洗着京剧传统戏的泥沙 至今 仍在熠熠闪光的,自然属于美 玉真金 对于京剧传统戏中的 廉政文化,我们应该特别珍视 并善加利用 (本文作者供职于省直机关)□吴建我的母亲是个心地善良、 勤 劳朴实的农村妇女,她斗大的字 不识一个,但她的许多朴素的做 人道理一直影响着我,渗透在我 几十年的人生历程中 母亲特别看重子女读书,笃 信 “书中自有黄金屋” 每天清晨, 母亲都要送我到村口,一直望着 我走到学校大门,她才折回身; 傍 晚,母亲也总是站在路口等我回 家 晚上,昏黄的煤油灯下,母亲一 边做针线活,一边看着我做作业 每每我有懈怠的时候,母亲总是 用 “树不盘不成材,人不学不成 器” 、“各人吃饭各人饱,各人读书 各人好” 等等不知从哪儿学来的 “至理名言” 来教导我 上初二时, 我因和外校几个学生打架,被班 主任教训了一顿,我一气之下不 想去上学了,跑回了家。

不争气 的东西!” 对我从来都没高声的母 亲,那天竟狠狠地打了我一耳光, 勒令我跟她回学校 可学校为严 肃校纪,拒绝接收 从未在任何人 面前委曲求全的母亲,居然跪在 校长面前,用近乎哀求的口吻恳 请学校接纳我,还代替我向校长 保证一定改过自新、 绝不再犯,母 亲的倔强和泪水终于感动了校 长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 义 ” 母亲后来又用她唯一知道的 这句读书名言苦口婆心地开导 我 如果不是母亲的执着,也许长 大后的我现在也和她一样在土里 刨食呢 “穿不穷,吃不穷,算计不到一 世穷 ” 这是她告诫子女勤俭持家 的常用语 那时生活比较困难,但 在母亲的精心操持下,我家的日 子尚能过得去 日常饮食自然没 有大鱼大肉,却也从未断粮挨饿; 一家人穿得虽然破旧,衣服补丁 连着补丁,可总不至于春秋露肉 冬天挨冻 我和两个姐姐上学的 费用更是从来没有拖欠过 有一 次,母亲煮了一锅薄粥,外加黑面 馒头,我嫌馒头粗糙,扔在地上,母 亲默默地捡起来,掸去灰尘,大口 大口地吃了下去不当家不知柴 米贵 ” 母亲语重心长地说: “你知 道这粮食是怎么来的吗?我和你 爹天天在田里劳作,不管夏天多 热冬天多冷,不耕作,从哪儿来米 面?一粒米,千滴汗,粒粒粮食汗珠 换啊。

” 上课时老师讲 《锄禾》 ,我 似懂非懂,现在听了母亲这一席 话,我才真正理解了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的含义 母亲虽不 “知书” ,却很 “达 理” 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 好儿男; 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 来又落贤 ” 母亲是这样说的,也 是这样做的 祖父母在世时,母亲 让他们住向阳的房间,睡温软的 床铺,有好吃的总是先孝敬他们 他们生了病,母亲送他们去看医 生,端茶递药,侍奉病榻 人们常说 婆媳关系最难处,可奶奶却常常 夸奖我的母亲: “我是前世修来的 福,遇上这么好的儿媳 ”“做人不 能丧良心” , “人要走得正、 行得正, 脚正不怕鞋歪” , “人敬我一尺,我 敬人一丈” ——— 这是母亲教导我 们做人的 “金口良言” 当我遭受 困厄遇到坎坷时,母亲说 “只有不 快的斧,没有劈不开的柴” ,这朴实 的话语给我信心和勇气; 当我取 得小成功而骄傲时,耳边就响起 母亲 “火要空心,人要虚心” 的警 告 现在看来,母亲的这些 “乡言 土语” 虽然很俗很平常,但没有读 过书的母亲能传承这些朴素的道 理,是多么难能可贵 这是我一生 的财富碎碎念母亲的 “乡言土语”名家言她她们们美美丽丽在在曾曾经经的的歌歌声声中中她她们们美美丽丽在在曾曾经经的的歌歌声声中中在漫长的封建时代,清官廉吏难得一见。

因此,京剧 传统戏更多地通过对贪官污吏的揭露、 鞭挞、 讽刺来表 现廉政文化□孙葆元历史总是和历史的声音 连在一起,当我们缅怀历史的 时候,身心便不由自主地进入 到历史的情绪中 最直接进入 历史情绪的途径就是歌声 今 年是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七 十周年,爱好和平的人民群情 激昂,不管是在欧洲还是亚洲, 不管哪一个角落的纪念活动 都离不开歌声,歌声把我们带 回那个热血沸腾的年代 在众多的歌曲中,有两支 歌一直深深地打动着我,也一 直拷问着我的灵魂 一支歌是 中国的 《九九艳阳天》 漂亮的 姑娘英莲送自己心爱的人走向 抗日的战场,没有缠绵,没有哀 伤,用明丽的歌声鼓舞自己的亲 人奔赴战斗: “这一去呀枪如林 弹如雨,这一去革命胜利再相 见!” 英莲姑娘渴望着胜利的日 子,胜利就意味着她和亲人可以 团聚,然而她何尝不知道枪林弹 雨里的亲人面对的是狰狞的死 神,亲人们这一去也许就是永 诀!在我们的英雄史上演出过 多少 “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的壮丽篇章,在这场伟大的战争 中,我们的人民却摒弃了 “风萧 萧兮易水寒” 的情怀,他们始终 用舍我其谁的勇气,前仆后继 地奔赴疆场!七十年后,我们感 念当年的英莲姑娘那么深明 大义、 那么义无返顾的奉献。

她在歌声中美丽着,青春不老! 另一支歌是前苏联歌曲 《小路》 苏联的卫国战争是残 酷的,无数战士走向战场,一去 就永远不再回来 国内能拿起 武器的人全都拿起了武器 战 争从来都是男人的战争,但是 在另一个层面上,战争又是女 人的战争 是女人们把她们的 丈夫、 儿子、 情人送上战场!这 支歌曲再现了当年的悲壮:一 个年轻的姑娘 “要沿着这条细 长的小路,跟着我的爱人上战 场” ,歌曲的旋律是那么优美, 心境充满对明天的期望 也许 明天的胜利是以她们失去亲 人的代价换取的,但是在迎接 胜利的时候她们表现出人类 最伟大的无私!今年五月,俄罗 斯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 利70周年,普京总统检阅那些 参加二战的老兵时,在电视画面中我看到一些白发苍苍的 老太太,立刻就想起那些在小 路上走着的姑娘,一支俄罗斯 民歌在我的脑海中轰然响起: “花儿哪里去了?花儿变成了 姑娘 /姑娘哪里去了?姑娘嫁 给了年轻的小伙子 /年轻的小 伙子哪里去了?年轻的小伙子 当兵去了 /士兵哪里去了?士 兵躺在坟墓里 /坟墓哪里去 了?坟墓被花儿掩盖起来!” 是的, 在这些女人的心中铭刻着多少 英雄的名字,正因此,她们依然 是那么美丽。

当又一个十年过 去时,那些老太太或许不会再参 加红场的阅兵式了,但是历史记 住了那些意气风发的女人,她们 是一个国家的母亲! 人民是最无私的!当国家 处于危难的关头,人民献。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