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茶道的书关于茶道的图书推荐 茶道是茶文化的灵魂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这一切的背后潜隐着微妙的哲学下面是办公室欧阳老师精心为你整理的有关茶道的书,一起来看看 有关茶道的书 《茶经》 《茶经》是一部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此书是一部关于茶叶生产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的划时代茶学专著 《续茶经》 《续茶经》是从唐代至清代之间对《茶经》作出最完整补充的茶书,内容是《茶经》的10倍 《煎茶水记》 这是一本现存最早的专门论水评泉的著作全文仅约900字,共列出全国宜茶用水20处 《品茶要录》 本书共10篇,一至九篇论制茶过程中应当避免采造过时、混入杂物、蒸不熟、蒸过熟、烤焦等情况对今天辨别茶叶质量仍然有参考价值第十篇讨论各产茶之地的特点 《大观茶论》 《大观茶论》为宋代皇帝赵佶所作,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部皇帝的茶专论全书共二十篇,对北宋时期蒸青团茶的产地、采制、烹试、品质、斗茶风尚等均有详细记述 《茶具图赞》 《茶具图赞》是中国第一部茶具专著该书绘制了宋代著名茶具12件,一具一图一赞语,又以拟人手法给每一种茶假以宋代官名和职责,妙趣横生。
茶道的本质 一)、儒教思想与中国茶道 孔孟荀之儒家思想,基本特征是无神论的世界观,是对现实生活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它以心理和伦理相结合为核心和基础,强调情理结合,以理节情,追求社会性、伦理性的心理感受和满足,而不是禁欲性的官能压抑茶虽然给人以刺激,使人兴奋,但人们对它是乐而不乱,嗜而敬之,品茶时需要安详静谧的心境,清雅简朴的环境,情恰和谐的茶友,精美协调的茶具,客来敬茶,以茶留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的礼仪尊君、重礼、尊老爱幼,廉俭育德,和蔼待人仁义礼信是儒家的道德观念中庸之道是濡家处世信条唐代刘贞亮讲茶有十德: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驱病气,以茶养生气,以茶尝滋味,以茶可道 ,以茶可修身,以茶可雅志,以茶表敬意,以茶树礼仁其中修身、雅志,表敬意,树礼仁四德就是讲发挥中庸原则,协调人际关系中国茶道的精神是俭、清、和、敬、静即廉俭朴实,心地纯洁,和睦相处,和诚处世,敬爱为人这些无不与儒家思想相吻合儒家思想影响中国已达2022多年,历来作为我国人民待人处世的基本准则这也是儒家思想贯串于茶文化之中,始终居于核心地位,并规定影响着茶文化发展的重要原因 二)、道教思想与中国茶道 老庄之道思想,强调自然,超凡脱俗,热烈奔放的情感抒发和独特个性的追求表达。
欲求长生不死,变化飞升,不信天命,不信业界,以生为乐,在静观默察 中,清静无为,坐忘虚心,以素朴人性与诸物本性自然契合道教戒酒戒杀生,要求静坐息心,无思无虑,茶有破睡之功,固道教离不开茶道教发详地在巴蜀,其形成时期,巴蜀的饮茶习俗已广为传开,因此茶成了成仙的灵药,西汉壶居士《食忌》中说苦荼 ,久食羽化南朝齐梁时道家人物陶弘景在其《杂录》中说: 苦荼轻身换骨,昔丹丘子、黄山启服之丹丘子是一位仙人卢仝七碗茶诗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说明茶与道教关系,喝了七碗茶,就可飞到天上,羽化成仙了中国人这种神仙观念是别的民族所没有的反映在茶文化中,乐生精神是中国人所独有的强调自然,是道家思想,中国茶道没有严谨的规范,其道理也在于此因为自然之道乃变化之道,心通造化,使自然妙契,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法无法,有生命的无秩序喝茶的时候忘记了茶的存在,快乐自足,泡茶不拘于规矩,品茗不拘于特定的环境一切顺其自然,因势而异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之一是清与淡,要求心无杂念,忘却自我和现实世界的存在,追求虚无飘渺的极乐幻境,淡泊人生,无所追求,以脱尘世苦海这个清淡精神就是源出于道家思想的,茶生于天地之间,采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来源于自然,加之泡茶用水选用泉水,高山流水,一杯在手,给人以一种将自身溶于秀丽山川感觉,天人合一。
飘然欲仙茶之本性清淡幽雅,这是与道家思想十分贴近的因此道家十分爱茶,栽茶品茗,自然成了道士们平日的乐事同时,宫观道士不但自己以饮茶为乐,而且提倡以茶待客,进而以茶作析祷、祭献、斋戒的供品 三)、佛教思想与中国茶道 由于佛教修行,强调五戒,即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加上佛教要求信徒坐禅,静坐息心,无思无虑,入半睡状态,因茶有破睡之功,故有僧家提倡以茶代酒,以饮茶防打瞌睡终使僧人饮茶成风,甚至达到唯茶 是求地步,由于佛教盛行,僧人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以至世人争相仿效,饮茶遂成风俗发展至唐朝,饮茶已是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了可见佛教在推动茶叶生产和茶文化的方面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佛教思想追求纯和境界,外息诸缘,内心无端,心如墙壁,可以入道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本心,见性成佛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禅宗之要义是不借助任何东西,不追求任何东西,不被任何东西所滞累 ,在一种绝对的虚静状态中,直接进入禅的境界,专心静虑,顿悟成佛这种思想与中国老庄之道教思想清静无为,心如死灰很相似茶的本性质朴、清淡、纯和,与佛教精神有相通之处,因此能被佛家所接受。
佛教在推动茶叶生产和茶文化发展方面功不可没,它势必规定和影响着中国茶道精神内涵中国茶道追求清、静、和、虚,要求心无杂念,专心静虑,心地纯和,忘却自我和现实存在这些茶道精神是源出了佛家思想的 有关茶道的书相关文章:1.有关于茶道的书籍有哪些2.关于茶道的书籍有哪些3.关于茶文化的好书4.有关于茶道方面的书有哪些5.有关茶文化的好书有哪些6.关于中国茶道的书7.有关于茶文化的书有什么 后附相关类型参考文章: 有关茶道的书籍 有关茶道的书7。